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林紹璋

指数 林紹璋

林紹璋()太平天國章王。廣西人。從散卒做起,歷監軍、總制。1853年,朱錫琨率軍北伐,在六合失火,各部傷亡甚大。林紹璋力保全軍而退,賞丞相,旋升「春官又副丞相」。1854年西征,在湘潭被湘軍打敗免職。不久復職。1858年召回天京,授「地官又副丞相」與蒙得恩、李春發等主政。1859年封章王。1864年天京陷落,隨忠王李秀成保護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結果在湖熟戰死。.

目录

  1. 6 关系: 太平天国蒙得恩李秀成李春發洪天貴福湘军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囯是清朝道光晚年、咸豐至同治初年間建立的政權,创始人为洪秀全和冯云山。洪秀全与少年时代的私塾同学冯云山经过多年传播拜上帝教,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末至咸豐元年(1851年)初与杨秀清、萧朝贵、曾天养、石达开等人在广西金田村组织团营举事,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并于咸豐三年(1853年)攻下金陵,號稱天京(今南京),定都於此。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被湘軍攻破,洪秀全之子兼繼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虜。同治十一年四月六日(1872年5月12日),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国旗号作战的太平軍部队,翼王石达开餘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太平天國之亂是明清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太平军的足迹先后到过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势力范围遍及十八省。 因清朝推行薙发令,太平天国蓄发、披髮,故太平軍被称作「长毛」,清廷称其为「长毛賊」、「毛賊」、「髮賊」、「髮匪」、「髮逆」等。又因洪秀全籍貫廣東省廣州府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其他的太平军將士亦多起自兩粵(即兩廣的廣東、廣西),故清廷亦称其为「粵匪」、「粵賊」,平定事件後,清廷命令宮廷畫師繪畫《平定粵匪圖》。民國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訂立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太平天国”、“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

查看 林紹璋和太平天国

蒙得恩

蒙得恩(),清广西平南大朋花王水馬鈴村人,太平天國高官,受天王洪秀全寵信,封「贊王」。原名上升,為了避上帝諱而先改名得天,再改為得恩。 他在1850年加入拜上帝會,參與金田起義,1851年任御林侍衛,次年二月(按太平天國曆法計,下同)升為指揮,八月被革職,十二月又恢復原職。1853年七月升檢點,十月升春官又正丞相,負責女營事宜。1856年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朝中乏人,蒙得恩後來任中軍主將、正掌率,「朝中内外之事悉归其--」。1860年封贊王,1861年病逝。.

查看 林紹璋和蒙得恩

李秀成

李秀成(),原名李以文,廣西籐縣人,太平天國重要將領,被封為忠王,稱榮千歲。在天京事變後,李秀成與陳玉成逐漸成為太平軍的主要統帥,李秀成曾主持第二次擊破清軍設立在天京附近的江南大營。天京被清軍攻陷後,李秀成帶領幼天王突圍,失散後被清軍捕獲,在獄中寫下數萬字的《李秀成自述》。.

查看 林紹璋和李秀成

李春發

李春發()太平天國順王。廣西人。1858年封益天福。1859年授護京正主將。1860年,封為天朝九門御林忠誠貳天將兼京畿統管,與干王洪仁玕、幼贊王蒙時雍、章王林紹璋主政。1861年封順王。1864年天京陷落,在湖熟戰死。一說下落不明。.

查看 林紹璋和李春發

洪天貴福

洪天貴福(),洪秀全长子,初名天贵,后加福字。生母賴蓮英、清代廣東省廣州府花縣官祿村人。.

查看 林紹璋和洪天貴福

湘军

湘军,或称湘勇,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由湖南(湘)长沙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曾国藩姻亲罗泽南家族、新宁江忠源家族等统领的乡勇合并而成的軍隊。 初创时募水勇五千人,分为十营,其中在湘潭募水军四营,以褚汝航、夏銮、胡嘉垣、胡作霖为营官,衡州募六营,以成名标、褚殿元、彭玉麟、邹汉章、龙献琛为营官;陆勇五千余人,以塔齐布、周凤山等为营官。水路以褚汝航为各营总统,陆军以塔齐布为诸将先锋,合计员弁兵勇夫役一万七千余人。后期名将包括李续宾、李续宾长子李光久、鲍超、吳大澂。曾国藩统领湘军与清廷湖南巡抚骆秉章是合作的关系。左宗棠原是骆秉章麾下,后自成一军,与曾国藩湘军、湖北胡林翼军队并列,被视为广义上的湘军。 湘军历经太平天国、捻军、甲午战争,1895年3月被日軍第一軍及第二軍於牛莊鎮、田庄台镇围歼,李光久只身逃出牛庄,湘军后逐渐解散。.

查看 林紹璋和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