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樟樹灘坑

指数 樟樹灘坑

樟樹灘坑(英文:Cheung Shue Tan Hang),是香港新界大埔區的一條河流。樟樹灘坑名字以當地地名樟樹灘命名,起源於大埔滘內的乾坑和大埔滘自然護理區長瀝尾(大埔尾坑)一帶,經樟樹灘路、樟樹灘、坡面(大埔尾坑正式流入樟樹灘坑)和白石角,在博研路近中文大學擴展區轉為暗渠(2012年博研路天橋建成前暗渠並不存在),在科城路一帶流入吐露港。 樟樹灘坑亦是樟樹灘村和大埔尾村的天然分界。.

目录

  1. 13 关系: 吐露港大埔區大埔尾坑大埔尾村大埔公路大埔滘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白石角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河流樟樹灘村新界

吐露港

吐露港()原稱大埔海,古稱大步海,是香港新界的主要內港之一,位於沙田區以北,大埔區以東,海港呈西南-東北走向,出口處為大赤門,海水從此處流進香港東北面的大鵬灣。有多條河流流向吐露港,包括沙田城門河及大埔林村河。.

查看 樟樹灘坑和吐露港

大埔區

大埔區(Tai Po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東部,範圍包括大埔、東平洲、大埔滘、汀角、船灣、林村谷,白石角及它的外飛地為赤門海峽兩岸的西貢半島北部(西貢北)。它的總面積約為148平方公里,是香港第二大行政區域。根據2016年中統計,大埔區人口為303,926人。 大埔區人口主要聚居於大埔新市鎮內七大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以及太和站附近的大埔舊墟和大埔墟站附近的大埔新墟的私人屋苑。其餘不少居民散居於大埔區內133條大小村落。 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大埔為安全社區,是全球第90個安全社區,也是香港第3個安全社區(第1是屯門區,第2是葵青區)。.

查看 樟樹灘坑和大埔區

大埔尾坑

大埔尾坑(英文:Tai Po Mei Hang),是香港新界大埔區的一條河流,為樟樹灘坑最長的支流,同屬樟樹灘坑上流。大埔尾坑名字以當地地名大埔尾命名,起源於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內的鹿湖村一帶,經觀海崇庭、大埔尾村和排門(逸夫書院對下山谷),在坡面北面轉角位一帶流入樟樹灘坑。.

查看 樟樹灘坑和大埔尾坑

大埔尾村

大埔尾村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白石角大埔尾,是一條客家原居民鄉村,與毗連的樟樹灘村同屬大埔七約中「樟樹灘約」的「樟樹灘鄉」。.

查看 樟樹灘坑和大埔尾村

大埔公路

大埔公路(英文:Tai Po Road),1902年落成,是香港新界地區第一條落成的公路,全長近22公里,現時共分為9段。大埔公路南起九龍西部的深水埗,繞經新界東主要地區(沙田、大埔),現時止於大埔林村。過去大埔公路作為新界地區舊環迴公路的東線,終點曾經北至粉嶺,連接西線青山公路組成來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

查看 樟樹灘坑和大埔公路

大埔滘

大埔滘(Tai Po Kau),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南部,在元洲仔以南一帶。.

查看 樟樹灘坑和大埔滘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劃定於1977年5月13日),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大埔滘以南的特別地區,佔地460公頃。該自然護理區是香港的首個特別地區。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位於大帽山郊野公園及城門郊野公園以東,範圍東至鹿山(近鹿茵山莊及中文大學)、南至草山、西至鉛礦凹、北至荔枝山及大埔公路一帶。1926年香港政府首次在整個新界植林,本來稱為「大埔滘植林區」的植林工作亦告開始,當時最常見是馬尾松(山松),因此當地居民稱這區為松仔園。自然護理區內有超過100種原生及外來引進的樹木品種,屬次生林,是香港較為成熟的植林區。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設有紅(3公里)、藍(4公里)、棕(7.5公里)、黃(10公里)四條以不同顏色識別林徑供遊人觀賞樹木,探用環迴式的設計,起點與終點都是在相同的地方。亦設有一條0.7公里的自然教育徑。護理區內不設燒烤爐,且嚴禁生火。.

查看 樟樹灘坑和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白石角

白石角()是香港新界大埔區南端,馬料水以北的吐露港沿岸地區,位處大埔區邊緣,以香港中文大學地界及舊鐵路(九廣鐵路)彎位為大埔區及沙田區分界線。該處最主要的發展有香港教育大學白石角運動中心及於2004年落成啟用的香港科學園。.

查看 樟樹灘坑和白石角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樟樹灘坑和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查看 樟樹灘坑和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河流

香港山地多,屬亞熱帶氣候,年均降雨量達2,200毫米,所以香港的河網密度稱得上是高,但在季候風的影響下,降雨有明顯季節性,引致香港河流上游河段大多數是間歇河。除了少數較大型河流外,下游的泛濫平原都十分細小。香港面積本來就不大,所以欠缺真正的大河流,嚴格來說,境內全是溪澗,不足以稱為江河。而較大的河流都集在香港西北部,如山貝河、深圳河、錦田河、雙魚河、梧桐河等。以長度來說,香港最長的河流是深圳河,全長37公里。 以下是主要的香港河流、溪澗、明渠及排水道的列表:.

查看 樟樹灘坑和香港河流

樟樹灘村

樟樹灘村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白石角大埔尾,是一條客家原居民鄉村,與毗連的大埔尾村同屬大埔七約中「樟樹灘約」的「樟樹灘鄉」。樟樹灘村由於四周樹林以樟樹居多而得名,但於日治時期遭大量砍伐,至今僅存數棵,樟樹灘村村公所內的碑刻有提及:「本村原名樟溪」,另有土名稱額珠頭、白石角、檸檬窩、蕉坑、排門、橫巷、店巷、官坑、黃坭塊、新屋家、螺殼峴等。.

查看 樟樹灘坑和樟樹灘村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查看 樟樹灘坑和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