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东平四杰

指数 东平四杰

东平四杰,指元朝初年,文儒名宦阎复、徐琰、李谦和孟祺四人。 时逢"嚴實领东平行台,招诸生肄进士业,迎元好问校试其文,预选者四人,复为首,徐琰、李谦、孟祺次之”元好问《东平府新学记》明·宋濂《元史·阎复传》李献芳,元好问在东平的活动及对文化的贡献。《 齐鲁学刊》2002年 5期 69-72 页,皆就学于东平府学元好问《东平府新学记》常大群,元初东平府学的兴盛及其原因。《齐鲁学刊》2000年6期26-29页。,师从名儒延前进士康晔、王磐常大群,元初东平府学的兴盛及其原因。《齐鲁学刊》2000年6期26-29页。。后多有成就,亦文又官。皆供职于翰林院为翰林学士。以至“翰林院东平之士独多,十居六七。”.

10 关系: 嚴實孟祺徐琰元好问元朝王磐翰林院进士阎复李谦 (元)

嚴實

严实(),字武叔,金末泰安长清(今山东长清)人。蒙古帝国时期汉地世侯之一。.

新!!: 东平四杰和嚴實 · 查看更多 »

孟祺

孟祺,字德卿,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符離镇)人。元初名臣。后随父徙居东平。时与阎复、李谦, 徐琰,称“东平四杰”就学于东平府学李献芳,元好问在东平的活动及对文化的贡献 《齐鲁学刊》2002年5期69-72页明‧宋濂《元史‧李谦传》常大群,元初东平府学的兴盛及其原因。《齐鲁学刊》2000年6期26-29页。。得廉希宪、宋子贞赏识随荐孟祺翰林修国史,后为翰林承直郎明‧宋濂《元史‧孟祺传》。曾出使高丽。又辅丞相伯颜伐宋明‧宋濂《元史‧孟祺传》。撰有《应缘扶教崇道张尊师道行碑》等。.

新!!: 东平四杰和孟祺 · 查看更多 »

徐琰

徐琰可指代:.

新!!: 东平四杰和徐琰 · 查看更多 »

元好问

元好问()在郝經撰寫的《遺山先生墓銘》開頭提到「歲丁巳秋九月四日,遺山先生卒于獲鹿寓舍。」由這可知元好問的去世時間為丁巳年舊曆九月初四。另外,根據丁巳條目中所換算的公元年份,只有1197年和1257年比較靠近其生存時代。依替劉景玄撰其墓誌銘此事,發生於元光二年(1223年),故可確認其卒年於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世稱遺山先生。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著作有《中州集》、《南冠录》、《壬辰杂编》、《續夷堅志》等等。.

新!!: 东平四杰和元好问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东平四杰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王磐

王磐,字文炳,号鹿庵。永年(今属河北)人。 父王禧,金末輸財以興軍務,补进义副尉。王磐為金朝正大四年進士,任归德府录事判官。金亡后去山东讲学。入元后,历任益都等路宣慰副使、参议行中书省事、翰林直学士、翰林承旨、太常少卿等。八十餘歲,退休回到東平,“京師有以木庵陪飯、竇太師陪鍼、王状元陪口,作三陪圖”。諡文忠。著有《鹿庵集》。.

新!!: 东平四杰和王磐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新!!: 东平四杰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进士

进士原是科舉的科目之一。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到了元朝以後,惟存進士一科,遂成為科舉功名的最高等級。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

新!!: 东平四杰和进士 · 查看更多 »

阎复

阎复,字子靖。元代文儒官宦。生于元代平阳和州,后迁至高唐州(山东省高唐县)。“迎元好问校试其文”《元史‧阎复传》李献芳,元好问在东平的活动及对文化的贡献。《 齐鲁学刊》2002年 5期 69-72 页,“弱冠入东平学,师事名儒康晔”《元史·阎复传》。时与东平府学员徐琰、李谦、孟祺,号“东平四杰”李献芳,元好问在东平的活动及对文化的贡献 《齐鲁学刊》2002年5期69-72页。著《静轩集》五十卷。 阎复奉元世祖,成宗,武宗三朝。历任翰林应奉,翰林修撰,翰林直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职。.

新!!: 东平四杰和阎复 · 查看更多 »

李谦 (元)

李谦 ,字受益。元代名宦。元代郓州(今山东省东阿)人。时与阎复、徐琰、孟祺,称“东平四杰”就学于东平府学李献芳,元好问在东平的活动及对文化的贡献 《齐鲁学刊》2002年5期69-72页《元史‧李谦传》常大群,元初东平府学的兴盛及其原因。《齐鲁学刊》2000年6期26-29页。。后为东平府学教授常大群,元初东平府学的兴盛及其原因。《齐鲁学刊》2000年6期26-29页。。史称其“文章醇厚有古风,不尚浮巧,学者宗之”《元史‧李谦传》。曾奉成宗任翰林学士,翰林承旨等职《元史‧李谦传》。著有《野斋集》、《授时历议》3卷、《古今历参校》等。.

新!!: 东平四杰和李谦 (元)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東平四傑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