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沙咀 (荃灣)

指数 沙咀 (荃灣)

沙咀(英語:Sha Tsui)是香港一個曾經存在過的海角,位於新界荃灣北部,其位置約在今天沙咀道以北、沙咀道遊樂場以東、青山公路以南,大屋圍、鱟地坊、海壩村舊址就是位於沙咀之岸邊。1950年代,香港政府發展荃灣新市鎮,沙咀在填海工程後,已經消失,而海岸線亦移出至楊屋道。今天位於荃灣的沙咀道,就是以這個海角命名。 Category:荃灣.

11 关系: 填海荃灣荃灣新市鎮青山公路香港鱟地坊楊屋道沙咀道海壩村海岬新界

填海

填海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陸地。對於山多平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是一個為市區發展製造平地的很有效方法。不少沿海大城市,例如東京、香港、澳門、新加坡、深圳及天津,均採用此法製造平地。有些機場,如日本關西國際機場更是整座百分之百填海而成,包括與陸地連接的連絡道路。.

新!!: 沙咀 (荃灣)和填海 · 查看更多 »

荃灣

荃灣(Tsuen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

新!!: 沙咀 (荃灣)和荃灣 · 查看更多 »

荃灣新市鎮

荃灣新市鎮(Tsuen Wan New Town)是香港九個新市鎮之一,亦是唯一一個位於都會區(香港市區)內及港九市區重建局管轄的新界新市鎮。新市鎮的範圍包括整個荃灣區及葵青區,包括荃灣、葵涌、青衣島、馬灣及陰澳。總發展面積約32.85公頃,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新市鎮,僅次於沙田新市鎮。根據香港政府的預計,在2012年,該新市鎮的人口已逾81.6萬左右,人口規模為眾新市鎮之首。 1961年,港府正式刊憲,發展香港首個新市鎮——荃灣新市鎮,標誌著港府正式開始大舉發展新界,揭開香港城市發展的新里程。2011年,荃灣新市鎮慶祝成立50週年金禧紀念,於9月16日在藍巴勒海峽舉行由圓玄學院贊助的「圓玄金禧煙火耀荃城」。 荃灣新市鎮是香港唯一橫跨兩個區分(荃灣區及葵青區)的新市鎮,這是由於初發展時葵青區尚未獨立出來;亦是現時唯一不設單車徑的香港新市鎮,但香港政府正在研究設立連接屯門和荃灣的單車徑。.

新!!: 沙咀 (荃灣)和荃灣新市鎮 · 查看更多 »

青山公路

青山公路(Castle Peak Road),1911年動工、1920年全線建成,是香港新界地區第二條落成的公路,全長近52公里,分為22段,至今仍然是全香港最長的行車道路。青山公路南起九龍西部的深水埗,繞經新界西各區(葵涌、荃灣、屯門、元朗),北至新界東的粉嶺為止。作為新界地區舊環迴公路的西線,曾與東線大埔公路組成來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

新!!: 沙咀 (荃灣)和青山公路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沙咀 (荃灣)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鱟地坊

鱟地坊(英語:Hau Tei Square)是香港荃灣一塊舊市集特色地方,當地有幾十個持牌小販集中固定在一個空地上從事日用品零售生意。鱟地坊市集有一個小型足球場大小,沒有任何基建設施,小販們都是售賣乾貨,如成衣、文具、紙料、人造手飾、人造皮具、皮鞋、書包等。此市集小販之間的行人通道分為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等。貨品價格如旺角女人街。有不少荃灣街坊亦稱之為「女人街」。 鱟地坊在發展前是一個海灘,經常有海鱟出沒,因而得名。.

新!!: 沙咀 (荃灣)和鱟地坊 · 查看更多 »

楊屋道

楊屋道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新界荃灣,以荃灣區內原居民村,以區內楊屋村命名,為區內一條重要道路。全長900米,土地由填海得來。直至1970年代末,楊屋道一直是荃灣的海岸線。 楊屋道由大河道近萬景峰及海盛路交匯之路口開始,路旁設多個建築物,包括如心廣場、楊屋道街市(體育館)、荃新天地、御凱(楊屋道球場原址)、荃灣公園、爵悅庭、立坊(H Cube)、樂悠居,於德士古道及葵福路交界終結,是荃灣東面工業區的主要道路。 由2008年10月起,大河道與馬頭壩道之間的一段楊屋道進行擴闊工程、重整楊屋道與德士古道之間的一段馬頭壩道之走線、相關的渠務工程、環境保護及美化工程,2011年9月完成。.

新!!: 沙咀 (荃灣)和楊屋道 · 查看更多 »

沙咀道

沙咀道(Sha Tsui Road)是香港一條道路,為橫跨新界荃灣東西的主要幹道;西至青山公路(不包括沙咀道天橋)、東至德士古道,以荃灣昔日海角沙咀來命名,亦曾为荃湾的海岸線。.

新!!: 沙咀 (荃灣)和沙咀道 · 查看更多 »

海壩村

海壩村(又寫成海垻或海埧)是香港新界荃灣雜姓客家原居民村落,原村建於18世紀至19世紀,為荃灣四約之一,位於德華公園現址。 1982年香港政府發展荃灣市中心,將整條村搬到半山的象鼻山路及二陂圳路交界、海壩村南台、海壩村東北台及國瑞路的海壩新村。 舊址當中的海壩村民宅被列作香港法定古蹟。 Category:荃灣 Category:香港客家鄉村 Category:荃灣區鄉村.

新!!: 沙咀 (荃灣)和海壩村 · 查看更多 »

海岬

海岬或陸岬、海角,台語稱海鼻(hái-phīⁿ),是一片三面環海的陸地。面積大的海岬則為半島。與海岬相對的是三面環陸的海灣。.

新!!: 沙咀 (荃灣)和海岬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 沙咀 (荃灣)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沙嘴 (荃灣)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