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塔
塔,又稱八角塔,是一种常见的东方传统建筑。 東亞最早形式的塔是中国的重楼,往後逐步演變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的塔,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在建筑学层面,塔其体量高大用料多样,在不同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建塔技术也不同,对塔的建筑学研究涉及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壤学、地质学等诸多方面。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塔承载了东方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 而在古印度佛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也有類似的建筑形式,稱作舍利塔,是佛教僧侶用作埋骨之用,在英語世界很多時也被歸類成塔的一種,但其功能則與東亞傳統的塔截然不同。.
查看 桑吉二号佛塔和塔
窣堵坡
窣堵坡(窣,音「素」),又称卒塔婆,音译自梵文的स्तूप(stūpa),巴利文稱Thupa,譯為塔婆,因為通常是置放高僧舍利子所用,漢文譯為舍利塔。是源于印度的塔的一种形式,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及泰國、緬甸等东南亚国家比较普遍。.
查看 桑吉二号佛塔和窣堵坡
桑吉
桑吉是一个位于印度中央邦博帕尔的村,英國考古學家亞歷山大·卡宁厄姆自19世紀始依照玄奘的描述找到的。该村以众多佛教古迹闻名于世。这些佛教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桑吉的佛教古迹”之名列入世界遗产。.
查看 桑吉二号佛塔和桑吉
本生 (佛教)
本生(梵语:जातक,Jātaka),音译作阇多伽、阇陀,又稱佛說本生經、生經、本生譚、本生故事,是記錄佛陀還未成佛(菩薩)的前生故事。是九分教和十二分教之一。 《佛地經論》:「先世相應所有餘事。名為本事。先世所受生類差別名為本生。」 《成实论》卷一说:「阇陀伽者,因现在事说过去事。」。有些故事散見於各類巴利文經典中。敦煌石窟刻有大量的本生故事,如: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九色鹿拯救溺人、月光王施头。 南傳《本生經》有二十二篇、五四七則;依形式、內容等異同而類形化,大體在四三五則上下的數目。其中,相當於漢譯和梵文者有一六○餘則,巴利語獨特者有二七○餘則。.
摩訶菩提寺
摩訶菩提寺(महाबोधि मंदिर),是位于印度比哈尔邦菩提伽耶的寺院,2002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查看 桑吉二号佛塔和摩訶菩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