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东濠涌

指数 东濠涌

东濠涌是珠江广州段的主要河涌之一。其发源于白云山下的麓湖,在麓景路入地下暗河,经下塘西路至小北路,在北较场路附近转为明渠,沿越秀路一直南下,在旁注入珠江,全长4.51公里,流域面积11.1平方公里。现时,东濠涌上面建有东濠涌高架路,以疏导广州市中心的南北交通压力。.

18 关系: 劉紀文小北路工业东濠涌高架广州市公里珠江生活甘溪白云山 (广州)越秀路麓湖公园黎子流民国清溪川明朝支流

劉紀文

劉紀文()原名兆銘,字自然,别字紀文,并以别字行。祖籍广東省广州府東莞县横沥镇下车岗村,生于广东省順德县,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Who's Who in China 4th ed. The China Weekly Review (Shanghai), 1931.

新!!: 东濠涌和劉紀文 · 查看更多 »

小北路

小北路,是广州市的一条呈南北走向的主干道,位于城东北越秀区内,因道路穿过明清两代广州城的小北门而得名。北起环市中路,南至东风中路,全长1023米,宽32.6米,双向6车道。南端建有仓边路高架,跨越东风路,连接仓边路。,2010年7月5日查阅。.

新!!: 东濠涌和小北路 · 查看更多 »

工业

#重定向 第二產業.

新!!: 东濠涌和工业 · 查看更多 »

东濠涌高架

东濠涌高架路位于中国广州市,是一条贯通南往北的高架桥。从麓湖路向南沿途有出口往环市东路,越秀路,东风中路,中山三路和八旗二马路到南终点江湾大桥,全长5.68千米。高架路大部分架设于东濠涌之上,全国修建的最早的一座城市内的快速高架通道。由于东濠涌的宽度不足以容纳四条的行车线,所以本高架为双层的高架路设计,上层为南往北的双线单向行车,下层则是北往南。.

新!!: 东濠涌和东濠涌高架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东濠涌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公里

--亦稱--( → kilometre、),是一种長度計量單位,等於一千米,是國際單位制之一,符號为km。.

新!!: 东濠涌和公里 · 查看更多 »

珠江

江,或叫珠江河,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四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2400公里。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後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以在广州市内段的江中旧有一洲岛名海珠石,所以得名珠江。 舊時,珠江廣州段江面寬闊,故廣州人喜歡稱呼珠江為「海」,過江稱作「過海」,江邊叫「海皮」。即使到了今天仍保持這種俗稱。.

新!!: 东濠涌和珠江 · 查看更多 »

生活

生活是總稱。是人生活上的需要,精神生活則是人们在得到了物质生活后,所追求的另一种精神寄托。生活是精神寄托。.

新!!: 东濠涌和生活 · 查看更多 »

甘溪

溪是古时广州城区的重要水道。因为当时广州的珠江受到潮汐影响,水质呈咸苦,而甘溪却水质甘甜,因此得名。甘溪的上游(今小北路以北)又称菖蒲涧,下游则称文溪或越溪。 甘溪发源于白云山东麓,流经蒲涧滴水岩、濂泉(今濂泉路北),向西南流经今广园路,南流至上塘、下塘,经越秀山东麓,然后分东西两支继续南流。东支流(主流)经今小北路、仓边路汇入珠江;西支流经今教育路、西湖路流入西湖,再汇入珠江。 在三国时期,陆胤主持疏浚了甘溪,并建塘储水,使甘溪水成为既可饮用,又能航行和灌溉农田,促进了当时的广州发展。唐朝会昌年间,时任广州节度使的卢钧继续疏浚甘溪,利于船只航行,又在两岸广植树木,使之成为踏青旅游的好地方。但在宋朝时,由于沙河的溯源侵蚀,上游菖蒲涧的水流改道流入沙河,下游逐渐淤塞。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下游在今越秀北路西段被人工改道,流入东濠涌。.

新!!: 东濠涌和甘溪 · 查看更多 »

白云山 (广州)

白云山(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号称“羊城第一秀”,位于广州市区北部,因为主峰摩星岭常为白云所掩,所以得名。白云山是广州--的风景区,与广州市内穿过的珠江并称“云山珠水”。由30多座山峰组成,呈长方形,南北长9.7公里,东西宽4.5公里,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为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摩星岭位于中部,海拔382米。.

新!!: 东濠涌和白云山 (广州) · 查看更多 »

越秀路

越秀路可以指:.

新!!: 东濠涌和越秀路 · 查看更多 »

麓湖公园

麓湖公园,是广州市的一個近郊公園,位處白云山风景区南麓,由白云山风景区管理處管轄。.

新!!: 东濠涌和麓湖公园 · 查看更多 »

黎子流

黎子流(),生於廣東順德龍江鎮,廣州市前任市長。他生於農民家庭,只在學校讀過兩年書。 1951年,被選派為順德縣大洲鄉土改隊員,任小組長。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至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被列為“三反分子”和“走資派”,接受了100多場批判,坐了兩年牢房。1974年,擔任中共順德縣委副書記、書記、佛山地委委員。1983年,調任江門市委書記,並推動興建連接江門至中山的外海大橋,大大改善江門對外的交通。1990年,被任命為廣州市副市長、代市長,後任市長,並推動興建連接廣州市區至白雲機場的道路及廣州地鐵等大型建設。 黎子流1997年退休後,在其家鄉廣東順德龍江鎮,創辦了一個新型的農業企業——「新世紀農業園」,其中香港的恆基兆業、新世界發展、信德集團、嘉華集團等均有參與投資。.

新!!: 东濠涌和黎子流 · 查看更多 »

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东濠涌和民国 · 查看更多 »

--,粵語读音同“冲”,又叫河涌,是指江河在入海口的河汊。河涌是咸淡水交界,水流受到潮汐影响,潮漲時,海水倒灌入涌;潮退后,河水經河涌流進海,一般的水流很少,有時會干涸。 在廣州、深圳、东莞、香港一带,许多地名都叫「--」;部分地名异化为“冲”,例如廣州的上沖、罗冲围。.

新!!: 东濠涌和涌 · 查看更多 »

清溪川

清溪川(청계천)自仁王山為起點向東穿過韓國首爾市中心,總長約13.7公里的人工河流(在首爾市區部份約5.8公里)。在朝鮮時代為解決雨季積水無法排出市區而挖掘,過去曾作為下水道使用,2005年改造轉型為國際知名觀光景點。清溪川為漢江第二大支流,在城東區的沙斤洞、松亭洞、聖水洞與第一大支流中浪川匯流後進入漢江。.

新!!: 东濠涌和清溪川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东濠涌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支流

支流在水文学上指汇入另一条河流(或其他水体)而不直接入海的河流。支流所汇入的河流称为干流或主流,两河或多河交汇之处称为合流或合流处。与支流相反的情况称为分流。沿河水的流动方向,可称为左侧支流和右侧支流。.

新!!: 东濠涌和支流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东濠東濠涌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