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里奧·波查德

指数 里奧·波查德

里奧·波查德(Lew Lwowitsch "Leo" Borchard,Лев Львович Боргард,),生於莫斯科的德國指揮家,師從赫爾曼·舍爾興,曾任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指揮。.

38 关系: 劍橋大學出版社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古典音乐古斯塔夫·馬勒奧伯龍女武神 (歌劇)威廉·富特文格勒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仲夏夜之夢弗蘭茲·馮·蘇佩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德律風根圣彼得堡傑利畢達克克劳迪奥·阿巴多理查德·瓦格纳第4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第5號小提琴協奏曲 (莫扎特)第6號交響曲 (馬勒)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约瑟夫·海顿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美國陸軍聯合兵種中心音乐教育莫斯科莱奥·德利布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贾科莫·普契尼路德维希·范·贝多芬路易吉·博凯里尼胡桃夹子赫尔曼·舍尔兴柏林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指挥家托斯卡1917年俄国革命

劍橋大學出版社

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隸屬於英國劍橋大學,成立於1534年,是世界上僅次於牛津大學出版社的第二大大學出版社。.

新!!: 里奧·波查德和劍橋大學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

卡尔·马利亚·弗里德里希·恩斯特·冯·韦伯(Carl Maria Friedrich Ernst von Weber,),德国作曲家。 韦伯从小接受良好的音乐薰陶,母亲是一名歌手,父亲是巡回剧团的经理,他随父亲在各地旅行的时候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并接触到繁多的民间音乐,这成为他后来所创作的民族主义题材歌剧的源泉。10岁时跟随海顿的弟弟米夏埃尔学习作曲,1798年去慕尼黑深造,之后定居维也纳。从1804年开始,先后在布雷斯劳、布拉格和德雷斯顿等地担任指挥。1824年为英国皇家歌剧院写作《奥伯龙》,两年后首演时作曲家亲往伦敦指挥,但经过长途的劳累他的身体情况恶化,于首演两个月后因肺病客死异乡。 1820年的《魔弹射手》(《自由射手》)是他最成功的歌剧,取材于阿培尔(Johann August Apel)的小说,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另外还有1823年的《欧丽安特》,这部歌剧中没有口白,音乐持续不断,虽然脚本比较晦涩,但完全地复制出中世纪骑士社会的气氛。 韦伯十分鍾愛钢琴的音色,因此写作了许多优美的钢琴曲,其中要数1819年献给其妻子的钢琴独奏曲《邀舞》最为出色。这支曲子描绘的是在舞会上,一位绅士彬彬有礼地邀请一位害羞的淑女共舞,小姐拒绝了,男子更加恳切地相邀,小姐红着脸将手递给男子,两人步入舞池,他们随着优美的圆舞曲翩翩起舞,一边亲切地交谈着,曲终人散时,男子向小姐致谢,带她走出舞池。.

新!!: 里奧·波查德和卡尔·马利亚·冯·韦伯 · 查看更多 »

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指根植于西方音乐传统(包括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艺术音乐,包含了从大约11世纪直至当代的广大时间范围。这一艺术传统的中坚时期通常被划定为从1550年到1900年的这段时间,又称共晓时期。 西方音乐记谱法除了为演奏者预设了一段音乐的音高、速度、拍子、节奏,其特別之處在於對細節的處理也進行了描述,例如裝飾音與力度變化,然而這些裝飾音通常是為了尚未精通即興演奏藝術的初學者而寫的,另一方面,力度變化在很多情況下沒有標示,需要仰賴演奏者對音樂的內在了解去做詮釋。與其他樂種一樣,古典音乐在器乐方面有相當高度的發展,这与以歌曲为主的流行音乐形頗為不同。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一词最早见于19早期初期,最初是用于凸显从巴赫到贝多芬的这一段黄金时期。牛津英语词典中“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一词最早出现在1836年。.

新!!: 里奧·波查德和古典音乐 · 查看更多 »

古斯塔夫·馬勒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作为作曲家,他是19世纪德奥传统和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音乐之间承前启后的--。马勒之后,十二音和无调性音乐等先锋理念崛起,传统调性音乐的辉煌时代走向终结。他的指挥成就在生前就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他所创作的音乐一度被忽视,在纳粹德国时期甚至因其猶太身份而被禁止,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因指揮家伯恩斯坦等人的推廣而得到复兴,其音樂价值方为人所周知。到如今,马勒的音乐甚為频繁地被演出,亦有無數其作品之录音發行。 马勒是犹太人,出生于波希米亚(今捷克境内),出身并不显贵,但在很早就显露出了音乐才华。1878年,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在欧洲众歌剧院中担当过指挥;并于1897年担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现在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总监。在维也纳的十年--,马勒从信仰犹太教转变为信仰天主教,但由于其犹太血统,还是颇受反犹舆论的攻击和排挤。然而他的演出不仅水平优异,而且具有创新性,使他至今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歌剧指挥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对瓦格纳和莫扎特舞台作品的演绎最为突出。晚年他也短暂地担任过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纽约爱乐乐团的总监。 马勒的创作范围较窄,作品数量不多。终其一生,作曲总是指挥之外的副业。其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交响曲和歌曲。他的十部交响曲篇幅很长,最短者也接近一个小时;规模庞大,增加了乐队编--,并在第二、三、四、八几部中加入了人声;其宏篇巨製《第八交响曲》除超大編制管弦樂團外,更动用了八位独唱家和两个混声四部合唱团,首演时乐手数达一千人以上,因而得到「千人交響曲」之別稱。马勒作品的首演通常伴随着争议,很久之后才得到批评家的认可;只有《第八交响曲》在首演时就大获成功。马勒的音乐直接影响了许多第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尤其是zh:勋伯格; zh-hans:勋伯格; zh-hant:荀白克-、贝尔格和韦伯恩。此外,zh:肖斯塔科维奇; zh-hans:肖斯塔科维奇; zh-hant:蕭士塔高維契-和zh:布里顿; zh-hans:布里顿; zh-hant:布瑞頓-也为马勒所影响。1955年,国际古斯塔夫·马勒学院成立,以纪念其生平与作品。.

新!!: 里奧·波查德和古斯塔夫·馬勒 · 查看更多 »

奧伯龍

#重定向 天卫四.

新!!: 里奧·波查德和奧伯龍 · 查看更多 »

女武神 (歌劇)

《女武神》 (Die Walküre)是《尼伯龍根的指環》 (Der Ring des Nibelungen)的第二部歌劇,由華格納作曲及編劇。《女武神》於1870年6月26日在Munich Court Theatre首演。August Kindermann飾演Wotan,Heinrich Vogl飾演Siegmund,Therese Vogl飾演Sieglinde,Sophie Stehle飾演Brünnhilde。著名歌曲《女武神的騎行》 (Ride of the Valkyries)亦是出自《女武神》歌劇。 故事的創作靈感來自北歐神話及沃爾松格傳說 (Volsunga saga)。.

新!!: 里奧·波查德和女武神 (歌劇) · 查看更多 »

威廉·富特文格勒

威廉·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德国指挥家,作曲家。 1922年,福特萬格勒成為柏林愛樂的音樂總監,他將自己視為德奧音樂的傳人,總是能完美的詮釋貝多芬、布拉姆斯及布魯克納等人的作品,相當具有權威性。.

新!!: 里奧·波查德和威廉·富特文格勒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

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Александр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Глазунов,),又譯葛拉佐諾夫、葛拉祖諾夫,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指挥家。1906年至1917年间担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后参与重组彼得格勒音乐学院和后来的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并继续担任院长直至1930年。格拉祖诺夫担任院长期间最著名的学生是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1928年,格拉祖诺夫离开苏联,前往欧洲和美国游历,最后定居在巴黎。 格拉祖诺夫成名颇早,其初期作品接近强力集团风格,后力图在作品中将强力集团与柴可夫斯基的风格融合,并大量运用对位法。格拉祖诺夫的音乐配器色彩丰富,旋律优美,写作技巧精湛。格拉祖诺夫从本质上说是一位器乐作曲家,尤以其管弦乐,芭蕾音乐和室内乐著称。他还是罕见的写作管风琴作品的俄罗斯作曲家。 葛拉茲諾夫在音樂史上,一度被忽視而湮沒,作品鮮少被公開演奏與錄音。葛拉茲諾夫的九首交響曲,就像馬勒的九首交響曲一樣,一度被視為音樂史上不值得探討、無關緊要的交響創作,原因在於它既不夠前衛、也不夠古典。但是,隨著馬勒交響曲的歷史定位逐漸塵埃落定,全世界音樂界終於也開始對葛拉茲諾夫所留下的交響曲價值感到好奇,重新予以評價。二十世紀後期,他的交響曲全集與管弦樂作品,成為最常令資深古典樂迷驚豔,並多所詢問,卻一直苦於無法收集到的一套「失落的環節」。葛氏作品旋律甘美浪漫、配器豐富,並富俄羅斯風情,作為交響樂史上連接柴可夫斯基的俄國浪漫樂派和蕭士塔高維契的現代樂派之間的重要環節,許多唱片公司和多位指揮家,同一時間開始紛紛競逐葛拉祖諾夫交響曲全集的錄音,包括:日本指揮家尾高忠明指揮威爾斯國立管弦樂團、波里安斯基指揮俄國國立交響樂團、史維特蘭諾夫指揮蘇聯國立交響樂團、費多雪夫指揮莫斯科廣播交響樂團、再加上早先在蘇聯時代由羅傑斯特汶斯基的早期錄音,一時之間市面上可找到至少6套以上的葛拉茲諾夫交響曲全集錄音,顯見其音樂價值與地位已日益被肯定與重視。可惜部份蘇聯時代錄音因保存環境不佳,母帶多有受損,聲音常有扭曲失真的情形。.

新!!: 里奧·波查德和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 · 查看更多 »

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Константин Сергеевич Станиславский,),原名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阿列克塞耶夫,是俄国著名戏剧和表演理论家。代表作有《演员的自我修养》(«Работа актера над собой»)。.

新!!: 里奧·波查德和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仲夏夜之夢

《仲夏夜之夢》(英語:A Midsummer Night's Dream),是威廉·莎士比亞在約1590年-1596年間創作的浪漫喜劇。它描繪了以雅典大公忒修斯和希波呂忒婚禮為中心的一系列故事。包括四名​​雅典戀人和六個業餘演員的冒險經歷,而森林裡的仙子們則在背後操作它們的命運。本戲劇是莎士比亞最流行的劇本之一,在全世界都有上演。.

新!!: 里奧·波查德和仲夏夜之夢 · 查看更多 »

弗蘭茲·馮·蘇佩

弗蘭茲·馮·蘇佩 或 范切斯科·蘇佩·德梅利(Franz von Suppé、Francesco Suppé Demelli,),奧地利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指挥家,出生在今日的克羅地亞,主要创作轻歌剧。.

新!!: 里奧·波查德和弗蘭茲·馮·蘇佩 · 查看更多 »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其作品有民族乐派特征,但仍以浪漫風格為基準。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後来者。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後在法院工作。二十二岁时柴可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後,在尼可莱·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他被认为有同性恋倾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制,因此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柴氏在与崇拜自己的女学生的婚姻破裂後,企图自杀,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国疗养。这期间开始和一个热爱音乐的俄国铁路大亨富孀通信。後来梅克夫人成为他的资助人,他後阶段的许多作品都是献给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当他们十四年的书信往来因为这位夫人宣布公司破产而终止时,柴可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独自度过忧郁的三年後于莫斯科去世。他的死疑点重重,官方说法是他喝了带有霍乱病毒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据後来学者的考证,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杀。但是,这都只限于猜测,真正的原因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謎。 在音乐创作上,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尤其他對旋律性的重視;他甚至模仿莫札特的风格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Suite No.

新!!: 里奧·波查德和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德律風根

德律風根(德語:Telefunken),是德國一家家庭電器生產商。.

新!!: 里奧·波查德和德律風根 · 查看更多 »

圣彼得堡

聖彼得堡(p),中文俗稱彼得堡,是俄羅斯的聯邦直轄市,也是西北部联邦管区和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瀕臨芬蘭灣,涅瓦河流經過市區,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一帶的重要港口。全市人口約520万,是俄羅斯人口第二大城、以及世界上居民超過100萬人的最北端城市。此城是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也是俄羅斯文化、經濟、科學中心和交通樞紐之一。俄羅斯有眾多重要政府機構設於該市,包括、、列寧格勒州政府、、俄羅斯海軍司令部和司令部。 聖彼得堡由彼得大帝於1703年5月27日建立,在1712年至1918年期間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並為帝國三次大革命——第一次俄國革命、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十三月革命的中心。聖彼得堡多次因時空背景而易名: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後,聖彼得堡為因應當時「去日耳曼化」的風潮而改名為「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在列宁逝世後又改名為「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第二次世界大戰苏德战争期間,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城封鎖長達872天,導致多達150萬人死於飢餓,戰後該城被授予「英雄城市」稱號,並有三個下轄城市被授予「軍事榮譽城市」稱號——羅蒙諾索夫、克隆斯塔和科爾皮諾。1991年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經過公投決議後,恢復使用聖彼得堡的原名。 2013年,聖彼得堡制定了2030年戰略發展目標,屆時估計將有市民590萬人。以聖彼得堡為中心構築的面積達1439平方公里,僅次於,在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後,聖彼得堡成為繼塞瓦斯托波爾後第二小的聯邦主體單位。 聖彼得堡歷史中心及相關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旅遊業是聖彼得堡的核心產業之一,該市擁有眾多的文化景點,如冬宮、、馬林斯基劇院、俄羅斯國家圖書館、俄羅斯恐龍復活博物館、俄羅斯博物館、俄羅斯有羽毛恐龍博物館、彼得保羅要塞、聖以撒大教堂和聖基道霍大教堂等等。.

新!!: 里奧·波查德和圣彼得堡 · 查看更多 »

傑利畢達克

#重定向 谢尔盖·切利比达奇.

新!!: 里奧·波查德和傑利畢達克 · 查看更多 »

克劳迪奥·阿巴多

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中央社,2014年1月20日),出生于米兰,意大利指挥家,世界著名的指挥大师。.

新!!: 里奧·波查德和克劳迪奥·阿巴多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瓦格纳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德国作曲家、劇作家,以其歌劇聞名。理查德·瓦格纳不同於其他的歌剧作者,他不但作曲,還自己編寫歌劇劇本。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理查德·瓦格纳一開始是延續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贾科莫·梅耶贝尔的浪漫主义傳統,但後來提出了整體藝術的概念,整合了詩歌、視覺藝術、歌劇及劇場,並在1849至1852年間提出許多的論述。瓦格纳後來將這些概念放入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共花了26年的時間才完成。 理查德·瓦格纳後期的作品以其複雜的音樂織度、豐富的和声及配器法著稱,另外他也在作品中靈活的使用主导动机,也就是會和特定人物、地點或是事物一起出現的一到兩個小節音樂。理查德·瓦格纳在音樂語言上的一些進展,例如極度的以及快速變換的調性,也影響古典音樂的發展。瓦格纳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可以算是現代音樂的開始。 理查德·瓦格纳曾建造自己的歌劇院,也就是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其中有許多新穎的設計,此歌劇院是為了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而興建,《帕西法爾》也是在這裡首演。後來的拜羅伊特音樂節也在此固定演出瓦格纳的十部樂劇。在瓦格纳建造歌劇院時,他對於音樂及戲劇的想法又改變了,他也將一些傳統形式引入他最後幾部作品中,包括《尼伯龍根的指環》。 在理查德·瓦格纳的最後幾年生命中,充斥著政治流亡者、動盪的愛情以及貧窮。他在音樂、戲劇及政治上的爭議作品在最近數十年來得到許多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反犹太詞句。他的概念在許多二十世紀的藝術中可以看出踪跡,其影響包括哲學、文學、視覺藝術及戲劇。.

新!!: 里奧·波查德和理查德·瓦格纳 · 查看更多 »

第4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

f小调第4號交響曲,作品36,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創作於1877至78年期間。首演於俄曆1878年2月10日(西曆2月22日)在聖彼得堡舉行,由尼古萊·魯賓斯坦指揮。.

新!!: 里奧·波查德和第4號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第5號小提琴協奏曲 (莫扎特)

《A大調第5號小提琴協奏曲》,K219,是莫扎特創作的音樂作品,1775年12月於薩爾茨堡完成。當時只有19歲的他,一口氣完成了四首小提琴協奏曲,而本曲便是最後完成的作品。及後,莫扎特再也沒有寫過小提琴協奏曲。而後期由樂隊伴奏的小提琴作品,亦只有和中提琴的《交響協奏曲》和創作背景未明的《C大調迴旋曲》。坊間曾經流傳過《第6號》及《第7號》協奏曲,可是最後都被認定為偽作。 莫扎特的五首小提琴協奏曲中,以第5首為最著名及最常被演奏。一方面對小提琴技巧要求為各首之冠;長度也是最長;同時,他的寫作手法和亦跟前四首有不少獨特之處,例如第1樂章樂隊呈示部後,小提琴先奏出一個極具旋律性的慢板過場後才回到獨奏呈示部;第3樂章的土耳其風格迴旋曲又比第3和第4的迴旋曲更具創意,深深吸引著聽眾。 此外,本曲的手稿亦不像其他四首被保存在波蘭克拉科夫內,而是被保存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音樂分館內。.

新!!: 里奧·波查德和第5號小提琴協奏曲 (莫扎特) · 查看更多 »

第6號交響曲 (馬勒)

《a小調第六交響曲》是古斯塔夫·馬勒於1903年至1904年所作的四乐章交響曲(本曲亦於1906年作大幅度修訂)。此曲亦曾於1906年5月27日於德國埃森市,由作曲家本人作首演。後人往往因為馬勒當時的背景遭遇以及樂曲的陰沉氣氛, 將這首交響曲命名為「悲劇」, 但馬勒本身創作時並沒有為這首交響號曲冠以任何標題。.

新!!: 里奧·波查德和第6號交響曲 (馬勒) · 查看更多 »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浪漫主义中期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 他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大部分的创作时期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一些评论家将其与巴赫、贝多芬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他對標題音樂與華格納的樂劇形式不認同,而是走純粹音樂路線。 勃拉姆斯創作許多鋼琴曲、室內樂、交響樂及合唱曲。勃拉姆斯本身是炫技鋼琴家,首演過許多自己的作品。勃拉姆斯也和當時不少傑出的音樂家一起合作,包括鋼琴演奏家克拉拉·舒曼以及小提琴演奏家约瑟夫·约阿希姆。勃拉姆斯的很多作品已成為現代音樂會的主要曲目之一。勃拉姆斯是不妥協的完美主義者,曾毀掉他的部份作品.也有一些未發表的作品。.

新!!: 里奧·波查德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海顿

法蘭茲·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又译海登、海典、偕丁,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是继巴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被譽稱交響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個小村莊羅勞,出身于一個贫穷的车匠家庭,27岁时受聘担任匈牙利埃施特哈齐亲王的乐长,任职达30年之久,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两部神劇《创世记》和《四季》,同时也写作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以及一些歌剧、轻歌剧、12部弥撒曲和声乐作品。 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亨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爸爸”。.

新!!: 里奧·波查德和约瑟夫·海顿 · 查看更多 »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以莎士比亚同名戏剧为题材,创作于1869年末到1880年。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当时作者只有29岁),也是他流传最广泛的作品之一。.

新!!: 里奧·波查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 查看更多 »

美國陸軍聯合兵種中心

美國陸軍聯合兵種中心(U.S. Army Combined Arms Center,一般縮寫為「USACAC」)是美國陸軍位於堪萨斯州(Kansas)莱文沃思堡(Fort Leavenworth)的一個機構,自1973年7月1日成立至今。 Category:堪萨斯州 Category:美國陸軍.

新!!: 里奧·波查德和美國陸軍聯合兵種中心 · 查看更多 »

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主要是在学校进行的活动,包括对幼儿的音乐教育,是研究教育和音乐的边缘学科,包括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幼儿教育,对身心不健全的儿童音乐教育内容和方法等。研究音乐教育包括许多分支,如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社会学,音乐教育工程学,业余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特种儿童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等。 教育.

新!!: 里奧·波查德和音乐教育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新!!: 里奧·波查德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莱奥·德利布

克莱芒·菲利贝·莱奥·德利布(Clément Philibert Léo Delibes,),法國作曲家,管风琴家。 德利布出生於圣日尔曼迪瓦尔(即今日薩爾特省拉夫賴士),父親是一個郵差,在他年幼時已過世;母親則是業餘的音樂演奏家,而祖父亦曾當過歌劇歌手,因此德利布自少便從家人中接觸音樂。1847年他考入巴黎音樂學院,阿道夫·亞當學習作曲,當時也學習聲樂和鍵盤。畢業後先後在國家歌劇院(Théâtre Lyrique)、巴黎歌劇院(Paris Opéra)、聖皮埃爾德夏尤教堂(Saint-Pierre-de-Chaillot)等擔任合唱指揮、伴奏或風琴演奏手。1871年與莱昂蒂内(Léontine Estelle Denain)結婚。 德利布最著名的作品都是和舞台劇有關,他先後共完成了超過20齣的歌劇和輕歌劇和三齣芭蕾舞剧,他亦有創作藝術歌曲等作品,但室樂、管絃樂作品則近乎欠奉。當中以芭蕾舞剧《夢偶情緣》和《西尔维亚》,歌剧《拉克美》(Lakmé)為他的代表作,而拉克美中的歌曲Flower duet隨著20世紀後期英國航空的廣告歌而廣為人知。.

新!!: 里奧·波查德和莱奥·德利布 · 查看更多 »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雅各·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通稱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又译孟德尔颂、门登思宋、棉底路斯孙等。德国犹太裔作曲家,生于德国汉堡的富裕家庭,逝于莱比锡。门德尔松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新!!: 里奧·波查德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 查看更多 »

贾科莫·普契尼

贾科莫·安东尼奥·多米尼科·米凯莱·塞孔多·马利亚·普契尼(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義大利作曲家。著名的作品有《波希米亞人》、《托斯卡》與《蝴蝶夫人》等歌劇,这些也是当今世界上经常演出的歌劇。這些歌劇當中的一些歌曲已經成為了現代文化的一部份,其中包括了《賈尼·斯基基》的《親愛的爸爸》與《杜蘭朵公主》中的《公主徹夜未眠》在內。.

新!!: 里奧·波查德和贾科莫·普契尼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集古典主義大成的德國作曲家,也是鋼琴演奏家。貝多芬對後世影響深遠。一生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6首鋼琴奏鳴曲(其中32首带有编号,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及2部彌撒曲等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貝多芬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新!!: 里奧·波查德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路易吉·博凯里尼

路易吉·鲁道夫·博凯里尼(Luigi Rodolfo Boccherini,),意大利作曲家,大提琴家。.

新!!: 里奧·波查德和路易吉·博凯里尼 · 查看更多 »

胡桃夹子

《胡桃夾子》,一譯為《--》,是柴可夫斯基編寫的一個芭蕾舞劇。原作為E·T·A·霍夫曼的一部叫作《胡桃夾子與老鼠王》的故事。柴可夫斯基後來根據大仲馬改編的版本加譜了芭蕾舞的音樂,成為現時的所見的版本。它是聖誕節的傳統節目,老少都宜,而且歷演長久。.

新!!: 里奧·波查德和胡桃夹子 · 查看更多 »

赫尔曼·舍尔兴

赫尔曼·舍尔兴 (Hermann Scherchen 1891年6月21日于柏林 - 1966年6月12日佛罗伦萨) 是一位德国指挥家。.

新!!: 里奧·波查德和赫尔曼·舍尔兴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新!!: 里奧·波查德和柏林 · 查看更多 »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奧地利大公國薩爾斯堡,逝世于維也納,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他也是一位共濟會會員。.

新!!: 里奧·波查德和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 查看更多 »

指挥家

指挥(英语:conducting,法语:chef d'orchestre,德语:Dirigent)是以手势操纵乐队或歌剧的表演的艺术(或方法),这种操纵包括打拍子,保证声部正确的进入演奏以及个别乐句的分句处理。至19世纪初期,指挥成为最重要和最受尊崇的音乐家,这种发展是与音乐中的表情的,浪漫主义因素的增加是平衡的。 从最基本的要求来说,指挥必须指出音乐的拍子,使全体演奏(唱)者能有统一的节拍,这些动作概括地刻画出一小节内的节拍,其重拍总是用向下的动作来表示。指挥们喜欢用右手握指挥棒或一细棒来强调节拍的轮廓,让左手来指示各个声部的进入和表示音乐的层次。然而许多现实指挥家遵循长期以来指挥无伴奏合唱的做法而不用指挥棒。可能第一位指挥大师(按现代人对此词的理解)当推瓦格纳。自瓦格纳树立起了“演绎”的传统,指挥不仅要使演出具有优秀的演奏技巧,而且要在作曲家的意图上建立起自己的个人风格。就音乐而言,指挥是指导管弦乐团、合唱队、歌剧团、舞剧团或其他音乐小组的演出或解释合奏(唱)作品的职业及技能。 指挥与一个乐团长期合作的例子极多。.

新!!: 里奧·波查德和指挥家 · 查看更多 »

托斯卡

《托斯卡》(Tosca)是普契尼的3幕歌剧,劇本由伊利卡(Luigi Illica)和契亚克萨(Giuseppe Giacosa)改编自法国剧作家萨尔杜(Victorien Sardou)的同名戏剧。于1900年1月14日在罗马科斯坦兹剧院作首次演出。.

新!!: 里奧·波查德和托斯卡 · 查看更多 »

1917年俄国革命

1917年俄国革命(Смена власти в России в 1917—1918 годах)是指1917年在俄羅斯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帝国在军事上進退失據,在俄國政局不穩、民心越發不安之下,在3月(儒略历2月)的'''二月革命'''中,革命者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建立俄國臨時政府;而其後在同年11月(儒略历10月)的十月革命中,布爾什維克則推翻了新建的臨時政府,建立蘇維埃俄國,並在1918年3月與交戰中的德意志帝國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十月革命後,擁護舊有帝政或臨時政府的白軍與蘇維埃工農紅軍對抗,非紅、非白的其他政治派系也乘機起兵,俄國內戰爆發;而沙皇專政的潰滅,亦促成舊帝國疆域內各民族的獨立運動。.

新!!: 里奧·波查德和1917年俄国革命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波查德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