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梁灏

指数 梁灏

梁灏(),字太素,宋朝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太宗雍熙二年(985年)状元,曾任开封知府。與楊勵、朱台符、李若拙同掌科舉事務。有三子,梁固、梁述和梁适。长子梁固后亦中状元,史称父子状元。梁适曾在宋仁宗时任宰相。景德元年(1004年),病卒於開封知府任上。著文集15卷。 明朝冯惟敏所编杂剧《不伏老》,或称《梁状元一世不伏老》歌颂梁灏。《三字经》中有“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讹传。《宋史·梁灝傳》和《續資治通鑑》等正史記載梁灝考中狀元時年僅22歲。.

38 关系: 同平章事大夫 (官名)太宗宰相宋史宋仁宗寿州山东省左朝散郎东平三字经开封市开封府尹德州俞正燮刑部尚书冯惟敏先驱状元知府續資治通鑑隋朝龍圖閣雍熙李若拙杂剧梁启超梁固梁灏梁蒙梁适梁毗殿中省丞濠州朝议大夫朱台符明朝曹州

同平章事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新!!: 梁灏和同平章事 · 查看更多 »

大夫 (官名)

大夫(注音一式,ㄉㄚˋ ㄈㄨ,漢語拼音dà fū),古代東亞職官名。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即有大夫之名,為君主之顧問,無固定員數,亦無固定職務,依詔命行事。.

新!!: 梁灏和大夫 (官名) · 查看更多 »

太宗

太宗作東亞君王的廟號,經常授予一個朝代第二代君王。.

新!!: 梁灏和太宗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新!!: 梁灏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新!!: 梁灏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宋仁宗

宋仁宗趙禎(),北宋第四代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母李宸妃。其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受封為庆国公,八年(1015年)受封為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昇王,同年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趙禎;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1023年改年號為天圣;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中,享年53岁,在位41年。民間流傳“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就是影射宋仁宗;自古以來,其在包青天劇中亦樹立明君之形象。.

新!!: 梁灏和宋仁宗 · 查看更多 »

寿州

寿州,可以指:.

新!!: 梁灏和寿州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梁灏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左朝散郎

朝散郎是文散官名。初置於隋文帝,隶属吏部,八郎位第四,至隋炀帝时廢除。 唐代再置朝散郎一職,屬於文官第二十階,從七品上,宋初同唐代。元丰改制后定为第二十一阶。.

新!!: 梁灏和左朝散郎 · 查看更多 »

东平

#重定向 东平县.

新!!: 梁灏和东平 · 查看更多 »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國的傳統兒童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歷久不衰。《三字經》取材典故廣範,包括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內容相當豐富。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同为中国古代私塾的初级入门课本,合稱「三百千千」。.

新!!: 梁灏和三字经 · 查看更多 »

开封市

開封(英文:Kaifeng)古稱老丘、啟封、大梁、浚儀、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截至2016年,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454.67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相繼在此定都,北宋稱此為東京开封府。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更是當時繼唐朝首都長安後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開封市內五湖四河環繞分佈,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開封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開封是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新!!: 梁灏和开封市 · 查看更多 »

开封府尹

开封府尹为宋朝一重要官职名,为北宋首都开封府的最高长官。由于包公戏的流行,使得这一官职让世人耳熟能详。.

新!!: 梁灏和开封府尹 · 查看更多 »

德州

德州可以指:.

新!!: 梁灏和德州 · 查看更多 »

俞正燮

俞正燮(),字理初,安徽黟縣人,清代著名學者。.

新!!: 梁灏和俞正燮 · 查看更多 »

刑部尚书

刑部尚书,中国古代官职,主要负责司法和牢狱,雅稱為大司寇、秋官卿。.

新!!: 梁灏和刑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冯惟敏

冯惟敏(),字汝行,号海浮,明代散曲、戏曲作家,與兄馮惟健、弟馮惟訥以詩文名齊、魯間(惟訥字汝言,編有《古詩紀》), 山东临朐人。嘉靖十六年(1537年)中举,後遷保定通判,後來辭官歸隱,過他的田園生活。著有散曲集《石门集》,《海浮山堂词稿》(收套數四十九套,小令一百六十七首,其中包括《农家苦》、《忧复雨》、《刈麦有感》等)和杂剧《不伏老》、《僧尼共犯》。)他所住的「七里溪別墅」,風景絕佳,在他的散曲裡,時常歌詠那裡的風光。 他的散曲特色有三點: 一、題材廣闊,內容豐富。 二、語言活潑自然。 三、北方爽朗豪邁的風格,發揮無遺,故有「曲中辛棄疾之稱」。.

新!!: 梁灏和冯惟敏 · 查看更多 »

先驱

先驱(或先驱者)可能指:.

新!!: 梁灏和先驱 · 查看更多 »

状元

元是中國、朝鮮、越南科举制度中的最高榮譽,是在最後一關考試(唐朝時的省試,宋以後的殿试)中,得到進士第一名的名稱。狀元亦稱鼎元、殿元。文科的是文狀元、另外武举中的第一名,称为武状元。 中國乃至东亚科舉史上的第一位狀元是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科舉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則是越南阮朝於1919年舉行、東亞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之進士第一名阮豐貽。 狀元這名稱跟榜眼、探花一樣世稱“三鼎甲”,其實都是社會上習慣使用的稱呼。在公家正式發佈的「金榜」之上,只會稱狀元為「一甲第一名」。榜眼則「一甲第二名」,探花是「一甲第三名」。而越南在陳朝之前一甲第一名還沒有確立“狀元”名號,沒有固定稱呼,今天越南人稱為“首科”,意為第一名。.

新!!: 梁灏和状元 · 查看更多 »

知府

知府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是府级行政區的地方官。 原稱“知府事”,是指有其他官職者,臨時兼任此府的長官,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唐朝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朝时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朝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由於好古,士人經常雅稱知府為太守、郡守、明府、府公、府君、使君、府尊、太尊等。.

新!!: 梁灏和知府 · 查看更多 »

續資治通鑑

《续资治通鑑》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续资治通鑑》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成書二二〇卷,展示了宋、辽、金、元四朝兴衰治乱的历史,其中北宋部分较為精確(一百八十二卷),元代部分较為简略(三十八卷)。.

新!!: 梁灏和續資治通鑑 · 查看更多 »

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高明士(2006年):《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導論-隋唐史的特質〉,第一節〈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第3頁-第101頁。。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為止,國祚39年。楊堅屬於北周的胡漢關隴世家,於北周宣帝繼位後逐漸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靜帝即位後,身為外戚的楊堅控制朝政,先後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反楊叛軍。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於是他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王朝名。。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北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隋文帝於587年廢除後梁,於589年隋滅陳之戰攻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隔年9月,控制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統,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隋文帝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隋書·刑法志》:「盜一錢以上棄市,三人共盜一瓜均死,事發即時行決」,因猜忌而大殺功臣《隋書·高祖紀》:「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國力開始衰退。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蘇揚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擁立的隋恭帝楊侗也被廢,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最終也为唐朝所終結。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編輯部編輯(1992年):《中國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1頁。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制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隋長城、馳道以及大興城與東都洛陽。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等國都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結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日後大唐盛世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意義重大。隋朝的漢族已經不再是純漢族,很多胡漢混血改成漢姓。隋朝對於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並與漢族文化融合,與唐朝合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朝代。.

新!!: 梁灏和隋朝 · 查看更多 »

龍圖閣

龍圖閣,北宋閣名。約建於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地點位於會慶殿西側。龍圖閣收藏有宋太宗御書、各種典籍、圖畫、寶瑞,以及宗正寺所進宗室名冊、譜牒等。 景德四年(1007年),置龍圖閣學士,为正三品。宋代海阳(今潮州东津)人劉昉,官拜龙图阁学士,世称刘龙图。又設待制,《文献通考·职官考八》“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待制”条既谓“宋朝大中祥符中建龙图阁”,又称“(龙图阁)直学士景德四年置”,“待制,景德元年置”。 爾後龍圖閣藏書不斷增加。《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三“咸平五年十月己卯”条载:“先是,上(真宗)于龙图阁藏太宗御书。己卯,召近臣观之。上手执目录以示近臣,谓曰:‘先帝圣文神笔,朕集缀既久,至于题记时事,片幅半纸及书在屏扇或微损者,悉加装褙,已三千七百五十卷矣。’”《长编》“景德二年(1005)四月戊戌”条纪事又載:“阁上藏太宗御书五千一百十五卷、轴,下设六阁:经典阁三千七百六十二卷,史传阁八百二十一卷,子书阁一万三百六十二卷,文集阁八千三十一卷,天文阁二千五百六十四卷,图画阁一千四百二十一轴、卷、册。上(真宗)曰:‘朕退朝之暇,无所用心,聚此图书以自娱耳。’” 《宋史·包拯傳》:“除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故民間戲曲小說中以“包龍圖”稱包拯。.

新!!: 梁灏和龍圖閣 · 查看更多 »

雍熙

雍熙(984年十一月—987年)是宋太宗的第二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有和樂昇平的意思。 雍熙年间最大的事件是宋太宗决定收复北部幽云十六州而发动的雍熙北伐,但是这场战役以北伐军败北告终。.

新!!: 梁灏和雍熙 · 查看更多 »

李若拙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北宋初年政治人物。.

新!!: 梁灏和李若拙 · 查看更多 »

杂剧

劇是中國戲曲體製的一種,盛行於元代。.

新!!: 梁灏和杂剧 · 查看更多 »

梁启超

梁启超(,署名作梁𠷠超),字卓如、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稱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书法家及发明家。 梁启超在青年时期曾經與老师康有為合作进行戊戌變法,事敗後出逃日本,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及張勳復辟等严词抨击,以及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新!!: 梁灏和梁启超 · 查看更多 »

梁固

梁固(),字仲坚,出生于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 年少时,著有《漢春秋》,受其父赞赏。以父遗荫受赐进士出身,梁固不肯接受,直接参加科举乡试。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状元,授将作监丞,入值史馆。曾任户部判官勾院等职。与其父梁灏一起被称为父子状元,三十三岁因病早逝。著有《文集》十卷。.

新!!: 梁灏和梁固 · 查看更多 »

梁灏

梁灏(),字太素,宋朝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太宗雍熙二年(985年)状元,曾任开封知府。與楊勵、朱台符、李若拙同掌科舉事務。有三子,梁固、梁述和梁适。长子梁固后亦中状元,史称父子状元。梁适曾在宋仁宗时任宰相。景德元年(1004年),病卒於開封知府任上。著文集15卷。 明朝冯惟敏所编杂剧《不伏老》,或称《梁状元一世不伏老》歌颂梁灏。《三字经》中有“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说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讹传。《宋史·梁灝傳》和《續資治通鑑》等正史記載梁灝考中狀元時年僅22歲。.

新!!: 梁灏和梁灏 · 查看更多 »

梁蒙

梁蒙,又名荫,安定乌氏人。汉朝时期人物。.

新!!: 梁灏和梁蒙 · 查看更多 »

梁适

梁适(),字仲贤。宋朝郓州须城(今东平县州城镇)人。 咸平三年(1000年)出生。梁固之弟,梁灏第三子,梁适早年以父荫为官。曾將其父的遺文與自己的文章整理後上獻,宋真宗看後说:“梁灏有子矣!”授秘书省正字。宋仁宗宝元年间出任兖州知府,在莱芜铁冶实行以募代役,一年有羡铁百馀万斤。累官同平章事,加太子太傅。卒谥庄肃。有孙子梁子美。.

新!!: 梁灏和梁适 · 查看更多 »

梁毗

梁毗(),又名梁长璞,字景和,安定乌氏人,隋代大臣,历任京师和地方要职。有八子:梁玄侃、梁玄德、梁玄策、梁玄莫“梁师都”、梁玄修、梁玄珍、梁玄掫、梁玄粟。 梁毗個性剛直,於周武帝統治年間,以明經入仕,累迁布宪下大夫。後來參與征服北齊的戰爭,在征服并州的戰事中立有戰功。擔任行军总管长史,加仪同三司。宣政年間又封易阳县子,迁武藏大夫。隋朝建立後,梁毗进爵为侯。拜治书侍御史,转大兴令,迁雍州赞治,出为西宁州刺史,改封邯郸县侯,徵散骑常侍、大理卿。仁寿初,进上开府。隋炀帝即位後,迁刑部尚书,摄御史大夫。後來梁毗舉發宇文述私自招兵買馬的事情,但煬帝不聽,令張衡代替他的官位。梁毗憂憤,數月後病卒。煬帝令吏部尚書牛弘弔唁之,贈縑五百匹。.

新!!: 梁灏和梁毗 · 查看更多 »

殿中省丞

殿中丞,全名殿中省丞,從七品職,無職事。 唐代改殿內省為殿中省,設殿中丞二人,為其屬官,從五品上。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三月建殿中省,负责朝廷后勤内务,有(殿中)丞參領省事,從七品。 Category:殿中省官员 Category:丞.

新!!: 梁灏和殿中省丞 · 查看更多 »

濠州

濠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改西楚州置,治所在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因濠水得名。大业初年,改为钟离郡。唐朝武德、乾元年间,复改濠州,辖境相当今安徽省蚌埠、定远、凤阳、明光等市县地。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临濠府,二十八年复为濠州,属安丰路。元末郭子兴、朱元璋起义于此。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升为临濠府。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滁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蚌埠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8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梁灏和濠州 · 查看更多 »

朝议大夫

朝议大夫是中國、朝鮮古代官制。 中國的朝議大夫隋文帝時初置,至炀帝时廢除。唐代又置,僅是一種散官官階,無職權。宋明時沿用,“知州以上则称朝议,以下皆学士”。清代亦置有朝议大夫。 朝鮮的朝議大夫在高麗王朝初置,為正五品下。.

新!!: 梁灏和朝议大夫 · 查看更多 »

朱台符

朱台符(),字拱正,眉山(今属四川)人。 朱賦之子。乾德三年出生,少年聰明,敏於辭賦,十歲作《黃山樓記》。太宗淳化三年(992年)進士第二人,初授将作监丞,後來在寇准属下任通判青州。入直史馆,迁秘书丞。咸平元年(998年)同知贡举,不久出京为京西转运副使。景德初官陕西转运使,终官工部郎中。真宗景德三年知洪州,卒於赴任舟途中。有集三十卷,已佚。.

新!!: 梁灏和朱台符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梁灏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曹州

曹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新!!: 梁灏和曹州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梁灝梁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