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泛綠聯盟

指数 泛綠聯盟

泛綠聯盟是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於2006年10月間有意籌組的一個政治聯盟。陳水扁構想由前總統、台灣團結聯盟精神領袖李登輝主導,邀集獨派團體、泛綠政黨組成泛綠聯盟。陳水扁的核心幕僚表示,籌組泛綠聯盟是為台灣長遠未來發展的長期性合作,與過去李登輝提出的「台灣主體政權」構想相近,不是短期的聯盟,也不是選舉算計。台灣社表示支持,祕書長楊文嘉說,籌組泛綠聯盟是「回應民眾對本土勢力不可分割的強烈期待」。 但是台灣團結聯盟對此一構想並不領情。台聯祕書長林志嘉表示,一個多月前就聽過這種說法,但李登輝日前才宣示過自己是「挺台灣,不是挺綠」,這就是台聯的立場,泛綠聯盟不可行。多名台聯立委如羅志明、何敏豪、賴幸媛認為,泛綠聯盟只是民進黨為了年底的直轄市市長選舉所計畫的政治權謀,意在搶食台聯支持者的選票。羅志明說,陳水扁每逢危機就抱李登輝大腿、吃台聯豆腐,危機過後又說三道四,李登輝早已對陳水扁失去信心。.

目录

  1. 15 关系: 台灣台灣團結聯盟台灣社中華民國總統何敏豪立委羅志明賴幸媛臺灣主體性陳水扁林志嘉李登輝民進黨泛綠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查看 泛綠聯盟和台灣

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台聯黨,是一個臺灣政黨,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創黨時主要以原中國國民黨內本土派的黨員及民進黨內獨立派的黨員組成,其創黨的四大宗旨為「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由於偏向臺灣本土化與臺灣獨立的政治訴求,普遍被歸屬為泛綠陣營的政黨之一。前總統李登輝雖然並非該黨黨員,但為該黨之精神領袖。 第8屆立法委員選舉所獲得的國會席次及全國得票率,台灣團結聯盟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的台灣第三大政黨,亦是藍綠兩黨以外唯一獲得一百萬選票以上的政黨。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亦為全國第三大黨。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不分區立委僅獲2.5%的政黨票,區域立委均落選,是繼2008年之後第二度退出國會。2016年1月20日,台聯宣布資遣所有員工。.

查看 泛綠聯盟和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社

團法人台灣社 (Taiwan Society)是一個強調臺灣主體性、以台灣獨立為目標的台灣社會團體,部份成員來自台灣北社、台灣南社和台灣東社,旗下有台灣角社、台灣客社、台灣青社、台灣原社等子社團。.

查看 泛綠聯盟和台灣社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查看 泛綠聯盟和中華民國總統

何敏豪

何敏豪,台灣政治人物,台中市東區「何派」人物,父親是民進黨大老何春木。 何敏豪曾任國大代表;於2001年和2004年兩度以台灣團結聯盟黨籍當選立法委員。2008年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台中市第三選區立法委員,敗給國親聯盟提名的黃義交。.

查看 泛綠聯盟和何敏豪

立委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查看 泛綠聯盟和立委

羅志明

羅志明(),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原為中國國民黨黨員,因爭取黨內第五屆立委提名未果,而曾欲改投甫成立之親民黨,爭取提名機會,但又無法取得親民黨提名,乃轉為支持李登輝而遭中國國民黨開除黨籍。李登輝創立台灣團結聯盟(台聯)之後,羅志明轉投台聯,順利獲得台聯提名,並當選第五屆及第六屆立法委員。2006年,羅志明代表台聯參選第四屆高雄市長選舉,最後僅得6,599票,且被泛綠陣營視為「擾亂者」(被認為意圖使民進黨提名的候選人陳菊落選)而聲勢墜地。復因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小黨參選空間縮小,羅志明於2007年11月19日放棄參選第七屆區域立法委員,改列台聯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因台聯得票未達法定門檻(政黨票得票率5%以上)而落選。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原本支持謝長廷的羅志明在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的策動下,於2008年3月17日表態力挺馬英九,提岀「三個理由、三個期待」的訴求,表明未考慮重返國民黨,仍以台聯黨員的身分發言 。 2009年1月14日,羅志明申請「回復」國民黨黨籍,並且由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掛名介紹人下於國民黨中常會通過 。 2012年,羅志明代表國民黨參選屏東縣第一選舉區立法委員選舉,以55,161票、33.96%得票率敗給民進黨的現任立委蘇震清。.

查看 泛綠聯盟和羅志明

賴幸媛

賴幸媛(),臺灣臺中市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查看 泛綠聯盟和賴幸媛

臺灣主體性

臺灣主體性、亦稱臺灣主體意識,是臺灣的一種政治及文化論述,並在1990年代臺灣民主化後成為主流思想之一。這個論述的支持者,希望透過認同以臺灣為中心的思考、多元文化思想及台湾民族主义的力量,突破中国中心主义、中华民族主义或大汉族主义,來建立臺灣自身的獨立國家、民主制度、與文化認同。 推動台灣獨立、反威權、反殖民、反中等相關概念經常形成集合,但實際上是有所區別的,因為臺灣南島語群民族史、歐洲遺產、中國傳統、日治台灣等都是台灣歷史的一部份。.

查看 泛綠聯盟和臺灣主體性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查看 泛綠聯盟和陳水扁

林志嘉

林志嘉(),中華民國(臺灣)政治人物,出身新北五股林家,現任立法院秘書長;曾擔任多屆立法委員、台聯黨秘書長並兩度代理台聯黨主席,亦曾參選台北縣長,但未當選。.

查看 泛綠聯盟和林志嘉

李登輝

李登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統,生於日本台湾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福佬客家人。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臺籍國民黨主席。因其為落實臺灣民主改革之重要領袖,而被《時代》杂志稱為「民主先生」。在臺灣,傾向獨派的媒體常暱稱他為「阿輝伯」(台語的「阿」字表示親切)。李的功過及評價具爭議。支持者稱他為「臺灣之父」,與曾被稱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對比,認為其對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反對者則批評其兩岸政策及民主改革,不滿其提出特殊兩國論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與開放民主直選造成國民黨失去長期政權。.

查看 泛綠聯盟和李登輝

民進黨

#重定向 民主進步黨.

查看 泛綠聯盟和民進黨

泛綠

泛綠,也稱綠軍、綠營、泛綠軍、泛綠陣營,是與民主進步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政黨、團體、人士之總稱,由於時代力量、台灣團結聯盟的意識型態與民進黨相近,而民進黨黨旗的主要顏色為綠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綠。這種稱法出現在2000年總統選舉產生首次政黨輪替後,原本是媒體的權宜性用法,包括民進黨、台聯、建國黨、自由台灣黨與其支持者,以及台教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等親民進黨之民間團體,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泛綠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藍。部分2014年後成立的社運型第三勢力政黨因為與具有獨派色彩,或是與民進黨理念相近,而被部分人士劃分為泛綠政黨,例如在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中公開支持時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時代力量。 「綠營」所指涉的是一種概略的意識型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被歸類在綠營的各個政黨、社團與個別人物,彼此間的政治理念也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綠營強調台灣本土意識、反共、反對中國民族主義,以及傾向支持台灣獨立,主張台灣正名、台灣優先、台灣民族主義、兩國論與一邊一國等,確保台灣自主於中國之外。經濟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混合思想,文化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的混合思想。相對於當今掌控中國政局的中國共產黨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推崇的中國民族主義,泛綠陣營強調台灣自由、民主、法治等價值。綠營所包含的範圍較主張台獨運動的人士更廣泛,因此無法與台灣社會所稱的「獨派」畫上等號。統派人士指責泛綠陣營妨礙兩岸統一,並批評綠營的行為和作風。 綠營或藍營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而有「深綠」、「淺綠」之分,此一概念經廣泛引申包含「綠委」(泛綠陣營之立法委員,或直指民進黨籍之立法委員)、「綠營支持者」、「綠營群眾」、「綠皮藍骨」(指擁有綠營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藍者)等用法。 此外,台灣的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承襲國際間綠黨運動的環保主張,與泛綠陣營訴求相近,因此民進黨2016年在艱困選區(國民黨具優勢的單一選區)禮讓綠社盟的情形出現。 另外前總統李登輝卸任並離開國民黨後,政治思想偏向強調台灣主體意識,並在台灣團結聯盟等政治組織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成為台灣本土化運動重要的推動者。.

查看 泛綠聯盟和泛綠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

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台北市及高雄市)之市長及市議員進行全面改選的選舉。該次選舉訂於12月9日投票。在此之前,候選人使出渾身解數,希望集中選票,謀求勝選。這場選舉是2005年中華民國三合一選舉以後,台灣政壇再一次受到關注的選舉,最後中國國民黨及民主進步黨分別保住各自執政的北高兩市。.

查看 泛綠聯盟和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