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重誨

指数 李重誨

李重诲(),宋代应州金城人。祖父李高,后唐庄宅使、奖州刺史。父李彦荣,在辽国做官,担任环州刺史。重诲曾经担任辽国应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太平兴国五年(981年),宋军潘美出师抵御辽军进攻,李重诲在萧咄李军中出征。萧军与潘美的军队在代州北岭交战,大败。潘美斩杀萧咄李,生擒李重诲献给宋太宗。太宗召见他后,任命他为邓州马步军都指挥使。适逢赵普出镇邓州,奏监州军。 雍熙三年,召还东京,而后担任武州刺史,外派为忻州都巡检、缘边十八砦招安制置使,赐服带、鞍马。辽军侵扰边关,李重诲带领所部与辽军作战,胜利后缴获大量羊马和铠甲。宋太宗下诏赞赏他。适逢岭南蛮族造反,改任广、桂、融、宜、柳州招安捉贼使,得到处理事务可以不须请示的权力。 至道初年,李重诲在多次升迁后担任泾原仪渭镇戎军钤辖。咸平三年(1001年),改任邠宁环庆路。因为转运粮饷至灵武时所部侦查不力,在积石军被虏骑于道路上袭击,营部大乱而被处罚,除去名籍,流放光州。五年(1006年),复出担任内殿崇班、鄜延驻泊都监,不久转任崇仪使。景德中,赵德明已经归顺,有人说以麟、府谋可能有异心。宋真宗认为泾原是兵家重地,怕情况有变,于是任命重诲为泾原钤辖以防万一。又改任益州、皇城使。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去世,年六十八。.

12 关系: 后唐太平兴国宋太宗宋真宗应州代州咸平辽朝至道雍熙潘美景德

后唐

后唐(923年-937年)是中國五代時期的政權之一。923年,唐朝的赐姓宗室李存勖消灭後梁,聲稱重建唐朝。後為石敬瑭勾結契丹入侵而滅亡。後唐的建立至其亡國歷時十四年。史学家為了區別由李淵所建立的唐朝,因而稱之為後唐。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 另外,雖然后唐統治者的祖源是沙陀族,但當時的後唐統治的是漢族地帶,後唐也被稱為「漢國」。.

新!!: 李重誨和后唐 · 查看更多 »

太平兴国

太平兴国(976年-984年)是北宋君主宋太宗趙光義的一個年號,共計近8年。吳越忠懿王钱俶亦用该年号纪年(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

新!!: 李重誨和太平兴国 · 查看更多 »

宋太宗

宋太宗趙炅(),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本名趙匡義,字廷宜,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後為避諱,改名趙光義,即位時又改名趙炅(音炯)。 宋太宗文治有為,但不善武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吴越“纳土”;之后又灭亡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次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伤,乘驴车逃走。他两度伐辽失败。980年又试图兼併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新!!: 李重誨和宋太宗 · 查看更多 »

宋真宗

宋真宗趙恒(),原名趙德昌,又曾名趙休、趙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開封府尹(即後來的宋真宗趙恆,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加檢校太傅行開封尹,至道三年(997年)四月登基後離任)。997年以太子身份继位,在位25年。 宋真宗是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者。.

新!!: 李重誨和宋真宗 · 查看更多 »

应州

应州,可以指:.

新!!: 李重誨和应州 · 查看更多 »

代州

代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置肆州。隋朝开皇五年(585年),改为代州。大业初年改为雁门郡。唐朝天宝初年改雁门郡,乾元初年,复为代州。土贡:蜜、青碌彩、麝香、豹尾、白雕羽。户二万一千二百八十,口十万三百五十。下辖五县:雁门县、五台县、繁畤县、崞县、唐林县。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代州直隶州,属山西布政使司。民国元年(1912年),为代县。.

新!!: 李重誨和代州 · 查看更多 »

咸平

咸平(998年—1003年)是宋真宗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6年,即天下太平之義。.

新!!: 李重誨和咸平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李重誨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至道

至道(995年—997年)是宋太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3年,有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的意思。 至道三年三月宋真宗即位沿用。.

新!!: 李重誨和至道 · 查看更多 »

雍熙

雍熙(984年十一月—987年)是宋太宗的第二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有和樂昇平的意思。 雍熙年间最大的事件是宋太宗决定收复北部幽云十六州而发动的雍熙北伐,但是这场战役以北伐军败北告终。.

新!!: 李重誨和雍熙 · 查看更多 »

潘美

潘美(),北宋初年名將,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邯郸市大名县)人。在北宋滅南漢的戰爭中擔任主要統帥。官至客省使。.

新!!: 李重誨和潘美 · 查看更多 »

景德

景德(1004年-1007年)是宋真宗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4年, 中国以瓷器闻名的景德镇就是以这个年号命名的。.

新!!: 李重誨和景德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