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史彌遠
史彌遠(),字同叔,中國南宋中期权臣。孝宗時代宰相史浩之子。浙江鄞县人。.
查看 梁成大和史彌遠
徐瑄
徐瑄(),字子敬,直隸蘇州府嘉定縣人,軍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正統三年(1438年)戊午科應天府鄉試第一名。正統十年(1445年),參加乙丑科會試,得貢士第十一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四十二名。擔任御史,后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曾祖父徐廷玉。祖父徐公行。父亲徐茂宗。.
查看 梁成大和徐瑄
真德秀
真德秀,字景元,後改景希,號西山,後世稱西山先生。中國福建建州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南宋名臣、著名儒家學者,屬朱熹理學一派。.
查看 梁成大和真德秀
監察御史
监察御史,中國古代官職之一,御史的一種,隋朝开始设置。為制衡行政機構主官的非常派朝廷或地方官員。監察御史不僅可對違法官吏進行彈劾,也可由皇帝賦予直接審判行政官員之權力,並對府州縣道等衙門進行實質監督,也可在監察過程中對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防範公家官吏侵害人民權益、或者是成為貪贓枉法的貪官污吏。 類似於近代世界各國的督察處、政風室、ICAC、查貪局、清廉會、廉政署、監察院等等。.
查看 梁成大和監察御史
魏了翁
魏了翁(),字華父,號鶴山,蜀地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南宋哲學家,蜀学集大成者,工書法,尤善篆書、行書。曾為礼部尚书、端明殿學士,贈太師,諡文靖。能填詞。 泉州泉安人尊魏了翁、其子魏國佐、其孫魏天忠三人為「九龍三公」,虔誠香火奉祀。.
查看 梁成大和魏了翁
胡夢昱
胡夢昱(1185年—1226年)字季昭,又字季汲,號竹林愚隱,南宋吉水(今属江西)人。 生于南宋淳熙乙己十二年(1185年)三月初五,二岁丧父。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進士,授南安军南安县主簿。除大理评事。寶慶元年(1225年),因上疏讼济王趙竑之冤情,因辭語狂悖,史彌遠唆御史李知孝誣以黨附叛逆的罪名,謫象州(今广西象州县)羈管,经过桂林时,桂林守军元帅钱宏祖欲殺之,卻暴卒。次年,移官广西钦州,未及行,以痢疾卒。桂林九贤祠列为九贤之一。赠朝奉郎。谥刚简。著有《象台集》六卷、《竹林愚隐集》一卷。.
查看 梁成大和胡夢昱
通判
通判,中國古代官職之一,五代十國顺义元年(921年)始置。 學界認為通判一職始創立於北宋,朝廷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以通判负责监督知州,两者相互牵制,全称通判某州军州事,俗称通判、通州、州判、监郡、郡佐、州佐、治中、别驾、郡丞。事實上,五代十国时期,吳王楊溥於顺义元年(921年)已设立此职,表張延翰為江州觀察巡官,通判軍府事。南唐保大元年(943年)繼設有通判一職,張易“以水部員外郎,通判歙州刺史。”明朝期間為各府的副職,位於知府、同知之下。在清朝通判也稱為“分府”,管轄地為廳,此官職配置於地方建制的京府或府,功能為輔助知府政務,分掌糧鹽鐵都捕,品等為正六品。通判多半設立在邊陲地帶,以彌補知府管轄不足之處。1911年,清亡,該官職廢除。 通判也被用作古代廳長的別名,如:噶瑪蘭厅通判。.
查看 梁成大和通判
李知孝
李知孝,字孝章,紹興府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 李光之孫。嘉定四年進士,擔任丞相府主管文字。後依附史彌遠,與梁成大和莫泽三人合称三凶。與詩人曾極有私怨,誣稱其作品《江湖集》中有“九十日春晴日少,一千年事乱时多”句,曲解为“诽谤”朝廷,曾極被殺。.
查看 梁成大和李知孝
杨万里
楊萬里可以指以下人物:.
查看 梁成大和杨万里
楊長孺
楊長孺,字伯子,世稱東山先生,江西吉水人,南宋政治人物。 寶謨閣學士楊萬里之子,以父蔭補守湖州,累官廣東經略安撫使、廣州事知,為人清廉,得皇帝下詔獎諭,說他清廉有如吳隱之。改安撫福建。宋寧宗曾問真德秀當時廉吏,德秀答以崔與之及楊長孺。長孺之後歷官敷文閣直學士,致仕。郡人為楊長孺立像,與吳隱之合祠。.
查看 梁成大和楊長孺
洪咨夔
洪咨夔(),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中西)人。 其先世自鄞縣遷徙杭州,家住天目山。祖父洪载。父洪钺。孝宗淳熙三年丙申(1176)生。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年)傅行简榜進士,五月,授如皋主簿。嘉泰四年,除饶州教授,應博学宏词科,作《大治赋》,楼钥很赏识他的文章。後隨崔與之入蜀,歷官通判成都府。理宗即位,召為秘書郎,遷金部郎中,以忤權相史彌遠转考功员外郎,宝庆元年(1225年)又言李全必为国患,為台谏李知孝、梁成大所劾,九月初,罷歸,居家凡九年,绍定六年以禮部員外郎召還,十一月,拜监察御史,乞罢枢密使薛极,十二月,又劾袁韶、郑损等人,以振朝纲。端平改元,擔任殿中侍御史。不久擢為中书舍人,兼吏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官至刑部尚書。端平三年(1236年)卒。諡文忠。 洪咨夔是杰出的诗人。钱锺书《宋诗选注》选其诗四首,说:“他的诗歌近江西派的风格,也受了些杨万里的影响,往往有新巧的比喻。”著有《平齋文集》三十二卷。.
查看 梁成大和洪咨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