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格雷格·克拉克

指数 格雷格·克拉克

--(Gregory David Clark ;),自2005年起坦布里奇韋爾斯選區的保守黨籍下議院議員,2016年起任。 克拉克出生于米德尔斯堡,在剑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学习经济学,并担任主席。后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从事营业顾问的工作,2001年到2005年间担任BBC商业政策主管,以及保守党政策主管。 2014年7月15日到2015年5月11日,克拉克任。此前,他曾任職负责城市政策,以及负责權力下放的國務大臣,2015年升任。 2016年7月特蕾莎·梅成为首相后,任命克拉克为。他被部分人士形容為“具有社会良知的經濟自由保守派”。.

目录

  1. 50 关系: 埃里克·皮克尔斯坦布里奇韋爾斯 (英國國會選區)官方反對黨影子內閣 (英國)安珀·路德尊敬的尼古拉斯·博爾斯巴黎伊利沙伯二世弗朗西斯·莫德佛賀汽車保守黨 (英國)北约克郡利亚姆·福克斯喬·詹森內閣辦公室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剑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国家名胜古迹信托国会议员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第一次戴维·卡梅伦内阁米德爾斯堡經濟自由主義罗马天主教爱德华七世特别顾问特蕾莎·梅特蕾莎·梅内阁白高志韋力生萨吉德·贾伟德非政府组织顺势疗法衛報金融時報英國廣播公司新聞英国广播公司英国首相英格蘭中部地區森寶利標緻汽車每日电讯报水力压裂法國政府温斯·凯博温斯顿·丘吉尔戴维·卡梅伦文立彬文翠珊2005年英国大选

  2. 威斯敏斯特市市議員
  3. 皇家坦布里奇韦尔斯人
  4. 米德爾斯堡人

埃里克·皮克尔斯

#重定向 埃瑞克·皮克爾斯.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埃里克·皮克尔斯

坦布里奇韋爾斯 (英國國會選區)

坦布里奇韋爾斯(Tunbridge Wells),英國國會一郡選區,包括英格蘭東南部肯特郡西南部、坦布里奇韋爾斯區大部分地區。 本區自1974年創設以來一直支持保守黨。在2010年大選中自2005年起任議員的格雷格·克拉克以56.2%選票連任。.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坦布里奇韋爾斯 (英國國會選區)

官方反對黨影子內閣 (英國)

官方忠心在野党影子内阁(Official Loyal Opposition Shadow Cabinet),由在野党高级党员组成,他们会批评执政党对应官员,提出本党政策,迫使执政党为施政辩护。自2010年5月起,在野党就由工党充任,工党亦随即建立起现影子内阁。 并非所有前座议员都是影子内阁阁员。 只有在野党领袖、在野党首席党鞭与在野党副党鞭领取额外的薪俸。.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官方反對黨影子內閣 (英國)

安珀·路德

--(Amber Augusta Rudd ,),英國政治人物,保守黨党员。自2010年英國大選起擔任英國國會東薩塞克斯郡黑斯廷斯和拉伊選區下議院議員,接替被其击败的工党议员;2015-2016年间任。2016年7月起担任英国内政大臣.盧綺婷捲入驅逐「疾風世代」移民風波,被反對派要求引咎辭職,盧綺婷承認因為自己的疏忽而誤導了國會議員,2018年4月29日宣布辞去内政大臣职务。路德是英国历史上第三位女性内政大臣,第五位担任重大国务官位的女性,也是二战后英国政坛晋升至重大国务官位速度最快的政治人物之一。.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安珀·路德

尊敬的

The Honourable」或「The Honorable」(譯作「尊敬的」,縮寫為「The Hon.」、「King」、「Kinglike」、「Hon.」、「The Happiest」或「The Hon'ble」)是一個對某人士的,是一種尊稱。.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尊敬的

尼古拉斯·博爾斯

#重定向 尼克·博爾斯.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尼古拉斯·博爾斯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巴黎

伊利沙伯二世

#重定向 伊丽莎白二世.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伊利沙伯二世

弗朗西斯·莫德

#重定向 麥浩德.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弗朗西斯·莫德

佛賀汽車

佛賀汽車(Vauxhall)是一家英國汽車製造商,原先為英國獨立開發生產英國通用專屬之車款之廠牌,但1980年代至現今被通用公司定位為生產歐寶(Opel)共用平台右駕版車款。澳洲霍頓亦為類似性質之品牌,但霍頓除生產與歐寶共用平台之右駕車款外,亦有與雪佛蘭、龐蒂克共用平台的車款。.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佛賀汽車

保守黨 (英國)

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正式名称是保守與統一黨(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俗稱托利黨(Tory Party),是英國中間偏右政黨,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按下議院所佔議席數計算,保守黨現時乃英國下院第一大黨。 保守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組織政治團體,其演化可上溯至18世紀早期英国议会的托利黨派系,以至於活躍於16世紀至17世紀時期,一種在議會內支持政府,稱之為「保王黨」的不正式派別。以選舉的勝出次數計算,保守黨是近代英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政黨。 由於保守黨乃發展自活躍於18及19世紀的托利黨,所以它的黨員常常會被稱作“托利黨人”(Tories),而保守黨亦時常被乾脆稱作“托利黨”。整個20世紀,保守黨在其中三分之二的時間皆參與政府,當中有57年是執政黨。保守黨於1997年大選敗於托尼·布莱尔領導的工黨以後,一直處於在野黨的狀態。直到2010年英國大选后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党魁戴维·卡梅伦擔任首相。至2015年英國大選,保守黨取得330席,超過半數,而再度單獨執政。然而,在2017年英國大選中雖保持第一大黨地位,但贏得議席不過半,組成少數政府。.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保守黨 (英國)

北约克郡

北約克郡(North Yorkshire),英國英格蘭約克郡-亨伯(部分單一管理區位於英格蘭東北)的郡,東臨北海,英格蘭擁有最大面積的郡。諾瑟勒頓是郡治。以人口計算,約克是第1大(亦是唯一一個)城市、第1大自治市鎮(Borough),蒂斯河畔斯托克頓是第2大自治市鎮,哈羅蓋特是第3大自治市鎮;哈羅蓋特是第1大鎮(Town),米德爾斯伯勒是第2大鎮,蒂斯河畔斯托克頓是第3大鎮。 北約克郡是34個非都市郡之一,實際管轄7個非都市區,佔地8,038平方公里(第1),有591,600人口(第19);如看待成48個名譽郡之一,它名義上包含多4個單一管理區─約克市、雷德卡-克利夫蘭、米德爾斯伯勒、蒂斯河畔斯托克頓,佔地增至8,654平方公里(第1),人口增至1,061,300(第15)。.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北约克郡

利亚姆·福克斯

#重定向 霍理林.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利亚姆·福克斯

喬·詹森

#重定向 約·約翰遜.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喬·詹森

內閣辦公室

#重定向 英國內閣辦公廳.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內閣辦公室

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

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e Colle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 Magdalene College website. Retrieved March 28, 2010,又譯剑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剑桥大学抹大拉学院。 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前身為始建於1428年的圣本笃宿舍(Benedictine hostel),其後被冠之以白金瀚学院(Buckingham College)的名称,直至1542年学院以“圣抹大拉的玛利亚学院”为名正式成为剑桥大学的成员学院。莫德林学院坐落於康河岸边,以其传统的砖式建筑风格著称。 莫德林学院最著名的校友是塞缪尔·皮普斯,一位十七世纪的史学家。他因记载了伦敦大火的前后景象而闻名。皮普斯逝世后,他的论文和书籍都被移动到了坐落于莫德林学院内的皮普斯图书馆中。 莫德林学院的“传统性”除了使其成为如今所有剑桥学院中唯一一个拥有烛光晚宴的学院之外,还使其成为了牛剑所有学院中最后一个开放面向女性的招生的学院(1988年,比牛津最晚的奥里尔学院还晚了两年)。 莫德林学院如今共有约300个本科生,仍是全剑桥最小的学院之一。学院的学术表现在剑桥所有学院中名列前茅,平均在汤普金斯排行榜上排名第九,且更实在2015年夺得了第二的位置。.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

剑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

#重定向 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剑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

国家名胜古迹信托

#重定向 國家名勝古蹟信託.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国家名胜古迹信托

国会议员

国会议员 (英文: Member of Parliament (MP) 或 Member of Congress),是指一個國家國會的議員,主要職責為代人民在國會發表意見,或質問官員、提出法案、參與表決等,依各國國會名稱的不同,國會議員也會有不同的名稱,稱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委員」(中华民国)等等,或如果其國會有分為两院制亦有「上議員」、「下議員」、「參議員」、「眾議員」等等稱呼。國會議員的任期在各国亦有不同,一般为二至六年。 以英國為例,古代議員是由貴族、主教或富豪所擔任,能參與投票選出議員的選民,受有財產限制,並非人人可投票。二十世紀後,通常是由人民經選舉產生的民意代表,但兩院制的英國上議院議員,依然不經民選而是由世襲的貴族與首相推薦產生。 中华民国最早的国会议员是1913年经选举而产生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国会议员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英文: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縮寫:LSE;簡稱:倫敦經濟學院或倫敦政經學院),常被稱為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位於英國倫敦,成立於1895年,是一所在政商界享譽盛名、專注于社会科学的大学,为倫敦大學的成员学院之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一向被譽为“世界领先的社会科学教育及研究机构”。 它对社會科学的專注在倫敦大學和全英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倫敦政經學院一直以来与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一起并称为「英國G5大学集團」,它也是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的成員。《衛報》曾评价伦敦政经学院,称其与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在英国的声誉只有牛剑才能超越。」 至2016年為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校友、教員及前教員之中包括了18名諾貝爾獎得獎者、34名各國政壇領袖、31名英國下議院議員及42名上議院議員。 在2013至2018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社會科學及管理學的排名上已連續六年荣登世界第二、歐洲第一。 其管理學碩士亦在2018年QS管理學碩士排名中名列全球第七。 除此以外,在最近6年(2011-2016)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社科領域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均居於英國第一位。 根據2014年對全球億萬富翁的調查報告,在所有歐洲大學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培養了最多的億萬富翁。 在多數的大學綜合排名中,醫學及理工為主的學校更佔優勢,例如僅有醫學院及其他理工相關學院的伦敦帝国学院在多個大學綜合排名上就大幅領先僅有社會科學設置的倫敦政經學院。 但倫敦政經學院在專業排名中表現出色,例如在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的專業排名中,倫敦政經學院所有的14個專業裏有12個都進入了世界前八。.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第一次戴维·卡梅伦内阁

#重定向 第一次卡梅伦内阁.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第一次戴维·卡梅伦内阁

米德爾斯堡

米德爾斯堡(Middlesbrough, )是位於英國東北部的一座城市。在行政上屬英格蘭北約克郡的米德爾斯堡區。市區人口約有14萬人。 米德爾斯堡地處蒂斯河畔,是一座鋼鐵工業重鎮,此外橋梁制造業也很發達。米德爾斯堡是米德爾斯堡足球俱樂部的主場。而發現新西蘭的庫克船長也出生在米德爾斯堡。.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米德爾斯堡

經濟自由主義

經濟自由主義是古典自由主義中的經濟部分。 經濟自由主義理論發展於啟蒙時代,亞當·斯密被視為第一個闡述此思想的學者。他主張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應降至最低,但他也不反對由國家提供一些基本的公共財。一些發展於18世紀的理論,認為人們只要保留他們擁有的經濟設備,而不是交由國家控制,那麼將會創造出一個和諧、平等且日益繁榮的社會。這加強了18世紀末期走向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潮流,並在之後轉為重商主義制度。 私有財產和個人契約組成了自由主義的基礎。早期的理論,假設個人經濟活動是大量建立在自我利益之上,(看不見的手)讓他們在沒有任何限制之下行動將產生最佳的結果,(自發秩序)並提供了最低標準的公共資訊與正義。例如,沒有任何人被允許去脅迫或竊取。 經濟自由主義支持政府除去市場的限制,並認為國家有提供公共財的合法地位。例如,亞當·斯密認為國家應擔任起提供道路、運河、學校與橋樑等私有實體無法有效執行的角色。然而,他更喜歡使用者對這些財貨的消費付出一定比例的費用(如公路收費系統)。另外,他支持能促成自由貿易的報復性關稅,也提倡著作權和專利以激勵創新。 最初,經濟自由主義是用來對抗,支持封建特權、貴族傳統和君主為了他們本身利益而運轉國家經濟的人士,而這些到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被大量廢除。 19世紀中期,首位共和黨的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遵循輝格黨的經濟自由主義,包括增加國家控制如鐵路的供應和管理。太平洋鐵路法(Pacific Railway Acts)提供了第一條跨大陸鐵路的發展依據。 今日,經濟自由主義結合了古典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自由意志主義和保守主義的一些學派,特別是自由保守主義。.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經濟自由主義

罗马天主教

#重定向 天主教會.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罗马天主教

爱德华七世

爱德华七世(Edward VII,),全名阿尔伯特·爱德华(英语:Albert Edward),英国国王及印度皇帝。他是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第二个孩子及长子,出生当年即被封为威尔士亲王,一直到60岁登基,作为威尔士亲王时间最长的王儲。.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爱德华七世

特别顾问

#重定向 英国政府特别顾问.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特别顾问

特蕾莎·梅

#重定向 文翠珊.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特蕾莎·梅

特蕾莎·梅内阁

#重定向 文翠珊內閣.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特蕾莎·梅内阁

白高志

#重定向 埃瑞克·皮克爾斯.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白高志

韋力生

--(David Linsay Willetts,),中國譯作「--」、香港譯作「--」、臺灣譯作「--」,英國保守黨政治家,1992年至2015年代表哈文特選區擔任下議院議員,任內曾於1996年在馬卓安政府出任財政部主計長,2010年至2014年再於大衛·卡梅倫政府擔任大學及科學國務大臣。.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韋力生

萨吉德·贾伟德

薩吉德·賈偉德(Sajid Javid, ),是英国英國保守黨政治人物,前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2018年4月30日起任英国内政大臣,是为英国首位亚裔内政大臣。2010年起任英國下議院布羅姆斯格羅夫議員。 賈偉德曾在2016年至2018年间任英国内阁、2015至2016年任、2014年至2015年擔任、2014年擔任、2013年至2014年出任和2012年到2013年出任。.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萨吉德·贾伟德

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缩写:NGO, Organisation Non Gouvernementale,缩写:ONG)是一类不属于任何政府、不由任何国家建立的组织,通常独立于国家政府。虽然从定义上包含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但该名词一般仅限于非商业化、合法的、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相关的倡导群体。非政府组织通常是非营利组织,他们的基金至少有一部分来源于私人捐款。现在该名词的使用一般与联合国或由联合国指派的权威非政府组织相关。 由于各国文化、法律等的差异,不同国家对这个概念的指称所适用的对象范围也各不相同。美国一般称之为“非營利组织”、“独立组织”或“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英国称之为“志愿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还有许多国家则用“社团”称之。 由于认为“非政府组织”被滥用了,因为它可以涵盖一切非政府的组织,一些非政府组织倾向于使用“民间志愿”组织(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PVO)。 据一份1995年联合国关于全球管理的报告统计,有接近29000个国际非政府组织,国家级的更多。据估计,美国有两百万个非政府组织,大部分是过去30年成立的。俄罗斯至少有65000个。每天都有数十个非政府组织成立,光肯尼亚每年就有240个非政府组织新成立。.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非政府组织

顺势疗法

順勢療法或作同質療法、同種療法(Homeopathy )為一種替代療法,是1796年由山姆·赫尼曼按其以同治同理論所創。此理論指,如果某个物質能在健康的人身上引起病人患某病時的病症,將此物質稀釋震盪處理後就能治療該病症。例如洋蔥會引起打噴嚏,多次稀釋震盪後的極微小洋蔥,就能治療打噴嚏症狀為主的鼻炎。此療法為偽科學,是錯誤認為是科學的一个信仰系統。順勢療法對任何病症均無作用,大型研究均發現順勢療法不比安慰劑有效,指出该療程帶來的任何正面感覺,都只不過是安慰劑效應及人體的自然康復。 赫尼曼相信人生病的主因是他命名的一種為“病蔭”的現象,而順勢療法為對付其而生。 Translator: Charles H.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顺势疗法

衛報

《衛報》(The Guardian),英國的全國性綜合內容日報。1819年爆發彼得盧屠殺事件,創刊人英國記者John Edward Taylor揭露事件的事實。1821年,《曼徹斯特衛報》創刊,因總部設於曼徹斯特而得此名。1855年改為日報。1872年起,斯科特主持编务,将《曼徹斯特衛報》变得高雅生动,奠定了该报成为全国性高级报纸的基础。1959年《曼徹斯特衛報》更名為《衛報》,成为英国第二大高级报纸。《衛報》總部於1964年遷至倫敦,不過於曼城和倫敦均設有印刷設施。一般公眾視《衛報》的政治倾向為左派,《衛報》受到重視的領域包括世界主義觀點、文藝報導和評論、外國通訊。《衛報》與《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同為英國三個著名的高级报纸。.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衛報

金融時報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簡稱FT),是一份以英語發行,財經報導為主,編輯總部位於英國倫敦,日本經濟新聞百分之百控股,平均每日發行量約為45萬份,印有英國、歐洲、美國及亞洲版本的報紙。.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金融時報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BBC新聞(BBC News)是英國廣播公司旗下負責播報新聞節目的一個部門 。在BBC第一台,除了早上的《BBC早餐》之外,還在下午1點和傍晚6點以及晚上10點播出約30分的新聞。BBC在英國各地的分支機構也會製作面向各地區播出的新聞節目。除了電視和廣播之外,BBC也通過網絡提供新聞。BBC新聞網在1997年11月上線,現在每月的訪問者數超過1500萬人,是英國最具人氣的新聞網站之一。許多BBC電視新聞節目也在網上公開。.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英國廣播公司新聞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首相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首相,或简称“联合王国首相”、“英相”、“英揆”(揆,本意即宰相),前稱大不列顛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國公民执掌英國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選,人选经由君主确认及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英國歷史上,首相一般會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一職,伦敦唐寧街10號即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宅邸。根据实际情况有時會設立副首相作為副職。.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英国首相

英格蘭中部地區

英格蘭中部地區(the Midlands,或音譯成米德蘭茲)大約相等於七國時代中麥西亞王國的範圍,為東英格蘭、北英格蘭、威爾斯和南英格蘭所包圍。 在行政區劃而言可以分為東米德蘭茲和西密德蘭。 Category:英格蘭.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英格蘭中部地區

森寶利

J·森寶利公共有限公司(J Sainsbury plc)是森寶利超市的母公司,常稱Sainsbury's,又称--,是英國第二大連鎖超市公司,佔16.6%的英國市場份額。總部位於倫敦市霍爾本圓環。同時該公司也經營財產及銀行業務。 1869年,森寶利由約翰·詹姆斯·森寶利和其妻子瑪麗·安·森寶利(Mary Ann Sainsbury)創立於英國倫敦,在維多利亞時代迅速擴張。1922年成為英國最大的食品雜貨店,是英國自助式購物的先驅。1980年代發展達到高峰。1995年市場領袖的地位被Tesco取代。2013年10月,森寶利取代Asda成為英國第二大超市。.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森寶利

標緻汽車

标致(Peugeot,;; )是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PSA Peugeot Citroën),是一間歷史久遠且對汽車工業的發展有重大貢獻的汽車厂。旗下的汽车、機車、自行车品牌,总部位于法国索紹。寶獅汽車主要生產中小型家用房車,但也有生產一些像運動或競技用跑車、軍用越野車或大型豪華轎車之類。其标誌为獅子。.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標緻汽車

每日电讯报

《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英国大開型報章,成立于1855年6月29日,是英国销量最高的报纸之一。《星期日电讯报》是其姊妹刊物。每日電訊報早期政治立場親英國自由黨,近代政治立場則親英國保守黨。.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每日电讯报

水力压裂

(油层)水力压裂(Hydraulic fracturing,又称为水力劈裂、水力裂解技術)是开采页岩气时所用的方法,用水压将岩石层压裂,从而释放出其中的天然气或石油。1947年人类第一次使用水力压裂技术。现代水力压裂技术,与1998年首次在德克萨斯州的巴涅特页岩使用,此技术称为水平减阻水力压裂技术,使提取页岩气更加经济。水力压裂的原理是将高能量加压压裂液注入一个可以产生很多新裂隙的储层中。此技术可以提高碳氢化合物的萃取率和最终采收率。 水力压裂是一项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油气井增产措施,水力压裂法是目前开采天然气的主要形式,使用掺入化学物质的水(压裂液)灌入页岩层进行液压碎裂以释放天然气。这项技术在10年中在美国被大范围推广,但美国人正在担忧这项技术将污染水源,从而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并认为这种技术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包括使自来水自燃,引发小幅地震等。反对者指出潜在的环境影响,包括地下水的污染,淡水耗损,空气质量的风险,气体和水力压裂化学品迁移到地表面,泄漏和回流的表面污染,以及这些问题对健康的影响。.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水力压裂

法國政府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政府是由第五共和國的法國憲法確定的半總統制政府。國家自稱为「不可分割的、世俗的、民主的和社會的共和國」。憲法規定政府分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分支,并聲稱法國是「由1789年宣言明確的人權和國家主權原則的連接體」。 國會包括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它负责制定并通过法規,并可就預算案做表决批准。国会可通過对政府正式質詢,并成立調查委員會来控制行政機構的行為。法規的合憲性由憲法委員會檢查,委員會成員由共和國總統、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任命。 總統和由他任命的總理分享行政權。包括總理在内的整個內閣,可被國民議會(國會下議院)通過「不信任案」弹劾。 獨立的司法基於從拿破崙法典演變來的民法系統。它被分為司法分支(處理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和行政分支(處理對行政決定的申訴),每個分支都擁有自己的獨立的最高上訴法院:針對司法法院的翻案法院和針對行政法院的國務委员会。法國政府包括各種檢查權力濫用的機構和獨立機構。 法國是單一制國家。然而,各種法定區劃——大區、省和市鎮——有各種不同的來源,並且國家政府被禁止干擾它們的正常立法活動。 法國是歐洲煤鋼共同體,後來的歐洲聯盟的創建成員。因此,法國把它的部份主權移交給歐盟,如同由它的憲法所提供。法國政府因而必須遵守歐洲的條約、指令和規章。.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法國政府

温斯·凯博

温斯·凯博爵士(Sir Vince Cable;),英国自由民主党籍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前任卡梅伦联合内阁。1997年至2015年擔任议员。 凯博在大学学习经济学, 并在1966年担任肯尼亚政府经济顾问。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担任英国政府和英联邦秘书处顾问。1995-1997年任皇家壳牌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在1970年代, 凯博活跃于工党并担任格拉斯哥市市长。但是在1982年,他加入社会民主党(后演变为自由民主党),在1983,1987和1992年参加议会选举,但直到1997年才当选为伦敦选区国会议员。 从2003年到2010年5月,凯博是自民党发言人。他在2006年当选为自民党副领导人,并在2007年10月时任领导人坎贝尔辞职后代理领导人2个月直到克莱格当选。2010年5月辞去副领导人之职。 凯博在2007-2010年的金融危机中表现突出。.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温斯·凯博

温斯顿·丘吉尔

溫斯頓·伦纳德·斯宾塞-邱吉尔爵士,KG,OM,CH,,,FRS,PC (Can),RA(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英國政治人物、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首次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內领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聯合美國等国家對抗德國,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 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排在第一位。.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温斯顿·丘吉尔

戴维·卡梅伦

--(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原官方漢化譯名為甘民樂,於2010年和2016年間出任英國首相兼第一財政大臣、公務員事務部大臣、保守党黨魁和英國下議院威特尼選區的議員。卡梅倫是英國自1812年的利物浦伯爵以來最年輕的首相,就任時僅43歲,比44歲成為首相的貝理雅年輕。卡梅倫内阁也是二战后英国首个联合政府。2015年英國大選,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成功連任,並組建23年來保守黨首個多數黨政府。 2016年6月24日,因英国脱离欧盟公投结果以52%赞成脱离,卡梅伦引咎宣布辭去保守黨黨魁及首相,宣布將於10月保守黨大會舉行選出新黨魁後辞去英国首相职务。惟黨魁選舉因7月11日利雅華退選,剩下唯一候選人內政大臣文翠珊自動當選,使卡梅倫宣佈提早於7月13日辭任首相,結束6年的首相任期。2016年9月12日,卡梅倫辭去國會下議院議席,結束政治生涯。.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戴维·卡梅伦

文立彬

--(Edward Samuel "Ed" Miliband,),--,英國政治家、曾於2010年至2015年任工黨黨魁兼反對黨領袖。2015年5月,文立彬因工黨在國會大選中挫敗而辭去黨魁職務。.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文立彬

文翠珊

--(Theresa Mary May,),婚前姓布拉西耶(Brasier),英國保守黨政治家,2016年7月起出任英國首相和保守黨黨魁,1997年至今擔任下議院梅登黑德選區國會議員,並曾於2010年至2016年擔任內政大臣。她是繼戴卓爾夫人之後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出任首相的女性。 文翠珊畢業於牛津大學聖曉治學院,1977年至1997年間先後任職於英倫銀行、銀行同業研究組織和付款結算服務公會等金融機構。她於20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投身地方政治,除了在1986年至1994年代表保守黨擔任倫敦默頓自治市議員,還於1992年和1994年兩度參與下議院大選,但不成功。1997年,她當選下院國會議員,成功晉身英國國會,並且於翌年加入下院前座成為反對黨教育及就業事務發言人。1998年,她獲邀加入影子內閣,此後歷任影子教育及就業大臣、影子運輸地方政府及區域大臣、影子環境及運輸大臣、影子家庭大臣和影子文化媒體及體育大臣等職。2005年至2009年間,她出任影子下議院領袖,期間分別於2007年至2010年兼任影子婦女部長,以及於2009年至2010年兼任影子工作及退休金大臣。此外,她於2002年至2003年出任保守黨主席,是歷來首位擔任該黨主席的女性。 2010年保守黨上台籌組聯合政府後,文翠珊獲時任首相大衛·卡麥隆起用為內政大臣,並於2010年至2012年間兼任婦女及平等部長。任內,她著手削減警務及相關開支,同時廢除了前工黨政府有關國民身份證和《反社會行為令》等政策,以便把資源重新調配到反恐和打擊罪案等重點範疇。同時間,她曾應對2010年英國學生示威、以及2011年先後爆發的英格蘭騷亂和佔領倫敦等騷動。另外,她任內嘗試削減移民增長,但未能兌現把每年淨增長限制於10萬人以下的目標。在反恐方面,她較主要的工作包括在2013年成功把約旦籍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教士阿布·卡塔達遞解出境,以及於2015年立法禁止涉嫌在伊斯蘭國從事恐怖主義活動的英國公民返回英國本土等。文翠珊在任內政大臣前後六年,是60多年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一位。 2016年6月,英國公投通過脫離歐盟,導致支持留歐的卡麥隆決定辭任首相和黨魁席位。文翠珊雖然也屬於留歐陣營,但在公投期間沒有高調表態,這使她得以代表黨內的留歐派競逐黨魁一位。文翠珊在黨內首兩輪黨魁初選都獲得最多票數,本應與另一對手利雅華進入第三輪投票。然而,--其後退選,使文翠珊在7月11日自動成為黨魁,並於7月13日正式接替卡麥隆成為首相。.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文翠珊

2005年英国大选

2005年英國大選(United Kingdom general election of 2005)於2005年5月5日舉行。在首相-zh-hans:托尼·布莱尔;zh-hk:貝理雅;zh-tw:托尼·布萊爾;-請求之下,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於4月11日宣布解散國會。本屆英國大選在全國646個選區(英格蘭有529個選區,蘇格蘭59個選區,威爾士40個選區,北愛爾蘭18個選區)進行,仍使用簡單多數制(First-past-the-post)的選舉方法,即每個選區以得票最多的候選人勝出,成為該區的代表,將在下議院獲得一個席位。獲得最多席位的黨派將組成英國下一屆政府,該黨黨魁則成為下一任首相。 選舉結果,布莱尔領導工黨取得三連勝,成為工黨在位最久的英國首相,但工黨在議席和選票大輻減少,僅憑簡單多數制的選舉制度維持多數黨地位。布莱尔受黨內的下台壓力增加,最終他於2007年6月27日提前下台,由財政大臣戈登·布朗接任。.

查看 格雷格·克拉克和2005年英国大选

另见

威斯敏斯特市市議員

皇家坦布里奇韦尔斯人

米德爾斯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