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欒黶

指数 欒黶

欒黶(ㄧㄢˇ)(),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欒氏,名黶,号栾桓子。栾书之子。娶范宣子之女,生欒盈。 前575年,鄢陵之战之時,他向鲁国乞师,前573年,晋悼公继位,欒黶为公族大夫。前572年,欒黶率晋军联合鲁国、卫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邾国,帮助宋国华元攻打在彭城的鱼石。前564年,参与晋国、齐国、鲁国、宋国、卫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邾国、杞国、小邾国十二国诸侯伐郑国。 前560年,为下军将。 前559年,他参与晋国、齐国、鲁国、宋国、郑国、卫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邾国、杞国、小邾国十三国诸侯伐秦国,因其弟欒鍼之死与范宣子、士鞅父子交恶。前557年,随荀偃在湛阪之战大胜楚军。.

31 关系: 卫国士鞅姬姓宋国左传中國彭城秦国莒国荀偃華元鱼石鲁国齐国范宣子薛国邾国鄢陵之战鄭國杞國栾氏欒盈欒鍼欒書湛阪之战滕国春秋时期曹國晋国晋悼公

卫国

衞國,中国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其同母少弟康叔於衛。康叔初封在康國(今河南禹縣西北),康叔封此國號曰衛,即取舊地為名。金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統治。周厲王之前,衛國的歷史少見記述。周平王遷都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于内乱頻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僅剩五千遺民在宋國、鄭國等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國。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滑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国。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宁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衛後莊公与卫出公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茍延殘喘。 前343年,魏廢姬姓衛君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前254年,衛終於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前252年,魏安禧王改立其駙馬衞元君為衛君。衞元君只是一個封君,是诸侯国國內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诸侯,因此其领地也不能称之为国。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衞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陽),衛又成了秦的附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滅亡。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另一種說法是衛國並非被秦二世廢滅,日本史學家認為因春秋戰國的「立年改元」或「逾年改元」的紀年系統造成的混亂,導致司馬遷誤認衛國多出十二年國祚,也就是衛國是亡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前221年。這種見解為周振鶴所贊同。.

新!!: 欒黶和卫国 · 查看更多 »

士鞅

士鞅(),中国春秋時代晋国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諱鞅(范鞅),谥号献。范宣子士匄第三子。又称范叔、范献子。.

新!!: 欒黶和士鞅 · 查看更多 »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新!!: 欒黶和姬姓 · 查看更多 »

宋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國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

新!!: 欒黶和宋国 · 查看更多 »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漢族先民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傳》合称“春秋三传”。.

新!!: 欒黶和左传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欒黶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彭城

彭城可以指:.

新!!: 欒黶和彭城 · 查看更多 »

秦国

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趙氏。认为秦先祖蜚廉是商朝末年纣王的宠臣。据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周初三监之乱平定后,蜚廉“东逃于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杀蜚廉,西迁商奄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鉴于秦人和奄国同姓,同主少皞,李学勤先生认为秦人始祖可能起源东方,在西周初年被谪戍西方。据,西周周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於秦,作为周朝分封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獲封为诸侯,為伯爵地位,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国。周朝给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雍城遗址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國與西戎、義渠之間有通婚、結盟的關係,秦國崛起後,這些勢力皆被併入秦國。战国时期,秦孝公实施商鞅变法,为秦滅六國奠定基础。嬴政在前221年,統一諸夏,秦始皇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君主制帝國,秦帝国较西方的罗马帝国还要早兩百年。.

新!!: 欒黶和秦国 · 查看更多 »

莒国

莒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己姓,源自軒轅黃帝,建國於前1046年,建國君主是茲輿期。公元前431年為楚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後來为齊國佔領。《漢書·地理志》記載則說莒傳「三十世為楚所滅」。前284年燕將樂毅聯合五國攻齊,佔領齊國大部,齊襄王憑藉莒、即墨二城复國。.

新!!: 欒黶和莒国 · 查看更多 »

荀偃

荀偃(),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荀氏、因祖父官名又氏中行,名偃,字伯游,谥号献。荀林父之孙,荀庚(中行庚、中行宣子)之子。又称中行伯、中行偃、中行献子。 中行偃是晋国名門荀氏本家中行氏的嫡子,前575年,鄢陵之战为上軍佐,为打败楚国立下大功。後来次卿、中軍佐-范-文子士燮去世,他帮助晋厉公诛灭郤氏,他因此昇進次卿、中軍佐,听说厲公又要联合胥氏诛灭中行氏、栾氏。前573年,与欒書弑殺厲公。立晋襄公之孫孫周为晋悼公,自降为上軍佐。 前563年,范宣子和中行偃建议晋悼公消灭妘姓小国逼阳(今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南)。战况激烈,一次幸亏鲁国将军叔梁纥力气大,才没有使逼阳的埋伏得逞。力克逼阳赠与宋国右师向戌,向戌不敢要,献给宋国国君。560年,正卿、中軍将智罃去世,次卿、中軍佐范宣子士匄应当继任。但他让给了上军将中行偃。 前559年,晋军联合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13个同盟国攻打秦国,中行偃为主帅,命令:“明晨鸡叫时套车,填塞水井,推平灶台,唯余马首是瞻。”下軍将欒黶、下軍佐魏絳却带着下军提前回国了。 前557年,中行偃率领晋军联合郑、宋、鲁、卫在湛阪之战大胜楚国。前555年、魯国遭到齐国攻打,中行偃率领晋军联合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討伐齐国,齐国首都臨淄差点陷落。前554年,在回晋国途中发病,其子中行吴(中行穆子)继位,二月二十去世。谥号献,史称中行献子。.

新!!: 欒黶和荀偃 · 查看更多 »

華元

華元,中国春秋時代宋国政治人物,子姓,華氏,担任右師。历事宋昭公、宋文公、宋共公、宋平公。父亲華御事,儿子华阅、華臣。 華氏是宋戴公的后代,成为戴氏大族,华氏第2代華父督暗殺宋殤公,擁立宋庄公。 華督曾孫華氏第5代華元,在前611年左右担任右師(执政)。前607年、宋国被郑国攻打,華元、樂呂率軍迎撃。大棘之战決戰前夜,華元與全軍分羊肉,御者羊斟沒有分到羊肉。羊斟懷恨,翌日之戰,他駕駛華元的兵車投靠了鄭國,華元被俘,宋軍混乱,樂呂戰死。宋文公贈物到鄭國換回華元,華元回國,羊斟逃到魯國。 前595年,楚國申舟出使齊國經過宋国境内,没有向宋国提出通行申请,被華元俘獲。 華元以為這是楚國侮辱宋國,所以將申舟殺了。 不久,楚莊王包圍宋都商丘,長達七個月。宋國很多人餓死,易子而食。晉國一直不來救援。宋文公派華元議和。华元怕自失身份,只好半夜里潜入楚军大营,劫持了楚帅子反,劝其罢兵而去。 前589年,宋文公去世。 周簡王七年(前579年,魯成公十二年、晉厲公二年、宋共公十年、楚共王十二年),華元利用其私交关系,主持中原大国晋國、楚國在宋國结盟,约定此后弭兵息民,互通使节,平分霸权。即華元弭兵。這是華元生涯中的大功一件,後來華元的繼任右師向戌更是達成了長久的晋楚和議。.

新!!: 欒黶和華元 · 查看更多 »

鱼石

石(),'''子'''姓,'''鱼'''氏,名石,是子鱼的曾孙,公孙友的孙子 ,宋国左师。 前576年八月,宋共公下葬。在这时,华元做右师,鱼石做左师,荡泽做司马,华喜做司徒,公孙师做司城,向为人做大司寇,鳞朱做少司寇,向带做太宰,鱼府做少宰。荡泽要削弱公室,就杀了公子肥。华元说:“我做右师,师所掌管的是对国君和臣下的教导。现在公室的地位低下,却不能拨乱反正,我的罪过大了。不能尽职,岂敢以得到宠信为利呢?”华元便出奔晋国。 华元和华喜属于戴族;公孙师属于庄族;其他六大臣(鱼石、荡泽、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都属于桓族。鱼石准备阻止华元逃亡。鱼府说:“华元如果回来,必然要讨伐荡泽,桓氏这一族就被波及而灭亡了。”鱼石说:“华元如果能够回来,即便允许他讨伐,他也必然不敢。而且华元曾有大功,国人亲附他,如果他不回来,恐怕国人会群起攻击桓族,桓氏在宋国没有人祭祀了。华元如果讨伐荡泽,还有桓族的向戌在。桓氏虽然灭亡,必然只是亡掉一部分而已。”鱼石自己在黄河岸上阻止华元。华元请求讨伐荡泽,鱼石答应了。华元这才回来,派遣华喜、公孙师率领国人进攻荡氏,荡泽被杀。 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离开都城住在睢水旁边,准备出奔国外。华元派人劝阻他们,他们不同意。十月,华元亲自去劝阻,还是不同意,华元就回来了。鱼府说:“现在不听从华元的话,以后就不能进入国都了。华元眼睛转动很快,说话很急,已经有别的想法。如果不接纳我们,现在就要疾驰而去了。”他们登上山头一看,就看到华元疾驰而去。五个人驱车跟着华元,华元已经掘开睢水堤防,关闭城门登上城墙了。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就逃亡到楚国。华元派向戌做左师,老佐做司马,乐裔做司寇,来安定国人。 前573年六月,郑成公入侵宋国,到达宋国曹门外,会合楚共王一起进攻宋国,占领了朝郏。楚国的子辛和郑国的皇辰入侵城郜,占取幽丘。他们一起进攻彭城,将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送回,留下三百辆战车做防守,然后回国。 前572年正月己亥,晋国主导的诸侯联军包围宋国彭城,彭城向晋国投降。晋国人将彭城的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带回国,安置在瓠丘。.

新!!: 欒黶和鱼石 · 查看更多 »

鲁国

鲁国,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及安徽三省。另外,魯国亦是孔子的出生地。.

新!!: 欒黶和鲁国 · 查看更多 »

齐国

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尚。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原称营丘,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為戰國七雄之一,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王,前221年為秦國所滅。.

新!!: 欒黶和齐国 · 查看更多 »

范宣子

士--( 匄即「丐」古字,ㄍㄞˋ,),中国春秋時代晋国法家先驱、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諱--(范--),谥号宣。-范-文子士燮之子。又称范宣子。 前570年,范宣子出使齐国,劝说齐灵公继续和晋国结盟,齐灵公派太子光参加鸡泽之盟。前563年,他和中行偃建议晋悼公消灭妘姓小国偪阳国(今山东峄县南)。战况激烈,一次幸亏鲁国将军叔梁纥力气大,才没有使逼阳的埋伏得逞。力克逼阳赠与宋国右师向戌,向戌不敢要,献给宋国国君。前560年,中军将荀罃去世,中军佐范宣子本来可以升职正卿。但他让给了中行偃。 前559年,晋軍联合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13个同盟国攻打秦国,范宣子担任中軍佐,在晋军战败后,其子士鞅与公族大夫欒鍼一起冲向秦軍大营,欒鍼战死,士鞅生還。欒鍼之死激怒了他哥哥下軍将欒黶(欒桓子),欒黶之妻栾祁是范宣子的女儿。欒黶把責任说成士鞅的,向范宣子说要誅殺士鞅。士鞅亡命秦国。其后回国,欒氏对他深深怀恨。前554年,中行偃去世,范宣子才为正卿。 前552年,欒黶死後,其子欒盈(栾怀子)嗣位,士鞅诬称欒盈謀反。范宣子、士鞅诛除欒氏,欒盈逃到齐国。前550年,齐后庄公支援欒盈糾合残党攻入晋国,一度攻入晋国都城绛,范宣子与其子士鞅劫持与栾氏亲善的魏舒(魏献子)平定欒氏残党,欒盈被杀。范宣子还制定了范宣子刑书,闻名于世。前548年,士匄去世,士鞅继承。.

新!!: 欒黶和范宣子 · 查看更多 »

薛国

薛国,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前段时间由任姓家族统治,后段时间由田齊的妫姓(田氏)家族统治。历经千余年。.

新!!: 欒黶和薛国 · 查看更多 »

邾国

邾國(又名邾婁國、鄒國),中國歷史上周朝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

新!!: 欒黶和邾国 · 查看更多 »

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发生于春秋中叶,为晋、楚争霸中原而进行的一次战役。公元前575年春,楚诱使郑国叛晋。同年五月,晋厉公伐郑,楚共王救之,两军相遇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晋軍.

新!!: 欒黶和鄢陵之战 · 查看更多 »

鄭國

鄭国,别名为奠国,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伯爵。.

新!!: 欒黶和鄭國 · 查看更多 »

杞國

杞國,是中國歷史上自商朝到戰國初年的一個諸侯國,國祚延綿1000多年,國君為姒姓,禹的後裔。商汤灭夏后,分封夏朝的后人于杞,此后杞国时存时灭。周朝初年,再次赐予杞國封号,自東樓公起,有史料可考的傳了二十位國君。直到西元前445年,杞國亡于楚國。 杞國是小國,史書罕有記載,《史記》雖有「陳杞世家」記載陳、杞兩國的歷史,但對杞國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而且還特別說:「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這樣的小國,在周圍強鄰的壓迫下,被迫屢有遷徙。杞國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縣一帶,後來遷到今山東省新泰,後又遷至昌樂、再至安丘一帶。 杞國雖小,但也有其重要意義,那就是杞國人乃是夏朝王室之後,存有夏禮,因此孔子曾爲考察夏朝之禮而到訪杞國。只是由於杞國文獻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論語·八佾》)。 歷史上還流傳著一些和杞國有關的故事,《列子·天瑞》中所說的杞人憂天的故事,就發生在杞國。該成語雖說往往用來形容庸人自擾的無謂擔憂,但也有人認爲,這和杞國多經磨難而造成的國人憂患意識有關。 目前爲止,發現的杞國存在的考古證據不多。共計有六塊殷墟甲骨文提到了杞侯或杞地,可作爲商代杞國存在的證據。而在杞縣尚未找到杞國遺存,縣城中曾有後人建的東婁公廟,祭祀杞國開國君主東婁公(即東樓公),該建築在1949年後也已被拆毀。在新泰,清朝的道光和光緒年間曾出土過一批杞伯每亡所做的青銅器,2002年新泰周家莊又發現了杞國的貴族墓葬群,證實新泰曾是杞國所在地。另外,1962年,武漢市文物商店曾收購到一件杞伯每亡的簋,1966年,山東滕縣出土了一件每亡的鼎。.

新!!: 欒黶和杞國 · 查看更多 »

栾氏

栾氏可以指:.

新!!: 欒黶和栾氏 · 查看更多 »

楚可以指:.

新!!: 欒黶和楚 · 查看更多 »

欒盈

欒盈(),東周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将軍。欒氏,名盈,号栾怀子。《史记·晋世家》作栾逞(可能是为了避汉惠帝讳)。欒黶之子。前557年,晋平公继位,欒盈为公族大夫。栾黡死后,栾盈嗣位,前555年,晋国伐齐时,欒盈为下军佐,次年荀偃死后,欒盈为下军将。前552年,栾盈的外公范宣子、舅舅士鞅父子欲诛除栾氏,士鞅和栾盈的母亲栾祁诬称栾盈谋反,栾盈逃到齐国。前550年,齐庄公支援栾盈纠合残党攻入晋国,先入曲沃,一度攻入晋国都城绛,范宣子、士鞅父子劫持与栾氏亲善的魏舒(魏献子)平定栾氏残党,曲沃人也倒戈攻打栾盈,栾盈被杀。.

新!!: 欒黶和欒盈 · 查看更多 »

欒鍼

欒鍼(),'''姬'''姓,'''栾'''氏,名鍼,是栾书的儿子,栾黡的弟弟,春秋时期晋国车右。.

新!!: 欒黶和欒鍼 · 查看更多 »

欒書

欒書(),姬姓,欒氏,谥曰武,人称欒武子,生年不詳,晉景公、晉厲公時期人物。 祖父欒枝,父親欒盾。晉景公三年(前597年)任下軍之佐,十一年(前589年),參與晉齊鞍之戰,大勝之。晉景公十三年(前587年),欒書官拜中軍將,十五年(前585年),欒書率師救鄭國,迫楚國退軍,伐楚國的盟友蔡國。又擊敗秦國,屢建功勳。晉厲公指使外嬖胥童數人殺死“三郤”(郤至、郤锜、郤犨),胥童乘勢將欒書、荀偃劫持,後被厲公赦還。欒書聯合荀偃趁厲公出遊,誅胥童,將厲公囚禁,六天後,將厲公殺死,立孙周為晉悼公。欒書去世后,韓厥任中軍元帥。遺物有《欒書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子:栾桓子黡 栾针 孙:栾怀子.

新!!: 欒黶和欒書 · 查看更多 »

湛阪之战

湛阪之战,周灵王十五年(前557年),晋国中军将荀偃率军在楚国湛阪(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北)击败楚军的作战。.

新!!: 欒黶和湛阪之战 · 查看更多 »

滕国

滕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漢書·地理志》記載共傳31世君主,顧炎武在《肇域志》中言傳32世。.

新!!: 欒黶和滕国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新!!: 欒黶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曹國

曹國,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伯爵,國君為姬姓。周文王子曹叔振鐸後裔。建都陶丘,轄地大致為現在的定陶附近。.

新!!: 欒黶和曹國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新!!: 欒黶和晋国 · 查看更多 »

晋悼公

晉悼公(),姬姓,名周,一作糾,又稱周子或孫周。為惠伯談次子,其祖父桓叔捷为晋襄公的小儿子。在堂叔晉厲公被弒後,被迎立為君。在位時重用呂相、士魴、魏頡、趙武等人,懲亂任賢,整頓內政,晉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絳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處融洽。聯宋納吳,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新!!: 欒黶和晋悼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栾桓子栾黡欒桓子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