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鍾離權

指数 鍾離權

鍾離權,複姓鍾離,名權,字寂道,號雲房子,燕京人,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呂純陽真人之師,道教仙人,八仙之一、全真道五陽祖師之一,鍾呂內丹派代表人物,道号正阳真人。元世祖封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

53 关系: 古羌人古明華吕洞宾夷坚志宋史崆峒山帝都东华帝君东汉五代十国五陽祖師仙侣传奇忽必烈北京市北五祖僧侣全真道八仙八仙全传八仙的传说八仙過海 (電視劇)元武宗王玄甫神仙笑八仙之素女的故事真人道教鍾離姓複姓西遊記 (無綫電視劇)西遊記(貳)譚炳文麥皓為點石成金胡人都督都統蓬萊蔡國慶 (香港)金礦長官长安陳文山 (演員)梁冀楊家將 (無綫電視劇)武将...汉朝汉族施羽 扩展索引 (3 更多) »

古羌人

古羌人,为古代中国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其西方(位于今甘肃一带)多个以牧羊为生的人群的称呼。上古時期,古羌又被稱为羌戎、西羌。历史学界普遍认为,古羌人是一个使用藏缅语族的族群。他们还被认为是现代羌族和藏族祖先之一,與漢族的形成也有較深淵源。.

新!!: 鍾離權和古羌人 · 查看更多 »

古明華

古明華(Jerry Ku Ming Wah,),香港男演員、配音員,現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員。.

新!!: 鍾離權和古明華 · 查看更多 »

吕洞宾

吕洞宾,原名呂--(--或作岩、--),字洞賓,以字行,道号纯阳子,綽號回道人,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載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蒲州河中府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县招贤村),著名道教仙人,八仙之一,五恩主之一,五文昌之一,全真派五陽祖師之一、鍾呂內丹派和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同時也是託夢之神、科考之神、文具之神、淘金之神、礦業之神、理髮之神,亦有醫神、武神與財神的性質。.

新!!: 鍾離權和吕洞宾 · 查看更多 »

夷坚志

《夷堅志》是宋朝著名笔记体志怪小說集,南宋洪邁撰,原書四百二十卷,始刊於紹興末年(1162年),絕筆於嘉泰二年壬戊(1202年),書名取《列子·湯問》“夷堅聞而志之”之意,記述了宋代諸多的城市生活、人文掌故、奇聞趣事,內容涉及三教九流、宗教信仰、諸子百家,搜羅廣泛,卷帙浩瀚,有不少話本和戲曲都取材於《夷堅志》故事,如〈馮玉梅團圓〉取材於〈徐信妻〉,僅凌濛初即取材三十餘篇,佔《二拍》篇幅一半。 《夷坚志》原書四百二十卷,分初志、支志、三志、四志,每志又分十集,《乙志序》中说:“《夷坚初志》成,士大夫或传之,今镂板于闽、于蜀、于婺、于临安,盖家有其书。”但随编随印,加之卷帙浩繁,全帙的刻本极少。後世多以涵芬樓版二百零六卷為通行本,分初志、支志及三志,外加補遺。後人對其褒貶不一,沈屺瞻說:“第觀其書,滉漾恣縱,瑰奇絕特,可喜可愕,可信可證,有足擴耳目聞見之所不及而供學士文人之搜尋摭拾者,又寧可與稗官野乘同日語哉。”陸心源說:“雖其所載頗予傳記相似,飾說剽竊,借與談助,‘支甲序’已自言之。至于文思雋永,層出不窮,實非後人所及。自甲志至四甲,凡三十一序,各出新意,不相複重,趙與時《賓退錄》節錄其文,堆挹甚至,信乎文人之能事,小說之淵海也。”魯迅說:“偏重事狀,少所鋪敘”,不脫六朝志怪“粗陳梗概”的傳統,甚至漫抄舊書,一昧貪多,有人便取《太平广记》中之事“改鼠首尾,别以名字以投之,至有数卷者”,洪迈也都收入。因此周密批評他“貪多務得,不免妄誕。”。 《夷堅志》一書自宋代即有散佚,至元代已亡佚近半。《宋史·艺文志》只录甲乙丙六十卷,丁戊己庚八十卷。元人沈天佑曾刻印《夷坚初志》甲乙丙丁四志共八十卷,仅占全书的五分之一,另外叶祖荣选编的《分类夷坚志》今存五十一卷。可见《夷坚志》散佚之严重。现存传本以上海涵芬樓編印张元济校勘的《新校輯補夷堅志》二百零六卷最全,但初志、支志、三志加补遗僅約为原书之半。後來《永乐大典》等书中又辑出佚文二十六则。《夷堅志》大量的記載中醫藥文化的內容,幾乎包含了中醫藥文化的各個層面。元好問著有《續夷堅志》。元代有無名氏的《湖海新聞夷堅續志》。.

新!!: 鍾離權和夷坚志 · 查看更多 »

宋可能是下列含意之一:.

新!!: 鍾離權和宋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鍾離權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崆峒山

崆峒(读音:kōngtóng)山,古称空同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以西11公里处,属六盘山支脉,南北走向,长约100公里,平均宽15公里,主峰翠屏峰海拔2123米,垂直高度683米。崆峒山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中国道教第一山”等美誉,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崆峒山东至西安不过300多公里。崆峒山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山上有道观禅院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和七十二处石府洞天,大多集中分布在“五台”区。 传说轩辕黄帝曾亲自登临崆峒山,向隐居在此的广成子“问道”,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始皇、汉武帝也曾效法黄帝登临崆峒山。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西至于崆峒』。《太史公自叙》说:『黄帝至崆峒,登鸡头山』。“崆峒”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成书的《尔雅》:「北戴斗极为崆峒」。平凉崆峒山正位于北斗星座的下方,即为所指。《汲冢周书》记载:「崆峒」是大夏、莎车、姑地、旦略、貌胡、其尤、戎翟、匈奴、楼烂、月氏、奸胡、北秋等十二个氏族的首领。 1980年在崆峒山南的崆峒前峡修成崆峒峡水库,水电站装机容量1890千瓦。.

新!!: 鍾離權和崆峒山 · 查看更多 »

帝都

帝都,亦稱皇都,是指帝国的正式首都,與行在意義相對,一般是皇帝、皇宮與朝廷所在之地。中國、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都有此用法。 秦王政統一中國後定都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自稱始皇帝,因此咸陽也被稱之為帝都。唐代李白詩:「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李商隱詩:「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以上兩處帝都均指當時國都長安(今西安)。《稱謂雜記》·帝都:「燕王永樂奪其侄,十九載返燕京,以都之。洪熙欲帝都洪武金陵,故以燕京為行在,崩而事已。」 日本在大日本帝國時期,常以帝都來稱呼首都東京,而部分以東京為營業據點的企業,其名稱中也帶有「帝都」一詞,如京王帝都電鐵(今京王電鐵)、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今東京地下鐵)、帝都自動車交通(此為計程車公司)等。而昔時日本文人時常會有「帝都東京」、「帝都倫敦」(大英帝國首都)、「帝都柏林」(德意志帝國首都)、「帝都维也纳」(奧匈帝國首都)、「帝都君士坦丁堡」(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首都)等说法。史量才《稱謂雜記》·帝都:「睦仁既知舊都平安京之窒礙不可行,來治幕府江戶,以遷都於舊京師東,稱『帝都東京』,此日本王政復古之稱,實在幕府都城也。」 另外,在中国大陆ACG爱好者口中,帝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的诙谐说法。.

新!!: 鍾離權和帝都 · 查看更多 »

东华帝君

#重定向 東華帝君.

新!!: 鍾離權和东华帝君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鍾離權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自唐朝滅亡開始,至宋朝統一中國本土為止。五代十國本質上是唐末藩鎮割據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續。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有些還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雖然实力強大,但無力控制整个中國本土,只是藩鎮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據一方的藩鎮,有些自立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為正朔,其中十個國齡較長、國力較強的統稱為十國。本時期時常發生地方實力派叛變奪位的情况,使得戰亂不止,統治者多重武輕文。中國的內亂,也帶給契丹國南侵的機會,遼朝得以建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河西和交趾地區逐渐离心,交趾(越南)最终脱离中国独立。 從唐朝滅亡至北宋建立半個多世紀期間,中原地區依次出現梁、唐、晉、漢與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907年梁王朱溫篡唐建立後梁,这是五代十國的开始。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勗滅后梁,建國後唐。後唐之后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歷經後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发生內亂後,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不久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同时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府稱帝建立後漢,收復中原。後漢樞密使郭威篡后汉建後周,後周世宗柴荣苦心經營,使后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不幸病亡。後周随后被殿前司都點檢趙匡胤所篡,五代結束。 十國方面,江南以吳國最強,而後被齊王李昪篡位,建國南唐,其次有吳越與閩國等。湖廣则被荊南、楚國與南漢等占据。南唐國力最強,先後攻滅閩國、楚國,但多次用兵使得國力衰退,曾被後周所敗。蜀地有前蜀、後蜀,國家富強,是僅次於南唐的強國。北漢是惟一在北方的十國,是後漢劉氏後裔所建。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其他中原諸國及地區,最後於979年統一中國本土地區,十國結束。 五代十國大體上延續唐朝后期的政治體制,但是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變化很多,官職廢置不常,主要設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財政的三司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這個制度後由宋朝繼承。十國雖然其中一些政权臣服於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構大致上与五代等同。由於地方節度使不受管制,時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紛紛加強禁軍軍力以壓制地方實力派。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宋朝采取強幹弱枝政策。外交方面,唐朝時胡漢融合,外族陸續入住中國四周。唐朝崩潰進入五代十國後,出現一些外族國家,如沙陀建立五代後唐、後晉與後漢等。契丹先建立契丹國,南下滅後晉後建立遼朝。其他還有党項的定難軍,於北宋時建國西夏。這些都对宋朝的國際局勢造成深遠影響。 由于北方戰亂、外族入侵與天災不斷,南方十國在人口、經濟、文化與科技方面皆勝於北方五代。這也是華南經濟再度勝過華北的時刻,此後这一局面再也沒有逆轉。十國為擴展經濟,重視興修水利與經濟作物,发展貿易業、茶葉、紡織,錢塘江海塘也是在這個時期興建。由於關中經濟崩潰,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運河的樞紐開封,都城的因素與燕雲十六州被外族統治影響宋朝的軍事與經濟。文化方面,本時期是詞發展的關鍵時期,禪宗也在本時期進入全興期。五代推行雕版印刷《九經》,保存許多儒學經典。繪畫方面,不論南方北方都有獨到之處。.

新!!: 鍾離權和五代十国 · 查看更多 »

五陽祖師

#重定向 全真五祖.

新!!: 鍾離權和五陽祖師 · 查看更多 »

仙侣传奇

《仙侣传奇》是中國山西电视台于1989年出品的一部古装神话剧,演述了吕岩(吕洞宾)成仙的故事。.

新!!: 鍾離權和仙侣传奇 · 查看更多 »

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为呼必赉,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孛儿只斤氏,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父拖雷的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蒙古帝国大汗,元王朝的建立者。 1260年5月5日在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的支持和封地属臣的拥立下,自立为大蒙古国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忽必烈于1260年5月5日至1276年2月4日自立为汗期间实际统治中国北方及蒙古高原地区属于蒙古大汗的直辖领地,于1271年12月18日至1294年2月18日作为元朝皇帝统治中国,前后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18年。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南宋行都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但南宋遗臣建立小朝廷继续抗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政权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元朝统一全中国。 1276年2月4日,宋恭帝在降表中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1284年1月24日,群臣为忽必烈上尊号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去世后,获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紀十四):“五月戊午,遣攝太尉臣兀都帶奉冊上尊諡曰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國語尊稱曰薛禪皇帝。”。.

新!!: 鍾離權和忽必烈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鍾離權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五祖

#重定向 全真五祖.

新!!: 鍾離權和北五祖 · 查看更多 »

僧侣

僧侶可以指:.

新!!: 鍾離權和僧侣 · 查看更多 »

全真道

全真道也称全真教,中國道教的重要派别,於金代由王重陽於山东寧海所創。 元代,張紫陽一系所创立以内丹修炼为主的金丹派(主要是陳上陽)依附全真教,自称南宗,把王重陽这支则称为北宗。金丹派其五位祖師,也被稱為南五祖。.

新!!: 鍾離權和全真道 · 查看更多 »

八仙

八仙是中國道教及中國神話中的八位神仙,分別代表男女老幼、貧賤富貴八種不同的人群,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台灣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他們手持的法器或寶物,也稱為「八寶」。.

新!!: 鍾離權和八仙 · 查看更多 »

八仙全传

(又名八仙全傳之八仙過海)是一部古裝神話劇,2007年12月17日在上海市正式開機拍攝。本劇以八仙的民間傳說為故事藍本,講述了八仙滙聚、拯救天下百姓的傳奇故事,在原有八仙過海故事的基礎上有不小的改變。.

新!!: 鍾離權和八仙全传 · 查看更多 »

八仙的传说

《八仙的传说》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在1985年推出的一部以八仙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古装神话电影。本片于1984年在在山东省蓬莱阁取景拍摄。.

新!!: 鍾離權和八仙的传说 · 查看更多 »

八仙過海 (電視劇)

《八仙過海》,香港亞洲電視製作的電視劇,在1985年1月14日-2月22日首播。此劇首開香港電視劇前往中國大陸取景的先河,在大陸播出時頗受1980年代觀眾歡迎。 本劇根據膾炙人口的道教民間傳說八仙過海改編。.

新!!: 鍾離權和八仙過海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元武宗

元武宗海山(;),是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位大汗,在位4年,自1307年6月21日至1311年1月27日。乃元世祖之曾孫、太子真金之孫、答剌麻八剌之子、元成宗之侄。 1309年2月17日,群臣为海山上汉文尊号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 他去世后,謚號仁惠宣孝皇帝,廟號武宗,蒙古语称曲律皇帝()《元史》卷二十三(武宗本紀二):“夏五月乙未,文武百官也先鐵木兒等上尊諡曰仁惠宣孝皇帝,廟號武宗。國語曰曲律皇帝。”。.

新!!: 鍾離權和元武宗 · 查看更多 »

王玄甫

王玄甫,名誠,字玄甫,号少阳,以字行,漢代東海郡(今山东文登)人,著名道教仙人,全真道五陽祖師之首。據说王玄甫为东华帝君所化身。元世祖时敕封“东华紫府少阳帝君”。元武宗时加封为“东华紫府少阳辅元立极大道君”。.

新!!: 鍾離權和王玄甫 · 查看更多 »

神仙

仙,是神与仙的统称,指的是拥有各种超自然能力的虛構人物。在人們的想像中,神仙都是长生不老,可以随意变化形态(一般化为人形),法力高强,存在于凡人无法抵达的異世界之中。.

新!!: 鍾離權和神仙 · 查看更多 »

笑八仙之素女的故事

《笑八仙之素女的故事》(简称素女的故事)是一部根据神话传说何仙姑的故事改编而成的古装电视剧。该剧于2002年10月13日在传说中何仙姑的家乡广州增城市举行开机仪式,之后剧组成员还来到何仙姑家庙参拜何仙姑、八仙、观音等神祇,拍摄共历时三个月完成。.

新!!: 鍾離權和笑八仙之素女的故事 · 查看更多 »

真人

真人,一種宗教或哲學上的境界。一些具有一定修為的男性高仙、道士、僧人亦會被尊稱為「真人」。相對女性高仙則稱為元君。.

新!!: 鍾離權和真人 · 查看更多 »

没有描述。

新!!: 鍾離權和燕 · 查看更多 »

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大潮,《中國道教簡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ISBN 7-80123-229-1。唐代尊封老子,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新!!: 鍾離權和道教 · 查看更多 »

鍾離姓

鍾離姓為漢字複姓,源出有二:.

新!!: 鍾離權和鍾離姓 · 查看更多 »

複姓

複姓,是二字或以上的漢姓,与單姓相对。比如司馬是複姓,李是單姓。在中文姓氏中大多數為單姓,複姓較少,一般多為二字。 複姓源于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如司馬),封邑(如令狐),居地(如東郭)或其他民族(如宇文),歷史上一些姓现在已经消失了,一些姓演化为單姓。 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規定戶籍於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的士族須使用複姓,包括祖籍首里的士族,有些複姓沿用《百家姓》中的複姓如司馬、上官,有些為新創的複姓如忠導、白川、長榮,原籍首里的士族則在本姓後加一字,加上的字多有表示後本姓之後裔的意思,如向姓改為向裔姓,毛姓改為毛裔姓、毛昌姓,馬姓改為馬續姓,翁姓改為翁孫姓、薛姓改為薛種姓,彭姓改為彭支姓,武姓改為武姓姓等。.

新!!: 鍾離權和複姓 · 查看更多 »

西遊記 (無綫電視劇)

西遊記 (無綫電視劇)可以指:.

新!!: 鍾離權和西遊記 (無綫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西遊記(貳)

《西遊記(貳)》(Journey to the West II),又叫《齐天大圣II》(中国大陆引进名),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古裝神話名著電視劇,為《西遊記》的續集,31周年台慶劇。由陳浩民、江華、黎耀祥及麥長青領銜主演,監製為劉仕裕。本劇因為陳浩民替代張衛健上輯中的孫悟空角色而受到爭議。.

新!!: 鍾離權和西遊記(貳) · 查看更多 »

譚炳文

譚炳文(Tam Ping Man,),香港男藝員、配音員。.

新!!: 鍾離權和譚炳文 · 查看更多 »

麥皓為

麥皓為(Mak Ho Wai,),香港無線電視及新傳媒電視機構前藝員,其弟為資深演員麥大成。 其三弟麥大成於1982年因飛機失事去世後,麥皓為加入第十二期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他當時加入藝訓班之理由是為繼承死於飛機失事的亡弟的遺志並於1982年畢業,繼而晉身電視圈。麥皓為於1994年轉至新加坡電視圈發展。现职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华文义工导览讲解员。.

新!!: 鍾離權和麥皓為 · 查看更多 »

點石成金

#重定向 炼金术.

新!!: 鍾離權和點石成金 · 查看更多 »

胡可以是:.

新!!: 鍾離權和胡 · 查看更多 »

胡人

胡人,或稱胡族,中國古代漢族對外族的稱呼,主要是指歐亞大草原上的遊牧民。该名称来源一说是匈奴人在历史上自称为“胡”,另有说法为鹘人的错写,因为草原游牧民族多有养鹰的传统,秦汉时期的胡人一般指匈奴人,晋朝的五胡乱华指的是内迁的匈奴、鲜卑、羯、羌、氐。到唐代似乎对胡人有了比较严格的区别。唐有彦琮独分梵胡,葱岭以西並属梵种,铁门之左,皆曰胡乡”。这是说梵人不称胡,其实突厥人也不称胡。唐代的胡专指深目高鼻或高加索人种的西域人,胡和突厥亦有严格区别。南宋的《翻译名义集》曰:“自汉至隋皆指西域以为胡国。.

新!!: 鍾離權和胡人 · 查看更多 »

都督

都督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國古代軍事指揮官官名。最初是軍隊中的監察官,與監軍相同。在魏晉之後演變為統領軍隊的軍事長官之職。突厥语与蒙古语中的脱脱一名来自都督。.

新!!: 鍾離權和都督 · 查看更多 »

都統

都統是中國古代武官名。十六國前秦始置。清代以後常置,在武職中秩品僅次於駐防將軍。中華民國在北洋政府時期則沿用之。.

新!!: 鍾離權和都統 · 查看更多 »

蓬萊

蓬萊,是道家的詞語,出自《列子·湯問篇》,形容高雅出俗、難以尋覓的美好景緻,亦可以指:.

新!!: 鍾離權和蓬萊 · 查看更多 »

蔡國慶 (香港)

蔡國慶(),香港資深綠葉藝員,女兒為歌手蔡立兒(曾用藝名蔡立)。80年代入行、於2013年回巢後再次加入香港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參與劇集大藥坊拍攝。.

新!!: 鍾離權和蔡國慶 (香港) · 查看更多 »

金礦

#重定向 金矿开采.

新!!: 鍾離權和金礦 · 查看更多 »

長官

長官可以指:.

新!!: 鍾離權和長官 · 查看更多 »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新!!: 鍾離權和长安 · 查看更多 »

酒(Alcoholic beverage),其中含有3%至60%的酒精(即乙醇)。為人類飲用歷史最長的加工飲品,由植物發酵製成。.

新!!: 鍾離權和酒 · 查看更多 »

陳文山 (演員)

陳文山(),出生於台灣台北市,台灣男演員、擅主持、戲劇、表演。曾為台視第一期演員訓練班簽約藝人,代表作品為台視《濟公》中的「廣亮」師父,也因演活劇中監寺師父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2007年出演《神機妙算劉伯溫》中的高斌師父,其詼諧又智慧的形象深植民心,劇中經典台詞「佛祖為你加持」也成為當時的流行語。昔曾改名陳天崴。.

新!!: 鍾離權和陳文山 (演員) · 查看更多 »

梁冀

梁冀(),字伯卓,安定(今宁夏固原)人,是中國東漢時期外戚出身的權臣。妻孫壽。.

新!!: 鍾離權和梁冀 · 查看更多 »

楊家將 (無綫電視劇)

《楊家將》(The Yang's Saga)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古裝動作劇集,全劇共6集,監製李添勝,此劇為無綫電視18週年台慶劇,故事主要講述楊家將的傳奇故事。 此劇當年安排在「歡樂今宵」時段內播出。演員陣容空前絕後,是無線電視有史以來明星最多的電視劇集,一連五集。 本劇創新之處是加入類似希臘神話的情節,天界諸神因賭氣而將楊家將捉弄。.

新!!: 鍾離權和楊家將 (無綫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武将

武將是指統率軍隊的首領,主要負責軍事。與之相對的是文臣。.

新!!: 鍾離權和武将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鍾離權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新!!: 鍾離權和汉族 · 查看更多 »

施羽

施羽(1962年8月8日—),台湾男演員,多年來在很多電視劇中均有精彩演出。进入演艺界之前曾是羽毛球运动员。.

新!!: 鍾離權和施羽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正陽真人汉钟离漢鍾離钟离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