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9 关系: 十二生肖 (電視劇),大家HAPPY,大地恩情,家姐、細佬、飛髮鋪,家春秋 (電視劇),容玉意,导演,巫山盟,七公主,三少爺的劍 (1977年電視劇),亞洲電視,再向虎山行,再會太平山,凹凸神探,八仙過海 (電視劇),王心慰,王昭君 (1984年電視劇),甘草演員,製作人,馬笑英,香港電影,誓不低頭 (亞洲電視劇集),變色龍 (電視劇),麗的電視,黎灼灼,黎雯,黃曼梨,追族,電視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陳皮梅 (粵劇演員),陳真 (電視劇),李兆熊,民間傳奇,沈勝衣,湖南省,演員,浴血太平山,新變色龍。
十二生肖 (電視劇)
《十二生肖》(Chinese New Horoscope)是香港麗的電視製作的時裝電視劇,全劇共12集。 此劇於2014年11月在亞洲電視頻道「歲月留聲」重播。.
大家HAPPY
《大家HAPPY》是香港亞洲電視製作並於1983年8月8日首播的一齣電視劇集,本劇由程潔茵擔任故事策劃,李兆華監製。主演有劉家傑、鮑起靜、陳惠敏、簡而清、車保羅等人。值得一提,日後成為著名導演的李力持及邱禮濤是本劇的助理編導之一。.
查看 李月清和大家HAPPY
大地恩情
《大地恩情》是麗的電視(即亞洲電視前身)1980年播映的經典電視劇(三部曲、共七十集)。當年其收視率不逊無綫電視劇集《輪流傳》(六比四),導致《輪流傳》仅播放15集就被腰斬。此事至今仍為香港電視歷史上的热门话题。本劇也奠定多位藝員的地位,如劉志榮、岳華等等。 《大地恩情》以清末民初廣東省的農村作為背景,刻劃農民楊家的困苦生活;年輕一代受五四運動的衝擊而引出的遭遇,楊家在民初時期南遷澳門的生活(並至澳門多個景點取景),楊九斤被「賣豬仔」到金山的故事(並到加拿大取景),可說是一部描寫中國近代南方農民典型生活的歷史劇。 本劇在拍攝期間原命名為「血淚中華」和「根」,及後才易名大地恩情,並計劃開拍二百集及在中華電視公司協助下在台灣取景。本劇策劃蕭若元先生在2006年7月6日其主持的香港人民廣播電台節目《風蕭蕭》中表示,该劇本來沒有規劃結局,甚至可以寫至文化大革命,而他則希望將故事延續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
查看 李月清和大地恩情
家姐、細佬、飛髮鋪
#重定向 家姐、細佬、飛髮舖.
家春秋 (電視劇)
《家春秋》(The Ba Jin's Trilogy),是香港麗的電視製作的劇集,由梁天監製並於1982年9月13日首播,共26集。這是麗的電視在1982年9月24日易名為亞洲電視前最後一部首播的電視劇集,本劇是根據巴金小說《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改編。.
容玉意
容玉意加拿大華人,籍貫:廣東省香山縣烏石鄉,在上海市出生,在「廣肇女校」肄業,胞妹容小意亦是著名歌劇及電影演員,姊妹倆擅長舞蹈,她最初加入「桃花歌舞劇團」;然後與汪福慶組成「亞聲歌舞團」在南洋及暹羅巡迴登臺,返回上海後,轉投「梅花歌舞劇團」成主要演員。八一三事變後南逃香港,1941年開始參演香港電影及電視,初期多演勾引男子的妖艷婦人;後期多演惡後母及妖婦等配角。.
查看 李月清和容玉意
导演
导演,狹义指在戏剧演出、影视制作团队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
查看 李月清和导演
巫山盟
#重定向 無綫電視劇集列表_(1970年代) Category:1975年無綫電視劇集.
查看 李月清和巫山盟
七公主
C C Category:人物並稱 Category:名數7.
查看 李月清和七公主
三少爺的劍 (1977年電視劇)
《三少爺的劍》是香港麗的電視在1977年製作的古裝電視劇,全劇共20集,由梁偉民擔任監製,首播於1977年9月。本劇是根據古龍同名小說《三少爺的劍》改編,兩大主角中謝曉峰由萬梓良飾演,燕十三則由徐少強飾演。.
亞洲電視
亞洲電視有限公司(簡稱亞視;Asia Television Limited,英文縮寫:ATV),前身為麗的映聲及麗的電視(簡稱麗的;Rediffusion Television Limited,英文縮寫:RTV)是香港一家免費電視廣播的電視台,於1957年5月29日啟播,成為香港乃至全球華人地區的首間電視台。麗的映聲於1973年4月6日易名為麗的電視,並由收費電視轉為免費電視,於1982年9月24日易名為亞洲電視。亞洲電視因為於2015年不獲續牌,2016年4月2日凌晨零時牌照期屆滿,結束於香港本地的免費地面電視廣播頻道,正式結束58年309天的電視廣播歷史。 亞洲電視是華人地區中較具影響力的電視台之一,惟至2000年代後的節目質素不斷下降,加上受“慣性收視”、數度易主和政治立場轉變等影響,使得其收視率長期低落,以及出現股權爭拗及財困問題。 2017年協盛協豐完成收購亞視大多數股權。12月18日,協盛協豐旗下亞洲電視數碼媒體宣布以「亞洲電視」為品牌推出OTT平台網絡電視服務,於2018年1月29日正式啟播。2018年4月20日,協盛協豐易名為亞洲電視控股有限公司。.
查看 李月清和亞洲電視
再向虎山行
《再向虎山行》(Tiger Hill Trail)是香港亞洲電視製作並於1983年6月首播的一齣電視劇集,由徐小明擔任監製,本劇是1980年代著名武打劇集,其後被廣東電視台引進到中國內地播放,一如《大俠霍元甲》、《陳真》等武打劇集,再向虎山行在中國內地頗有知名度且深入民心,劇情更是耳熟能詳,此劇亦曾被中國內地電視台重拍。.
查看 李月清和再向虎山行
再會太平山
《再會太平山》是香港麗的電視的一齣電視劇集,在1981年7月首播,本劇以1927-1931年的香港作為歷史背景。本劇是浴血太平山的續集,所以沿用了浴血太平山的幕後製作人員及留用主要演員。劇集主題曲《香江之歌》由飾演本劇男主角的劉志榮演唱。.
查看 李月清和再會太平山
凹凸神探
凹凸神探,是一部香港麗的電視製作的短篇電視劇,於1982年首播。監製梅小青、故事編審區華漢,全劇共9集分兩個故事。故事圍繞一家私家偵探社調查的兩宗案件,一宗是富家子弟被綁架之謎 (第1-4集),另一宗是涉及富翁被殺事件 (第5-9集)在調查過程中偵探社社員遇到了很多出人意料的問題和耐人尋味的情節。.
查看 李月清和凹凸神探
八仙過海 (電視劇)
《八仙過海》,香港亞洲電視製作的電視劇,在1985年1月14日-2月22日首播。此劇首開香港電視劇前往中國大陸取景的先河,在大陸播出時頗受1980年代觀眾歡迎。 本劇根據膾炙人口的道教民間傳說八仙過海改編。.
王心慰
王心慰(Amy Wong,),香港著名電視劇監製,現為無綫電視監製兼戲劇製作部經理。曾為製作部戲劇製作總監曾勵珍旗下的監製。於1976年加入香港麗的電視(即是香港亞洲電視的前身),1984年開始擔任監製,電視劇作品有《王昭君》、《萍蹤俠影錄》、《越女劍》、《白髮魔女傳》等等電視劇。於1988年拍攝完《歷代奇女子》和《十月風暴》後,1989年起轉投香港無綫電視至今。其夫為前香港麗的電視戲劇製作總監李兆熊。 轉投香港無綫電視後拍攝類型包括救火劇《烈火雄心》系列、愛情劇、溫情劇、飲食劇、倫理劇等等(無綫電視監製以來從未做古裝劇)。近期作品有《真相》、《衝呀!瘦薪兵團》、《巨輪》、《叛逃》、《忠奸人》、《梟雄》、《迷》、《逆緣》等。.
查看 李月清和王心慰
王昭君 (1984年電視劇)
《王昭君》(Wong Chao Chun)是香港亞洲電視製作並於1984年12月首播的電視劇,本劇由陳靜儀編審、王心慰監製,是亞洲電視在1984-1987年期間開拍的三部「四大美人」劇集之一。主角分別由魏秋華飾演王昭君,伍衛國飾演漢元帝。本劇是根據元曲作家馬致遠作品《漢宮秋》所改編,講述王昭君與漢元帝的愛情故事。.
甘草演員
草演員是指年紀(大約40多歲以上)及年資較高的綠葉演員,他們有多年的演出經驗,演技已获得广泛的觀眾認同和肯定。他們经常飾演主角的父母、長輩、老闆或經驗老手等。不少甘草演員在年輕時為紅極一時的小生花旦;隨年紀漸大,而轉演老角。但年紀大的演員並不一定是配角,不少戲劇均以老角為主線。港劇《真情》、《金枝慾孽》、《溏心風暴》、《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圓》、《巾帼梟雄》、《碧血鹽梟》、《蔡锷与小凤仙》、《宮心计》、《巾帼梟雄之义海豪情》、《紫禁惊雷》、《名媛望族》、《大太監》、《神鎗狙击》、《守业者》以及《大药坊》等等,劇中更一度掀起风波熱潮,具有精堪演技的甘草演員和新一代的电视艺員傾力演出; 随之亦成為了无數影迷和粉絲們的集體回憶。 中醫藥學中,甘草多屬使藥(中医也称为药引),作用是引導藥物直達病變部位,且具有調和各種中藥的功能,因此很多傳統藥方都配搭甘草使用。甘草演員在演出中的功能,正如甘草在中藥的效能一樣,具有襯托、調和與引導的作用。表面看來屬可有可無,但其實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查看 李月清和甘草演員
製作人
製作人或監製(producer)可以指:.
查看 李月清和製作人
馬笑英
笑英(英語:Ma Siu Ying,1908年2月4日-1978年2月9日),是南洋著名粵劇花旦及香港電影演員,籍貫廣東省順德縣,於新加坡出生,為家中長女,父親是葯材鋪當掌櫃;母親為洗衣婦,13歲時登臺演粵劇幫補家計,並「唱桂枝」(街頭賣唱),至15歲時已在南洋成為著名粵劇的正印花旦,後來在香港加入馬師曾的太平劇團,二次大戰後為電影及電視演員。 馬笑英的胞妹馬金娘亦是粵劇及電影艷星。馬笑英曾與著名笑匠伊秋水結婚;離異後再嫁電影監製張作康,育有兩子一女。 馬笑英與曾與黃曼梨、黎灼灼、李倩蘋、徐意、甘露、鄭文霞、李月清、容玉意、陳皮梅、黎雯、高偉蘭(盧敦夫人)等結義金蘭組成「十二金釵」。馬笑英之誼女為許瑩英之長女李白燕。 1978年2月9日,馬笑英在九龍美孚新邨的往所心臟病突發,急送瑪嘉烈醫院搶救不治逝世,2月13日在九龍殯儀館舉行喪禮,遺體下葬九龍長沙灣天主教墳場。.
查看 李月清和馬笑英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作為華語電影的一部分,是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香港在戰後五十年代開始形成具規模的電影工業,至八十年代迎來一段黃金年代,往後作為大中華地區的一個重要電影基地,被譽為與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日本東京齊名的全球四大電影制作基地,香港更成為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世界第三大的电影制作中心。 在上世紀戰後,香港社會在政治及經濟上相對自由,電影業相比於其他大中華地區,例如新加坡、中國內地及台灣,更不受規範,自由的環境得以孕育出具規模的電影工業。1946年,中国内战重啟,戰亂致使华语电影業南移至香港。1949年,大批中國電影制作人由上海轉移到香港,繼承上海的藝術事業,使國語電影於1970年代及以前成為香港主流,香港亦逐渐成为主要的华语电影生产基地,五十年代九龙城一带是香港电影片场的集中地,除了位於钻石山的永华片场和大观片场、土瓜湾的南洋片场(邵氏前身)以外,世光片场、万里片场、友侨片场、九龙国家片场等都集中在這裏,因此九龙半島東部、獅子山以南一帶可被視為港產片的發祥地。這時期香港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電影出口,近至東南亞、遠至五大洲都有華語電影踪迹,但由于翻译難度,加上早年华语电影業者並不重視对作品的翻译工作,因此华语电影只局限于世界各地的华语社区。直至1963年,香港政府當局通過一條廣播法例,使出品的港產片都配有英文字幕,以便於政治監察。英文字幕的出現反而幫助港产電影打入英語世界。港產片早年多是以國語電影的形式出現,如邵氏兄弟、國際電影懋業等電影業巨頭早年皆以制作國語電影為主。直到以粵語爲母語香港新一代的電影人出現,粤语电影才在七十年代以后慢慢取代国语电影,成为主流。 香港電影業在八十年代迎來黃金年代,由於不少港產片演員主演美國好萊塢的英語電影,在英語世界電影業的主舞台成名,並令華人文化得到英語世界的推崇,港產片亦隨之受到英語世界的更多關注,並開始流行對其他华语电影作品進行翻译。後來港產片更傳播至日語世界、俄語世界。八十年代港產片電影業總產值更超越以制作英語電影為主的印度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另一個英語電影制作基地美國好萊塢,成為世界第二大的電影制作基地。該年代的港產片在制作質量、藝術性、題材的創新性上,均有不凡的成就。往後幾十年,香港一直維持全球第二大電影制作基地的地位,港產片在國際仍然保持著魅力。 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香港電影業的一大盛事。香港電影與大多數的商業電影一樣,有一套完善的明星制度,而這個制度之下的影星亦與香港電視產業和香港樂壇的領域重疊。.
查看 李月清和香港電影
誓不低頭 (亞洲電視劇集)
《誓不低頭》是香港亞洲電視製作的電視劇集,本劇共有兩輯,各20集。第二輯名為《誓不低頭續集》均由查傳誼擔任監製,分別首播於1983年4月4日及5月16日。主演有陳觀泰、何家勁、麥翠嫻、吳鳳華、羅樂林等 劇集以1930年代的香港作時代背景,描述陳觀泰飾演的曾展鵬和何家勁飾演的何偉華,二人身為黑幫人物,在激烈和殘酷鬥爭中,尋求個人的名利權力,表現出不屈不撓、誓不低頭的倔強精神。.
變色龍 (電視劇)
《變色龍》(Chameleon),香港麗的電視經典電視劇,於1978年11月6日至1979年3月16日期間首播,共80集。本劇由潘志文、劉緯民、劉志榮等領銜主演,主要講述三兄弟由好友變死敵,其中劇情峰迴路轉,令人拍案叫絕。.
麗的電視
#重定向 亞洲電視.
查看 李月清和麗的電視
黎灼灼
黎灼灼(),原名黎杏球,祖籍广东新会。 香港粵語電影演員。 她是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之姪女,電視藝員黎姿之堂姑母,電視藝員黎宣之堂姐。她與黃曼梨、馬笑英、陳皮梅、容玉意、黎雯、甘露、李月清、李倩顰、高偉蘭、徐意、鄭雯霞等甘草演員合稱香港電影的“十二金釵”。 1932年她从天津到上海找叔黎民伟,导演卜万苍請她拍電影一炮而紅,成為中國三零年代的知名女演員。七十年代,她担任香港邵氏及麗的電視演員,曾參演1977年香港電台電視劇《小時候》,飾演祖母一角。1980年退出影壇,1990年去世,享年85歲。.
查看 李月清和黎灼灼
黎雯
黎雯,1953年至1977年的香港電影及電視演員,有一弟黎振光。.
查看 李月清和黎雯
黃曼梨
黃曼梨(原名黃文素,曾名黃曼麗,英文名:Mary Wong,所以同行亦尊稱作「Mary姐」,),生於香港,廣東中山人。香港著名粵語電影、電視演員,電影、電視作品無數,經常在電影裡演惡家姑、虔婆、淫婦的角色。但在早期也演過不少賢妻良母、小家碧玉和大家閨秀的角色。其精湛演技及深厚的修養內涵,贏得「悲劇聖手」美譽。.
查看 李月清和黃曼梨
追族
《追族》,香港麗的電視的長篇電視時裝劇。在1977年12月30日(星期五)下午2時在九龍尖沙嘴漆咸道61-65號百樂酒店(Park Hotel)試映招待新聞記者,出席藝員包括馮寶寶、鄒世孝(監製及編導)、胡楓、歐陽佩珊、禤素霞。1977年12月31日(星期六)晚上9時至11時優先播映兩集,然後在1978年1月2日(星期一)開始每週星期一至星期五晚上7時至8時接著《電視人》播放,與無線電視翡翠劇場的《大亨》對戰。而且更邀得國語片艷星『小野貓』鍾情、國父孫中山先生曾侄孫孫必勝及電視玉女藝員黃楚穎客串演出。.
查看 李月清和追族
電視劇
#重定向 电视剧.
查看 李月清和電視劇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縮寫為「TVB」),創立於1967年11月19日,由邵逸夫、利孝和、祈德尊等人創辦,是香港首間商营無線電視台,也是目前香港四家免費電視台之一。 因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個投得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而且從1967年至1973年間是香港唯一一家無線電視台,所以香港人時至今日亦普遍稱呼該公司為「無綫電視」或「無綫」。由於無綫的收視曾經長期拋離已經轉型為網絡電視的亞洲電視,故此坊間亦有大台之稱,亦因其RGB三色標誌而常被戲稱為三色台。.
查看 李月清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陳皮梅 (粵劇演員)
陳皮梅(),原名麥靜芝(當作胡淑英),著名粵劇女文武生,有「女薛覺先」之稱,後得薛覺先正式收為徒弟,學習文場戲;武場戲則向白筱樓學習。陳皮梅是粵劇坤班「鏡花艷影」的文武生,與胡蝶影、關影憐、倩影儂、譚蘭卿、任劍輝等在廣州市大新公司天臺演出。陳皮梅曾與黃曼梨、黎灼灼、李倩蘋、徐意、甘露、鄭文霞、李月清、馬笑英、容玉意、黎雯、高偉蘭結義金蘭組成「十二金釵」。.
陳真 (電視劇)
《陳真》(The Fist)是香港麗的電視製作的電視劇集,在1982年2月首播,共20集,由徐小明兼任監製。此劇是繼1981年《大俠霍元甲》後,以精武館為故事的續篇。由於《大俠霍元甲》首播後大受歡迎,麗的電視遂在次年推出該劇的續篇《陳真》。故事的男主角陳真雖已在《大俠霍元甲》的結尾死去,但卻在該劇中「復活」。此劇再次把麗的電視的武打片攻勢推向了又一高潮,并使梁小龍的「陳真」形象深入人心。《陳真》後尚有1984年的《霍東閣》為續篇,但已沒有陳真這角色。.
查看 李月清和陳真 (電視劇)
李兆熊
李兆熊,前香港麗的電視戲劇製作總監。李兆熊擅長拍攝倫理兼反映大時代變遷的電視劇,其與麥當雄及屠用雄並稱為「麗的三雄」。 李兆熊出身演戲世家,其父為著名導演李晨風,在左派電影公司工作;其母為演員李月清,而其妻是為前任香港亞洲電視監製和現任香港無綫電視監製王心慰。 李兆熊自1950-1960年代已開始投身影壇,擔任編劇,與父親於1960年代一導一編,拍出不少文藝改編佳作。1970年代李兆熊加入麗的電視,拍攝不少長篇電視劇集。當中《變色龍》和《大地恩情》都是當時的經典,曾一度擊敗無綫。自八十年代末李兆熊曾斷斷續續返回麗視,至九十年代開始淡出。.
查看 李月清和李兆熊
民間傳奇
《民間傳奇》(Chinese Folklore),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古裝單元劇集,於1974年11月4日首播,於1977年完結。內容圍繞多個中國著名戲曲、小說、傳說等故事,而主題音樂為中國音樂《得勝令》。其後於1982年再製作了10集《新民間傳奇》。現時無綫不時在黎明時份(凌晨五時許)重播該劇。.
查看 李月清和民間傳奇
沈勝衣
《沈勝衣》(The Roving Swordsman),是香港麗的電視製作的武俠劇集,於1979年3月22日首播,每週播放一集,共16集。共八個單元故事包括《銀劍恨》、《十三殺手》、《白蜘蛛》、《相思夫人》、《鬼蕭》、《地獄刺客》、《骷髏殺手》、《無雙譜》.
查看 李月清和沈勝衣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查看 李月清和湖南省
演員
演員,是指專職演出或在表演藝術作品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或动物,广义上分为演技、杂技、特技、歌唱、舞蹈、戏曲、乐器几大流派,狭义上在電影、電視、劇場、廣播等大众媒體當中专指演技演员。有時也用在街頭藝人的身上。通常演員可藉由所有才艺表现方式塑造角色,或只是在廣播中做聲音演出戲劇角色。 在中國,女演員的傳統稱呼有女優、女伶、坤伶、坤角等,現代女伶、坤伶、坤角等則多指戲曲女演員,或引申至其他國家傳統戲劇的女演員。現在日本仍然把女演員通稱為女優。 中國早期多稱演員為優伶,後又有戲子的稱呼,這些稱呼多帶有貶義,表現了傳統中國演員地位的低下。到了晚清、民國以來,一些名演員的社會地位逐漸提昇,且經常成為一個戲班的實際經營者,因此他們常被尊稱為先生。如知名的京劇演員程砚秋,就常被稱為程先生。.
查看 李月清和演員
浴血太平山
《浴血太平山》為香港麗的電視的一齣電視劇集,在1981年3月首播,全劇共35集,由李兆熊、黎大煒監製,劇集以1921-1924年的香港作為歷史背景。本劇插曲《找不著藉口 》獲得第四屆十大中文金曲最佳中文(流行)歌詞獎。《再會太平山》為本劇的續集。 後來本劇在2012年重播時被刪減為33集。.
查看 李月清和浴血太平山
新變色龍
新變色龍(英文:Chameleon (II)),香港麗的電視第一台電視劇,1978年電視劇《變色龍》的續集。於1979年期間首播。監製李兆熊。.
查看 李月清和新變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