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杨门女将 (京剧)

指数 杨门女将 (京剧)

《杨门女将》是1959年由范钧宏、吕瑞明所编的京剧剧目,改编自扬剧《百岁挂帅》,并参考了杨家将传说《十二寡妇征西》。在吸取了杨剧《百岁挂帅》中“寿堂”、“比武”两场情节的基础上,作者还改写了“廷辩”,并增写了“请缨”、“赠马”、“探谷”等场景。此外,剧中的王辉则是杨家将戏曲中的新人物。 1960年,《杨门女将》由中国京剧院四团青年演员首演,导演为郑亦秋。同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摄成彩色戏曲影片,并于1962年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2012年,《杨门女将》获文化部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19 关系: 宋仁宗寇準小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丑角京剧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佘太君穆桂英百花奖花脸老生老旦杨家将杨文广武生旦角扬剧

宋仁宗

宋仁宗趙禎(),北宋第四代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母李宸妃。其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受封為庆国公,八年(1015年)受封為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昇王,同年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趙禎;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1023年改年號為天圣;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中,享年53岁,在位41年。民間流傳“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就是影射宋仁宗;自古以來,其在包青天劇中亦樹立明君之形象。.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宋仁宗 · 查看更多 »

寇準

寇準(),北宋名相。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寇準 · 查看更多 »

小生

昆曲《牡丹亭》的表演片段,右为小生柳梦梅。 小生是中國戲曲中的行當名稱,是生的一種,一般來說小生是演文戲而不掛鬚的男角。.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小生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2018年3月撤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主管文化及艺术事业。.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 查看更多 »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是中國大陸著名及活躍的電影製片商,位居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旗下,现任厂长为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 · 查看更多 »

丑角

--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程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或貌不驚人的角色,由于传说当年唐玄宗喜好演戏,下场演戏时就扮演丑角,而唐玄宗被尊为中国戏剧界的祖师爷,所以传统剧团的团长都是丑角担任,中国戏曲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就是名--萧长华先生担任。丑角俗稱三花臉,主要扮演差役等角色。丑角一般不重唱,以念白和做工为主,念白和其他角色也不同,一般用普通口语,京剧中所谓“京白”,崑曲中所謂“蘇白”,各个剧种的划分有所不同,但比较一致的大概分为如下几种:.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丑角 · 查看更多 »

京剧

京劇又称京戲,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以及现在的臺灣又稱为平劇、國劇,是中国戏曲劇种之一。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京劇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劇 和漢劇,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京劇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劇於2010年,獲選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京剧 · 查看更多 »

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优秀保留剧目大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奖项,于2009年起开始举办,至今共两届。.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 查看更多 »

佘太君

佘賽花,亦称佘太君、楊令婆,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折德扆之女。宋代名将杨业之妻。 佘太君个性机敏、善骑射,文武双全的女将,其不屈不挠的民族正气,汇集成一代忠烈英勇传奇的故事。 折氏,尊稱為折太君,一說因折、佘於北京話中音近,小說、戲曲中誤作佘太君,但在宋元时期就有杨家将故事的话本,非使用北京話,此說不見正確;二說折姓在宋朝因避禍改姓佘姓;三說是因為了子孫不再夭折,祈願福祿有餘而改成佘(古有餘寫佘),至今佘賽花墓所在地山西保德县折窝村和陕西白鹿县佘家坡头村的佘姓后裔对此都說法都津津乐道。 佘賽花是北宋河北義安人。她精通韜略,其八子及一孫,多數殉國。在西夏侵擾時,她已百歲高齡,仍身掛帥印,率領楊家十二寡婦征西,集中地體現了楊家將的愛國精神。她以一老婦人而享有高度的威望,是古典作品中少見的人物,在民間廣為流傳。折德扆之女,因佘賽花為楊令公楊業之妻,亦被稱為楊令婆。 臺灣基隆市七堵區余姓家族宗祠大德廟,主祀大德禪師,即民間所稱「楊家將」中出家為僧之五郎楊延德,後代子孫敬仰其忠烈事跡,感念前人家族融和,便恭奉為神,並稱之為楊五使公。佘太君宗族後代子孫,因避禍而改姓余。.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佘太君 · 查看更多 »

穆桂英

桂英,戲曲及小說《楊家將》中人物。.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穆桂英 · 查看更多 »

百花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简称百花奖,是由刊物《大众电影》每年举办读者投票评选出中国大陆电影最佳奖。于1962年建立,但並無頒獎典禮,1963年后中断,1980年恢复。每项可有多于一个的获奖者。从2005年起,金鸡奖和百花奖隔年举办,因此亦有合稱金鸡百花奖。百花奖与金鸡奖、华表奖一起并称中国电影的三大奖,其中金鸡奖是专家奖,百花奖是观众奖,华表奖是政府奖,这三个奖都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的三项常设全国性电影类文艺大奖,分别代表了最高艺术水准、最高观众认可、最高政府鼓励的三大电影奖项。但近年来,百花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尤其在评选机制脱离电影本身、大众评委意见失真、公信力下降提名者不出席等方面。.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百花奖 · 查看更多 »

花脸

花脸,或稱淨,是中國戲劇的一種程式化的角色行當,一般扮演性格剛烈、暴躁甚至陰險兇惡的男性角色,要勾畫臉譜,因此俗稱「花臉」。.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花脸 · 查看更多 »

老生

老生,是戏曲中的行当名称,是生的一类,一般指老年男性角色。.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老生 · 查看更多 »

老旦

老旦是戏曲中的行当名称,是旦的一种,指老年女性角色 。.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老旦 · 查看更多 »

杨家将

杨家将是以中國宋朝為歷史背景的系列故事小說及戲曲劇作,以北宋楊家的楊業、楊延昭和楊文廣楊家三代戍守北疆及精忠报国的抗遼/西夏之人物事迹為原型藍本,經過漫長的發展,歷朝眾人所改編杜撰虛構添加人物及情節演繹而成。原本載於史實上北宋楊家三代主要三位將領被鋪寫成了五代數十位男女英雄;原本只是男兒的鐵血沙場,又融入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英雄。這些小說和戲曲與歷史事實出入已經很大,成了英雄傳奇。.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杨家将 · 查看更多 »

杨文广

杨文广(),字仲容,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抗辽名将杨业之孙,与其祖杨业、父杨延昭三代并称名将,号“杨家将”。.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杨文广 · 查看更多 »

武生

武生,重唱和做,基本上扮演文人,但最多時候是做武打的動作。常掛黑鬚。另有一種掛白鬚的叫「公腳」,唱腔蒼勁悲涼,原屬「末」行,現在也併入了武生的行當。粵劇之中把武生一角演得最好,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則有「武生王」之稱的靚次伯先生。.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武生 · 查看更多 »

旦角

旦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程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女性角色,各个剧种有所不同,但比较一致的大概分为如下几种:.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旦角 · 查看更多 »

扬剧

扬剧是中国江苏省江淮方言區的戏曲之一,主要流行于扬州等地。2006年5月,揚剧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扬剧的唱腔曲调有100多种,常用的有20多种,其中原属花鼓戏的,多数以剧名为调名,如〔探亲调〕、〔补缸调〕等;来自“扬州清曲”曲牌的有〔梳妝台〕、〔满江红〕、〔剪靛花〕、〔银纽丝〕等;同时也把多年不用的〔大开口〕、〔七字句〕、〔十字句〕改编成新曲。 其中〔梳妝台〕是揚劇的代表性曲牌,被應用的最廣最常用。由於各流派的唱腔各有特色,梳妝台曲牌也有所區分,諸如〔高派梳妝台〕、〔金派梳妝台〕、〔華派梳妝台〕、〔周派西皮梳妝台〕等等。 1980年代以前,扬剧曾经在镇江、泰州、南京以及安徽省天长市有一定的影响,剧团多达10余个。目前有4个公有扬剧团,分布在江苏省扬州、高邮、江都,以及设于南京市的江苏省扬剧团。 Category:戏曲剧种 Category: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ategory:江苏戏曲 Category:扬州文化.

新!!: 杨门女将 (京剧)和扬剧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