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

指数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кана́л Грибое́дова)是圣彼得堡的一条运河,开挖于1739年,1764–1790年加深,修筑花岗岩河堤。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在战神广场附近发源于莫伊卡河,注入丰坦卡河。全长5公里,宽32米。 1923年以前,此河以叶卡捷琳娜二世命名为叶卡捷琳娜运河。共产党政权以俄国剧作家和外交官亚历山大·格里博耶多夫重新命名。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上共有21座桥:.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10 关系: 叶卡捷琳娜二世丰坦卡河俄罗斯圣尼古拉海员主教座堂圣彼得堡喀山主教座堂 (圣彼得堡)喀山桥莫伊卡河战神广场 (圣彼得堡)意大利桥

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亦称叶卡捷琳娜大帝(Екатерина II Великая),有些中文依照英文(Catherine II)而稱呼她為凱薩琳二世,俄罗斯帝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1762年至1796年在位),也可能是最知名的女皇。叶卡捷琳娜生于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斯德丁,出生名为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冯·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多恩堡(Sophie Friederike Auguste von Anhalt-Zerbst-Dornburg),通过政变废黜并刺杀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俄罗斯女皇。在其治下俄罗斯经历复兴,达到其历史顶峰并成为欧洲列强之一。 叶卡捷琳娜即位和在位时均时常依靠其宠幸贵族的协助,如和波将金。在苏沃洛夫、鲁缅采夫和乌沙科夫等将领支持之下,叶卡捷琳娜治下的俄罗斯帝国通过军事及外交迅速扩张。在南方,俄罗斯通过俄土战争击败奥斯曼帝国并击溃克里米亚汗国,对黑海及亚速海的广阔区域进行了殖民(即新俄罗斯);在西方,叶卡捷琳娜前情人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统治的波兰-立陶宛联邦被瓜分,俄罗斯获得了最大面积的领土;在东部,俄罗斯开始对阿拉斯加进行殖民,俄属北美由此建立。 叶卡捷琳娜改革行政区划,诸多新城镇在其令下建立起来。她跟随其所景仰的彼得大帝的步伐,继续根据西欧模式对俄罗斯进行现代化革新,但征兵制及经济仍旧以为基础,国家及地主的需求越来越依赖于农奴,由此导致了多次叛乱,农民及哥萨克的普加乔夫起义即为一例。 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被称为“叶卡捷琳娜时代”,通常被认为是俄罗斯帝国及俄罗斯贵族的黄金时代。彼得三世在位时颁布,由叶卡捷琳娜确认延续的《贵族自由宣言》将贵族由强制兵役和国家公务中解放出来。叶卡捷琳娜推动诸多古典主义贵族建筑的建设,改变了俄国的面貌。她热心支持启蒙时代理念,由此获得开明专制君主一称。叶卡捷琳娜亦支持艺术事业,推动了的发展。这一时期所建立斯莫尔尼宫是欧洲首家由国家资助的女性高等教育机构。.

查看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和叶卡捷琳娜二世

丰坦卡河

丰坦卡河(Фонтанка)是涅瓦河的一条支流,贯穿俄罗斯圣彼得堡全市,全长6700米,最宽处70米,最深3.5米。 直到18世纪中叶,丰坦卡河被视为圣彼得堡的南部边界。在丰坦卡河的两岸,排列着昔日的皇家宫殿和贵族府邸。最辉煌的是拉斯特列利夏宫和阿尼奇科夫宫。 沿丰坦卡河河岸保存下来的巴洛克建筑有Sheremetev宫、贝洛萨尔斯基-贝洛泽尔斯基府、舒瓦洛夫宫和圣Panteleimon教堂。新古典主义建筑有卡特琳学会、阿尼奇科夫宫和尤苏波夫宫。其中有一些建筑辟为博物馆,它们曾是下列作家和作曲家的故居:加甫里尔·杰尔查文、普希金、屠格涅夫和安娜·阿赫玛托娃。 丰坦卡河上有15座桥梁,包括18世纪的罗蒙诺索夫桥和奢华的埃及桥,但是其中最著名的是涅瓦大街上的阿尼奇科夫桥。.

查看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和丰坦卡河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查看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和俄罗斯

圣尼古拉海员主教座堂

圣尼古拉海员主教座堂(Никольский морской собор)是俄罗斯圣彼得堡一座巴洛克式主教座堂,建于1753年和1762年之间,建筑师Sava Tchevakinski。教堂位于格里博耶多夫运河附近,立面涂成白色和蓝色,科林斯柱式,顶部有五个金色的圆顶。内部装饰华丽。 教堂有两个房间,下面较暗的房间,是为信徒提供日常服务,而上面较亮的房间,用于节日。 教堂敬礼海员的主保圣人圣尼古拉,在苏联时代,此教堂是圣彼得堡少数几个未关闭的教堂之一。1967年,著名的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的安魂弥撒在此举行。 Category:圣彼得堡教堂 Category:俄罗斯正教会主教座堂 Category:俄羅斯主教座堂.

查看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和圣尼古拉海员主教座堂

圣彼得堡

聖彼得堡(p),中文俗稱彼得堡,是俄羅斯的聯邦直轄市,也是西北部联邦管区和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瀕臨芬蘭灣,涅瓦河流經過市區,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一帶的重要港口。全市人口約520万,是俄羅斯人口第二大城、以及世界上居民超過100萬人的最北端城市。此城是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也是俄羅斯文化、經濟、科學中心和交通樞紐之一。俄羅斯有眾多重要政府機構設於該市,包括、、列寧格勒州政府、、俄羅斯海軍司令部和司令部。 聖彼得堡由彼得大帝於1703年5月27日建立,在1712年至1918年期間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並為帝國三次大革命——第一次俄國革命、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十三月革命的中心。聖彼得堡多次因時空背景而易名: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後,聖彼得堡為因應當時「去日耳曼化」的風潮而改名為「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在列宁逝世後又改名為「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第二次世界大戰苏德战争期間,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城封鎖長達872天,導致多達150萬人死於飢餓,戰後該城被授予「英雄城市」稱號,並有三個下轄城市被授予「軍事榮譽城市」稱號——羅蒙諾索夫、克隆斯塔和科爾皮諾。1991年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經過公投決議後,恢復使用聖彼得堡的原名。 2013年,聖彼得堡制定了2030年戰略發展目標,屆時估計將有市民590萬人。以聖彼得堡為中心構築的面積達1439平方公里,僅次於,在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後,聖彼得堡成為繼塞瓦斯托波爾後第二小的聯邦主體單位。 聖彼得堡歷史中心及相關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旅遊業是聖彼得堡的核心產業之一,該市擁有眾多的文化景點,如冬宮、、馬林斯基劇院、俄羅斯國家圖書館、俄羅斯恐龍復活博物館、俄羅斯博物館、俄羅斯有羽毛恐龍博物館、彼得保羅要塞、聖以撒大教堂和聖基道霍大教堂等等。.

查看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和圣彼得堡

喀山主教座堂 (圣彼得堡)

喀山主教座堂(Каза́нский кафедра́льный собо́р)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于1801年8月开始奠基仪式。教堂以古罗马圣彼得教堂为原本,历经10年于1811年竣工。但是由于教堂的正门面向北方,侧面面临涅瓦大街很不美观。所以,在教堂东面竖立94根科尼斯式半圆型长柱长廊使喀山教堂变成典型的俄式教堂。 在喀山教堂竣工后,里面供奉喀山圣母像,现在喀山圣母像保存在美国的博物馆内。 现在喀山教堂内安葬了俄罗斯著名元帅库图佐夫的骨灰,他墓碑两边挂满了库图佐夫在俄法战争攻陷城市的市旗和钥匙,于教堂的前方由著名雕塑家阿格诺夫雕刻的库图佐夫的雕塑,在他旁边是与其同期的元帅巴克来德托利的雕塑。 Category:圣彼得堡教堂 Category:俄罗斯正教会主教座堂 Category:俄羅斯主教座堂.

查看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和喀山主教座堂 (圣彼得堡)

喀山桥

喀山桥 ()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座桥梁,跨格里博耶多夫运河。从1766年到1830年曾用名罗杰斯特汶斯基桥 (),从1923年到1944年名为普列汉诺夫桥.它因靠近喀山大教堂而得名。该桥长18.8米,宽95.5米,其宽度在圣彼得堡的桥梁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蓝桥,是全市最低的一座桥,因此也是唯一下面不能通船的桥。 该桥修建于1765–1766年,以取代过去的罗杰斯特汶斯基木桥(1716年)。 Category:圣彼得堡桥梁 Category:拱橋 Category:18世紀橋梁 Category:公路桥.

查看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和喀山桥

莫伊卡河

莫伊卡河(Мо́йка)是一条环绕圣彼得堡的中心区的河流,长5公里,宽40米。 这条河发源于夏园附近的丰坦卡河,经过战神广场、涅瓦大街,注入涅瓦河。它与涅瓦河之间有天鹅运河、冬季运河和Kryukov 运河相通。 1711年,彼得大帝下令加固河岸。最初有4座桥横跨莫伊卡河:蓝桥、绿桥、黄桥和红桥。蓝桥宽达97米,位于圣以撒广场,为该市最宽的桥。 在莫伊卡河河岸,有不少18世纪的宏伟建筑:斯特罗加诺夫宫、Razumovsky宫、尤苏波夫宫、新荷兰拱门、圆形市场、圣米哈伊尔城堡以及普希金最后一处故居和博物馆。 1798年,开工建设用红色花岗岩贴面的河堤,配以装饰华丽的栏杆。1811年工程完成后,人们发现,河水变得非常泥泞,不能用于烹调。 今天,莫伊卡河上有15座桥,大部分都是富于艺术性的古桥:.

查看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和莫伊卡河

战神广场 (圣彼得堡)

战神广场(Ма́рсово по́ле)是圣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型公园,得名于罗马战神玛尔斯,占地面积约9公顷。战神广场的北面是大理石宫,南部边界是莫伊卡河。 战神广场可以追溯到圣彼得堡建城的第一年,当时它称为大草甸。后来为庆祝在大北方战争中获胜,更名为快乐广场。在1740年代,短暂被辟为公园小径,和鲜花草坪。下一个名字 – 女皇草甸–显示王室委托 Rastrelli为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兴建夏宫。18世纪末,女皇草甸竖立纪念俄罗斯军队的胜利的纪念碑。1799年,广场中心竖起鲁缅采夫方尖碑,1801年,南部又竖起军事领袖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纪念碑,以罗马战神玛尔斯代表。1805年女皇草甸正式更名为战神广场。1942年夏天,战神广场改为菜园,以供应被围困的列宁格勒。.

查看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和战神广场 (圣彼得堡)

意大利桥

意大利桥 ()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座单跨人行铁桥,跨格里博耶多夫运河,连接大、小意大利街(因而得名)。该桥长19.66米,宽3米。 此桥建于1896年,以取代过去的渡口。后来重建。 Category:圣彼得堡桥梁 Category:拱橋 Category:人行桥 Category:1896年完工橋梁 Category:1968年完工橋梁.

查看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和意大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