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武文密

指数 武文密

武文密(),越南南北朝時期後黎朝的反莫將領,稱嘉國公,鎮宣光地方,並於該地擁有世襲地位。.

22 关系: 南北朝 (越南)吳士連大越史記全書东京大学後黎朝莫福源莫登庸莫朝莫敬典越南黎莊宗鄭檢臺北陳荊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武公紀武文淵民國河內市清化市昭和20世纪

南北朝 (越南)

越南的南北朝時代(越:Nam Bắc Triều,1533年-1592年),是指越南歷史上在後黎朝復辟(1532年)之後,後黎朝滅莫朝(1592年)之前莫、黎两朝相争時期。 .

新!!: 武文密和南北朝 (越南) · 查看更多 »

吳士連

吳士連(,),越南後黎朝前期的官員、史家。 公元1459年,後黎仁宗被黎宜民所弒,吳士連對黎宜民加以擁護,獲升為都御史。後黎聖宗取得帝位後,吳士連被貶。在此期間,吳士連博覽群書。到公元1471年(洪德二年),獲重新起用,擔任禮部右侍郎、朝列大夫、國子監司業、史官等官職。公元1479年(洪德十年),奉後黎聖宗之命,編修《大越史記全書》。.

新!!: 武文密和吳士連 · 查看更多 »

大越史記全書

《大越史記全書》()是越南的編年體通史,以古汉语文言文編撰完成,也是研究越南歷史最重要的史書。該書從黎聖宗洪德年間(1470-1497),由吳士連編纂,收錄了自鴻龐氏時代以來的傳說及史實,最後於1797年,由西山朝史官吳時任負責增補至昭統帝昭統三年(1789年)的史事,為全書最後修訂本。.

新!!: 武文密和大越史記全書 · 查看更多 »

东京大学

東京大學(;英語譯名:The University of Tokyo),简称東大(),是日本第一所以現代學制成立的綜合大學,其前身是幕末時期創辦的與。1877年改制大学後使用現名,但1886年更名為「帝國大學」,1897年再更名為「東京帝國大學」,至1947年復用現名。2004年4月1日起依據《国立大学法人法》改制,以國立大學法人形式運作。.

新!!: 武文密和东京大学 · 查看更多 »

後黎朝

後黎朝(),越南的一個朝代,由黎利於1428年(中國明宣宗宣德三年)創立,国号大越。後黎朝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兩部份。前期與莫朝南北對峙;到了後期,阮主和鄭主分據南北對峙,後黎朝皇帝僅為鄭主的傀儡。 部份越南的歷史學者,先將1428年至1527年的前期稱作黎初朝(),後將1533年至1789年的後期稱作黎中興朝(),以示區別。.

新!!: 武文密和後黎朝 · 查看更多 »

莫福源

#重定向 莫宣宗.

新!!: 武文密和莫福源 · 查看更多 »

莫登庸

莫太祖(,),名莫登庸(),是越南莫朝開國君主。1527年至1529年期間在位。.

新!!: 武文密和莫登庸 · 查看更多 »

莫朝

莫朝(Nhà Mạc)是越南朝代名,乃權臣莫登庸於1527年篡奪後黎朝帝位後的朝代。 1592年被鄭氏所復辟的後黎朝所推翻。莫朝灭亡后,莫氏势力并未被完全消灭,莫氏宗室又聚结于北部高平建立统治,托庇于中国明、清政府的保护之下。至1677年,方被後黎朝以協助中國清朝平定三藩之亂的名義滅亡。.

新!!: 武文密和莫朝 · 查看更多 »

莫敬典

莫敬典(,)是越南南北朝時期莫朝的將領。他是莫太宗次子,封謙王。莫茂洽继位后,加封为谦太王。1570年至1580年之間曾多次率軍南下攻擊後黎朝。.

新!!: 武文密和莫敬典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武文密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黎莊宗

黎莊宗(,)本名黎寧(),又名黎㫬,是越南後黎朝第十三任君主。1533年至1549年在位。.

新!!: 武文密和黎莊宗 · 查看更多 »

鄭檢

鄭檢(,)是越南南北朝時期後黎朝的權臣,也是被認為是鄭氏政權的第一位君主(1545年-1570年)。歷輔莊宗、中宗、英宗三朝。.

新!!: 武文密和鄭檢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武文密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陳荊和

荆和,字孟毅,号苍崖,研究越南历史和华侨历史的专家。生于台湾台中市,祖籍福建漳州,幼年移居日本东京。.

新!!: 武文密和陳荊和 · 查看更多 »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是越南重要史籍之一,53卷,採編年體,用漢語文言文編寫。於越南阮翼宗嗣德八年(1856年),由潘清簡(,1796年–1867年)開始修撰,其後數次續修,至阮簡宗建福元年(1884年)始行刊布。.

新!!: 武文密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 · 查看更多 »

武公紀

武公紀(),越南南北朝時期的後黎朝官員,稱仁郡公,世襲鎮守宣光地方。.

新!!: 武文密和武公紀 · 查看更多 »

武文淵

武文淵(),越南南北朝時期的南方後黎朝將領,以宣光為其根據地,參與討伐北方莫朝的戰事。.

新!!: 武文密和武文淵 · 查看更多 »

民國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武文密和民國 · 查看更多 »

河內市

河內市(,)是越南的首都,古稱「大羅」、「古螺」、「龍編」、「昇龍」、「昇隆」、「東京」等,位於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西北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天德江的汇流处,因處红河與蘇瀝江()之間而得名“河內”。四周分別與北江省、北寧省、兴安省、河南省、和平省、富寿省、永福省和太原省接壤。 河內是越南的工業、文化中心,同時也是越南歷史上的古都,其擁有1000多年歷史,從西元11世紀起就是越南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市區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跡遍佈。人口約為620萬,多為越族。.

新!!: 武文密和河內市 · 查看更多 »

清化市

清化市()越南清化省省莅。全市面积146.77平方公里,境内多山河。市区面积61.45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435298人。.

新!!: 武文密和清化市 · 查看更多 »

昭和

昭和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時所使用的年号,使用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是日本各年号中使用時間最長的,合共64年;但由於開始時是年底、終結時是年初,所以若嚴格計算,則為62年又13日。.

新!!: 武文密和昭和 · 查看更多 »

20世纪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0世纪。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战争与军事对峙(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此外,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影响人们深远,并却促使后者在经济与社会上多重的修正与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该世纪的殖民主义也曾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 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着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日本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導致二次大戰爆發,歐洲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该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強權的代理人戰爭直到世紀末,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识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则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识,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与更好的生活品质,部分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澳洲,许多土耳其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歐洲則通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路等资讯媒体,造成美国与小数其他西方国家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

新!!: 武文密和20世纪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