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

指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

降b小調第1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Концерт для фортепиано с оркестром № 1 (Чайковский)),作品23,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管絃樂作品。創作於1874至75年,题献给德国钢琴家兼指挥家汉斯·冯·彪罗。.

31 关系: 大提琴定音鼓小號小提琴尼古萊·格里戈里耶維奇·魯賓斯坦中提琴弦樂器低音管低音提琴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作曲家德国俄罗斯單簧管美国銅管樂器莫斯科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塔涅耶夫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钢琴家长号长笛雙簧管Musopen汉斯·冯·彪罗波士顿法國號木管乐器指挥家打击乐器

大提琴

大提琴(;)是一種弓弦樂器,為維奧爾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樂器之一,除可擔當獨奏外,在室內樂、弦樂團和管弦樂團中也負責低音弦樂的部份。 大提琴演奏者最初是坐著且兩腳夾琴演奏,後來改良增加尾針支撐琴體。但仍有少部分國家的演奏家是夾琴呈幾乎水平的姿態演奏。其最常見的演奏方式是持弓擦過琴上的弦(拉弦),但有時也會撥弦或敲弦。 大提琴每條弦之間的音程相差完全五度。4根琴弦由高音至低音稱為1弦至4弦,音高分別為A3、D3、G2和C2。大提琴譜通常使用低音譜號記譜;而演奏較高音域時會使用次中音譜號或高音譜號。 大提琴有時候會在國樂團作為低音樂器以取代低胡,後有人發明琶琴、拉阮、革胡等低音乐器,但效果未如大提琴。.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大提琴 · 查看更多 »

定音鼓

定音鼓(Timpani,Tímpano,Timpani或Kettledrum,Pauken,Timbales)是一種膜鳴樂器,由古代戰爭時的戰鼓所演变出來的變種樂器。在巴洛克時代後期開始在樂隊中使用,古典時期起已成為了常規化的樂器,亦成為了整个交響樂團中的一個重要樂器。 現時定音鼓較常採用的外語名稱為意大利語的timpani,是源自於義大利語,為timpano的複數形。這個字的起源來自希臘字τύμπανον(tumpanon,複數為tumpana),經過拉丁字母化後,變成tympanum(複數:tympani),意思為「敲打」。不過自定音鼓出現於樂隊起,絕少情況下只使用一隻,因此通常都會使用複數形。另外,18世紀、19世紀的英、美地區亦會寫作timpany、tympani或tympany等。現代英、美作曲家則較常用Kettledrum一字。.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定音鼓 · 查看更多 »

小號

小號(英語:Trumpet),是一種銅管樂器,常用於古典音樂及爵士樂,是銅管樂器家族中音域最高的樂器之一。演奏小號時,吹奏者經過號嘴,以雙唇振動空氣來發聲。現代的小號一般有3個按鍵(有時或有4個),透過讓吹奏者按下按鍵來調低音高;按鍵通常為活塞式,而轉閥式按鍵較為少見。一般最為常見的小號是降B調小號,為移調樂器。.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小號 · 查看更多 »

小提琴

小提琴(Violin)属于四弦的弓弦乐器,是现代管弦樂團弦乐组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一般在管弦樂作品中會分成第一小提琴與第二小提琴兩個聲部。作为现代弦乐器中最具份量的乐器,小提琴主要的特点在于其辉煌的声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广泛的表现力。又被稱作為樂器中的女王。 小提琴是提琴家族中最小、音高最高的一種,比它體型大的提琴有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小提琴 · 查看更多 »

尼古萊·格里戈里耶維奇·魯賓斯坦

尼古萊·格里戈里耶維奇·魯賓斯坦(Никола́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Рубинште́йн,),俄羅斯鋼琴家及作曲家。他是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也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好友。 尼古萊·魯賓斯坦出生於莫斯科的一個猶太家庭中,父親當時開了一家小工廠,小時候跟隨著母親學鋼琴,大一點時,則與他哥哥一樣受教於亞歷山大·維洛營(Alexander Villoing)。在1840年代時,他與他哥哥被母親帶往柏林,受教於Siegfried Dehn,並因此受到孟德爾頌與邁耶貝爾的賞識與資助。1866年9月1日,他成為了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創辦人。在當時,他被認為是同時代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直到近來才被他哥哥安東的光環逐漸掩蓋。儘管如此,他的鋼琴演奏與安東狂放式的演奏風格有很大的不同;尼古萊較堅持古典主義的演奏風格,類似於克拉拉·舒曼,而與李斯特·費倫茨差別較大。 在莫斯科任職期間,他曾邀請柴可夫斯基為他寫了著名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根據柴可夫斯基的信件描述,魯賓斯坦對於這首作品印象不佳,並希望他重寫,但他拒絕了。因此最後這首作品由鋼琴家漢斯·馮·彪羅做了世界首演。儘管如此,在魯賓斯坦於巴黎去世之後,柴可夫斯基為紀念他而寫了《a小調鋼琴三重奏》。 尼古萊·魯賓斯坦在作曲方面也有不錯的成就。他最著名的作品為《g小調塔朗泰拉》以及《舒曼主題幻想曲》,皆為鋼琴獨奏。.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尼古萊·格里戈里耶維奇·魯賓斯坦 · 查看更多 »

中提琴

中提琴是一種弓弦乐器,其音域比小提琴低完全五度。其空弦從粗到细依序是c-g-d'-a'。音色相較於小提琴、大提琴顯得相對隱晦。平時使用中音譜記號(alto clef)記譜,高音域則使用高音譜記號。 在18世紀中葉之前,中提琴只在管弦樂團中使用。之後隨著弦樂四重奏的興盛,成為室內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但當作獨奏樂器使用則要一直到18世紀後半。著名的中提琴獨奏曲有史塔密茲(C.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中提琴 · 查看更多 »

弦樂器

弦樂器是指以弦振動而發出聲音的樂器之總稱。.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弦樂器 · 查看更多 »

低音管

--(Bassoon,Fagotto),或稱--,在中國大陸又稱--。其意大利文Fagotto来源于乐器的形狀──一綑木材,是木管樂器中雙簧樂器家族的成員,自19世紀,低音管衍變成現在的樣子。它在管弦樂團和室內樂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音色獨特,低音域結實而有力,中音域及高音域如男中音歌聲般的音色。 自巴洛克時代起,巴松管已在樂團中佔有一席,不過常用作與低音弦樂器作齊奏,這情況直至古典樂派前期,如.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低音管 · 查看更多 »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是西洋弦乐器中的一种,也是现代交响乐队中弦乐组中发音最低的乐器。在台灣或港澳地區別稱低音大提琴。.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低音提琴 · 查看更多 »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其作品有民族乐派特征,但仍以浪漫風格為基準。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後来者。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由于父亲的反对,进入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後在法院工作。二十二岁时柴可夫斯基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後,在尼可莱·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他被认为有同性恋倾向,并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制,因此有意见认为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柴氏在与崇拜自己的女学生的婚姻破裂後,企图自杀,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国疗养。这期间开始和一个热爱音乐的俄国铁路大亨富孀通信。後来梅克夫人成为他的资助人,他後阶段的许多作品都是献给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当他们十四年的书信往来因为这位夫人宣布公司破产而终止时,柴可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独自度过忧郁的三年後于莫斯科去世。他的死疑点重重,官方说法是他喝了带有霍乱病毒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据後来学者的考证,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杀。但是,这都只限于猜测,真正的原因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謎。 在音乐创作上,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尤其他對旋律性的重視;他甚至模仿莫札特的风格创作了一部管弦乐组曲(Suite No.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作曲家

作曲家是專門創作音樂的音樂家。在過去,大部分的音樂家都會作曲,但在分工細密的現代社會,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指揮家等,已經成為截然不同的音樂家類型。 歷史上有許多創作的類型,像是鋼琴奏鳴曲或交響樂等等,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往往各種類型都加以嘗試,但浪漫時期則出現較多專作鋼琴曲或歌劇的作曲家;而流行歌曲中寫爵士樂和寫搖滾樂亦不相同。作曲家必須了解視音樂的型式有不同的作曲方式,像是為了戲劇而作曲,要考量到歌唱者發聲,音響效果等。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要了解歌詞,了解目前流行的趨勢。要為交響樂作曲,不了解各種樂器是不行的。這些都是作曲家面臨的挑戰。.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作曲家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單簧管

單簧管,又稱豎笛、黑管,是一种木管乐器,從夏盧摩笛(法語:Chalumeau,一種古代的單簧低音樂器)發展而來的,形成於17世紀末,很有可能是由德國的長笛製造家丹纳(Johann Denner,1655年—1707年)所發明的。最早為人所知的單簧管音樂收在阿姆斯特丹的羅傑(Estienne Roger)出版的曲集內(1716年再版)。從大約1780年起,它被一些最大的管弦樂隊採用。現代單簧管則是在1800—1850年發展而成的。单簧管由于音域宽,管乐队或以管乐为主的军乐队的首席通常由单簧管手担任。.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單簧管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銅管樂器

銅管樂器是一種利用氣流振動嘴唇發音,借由吹嘴協助,導入樂器共鳴發聲的樂器。也被稱為「labrosones」,字面的意思就是「嘴唇振動的樂器」。銅管樂器改變音高有兩種方式:一、壓放按鍵或推拉滑管,來改變管身的長度,二、吹奏者改變嘴唇振動的發聲頻率。 多數人認為:銅管樂器應該是由樂器的發聲方式來決定,而不是製作所使用的材質。因此有時候會發現木頭製的銅管樂器,像號角、低音角笛、以及蛇型管,也有許多木管樂器是由金屬做成,例如薩克斯風,近代的長笛也是由金屬製成。另外像是蘇沙號的喇叭口會用塑膠製成,以減輕重量。.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銅管樂器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塔涅耶夫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塔涅耶夫(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Танеев,),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塔涅耶夫 · 查看更多 »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曼尼諾夫(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Sergei Vasilievich Rachmaninoff,)是一位出生於俄國的作曲家、指揮家及鋼琴演奏家,1943年臨終前入美國籍。拉氏是20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他的作品甚富俄國色彩,充滿激情、旋律優美,其鋼琴作品更是以難度見稱。.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 查看更多 »

钢琴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用於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彈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裏--包着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 鋼琴音域寬廣,音色宏亮、清脆,富於變化,表現力很強。獨奏時,可演奏各種氣勢磅礡、寬廣、抒情的音樂,亦可演奏歡快、靈巧、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在樂隊中則可發揮巨大的作用,還經常作為伴奏樂器使用。鋼琴因其豐富的樂理表達能力,被稱作“樂器之王”。.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钢琴 · 查看更多 »

钢琴家

钢琴家是指具有公认地位、造诣较高的职业钢琴演奏者。 钢琴家可以进行独奏,或者与乐队一起协奏,或者在室内乐队中担任一个角色(例如,与小提琴以及大提琴组成钢琴三重奏)。钢琴家也为独唱或合唱进行伴奏。 职业钢琴家往往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训练的。很多著名作曲家,如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都是非常优秀的钢琴家。钢琴是(西樂)作曲的一项基本训练。 钢琴因为具有音域宽,表现力强的特点,所以被称为(西樂)“乐器之王”。也因此,钢琴家比其它乐器的演奏家有更多的机会举行个人音乐会表演。 某个钢琴家往往擅长演奏某位作曲家的作品或者是某一地域作曲家的作品。比如,鲁宾斯坦较擅长演奏肖邦的作品,而布伦德尔则比较擅长德奥作曲家的钢琴作品。 在中国,钢琴被视为西洋乐器。中国出身的世界级钢琴家有傅聪,以诠释肖邦和莫扎特的曲子闻名。還有香港著名鋼琴家鄭慧博士,擁有有鋼琴女詩人的美譽。虽然专业的音乐学院开设了钢琴专业培养职业钢琴演奏家,但民间直到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家庭才拥有钢琴并让子女学弹钢琴。自2000年来自深圳艺术学校的李云迪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首奖后,中国掀起一股“钢琴热”,大城市里成千上万的孩童涌进各种培训中心学习钢琴。在年轻一代的钢琴家里,李云迪、郎朗、陈萨、宋思衡、王羽佳等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逐渐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的中国钢琴家。.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钢琴家 · 查看更多 »

长号

长号(英語:Trombone,德語:Posaune),又稱伸縮号或伸縮喇叭,是一種銅管樂器。一如所有銅管樂器,長號透過吹奏者以雙唇振動空氣來發聲;而與其他使用按鍵的銅管樂器不同之處在於,一般的長號透過吹奏者來回伸縮滑管(英語:)的長短來改變音高。最為常見的長號種類為次中音長號(tenor trombone)。.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长号 · 查看更多 »

长笛

没有描述。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长笛 · 查看更多 »

雙簧管

雙簧管屬於木管樂器,屬於雙簧類樂器。「雙簧」是以兩塊簧片縛在一起,並透過簧片振動而發聲。它的音質獨特,在交響樂團中,經常在其他樂器的伴奏中以獨奏的形式出現。雙簧管是由蕭姆管(Shawm)發展而成的樂器。 現今交響樂團演出前,會以雙簧管奏出的A(442Hz或440Hz)音來作為其他樂器調音的基礎。有一說這是因為在以往的樂器合奏中,舊式雙簧管是最難調準音的樂器,所花的時間亦較多,所以演奏前會先讓它調準音後才到其他樂器,這習慣後來便成為了樂團的常規;而根據現代的研究,雙簧管在演奏這個音高時,樂器的狀況最穩定,且音色較具穿透力,故用來作為樂團調音的標準。.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雙簧管 · 查看更多 »

Musopen

Musopen是设在美国加州塔扎纳的501(c)(3)非盈利机构,由Aaron Dunn于2005年发起,目标是以无版权的形式向公众免费提供音乐。.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Musopen · 查看更多 »

汉斯·冯·彪罗

--(Hans Guido Freiherr von Bülow,)是19世纪重要德国指挥家、钢琴家和作曲家。.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汉斯·冯·彪罗 · 查看更多 »

波士顿

波士頓(Bosto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其人口规模全美大都市排名第21。该市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创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波士顿是欧洲清教徒移民最早登陆美洲所建立的城市,在美国革命期间是许多重要事件的发源地,曾经是一个重要的航运港口和制造业中心。今天,该市是美国高等教育、医疗保健及投资基金的中心,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它的经济基础是教育、金融、医疗及科技,是全美人均收入最高的少数大城市之一,并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 该市位于大波士顿都会区的中心,这个都会区包括萨福克县的全部和剑桥、昆西、牛顿、萨默维尔、里维尔和切尔西等城市,以及一些小镇和远离波士顿的郊区,还包括了新罕布什尔州的一部分。.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波士顿 · 查看更多 »

法國號

法國號(英語:French horn,有時直稱為horn),或稱圓號,是一種中音銅管樂器。「法國號」一名起源於18世紀的英國,這種樂器早期應用於狩獵或軍隊中的通信工作,後來因法國音樂家首先把它運用在歌劇中,而廣為法國樂隊採用,因而得名。 法國號的吹管細而長,彎曲構成圓形的軀幹,尾部則擴大成漏斗狀的喇叭口。演奏法國號時,吹奏者經過號嘴,以雙唇振動空氣來發聲,並以左手操作轉閥式按鍵來改變音高;右手放進朝向右後方的喇叭口,用來調節細微的音高起伏。因此,法國號是少數以左手按鍵的銅管樂器。依照其調性,一般常見的法國號可以分類成單調性(F調或降B調)、雙調性、三調性等種類。.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法國號 · 查看更多 »

木管乐器

木管樂器大多數由堅實耐用的木材製作。木管樂器的歷史很久遠,大致上古代人類在動物的腿骨上打洞製造出來的原始笛子就是木管樂器的祖先。現代木管樂器是從各國民間音樂中使用的類似蘆笛、笛和簫之類的樂器發展而來。 木管樂器大致有兩種外形,一種是圓柱型,比如長笛和單簧管。另一種是圓錐型,比如雙簧管和大管。從發音原理來講,木管樂器分三類:.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木管乐器 · 查看更多 »

指挥家

指挥(英语:conducting,法语:chef d'orchestre,德语:Dirigent)是以手势操纵乐队或歌剧的表演的艺术(或方法),这种操纵包括打拍子,保证声部正确的进入演奏以及个别乐句的分句处理。至19世纪初期,指挥成为最重要和最受尊崇的音乐家,这种发展是与音乐中的表情的,浪漫主义因素的增加是平衡的。 从最基本的要求来说,指挥必须指出音乐的拍子,使全体演奏(唱)者能有统一的节拍,这些动作概括地刻画出一小节内的节拍,其重拍总是用向下的动作来表示。指挥们喜欢用右手握指挥棒或一细棒来强调节拍的轮廓,让左手来指示各个声部的进入和表示音乐的层次。然而许多现实指挥家遵循长期以来指挥无伴奏合唱的做法而不用指挥棒。可能第一位指挥大师(按现代人对此词的理解)当推瓦格纳。自瓦格纳树立起了“演绎”的传统,指挥不仅要使演出具有优秀的演奏技巧,而且要在作曲家的意图上建立起自己的个人风格。就音乐而言,指挥是指导管弦乐团、合唱队、歌剧团、舞剧团或其他音乐小组的演出或解释合奏(唱)作品的职业及技能。 指挥与一个乐团长期合作的例子极多。.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指挥家 · 查看更多 »

打击乐器

打擊樂器,又名敲擊樂器,是一種以打、搖動、摩擦、刮等方式產生效果的樂器族群。打擊樂器可能是最古老的樂器。有些打擊樂器不僅僅能產生節奏,還能作出旋律和合聲的效果。 而打擊樂器是來自世界各地,而鼓棒還有分軟棒還有硬棒。.

新!!: 第1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和打击乐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1钢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柴科夫斯基)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