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梁鳳儀 (證監會)

指数 梁鳳儀 (證監會)

梁鳳儀(Julia Leung Fung-yee,),首任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同時為香港貿易發展局財經事務諮詢委員會成員。 梁鳳儀已婚,於中文大學取得社會科學學士學位,並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新聞碩士學位。梁鳳儀曾於亞洲華爾街日報任職10年,1994年加入香港金融管理局,2000年4月升為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2008至2013年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2015年3月任證監會執行董事。 2018年3月2日兼任證監會副行政總裁。.

10 关系: 劉怡翔學士亞洲華爾街日報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科学香港中文大學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金融管理局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劉怡翔

劉怡翔(James Henry Lau Jr,),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新!!: 梁鳳儀 (證監會)和劉怡翔 · 查看更多 »

學士

學士(Bachelor或Bachelor's Degree,衍生自中世纪拉丁語Baccalaureus一詞)是高等教育本科階段授予的學位名稱。.

新!!: 梁鳳儀 (證監會)和學士 · 查看更多 »

亞洲華爾街日報

《亞洲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sia),一份以亞洲讀者為對象的財經報紙,提供全球的商業和財經新聞和分析。 成立於1976年,現有9個印刷中心和15個分社:曼谷、北京、河內、香港、雅加達、吉隆坡、馬尼拉、孟買、新德里、首爾、上海、新加坡、悉尼、台北和東京。總部設於香港,擁有超過75名記者、13名編輯、2名評論版編輯,現任總編輯為John Bussey。該報亦轉載華盛頓郵報的新聞和專欄評論。 該報由道瓊斯公司擁有,英文原名為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現名於2005年10月17日開始使用。.

新!!: 梁鳳儀 (證監會)和亞洲華爾街日報 · 查看更多 »

哥伦比亚大学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英文: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通称: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上城晨边高地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联盟成员。她被视作世界上最具声望的大学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最初名为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王室特许状成立。她是全美历史第五悠久及纽约州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九所美国独立宣言签署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国王学院于1784年被重新命名为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一份1787年起草的章程将学校置于一个私人董事会的管理之下。1896年,她从麦迪逊大道搬迁至她现在位于晨边高地,占地32英亩的校址,并同时被赋予了一个新名称,即“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个创立成员之一,并且是美国第一所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 大学直辖二十所学院,包括哥伦比亚学院、傅氏基金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 三所本科生院。同时,许多临近的机构也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包括教师学院、巴纳德学院、协和神学院。另外,学校还与美洲犹太教神学院、巴黎政治学院和朱利亚学院拥有本科联合教育项目 。大学同时在安曼、北京、伊斯坦布尔、巴黎、孟买、里约热内卢、圣地亚哥、亚松森和内罗毕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哥伦比亚大学是每年一度的普利策奖的颁发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包括其前身国王学院——的著名校友包括五位美国开国元勋;九位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二十位在世的亿万富翁;二十九位奥斯卡奖获得者;以及二十九位各国元首,包括三位美国总统。九十五位校友、教职工或研究人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在全球所有大学中名列第五。.

新!!: 梁鳳儀 (證監會)和哥伦比亚大学 · 查看更多 »

社会科学

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種種现象。如社會學研究人類社會(主要是當代),政治學研究政治、政策和有關的活動,經濟學研究資源分配。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社會科學起源於西元1930年出版的《社會科學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其內容包含了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政治學、犯罪學、生物學、地理學、醫學、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倫理學、藝術、社會工作學及法律學等與社會科學概論相關的一門學科。.

新!!: 梁鳳儀 (證監會)和社会科学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新!!: 梁鳳儀 (證監會)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貿易發展局

香港貿易發展局(簡稱貿發局;Hong Kong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縮寫:HKTDC)於1966年成立,負責拓展香港於全球貿易的香港法定機構,為香港製造商、貿易商及服務出口商服務。在全球各地設有逾40間辦公室;其宗旨為「為香港公司,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全球締造新的市場機會,協助他們把握商機,並推廣香港具備優良商貿環境的國際形象」。.

新!!: 梁鳳儀 (證監會)和香港貿易發展局 · 查看更多 »

香港金融管理局

香港金融管理局(簡稱金管局;英文: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縮寫:HKMA)是獨立於香港政府運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於1993年4月1日成立,由外匯基金管理局與銀行業監理處合併而成,負責香港的金融政策及銀行、貨幣管理,直接向財政司司長負責。其關連機構包括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香港印鈔有限公司、香港金融研究中心、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及外匯基金投資有限公司。現任金融管理專員(通稱總裁))陳德霖。.

新!!: 梁鳳儀 (證監會)和香港金融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簡稱證監會,英文: 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 SFC)是香港獨立於政府公務員架構外的法定組織,負責監管香港的證券及期貨市場運作。 證監會於1989年5月根據《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條例》(《證監會條例》)(香港法例第24章)而成立,而成立原因是用來糾正1987年下半年股災做成之危機。2003年4月1日,《證監會條例》與9條涉及證券期貨的條例(包括《證券條例》、《槓桿外匯條例》、《保障投資者條例》、《證券(披露權益)條例》、《商品交易條例》、《證券交易所合併條例》、《證券及期貨(結算所)條例》等)合併,成為《證券及期貨條例》(香港法例第571章)。 證監會的工作,包括監管證券、期貨及槓桿式外匯交易的參與者,其他證券及期貨中介人,香港交易所及所有香港上市公司,並對違規者執行紀律處分。.

新!!: 梁鳳儀 (證監會)和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英語: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Treasury Bureau,FST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專責香港有關財經事務及政府庫房。成立於2002年7月1日,現任局長為劉怡翔,副局長陳浩濂。.

新!!: 梁鳳儀 (證監會)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