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思穆

指数 李思穆

李思穆(),字叔仁,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刘宋晋寿、安陆、东莱三郡太守李抗的儿子,北魏官员。.

29 关系: 卫将军大夫 (官名)太和 (北魏)定州市中山郡中書監临洮县京兆尹元勰光祿大夫狄道县隶书草书西涼魏孝庄帝魏孝明帝魏孝文帝魏宣武帝都水使者酒泉郡陇西郡李奖李翻李斌李思穆永安 (北魏)扬州市晋寿郡晋昌郡

卫将军

卫将军,西汉到南北朝将军名号之一。 卫将军位次三司(三公),掌京师的禁卫军及边疆防卫。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皆位比公,秩万石,都是重要统兵将领。 汉文帝时始置卫将军,宋昌首任此职。因其掌领京师南北军,举足轻重,是禁军统帅。王莽时与更始将军、立国将军、前将军号为四将。以后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均开府置官属,不但独掌禁兵,并且预闻政务。 三国时魏汉吴均置卫将军,魏制秩第二品。晋朝与南北朝时成为优礼大臣的虚号,以加大臣、重要州郡长官。晋代卫将军开府者为位从公,在诸名号大将军之上,多作为军府名号。东晋南朝尤为要重,以中书监、尚书令兼任,统兵出征。北魏初加卫大将军则次仪同三司。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加卫大将军则位在太子太师之上,太和十七年(493年),定为一品下,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改为二品。南梁、南陈改为镇卫将军。隋唐时废除。.

新!!: 李思穆和卫将军 · 查看更多 »

大夫 (官名)

大夫(注音一式,ㄉㄚˋ ㄈㄨ,漢語拼音dà fū),古代東亞職官名。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即有大夫之名,為君主之顧問,無固定員數,亦無固定職務,依詔命行事。.

新!!: 李思穆和大夫 (官名) · 查看更多 »

太和 (北魏)

太和(477年正月-499年十二月)是北魏的君主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三个年号,也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近23年。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北魏宣武帝元恪即位沿用,次年改元景明。 春正月乙酉朔,诏曰:“朕夙承宝业,惧不堪荷,而天贶具臻,地瑞并应,风和气晼,天人交协。岂朕冲昧所能致哉?实赖神祇七庙降福之助。今三正告初,祗感交切,宜因阳始,协典革元,其改今号为太和元年。”.

新!!: 李思穆和太和 (北魏) · 查看更多 »

定州市

定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直接管辖的县级市,位于保定市和石家莊市之间,北纬38°14ˊ至38°40ˊ,东经114°48ˊ至115°15ˊ之间,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

新!!: 李思穆和定州市 · 查看更多 »

中山郡

中山郡,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置中山國,屢改為郡。因其為戰國時中山國之地,故名中山。隋初廢。 秦時其地屬恒山郡(一名常山郡)。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分常山郡東部置中山國,封皇子劉勝為中山王。治所在盧奴縣(今河北省定州市)。漢武帝時,以推恩令分封十九個侯國入鄰郡。昭帝、宣帝時又分出三個侯國。宣帝五鳳三年(前55年),國除為中山郡。元帝永光三年(前41年),徙清河王為中山王,復置中山國。成帝建始二年(前31年),中山國除為郡。陽朔二年(前23年),徙信都王為中山王,復置國。綏和元年(前8年),以涿郡五縣益封中山國。王莽時國除。 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封劉茂為中山王,復置中山國。建武十三年(37年)國除為郡,十七年封劉輔為中山王,復置國,領中山、常山兩郡。二十六年,徙中山王輔為沛王,中山國除為郡。三十年(55年),封劉焉為中山王,復置國。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分中山、河间、安平数县置博陵郡。靈帝熹平三年(174年),中山王絕嗣,國除為郡。魏、晉皆置中山國。十六國後燕定都於中山。北魏置中山郡,為定州州治。隋開皇中廢。大業中,以其地置博陵郡。.

新!!: 李思穆和中山郡 · 查看更多 »

中書監

中書監,中國古代官制。 三國魏始置。魏文帝改秘書令為中書監和中書令,中書監與中書令職務相等,但位次略高,魏文帝以劉放為中書監、孫資為中書令,同堂機密,詔命多出自劉放。至明帝時,中書監、中書令已成為實質上的宰相。晉朝、南北朝沿置。至隋代废监,中書監改稱內史令,置內史令两人,同为宰相,唐代沿設,职权同南北朝。.

新!!: 李思穆和中書監 · 查看更多 »

临洮县

临洮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定西市下属的一个县,毗邻首府兰州市。县城北距兰州市100千米。由于黄河主要支流洮河穿境而过,注入刘家峡水库而得名。面积2851平方公里,多为黄土高山之地,2004年人口53万,主要有汉、回、藏等民族杂居。邮政编码730500。.

新!!: 李思穆和临洮县 · 查看更多 »

京兆尹

京兆尹,中國古代官職,相當於今日首都地區的行政首長。三國以後改稱京兆郡。.

新!!: 李思穆和京兆尹 · 查看更多 »

元勰

元勰,字彥和,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第六子,生母贵人潘氏,北魏宗室、官员。.

新!!: 李思穆和元勰 · 查看更多 »

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古代職官名。為君主近臣,依君主詔命行事。.

新!!: 李思穆和光祿大夫 · 查看更多 »

狄道县

道县,中国旧县名。古狄道长期为陇西郡治所。 秦穆公用由余之计,向西开拓,西戎八国臣服于秦,陇坻以西緜诸、绲戎、翟豲之戎,相继为秦所征服,并在当地设“县”、“道”管理。狄道就是狄人居住的地方。秦伐西戎后设置了邽县(今天水一带)、冀县(今甘谷县)、豲道(今武山县)、緜诸道(今天水)、狄道等。汉代设狄道县,故城在今甘肃省临洮县西南。《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县有蛮夷曰道”。南北朝及隋唐时,与成纪县同为陇西李氏祖籍而知名。 元朝时,属臨洮府。明朝,仍属臨洮府,为其治所。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升狄道县为狄道州,属兰州府。民国初年,狄道州于1913年废为狄道县。狄道之名一直沿用至1929年1月,才改为临洮县。.

新!!: 李思穆和狄道县 · 查看更多 »

隶书

隶书為秦書八體之一,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风格,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長方形狀,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相传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变,又称为隶定,是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大约发生在秦汉之间,是汉字发展的转折点,对后世的汉字有很大的影响。中國文字在小篆以前仍然遵從「六書」造字原則,漢隸則不再遵守「六書」原則,自行變化造形。现代的楷书和行书写法绝大部份和隶变之后相差不远。.

新!!: 李思穆和隶书 · 查看更多 »

草书

草书(別稱:藁書)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因字跡潦草而得名。.

新!!: 李思穆和草书 · 查看更多 »

西涼

西涼(400年—421年)是十六國之一。 400年-李暠-在敦煌称“凉公”。405年遷都酒泉,逼近北涼。疆域在今中國甘肅西部及新疆部分。417年,李--卒,子李歆嗣位。420年,李歆與北涼交戰被殺,其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嗣位。但次年,北涼軍圍敦煌,李恂戰敗,乞降不成後自殺。西涼因此亡於北涼。二十余年之后,李恂的侄子李宝趁北魏攻灭北凉之际,一度恢复先人的基业,同年向北魏投诚,该政权被称为后西凉。 因其统治地区古为凉州,故国号为“凉”,又位于凉州西部,故名“西凉”。.

新!!: 李思穆和西涼 · 查看更多 »

魏孝庄帝

魏孝莊帝元子攸(),字彦达,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彭城王元勰第三子,母親為王妃李媛華。孝莊帝是尔朱荣拥立的傀儡皇帝,最终被尔朱兆绞杀。.

新!!: 李思穆和魏孝庄帝 · 查看更多 »

魏孝明帝

魏孝明帝元诩(),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宣武帝元恪第二子,生母胡充华,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帝,在位13年。.

新!!: 李思穆和魏孝明帝 · 查看更多 »

魏孝文帝

魏孝文帝元--(),本姓拓跋,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後改姓「元」,在位28年,卒年33岁,其所推行的孝文帝改革,以漢化運動為主體,俗稱孝文漢化,其改革措施有利于缓解民族隔阂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雖然因推動漢化急進而最終導致六鎮起義及北魏滅亡,卻為北朝的胡漢融合作出貢獻。 孝文帝去世后,庙号高祖,谥号孝文皇帝。.

新!!: 李思穆和魏孝文帝 · 查看更多 »

魏宣武帝

魏宣武帝元恪(),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次子,生母貴人高照容,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八代皇帝。499年-515年在位,在位十六年。.

新!!: 李思穆和魏宣武帝 · 查看更多 »

都水使者

都水使者,秦朝有都水长丞,管理灌溉和保修河渠。西汉太常、少府、水衡都尉和三辅,都有这样的属官。汉武帝设置左右都水使者统率这些水利官员。东汉到南北朝废置不常。隋唐两宋以都水使者为都水监的长官。 Category:中国古代官制.

新!!: 李思穆和都水使者 · 查看更多 »

酒泉郡

酒泉郡,中国古郡名。.

新!!: 李思穆和酒泉郡 · 查看更多 »

陇西郡

陇西郡,是一个中国古代的郡,其范围历史上有显著变化,秦漢時轄地範圍較大,一度包括今甘肅省南部和東南部的天水、蘭州等地區,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地處渭水上游,地理位置很重要,兵家必爭之地。秦初置三十六郡時,隴西是其中之一,秦漢時郡治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南),三國時後遷到襄武縣(今甘肅省隴西縣東南),唐時改隴西郡為渭州,隴西郡之名從此消失,郡治襄武縣保留了隴西之名,成為隴西縣。金、元時改名鞏昌府,民國以後改名隴西縣。李白、李淵、李廣均出自隴西郡。.

新!!: 李思穆和陇西郡 · 查看更多 »

李奖

李奖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李思穆和李奖 · 查看更多 »

李翻

李翻(),字士举,小字--,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凉武昭王-李暠-第六子,李谭、李歆、李让、李愔、李恂、李豫、李宏、李眺、李亮的兄弟。.

新!!: 李思穆和李翻 · 查看更多 »

李斌

李斌可以指:.

新!!: 李思穆和李斌 · 查看更多 »

李思穆

李思穆(),字叔仁,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刘宋晋寿、安陆、东莱三郡太守李抗的儿子,北魏官员。.

新!!: 李思穆和李思穆 · 查看更多 »

永安 (北魏)

永安(528年九月—530年十月)是北魏的君主孝莊帝元子攸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年餘。.

新!!: 李思穆和永安 (北魏) · 查看更多 »

扬州市

扬州市(江淮官话扬州话:/iaŋ ʦɤ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徵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整体上来说扬州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全市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306平方公里,人口448.36万,其中市辖区人口242.34万人。2014年,扬州GDP达3697.9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8万元,达82660元,在苏中苏北8市中率先超过省平均标准。同时,扬州也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及长三角经济带核心城市之一,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

新!!: 李思穆和扬州市 · 查看更多 »

晋寿郡

晋寿郡,中国东晋时设置的郡。 太元十五年(390年)置,治所在晋寿县(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元市一带。后废。北周复置,治所在兴安县(今四川省广元市)。隋朝时废。 Category:东晋的郡 Category:北周的郡 Category:隋朝的郡 Category:四川的郡 Category:广元行政区划史.

新!!: 李思穆和晋寿郡 · 查看更多 »

晋昌郡

晋昌郡,可以指:.

新!!: 李思穆和晋昌郡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李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