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淑妃 (明太祖)

指数 李淑妃 (明太祖)

淑妃李氏,明太祖朱元璋妃,寿州霍丘县人。父李傑。洪武初年,李杰身为广武卫指挥,随军北征,卒于战场。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入宫久之立为妃,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孝慈高皇后的喪期結束後,李氏被册封为淑妃,因明太祖誓不再立皇--,由李淑妃代替過世的孝慈皇后掌管後宮。不久,李淑妃逝世(一说被明太祖勒令自缢),後宮交由郭寧妃掌管。 有些資料認為李淑妃是明太祖長子朱標、次子朱樉、三子朱棡的生母。但李淑妃不可能是明太祖長子朱標的生母,因為朱標出生於至正十五年(1355年),而李傑至正十五年才投奔朱元璋,這時李傑二十六歲,李淑妃一十歲。.

12 关系: 孝慈高皇后 (明朝)寿州 (隋朝)霍邱县郭宁妃 (明太祖)李杰洪武淑妃朱元璋朱标朱棡朱樉明書

孝慈高皇后 (明朝)

大明孝慈高皇后马氏(),名讳不详,明太祖朱元璋结发之妻。部分野史與地方戲曲稱之為马秀英,但《明史》上未见记载。民間又稱大腳板底皇后這兩種稱呼均源自於其一雙大腳,因其終生未纏足之故。、马大脚板底。.

新!!: 李淑妃 (明太祖)和孝慈高皇后 (明朝) · 查看更多 »

寿州 (隋朝)

寿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隋朝开皇年间置,后改为淮南郡。唐朝时,改为寿州,曾短暂改寿春郡。户三万五千五百八十一,口十八万七千五百八十七。下领五县:寿春县、安丰县、盛唐县、霍丘县、霍山县。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为寿春府,领五县:下蔡县、寿春县、霍邱县、安丰县、六安县。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以淮河为界,淮北属金朝。《金史》记贞元元年(1153年)属金朝,泰和六年六月升为防御。户八千六百七十七。下辖蒙馆镇,二县:下蔡县、蒙城县,隶于汴京路(后为南京路)。元朝时为安丰路。至正二十六年(龙凤十二年,1366年),朱元璋改为寿春府,吴王元年(1367年),改为寿州,属临濠府。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直隶中书省。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还属,后以州治寿春县省入。后属凤阳府。洪武中,省下蔡县、安丰县,领二县:霍丘县、蒙城县。.

新!!: 李淑妃 (明太祖)和寿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霍邱县

霍邱县是中國安徽省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3493平方千米,人口162.7万。邮政编码2374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新!!: 李淑妃 (明太祖)和霍邱县 · 查看更多 »

郭宁妃 (明太祖)

宁妃郭氏,明太祖朱元璋妃,濠人郭山甫的女儿。.

新!!: 李淑妃 (明太祖)和郭宁妃 (明太祖) · 查看更多 »

李杰

--可以指:.

新!!: 李淑妃 (明太祖)和李杰 · 查看更多 »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新!!: 李淑妃 (明太祖)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淑妃

淑妃,中国、朝鮮半島、越南妃嫔的等级之一。.

新!!: 李淑妃 (明太祖)和淑妃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新!!: 李淑妃 (明太祖)和朱元璋 · 查看更多 »

朱标

朱標(),明太祖朱元璋嫡長子,洪武年間皇太子,明惠宗之父。.

新!!: 李淑妃 (明太祖)和朱标 · 查看更多 »

朱棡

朱棡(),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子。.

新!!: 李淑妃 (明太祖)和朱棡 · 查看更多 »

朱樉

朱樉()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次子。.

新!!: 李淑妃 (明太祖)和朱樉 · 查看更多 »

明書

明書,清初弘文院編修傅維鱗著,凡一百七十一卷。 傅維鱗顺治四年(1647年)入明史馆分修《明史》,因「所纂不过二十餘年,止类编实录,不旁采」,故搜集「明兴以来行藏印抄诸本、家乘、文集、碑志」,纂成《明书》一百七十一卷,本纪十九卷、宫闱纪二卷、表十六卷、志四十八卷、记五卷、世家三卷、列传七十六卷、叙传二卷。体例完备,其中十二史表多沿用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诸表,較後來的《明史》更為完善。上起元天历元年(1328年),下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陆陇其對此書评价很高,他说:「置张居正于《权臣传》,……置张孚敬、桂蕚、席书、方献夫、霍韬诸人于《佞幸传》,置刘基、宋濂、宋訥、朱升于《杂传》,置张玉于《乱贼传》,置姚广孝、李贽于《异教传》,……皆卓识也。」 《明书》結尾仿司马迁《太史公自序》、班固《叙传》,作《叙传》二卷。 傅維鱗卒於康熙六年(1667年)。其《明書》由其子傅燮保管。康熙十五年(1676年),攜之於河南魯山縣任所。康熙十九年(1680年),開館修《明史》,「奉部文坐名查取」該書。.

新!!: 李淑妃 (明太祖)和明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李淑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