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歐化中文

指数 歐化中文

歐化中文又称西化中文、西式中文(Westernised Chinese language),是指語法、文筆、風格或用詞受歐洲語文過分影響的中文,一般帶貶義。反對者認為歐化中文偏离傳統中文的特色、用詞冗赘,从而使得上下文难以理解。 歐化中文常見於翻譯作品。凡有譯者逐字直譯而忽略中文語法、用詞習慣,則容易寫出歐化中文。久而久之,現代中文也出現了歐化中文的痕跡。 歐化中文诸如,使用形容词时离不开“很”,如:He is tall→他很高、Many people→很多人,而且原用“很”的地方变由表示程度甚深的“非常”替而代之;英文泛指、虚化的you、we等照译不误(本应用无人称);在比较级一律加“更”字,甲比乙好看→甲比乙更好看;判断词“是”当成系词,或把“是……的”、“越来越……/愈加……”等表示强调、细微差别的句式滥用、通用在一般句子中;不顧文體詞彙而大肆雙音節化(甚至连成語俗語也用短语表达);直照外文语法、词汇、修辞地翻译而不顧语顺与否,即使在翻译主宾谓结构、特有表达逻辑、方式等亦是如此。.

目录

  1. 20 关系: 古德明主宾谓结构主語何其芳余光中具體名詞现代汉语申报直译複句語言癌鲁迅钱玄同蔡濯堂陳雲 (學者)汉语汉语语法明報明報月刊新青年

  2. 汉语语法

古德明

古德明(),生於廣東中山石岐,香港英語教育作家、時事評論家。他在1957年搬遷至澳門定居,1964年再遷至香港,及後就讀於香港潮商學校及聖保羅書院。1976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英文系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自己因批評文化大革命,並未獲得任何獎學金。1981年考獲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學位。古德明曾在聖貞德中學任英文教師,後於香港大學新聞組擔任翻譯員,1986年任職於中文大學人事組,1989年曾任《明報月刊》總編輯,1991年出任香港科技大學翻譯組主管。1997年曾隨家人移民紐西蘭,1998年--香港。 古德明現於《蘋果日報》“生活名采”版每日撰寫專欄“東拼西湊”,回答讀者關於英語、中文和時政的提問;以及星期六於“論壇”版撰寫另一時事評論專欄“常山月旦”,非議中國及香港時弊。另外,古德明亦在《讀者文摘》擔任特約編輯,翻譯英文版讀者文摘為中文,及曾於香港免費報紙《AM730》設有“中華正聲”專欄,旨在扶持正統中文,批評中共現代漢語,但因政見與報社相左,已於2014年停刊。.

查看 歐化中文和古德明

主宾谓结构

#重定向 主賓動語序.

查看 歐化中文和主宾谓结构

主語

在一個句子中,主语(或主詞)(英语:Subject)是必要的句子元素(Sentence element)。它也是句子两大部分之一;另一部分是谓语或受詞(Predicate)。主语是句子元素,不要與文法上词性混淆。.

查看 歐化中文和主語

何其芳

何其芳(),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等。他对《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查看 歐化中文和何其芳

余光中

余光中(),福建泉州永春人,生於江蘇南京,臺灣藍星詩社知名詩人、文學界巨擘,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曾於香港與台灣多所大學任教。在現代詩論戰與鄉土文學論戰中涉嫌以意識形態入人於罪引起爭議《羊城晚報》發表《向歷史自首?——溽暑答客四問》,聯合報,2017年12月16日。.

查看 歐化中文和余光中

具體名詞

具體名詞(德文:das Konkretum(複數:die Konkreta)或das Gegenstandswort(複數:die Gegenstandswörter))是一個相對於抽象名詞(德文:das Abstraktum(複數:die Abstrakta)或das Begriffswort(複數:die Begriffswörter))的概念,指用來表示具體的、可感知的對象的名詞,例如:「桌子」、「燈」、「迷你豬」、「木本植物」、「陳水扁」、「機車」、「台北車站」、「工程師」、「駕照」等。.

查看 歐化中文和具體名詞

现代汉语

#重定向 現代標準漢語.

查看 歐化中文和现代汉语

申报

《申报》(Shun Pao)为近代中國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原先全称《申江新报》,创刊于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72年4月30日),创办人为英商安纳斯脱·美查(Ernest Major)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后,因《申报》为中国国民党党产而宣布停刊。前后总计经营77年,共出版25600期。.

查看 歐化中文和申报

直译

译(literal translation,direct translation,word-for-word translation)即逐词翻译,是一种与意译(翻译句子或词组意义上的)相对的翻译方式。Literal translation的另一个术语是metaphrase。.

查看 歐化中文和直译

複句

複句是句子結構的一種。 复句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的句子。跟单句相比,复句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从构成成分上看,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第二,从组和手段上看,构成复句的甲分句和乙分句往往由特定的关系词语来联结,构成单句的甲成分和乙成分之间一般不用关系词语。第三,从构成成分之间的联系看,复句中各分句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或因果关系,或是并列关系,或是转折关系等等。第四,从语气上看,构成复句的各个分句可以使用相同的语气,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语气。也就是说,一个复句不一定只有一种语气,它可以前分句为甲语气,后分句为乙语气,前后分句的语气不一致。例如:(5)她喜欢音乐,也喜欢視藝。(6)去照顾你妈吧,她身边不能沒有人。例(5)前后分句都是陈述语气,即“陈述+陈述”,例(6)前分句是祈使语气,后分句是陈述语气,即“祈使+陈述”。.

查看 歐化中文和複句

語言癌

語言癌,--,是指在口語或書面表達上普遍存在用法不當的現象,例如話語中的冗言贅字過多、言語邏輯不通順、詞不達意、歐化中文等,和語病的差異在於語癌不一定不合語法規則,相反可能解釋得更為明晰。.

查看 歐化中文和語言癌

鲁迅

鲁迅,本名周树人,原名樟寿,字豫才、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聞名於世,浙江绍兴人,為中国的近代著名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开山巨匠,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学术著作、自然科学著作、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和木刻版画的研究,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查看 歐化中文和鲁迅

钱玄同

钱玄同(),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现代文字学家,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曾主张废除汉字。.

查看 歐化中文和钱玄同

蔡濯堂

蔡濯堂(1918年6月10日──2004年6月8日),筆名思果,另有筆名挫堂,江蘇鎮江人,天主教徒,方濟會第三會會士,中國著名散文家、翻譯家,有「中國讀書人的典範」之 譽。自1981年離開香港,晚年旅居美國北卡羅萊納州馬修城的曉霧里(Misty Dawn Lane),並在此病逝。.

查看 歐化中文和蔡濯堂

陳雲 (學者)

#重定向 陳云根.

查看 歐化中文和陳雲 (學者)

汉语

漢語,又稱中文、華文、唐話、中國話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一種語文,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六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语言,當中現代標準漢語為現行的漢語通用語,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国语。此外,漢語還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間常稱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另見相關條目。,并被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为官方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書寫系统,又称汉文、中文、华文、唐文,在中华民国又称为国文,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属分析语,有声调。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現代標準漢語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体(又称白话文)。 对于汉语的分支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汉语定义为语言,并将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七大语言定义为一级方言;另一种观点则将汉语视为语族,其下無法互相溝通的視為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查看 歐化中文和汉语

汉语语法

標準汉语语法是清末国语运动以来马建忠、黎錦熙、高名凱、王力、张志公等學者仿造西方语法开创的学问,以及吸收了《马氏文通》以来各家的说法所形成的汉语语法体系《暂拟汉语教学语法》。1898年马建忠参照拉丁语法体系,在《马氏文通》一书中创造了一套汉语的语法体系。现代汉语语法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少部份指人的詞可能以「們」來指示其眾數形)的区别。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另漢語常常可將多個動詞給置於同一個句子中,此即所謂的連動結構。这一不同于欧洲语言的特点,使得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汉语被很多语言学家认为没有语法也没有词类,直到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文明的故事》第一卷《东方的遗产》一书中仍然认为汉语没有语法和词类。现在的观点认为,汉语有语法也有词类,只是它的语法不同于欧洲语言,而且一个词语存在多词性现象。 汉语语法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省略。不影響大概意思的词往往省略掉。.

查看 歐化中文和汉语语法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查看 歐化中文和明報

明報月刊

《明報月刊》,在報界中簡稱「明月」,香港明報集團旗下文化類雜誌,於1966年元月創刊,與《明報》是姊妹刊物;現於每月月初出版,刊行16開本,116頁。.

查看 歐化中文和明報月刊

新青年

《新青年》是在1910年代末期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是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16开,每月一号,每6号为一卷。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刘半农以及鲁迅轮流编辑。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为同人刊物,不接受来稿。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又成为宣传共产主义的刊物之一,后期成为中共早期的宣传刊物。.

查看 歐化中文和新青年

另见

汉语语法

亦称为 譯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