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上座部佛教
上座部佛教(थेरवाद,IAST:;स्थविरवाद ;僧伽羅文:ථෙරවාද ),佛教宗派,現今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地,還有一些古印度傳承殘存在孟加拉吉大港山區、尼泊爾連同印度米佐拉姆邦、中國雲南傣族聚居區;與大乘佛教並列為現存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 因其尊奉巴利三藏,以巴利語為聖典語言,因此又稱巴利語系佛教、巴利佛教。因其由印度南傳至錫蘭與東南亞一帶,又稱南傳佛教;與北傳至中亞、東亞、藏區的北傳佛教(包括漢傳、藏傳)相對。現今上座部佛教,源自斯里蘭卡上座部分別說系赤铜鍱部傳承。.
查看 法集論和上座部佛教
分別論
《分别论》(巴利文:Vibhaṅga),为《巴利文大藏经》中论藏的组成部分,南传上座部佛教典籍。 分别论,分为十八品,论述蕴、处、界、谛和根等十八种佛教概念。它經常與說一切有部的《法蘊論》相提併論。.
查看 法集論和分別論
界論
《界论》(巴利文:Dhātukathā),为《巴利文大藏经》中论藏的组成部分,南传上座部佛教典籍。 界论分为十四品,论述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念住、四谛、四禅和五力等佛教概念。.
查看 法集論和界論
發趣論
《发趣论》(巴利文:Paṭṭhāna),又名《大論》(Mahāpakaraṇa),为《巴利文大藏经》中论藏的组成部分,南传上座部佛教典籍。有人認為本論體例與主題類似於《發智論》。 发趣论内容主要运用二十四缘分析诸法的关系。.
查看 法集論和發趣論
雙論
《双论》(巴利文:यमक Yamaka),为《巴利文大藏经》中论藏的组成部分,南传上座部佛教典籍。 双论分为十品,论述诸法的关系。.
查看 法集論和雙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