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楊中義

指数 楊中義

楊中義(Fred Young,),印度尼西亞(印尼)華裔電影導演和監製,於荷屬東印度時期開始活躍於影壇。他青年時曾在荷里活修讀電影,但在1940年才加入影壇,並在《虛假天堂》(Sorga Palsoe)一片中擔任編劇。他曾參與36部電影的製作,並執導其中23部。.

9 关系: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亞華人东爪哇省三寶瓏瑪琅荷屬東印度荷屬東印度日佔時期鄭丁春楊章生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楊中義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亞華人

华裔印度尼西亚人(Tionghoa-Indonesia)是指居住於或出生於印度尼西亞的华人,源自於過去數百年來自中國南方的移民。华裔印尼人擁有不同的祖籍地、移民時間,分布於印尼不同的地區。根據研究,华裔印尼人大多來自於中國的南方省份,如福建、海南、廣東。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三次向东南亚的移民潮。第一次可以追溯到15世纪,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第二次是鸦片战争前后,第三次是二十世纪前半叶。前两次进入印度尼西亚的移民通过联姻或逐渐被同化后变成了creolised或huan-na(閩南話:番仔),被称作峇峇娘惹。而最後一次的移民因為還保留着中華文化,被称作新客(Cina Totok)。 大多数的移民是劳工或从事贸易的商人。在荷兰的殖民政策下这些中国移民很难获得土地,加里曼丹(旧为婆罗洲)西部是唯一一个有相对大量中国农民的地区。华裔印尼人大多分布於城市如雅加達、泗水、棉蘭、北干巴魯、三寶瓏、坤甸(龐提納克)、錫江(馬卡薩)、巨港、萬隆及邦加檳港等。 印尼語稱中國為Tiongkok、Tionghoa,即源自閩南語「中國」、「中華」發音。.

新!!: 楊中義和印度尼西亞華人 · 查看更多 »

东爪哇省

東爪哇省(印尼语:Jawa Timur)是印度尼西亚省份之一。它的省府是泗水。該省面積共47,922平方公里,西部與中爪哇省相連,管轄島嶼有馬都拉島、卡里摩爪哇群島、巴韦安島、康厄安群島;卡里摩爪哇群島面积约110.117平方公里。.

新!!: 楊中義和东爪哇省 · 查看更多 »

三寶瓏

三寶瓏市(Kota Semarang)為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北岸的城市,為中爪哇省的首府。面積373.67平方公里,人口約150萬,為印度尼西亞第五大城市。三寶瓏是為數眾多的華人聚居的印尼城市之一。在荷蘭人統治時期就是主要大港,直至今日。 三寶瓏的地名由來起自於鄭和本名。鄭和本名為「馬三宝」,後因於「靖難之役」有功,故受皇帝賜姓「鄭」。.

新!!: 楊中義和三寶瓏 · 查看更多 »

瑪琅

琅是印度尼西亞的城市,由東爪哇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南部爪哇島東部,距離首府泗水90公里,面積110.06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820,24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171人,居民主要信奉伊斯蘭教。.

新!!: 楊中義和瑪琅 · 查看更多 »

荷屬東印度

荷屬東印度是指1800年至1949年荷蘭人所統治的印度尼西亞。1596年,荷兰人霍特曼率领的一支荷兰船队到达爪哇岛的万丹。1603年,荷兰在爪哇建商站;1605年,征服盛产香料的马鲁古群岛中的安汶岛、帝利岛。1619年,攻占爪哇岛上的雅加达,命名巴达维亚,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的总部。在荷兰人到来之前,葡萄牙人已经在印尼地区建立了一些商站。之后,英国人也登陆印尼,建立殖民地。而荷兰变成了这些欧洲国家裡面占领最多领土的国家。荷兰最初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这些地区实行殖民统治。1799年东印度公司解散后殖民地被荷兰政府接管,史称荷属东印度。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地人開始爭取自治。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當荷蘭本土被德國完全佔領後,荷蘭政府宣佈終止與當時最大貿易伙伴日本的貿易,觸發日本對印尼的侵略行動。這可以說是印尼得以獨立的原因。日本二戰投降的消息傳到印尼之後,蘇加諾立即在之後一日發表印尼獨立宣言。之後在短短五日間,印尼全國都宣告脫離荷蘭政府的管治,荷兰欲夺回殖民地,双方展开三年多的印荷战争。有日軍兩千多人改名換姓,偽裝為當地人,他們幫助印尼訓練士兵與荷蘭作戰,又联合国向荷蘭施壓的緣故,印尼在战争中占了上风。最終荷蘭當局在1949年与印尼签署,宣佈放棄對印尼的管治權,使印尼得以正式獨立,苏加诺當選为印尼第一任总统。.

新!!: 楊中義和荷屬東印度 · 查看更多 »

荷屬東印度日佔時期

荷屬東印度日佔時期,是指从1942年3月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帝国一直保持着对印度尼西亚的占领。 日本的占领是第一次对于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统治的真正挑战—结束了荷兰的殖民统治—带来了大量的、异常的变革以及最终的分水岭,使印度尼西亚革命通过一种原本多半不可能实现的手段提前3年到来。Ricklefs (1991), p. 199.

新!!: 楊中義和荷屬東印度日佔時期 · 查看更多 »

鄭丁春

鄭丁春(The Teng Chun;),印尼名Tahyar Idris,是一名印尼閩南裔華人電影製作人。出生於一個富有的經商家庭,青年時期萌生對電影的興趣。短暫從事出口貿易後,於1930年創立「希諾電影」(Cino Motion Picture)公司,在荷屬東印度境內製作並銷售電影。十餘年後,他與他的公司已出產至少31部電影作品,其中包含印尼早期的有聲電影。雖然他在1950年代經歷了短暫的復甦,但在印尼獨立後,最後以從事教師工作度過晚年。.

新!!: 楊中義和鄭丁春 · 查看更多 »

楊章生

楊章生(Njoo Cheong Seng;)是一名閩南裔印尼華人作家、電影導演。筆名Monsieur d'Amour,一生創作超過200則短篇故事、小說、詩歌與舞台劇等,並曾執導11部電影。擁有四段婚姻,並曾在東南亞巡迴演出多年。.

新!!: 楊中義和楊章生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