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7 关系: 十月革命,大韓民國國軍,奉天,安州市,尚州市,少尉,山东省,上校,中將,中校,中日战争,平安南道,乙巳條約,國立首爾顯忠院,咸镜南道,军人,八路军,元山市,創氏改名,美軍政廳,补给线,西伯利亚,親日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委員會,親日反民族行為者,首爾,蔡秉德,金錫源,金擎天,李亨根,栗林忠道,水原市,池青天,洪思翊,朝鲜战争,海參崴,日本,日本人名。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p),苏联文献中正式称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r),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列寧革命或布尔什维克政變,是1917年俄國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个阶段,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政府。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 这场革命跟随并且利用了发生于同年的二月革命,那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并建立了以贵族和前贵族为主体组建的临时政府。此时城市工人开始组建委员会(俄语称「苏维埃」),其中革命者批评临时政府及其行动。发生于彼得格勒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并给当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占据多数(俄语称「布尔什维克」)的派别控制的苏维埃赋予了权力。紧接着开始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宣扬社会主义的国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随着这场革命未能得到彼得格勒以外地区的广泛承认,俄国内战(1917–1922)爆发并于1922年建立苏联。 这场革命由布尔什维克利用他们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中的影响力组建武装力量来领导。布尔什维克赤卫队武装在指挥下开始于儒略历1917年10月24日接管政府建筑。翌日,冬宫(当时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的临时政府所在地)被夺取。 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組織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推翻了以资产阶级的俄国临时政府,為1918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礎。而持有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俄国临时政府实质上是由俄国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派等社会主义者为主要成员的政府,而并非“资产阶级政府”;“冬宫之夜”也并未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
查看 李應俊和十月革命
大韓民國國軍
大韓民國國軍(,Republic of Korea Armed Forces),通常簡稱為韓軍或韓國軍,是大韓民國的國家軍隊,由大韓民國陸軍、大韓民國海軍、大韓民國海軍陸戰隊、大韓民國空軍构成,該國亦設有預備軍。 大韓民國國軍现役总兵力为69万,在世界上排名第六,其中陆军56万、海军6.7万(含海軍陸戰隊的2.8萬)、空军6.3万,另外尚有預備軍304万人,而美軍在韩国亦有约2.8万之驻軍。 軍隊的指揮系統分為平時與戰時兩種體制。平時的指揮架構是由大韩民国总统擔任最高統帥,國防部部長為文官,執掌軍事相關事項,聯合參謀本部議長與陸海空三軍參謀總長(軍種司令)為將官,擔當部隊指揮、監督任務。在戰時與駐韓美軍並肩作戰,美軍與韓軍均由「韓美聯合軍司令部」負責指揮。1953年5月16日簽定停戰協定後,韓戰結束,南北隔著38度線分治,三八線以南的韓國隨即在美國協助下重建,在1980年代後經濟獲得高度的發展。面對朝鲜人民軍威脅,大韓民國也投注龐大資源發展軍備。 韓國國軍的主要任務是國土防衛和特別是防禦朝鲜人民軍威脅,但人道救援和災害救濟亦是其任務之一。近年積極參加聯合國事務,曾在1993年派遣一批工兵部隊參加索馬利亞的聯合國維和任務,此外,非洲、東帝汶、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亦曾派駐兵力執行聯合國維和任務。.
查看 李應俊和大韓民國國軍
奉天
奉天可以指:.
查看 李應俊和奉天
安州市
安州市()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安南道西北部的一個城市,橫跨清川江兩岸。北鄰平安北道。面積359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240,117人。下分19洞、14里。.
查看 李應俊和安州市
尚州市
尚州市(),又稱三白(指的是稻米、蠶繭、和柿餅),是大韓民國慶尚北道西部的一個城市。面積1,254.82平方公里,2007年人口107,266人。.
查看 李應俊和尚州市
少尉
少尉是軍隊的職銜,是軍官中的最低級別。英文裏,陆军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军种的少尉称为Second Lieutenant,美国海军少尉称为Ensign,英国海军少尉称为Midshipmen,英国空军少尉则称为Pilot Officer。 大多數國家的陆军少尉,主要担任排长的职务,有時可佔缺擔任副連長。.
查看 李應俊和少尉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查看 李應俊和山东省
上校
上校是軍隊中军官的職銜,在多数國家中是校官中的最高級別,在中校之上、少將或准將之下。但在某些军事组织中,則还设有高上校一級的大校軍銜。在某些较小的军事组织中,上校也有可能作为最高级别的军衔。 在多数英语国家中,陸軍、空軍及海军陸戰隊的上校稱為colonel(缩写为Col.),海軍上校則稱作captain。英国空军上校的稱呼则為group captain(聯隊長)。在東亞各國軍隊的上校階級中,舊日本軍的漢字为大佐,自衛隊則依軍種分稱為一等陸佐、一等海佐和一等空佐(簡稱一佐),越南人民軍上校(thượng tá)和朝鮮人民軍上校(상좌)的對應漢字為上佐、韓國國軍上校(대령)的對應漢字則為大領。.
查看 李應俊和上校
中將
中將是許多國家軍隊中的職銜,介於少將和上將之間。這個職銜的來源可追溯至中世紀中,在戰場上接受上將的命令,再傳達下去的那個人。中文里的中将一词是来自于日本军制,日本军制中的中将来自于日本古代官职。 在美國等國,陸軍、空軍及陸戰隊的中将称为Lieutenant General,海军中将称为Vice Admiral;英国空军中将则特称为Air Marshal。 在中華民國國軍、中国人民解放军、俄羅斯聯邦軍及英国皇家海军(2001年后改为3星)等国中将的军衔标志为两颗星,在美国军队及韩国國軍、德國聯邦國防軍及日本自衛隊等受美军影响较深的軍隊中,中将級別的军衔标志通常為三颗星,而法国军队及其他前法属殖民地国家,中将军衔标志为四颗星。 中華民國國軍中将主要主要担任军长的职务,以及區域指揮官、司令官等。德國聯邦國防軍除了一般中將外,尚存在有「軍醫中將」此一特定軍銜名稱(陸、空軍軍醫中將稱Generaloberstabsarzt,海軍軍醫中將稱Admiraloberstabsarzt)。 在美國建國初期,中將為美國陸軍的最高軍銜。因為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生前所擔任的最高軍銜就是中將。.
查看 李應俊和中將
中校
中校是軍隊的職銜,介於少校和上校之間。英文裏,陆军等军种的中校称为Lieutenant Colonel,美國海军中校称为Commander。英国皇家空军中校则称为Wing Commander。在日本,二戰戰敗前日軍称为中佐,戰敗後自衛隊則依陸、海、空部隊分稱為2等陸佐、2等海佐及2等空佐,相當於陸軍中校、海軍中校及空軍中校。 中校在美國陸軍主要担任营长职务,在中華民国國軍主要担任营长、群部單位主官或高司單位參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陆军作战部队则可担任营长、副团长、团长。 *.
查看 李應俊和中校
中日战争
中日戰爭主要指近代中國和日本之間發生的兩場大規模戰爭:.
查看 李應俊和中日战争
平安南道
平安南道(),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西北部的地方行政区。面积12,330 平方公里,人口3,597,557人。道政府所在平城市。.
查看 李應俊和平安南道
乙巳條約
《乙巳條約》,又称《第二次日韩协约》、《第二次韩日协约》、《日韩保护条约》、《乙巳保护条约》、《乙巳五条约》、《乙巳勒约》等,是朝鲜王朝(时称大韩帝国)和大日本帝国于1905年11月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此条约规定由日本政府掌握大韩帝国的外交权、在大韩帝国设置统监府等。《乙巳條約》的簽訂標誌著附庸國韓國正式成為日本的保護國,事實上就是殖民地。 韓國人認為這是在日本人用武力勒逼下簽訂的,所以韓國人認為是「勒令簽約」,又稱該條約為「乙巳勒約」()。且當時高宗並不同意用印,而是由李完用、李根澤、李址鎔、朴齊純、權重顯等五名閣臣代為取出國璽後用印。李完用等五人因赞同此條約,被南北韓人民视为卖国贼,合称“乙巳五贼”。.
查看 李應俊和乙巳條約
國立首爾顯忠院
國立首爾顯忠院(국립서울현충원),韓國國防部所屬機關,位於首爾銅雀區銅雀洞顯忠路210號,由李承晚總統成立於1956年。 國立首爾顯忠院是韓國國軍軍人墓地,包括韓國獨立運動、韓戰和越南戰爭殉職的軍人。只有一個外籍人士埋葬在該地,即參加過三一運動的加拿大人弗朗西斯·斯科菲爾德(Francis Schofield,1889-1970)。 已故總統李承晚、朴正熙與陸英修夫婦皆葬於顯忠院總統陵園,金大中在2009年8月23日也下葬於此。金泳三在2015年11月26日安葬,正常情況下,除一些特殊的日子,首爾國家公墓開放公眾訪問。 首爾顯忠院落成之時,漢江江南一帶仍未發展,四野皆為農田。到後來首爾政府開發江南為副都心,銅雀區就正好夾在商業中心的江南區和法政中心的汝矣島之間,已沒有擴建的可能。加上顯忠院以外還有愛國先烈之墓及昌嬪安氏墓所包圍,令政府要另見國立大田顯忠院。.
查看 李應俊和國立首爾顯忠院
咸镜南道
咸镜南道(),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东北部的地方行政区。面积18,970平方公里,人口2,732,232 人。 道政府所在咸兴市。管辖3市1地区1区16郡。.
查看 李應俊和咸镜南道
军人
军人,是对在国家军队中服役的军职人员的称呼,包括戰鬥人員和軍官,類似古代的武士、騎士。其职责是保卫国家安全,保卫及守护国家边境,政府政权稳定,社会安定,有時亦參與非戰鬥性的包括救災等工作。 丘八與兵痞是中國古代对兵士的贬义旧称。兵油子是长期当兵并沾染了恶习的士兵。.
查看 李應俊和军人
八路军
八路军,全称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关协议,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处于陕北的主力部队由国民政府改编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9月12日,八路军的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实际控制者中国共产党将这支部队称为“八路军”,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华北治安战》和《陆军作战》稱该部队为共產軍、八路军、紅軍。.
查看 李應俊和八路军
元山市
元山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江原道首府,位于东朝鲜湾的港口城市,2008年人口36萬3127人。在元山也有朝鲜人民军海军基地。.
查看 李應俊和元山市
創氏改名
創氏改名,在今日韓國亦被稱為日本式姓名強要(일본식 성명 강요),是朝鮮半島日據時期朝鮮總督府於昭和十四年(1939年)頒佈的一項將韓式名字改為日式名字的法令,屬皇民化運動的一環。原先韓國人名中使用的是韓國的姓而不是日本的氏,根據昭和十四年制令十九號的規定,日本統治之下的韓國人有創造自己的氏(即創氏)的義務;而根據昭和十四年制令二十號的規定,當地人可以任意改為日本式名字,並可以獲得一定的報酬。該法令的頒佈推翻了之前朝鮮總督府頒佈的禁止韓國人使用日本名字的法令,但其頒佈的真正動機,目前說法不一。.
查看 李應俊和創氏改名
美軍政廳
#重定向 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
查看 李應俊和美軍政廳
补给线
补给线泛指軍事上運輸軍隊所需一切有形物資及兵力從後方到前線的交通路線,可能是海上、陸上、航空的形式,也常作為後送傷兵和撤軍時的路線,若此線被敵軍得知並有效切斷而前線物資兵力又吃緊時,往往會造成全軍覆沒的下場,軍事上的包圍戰術也隱含有切斷補給線的意圖。.
查看 李應俊和补给线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亞(Сибирь),古稱「鮮卑利亞」或「錫伯利亞」,是俄羅斯及蒙古国北部的一片非常大的地域,佔有整個北亞,面積約1,276萬平方公里,範圍西至烏拉山脈、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哈薩克的中北部,以及蒙古国和中國的邊境。整個地域除了西南部份屬於哈薩克以外,其餘的都屬於俄羅斯,並且占据了其75%的領土。.
查看 李應俊和西伯利亚
親日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委員會
大韓民國親日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委員會(대한민국 친일반민족행위진상규명위원회),簡稱反民糾明委(반민규명위)、PCIC,是直屬大韓民國總統的國家機關,根據韓國國會於2004年3月22日公布的「日帝強佔下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特別法」(일제강점하 반민족행위 진상규명에 관한 특별법)而在2005年5月31日成立。 反民糾明委把朝鮮半島被日本佔領的期間分為以下三個時段 :.
親日反民族行為者
親日反民族行為者是大韓民國根據反民族行為處罰法及日帝強佔下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特別法設立的反民族行為特別調査委員會及親日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委員會,評定朝鮮日治時期出賣國家給日本的人。.
查看 李應俊和親日反民族行為者
首爾
首尔(,官方英語拼法:Seoul,國際音標:),正式名稱為首爾特別市,為韓國首都,同時為韓國及朝鮮半島最大城市,位于韓國西北部的汉江流域,地處朝鮮半島中部。公元前18年,朝鲜三国时期的百济首先定都于此地,之後成為高麗王朝的南京和朝鮮王朝的國都,現今為韓國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截至2017年,全市人口約1千萬;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人口則達2千4百萬。 首尔曾举办1986年亚洲运动会、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與日本合辦)、2017世界棒球經典賽等国际体育赛事與2010年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国际会议,並獲選為2010年的世界设计之都。都會區內有昌德宮、水原华城、宗庙、朝--鲜王陵、南漢山城等5處古蹟列為世界遗产。.
查看 李應俊和首爾
蔡秉德
蔡秉德(채병덕,),韓國軍人,朝鮮日治時期由於實施創氏改名而改用大島秉徳為姓名,一生中最高軍階為大日本帝國陸軍少佐、大韓民國陸軍中將。岳父是曾任大韓民國國軍准將的白洪錫。.
查看 李應俊和蔡秉德
金錫源
金錫源(김석원,)是朝鮮日治時期和大韓民國時期的一位陸軍軍官、教育家、政治家。創氏改名時使用日本名金山錫源。 在日治時期,他是大日本帝國的陸軍大佐,是軍階僅次於洪思翊中將的朝鮮籍軍人,曾打死東北抗日聯軍的楊靖宇。大韓民國成立之後任韓國陸軍少將。今日被韓國認定為親日反民族行為者之一。 Category:朝鮮籍日本陸軍軍人 Category:韓國陸軍將領 Category:韩国朝鲜战争人物 Category:親日反民族行為認定者.
查看 李應俊和金錫源
金擎天
金擎天(;)苏联朝鲜人,朝鮮的独立運動家。本名金應天(김응천)、金顯忠(김현충)、金光瑞(김광서)。日本陸軍士官学校毕业,大日本帝国陸軍騎兵中尉军衔,任職時参加独立運動。大正年間主要在西伯利亚活动。后加入苏联国籍,斯大林大清洗时死在监狱里。日本陸軍士官学校入学時名金顕忠,在学中、日韓併合之際改名金光瑞。1912年在京畿道的戸籍名为光瑞。独立运动时期,化名为金擎天,此后擎天金将軍(경천 김장군)成为著名的假名。。 流传的金日成将軍传说的模型之一。.
查看 李應俊和金擎天
李亨根
李亨根(이형근,)、大韓民国軍人、外交官。1959年8月6日授四星上将军衔,大韓民国国軍建军初期元老。日本名为松山武雄。本贯公州。号“青哉”()。其弟是韓国陸軍第7師第3团团長李尚根 朝鮮戦争中戦死、 追赠大韓民国陸軍准将。岳父是首任韓国陸軍参謀总長李應俊。次子是歌手李玄。.
查看 李應俊和李亨根
栗林忠道
栗林忠道為二戰時的日本陸軍大將,生於日本長野縣埴科郡旧西条村(现長野市松代町),1945年於硫磺島戰死。位阶勳等为从四位勳一等(旭日大绶章)。在硫磺島戰役期間,身為指揮官領導士兵死守硫磺島。.
查看 李應俊和栗林忠道
水原市
水原市(),韩国京畿道首府,地理位置东经127度,北纬37度,大約在首爾以南,面积121平方公里,人口超103万。 1794年-1796年建成的水原华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水原的主要职业球队有韩国职棒联赛KT巫师、韩国职业足球经典联赛水原三星蓝翼、韩国职业足球挑战联赛水原FC。.
查看 李應俊和水原市
池青天
池青天(지청천,)大韓民国独立運動家、政治家。本名池大亨(지대형)。雅号“白山”(백산)。有一段时间化名李青天(이청천)。.
查看 李應俊和池青天
洪思翊
洪思翊(諺文:홍사익,)大韓帝國的軍人和日本統治下的朝鮮出身的日本陸軍軍人。最終階級为陸軍中将。他是与朝鲜皇族的李垠并为日军中将的高级将领。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作为战犯在菲律宾被判处死刑。本贯南陽洪氏。.
查看 李應俊和洪思翊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查看 李應俊和朝鲜战争
海參崴
海參崴(a),也稱「符拉迪沃斯托克」(a),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最多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其人口達606,589人。海參崴临近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海參崴自新石器時代時起便有人類居住,原為遊牧民族居住地,後歷為渤海國、遼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領土,1860年清朝與俄罗斯帝国簽訂《清俄北京条约》,改由俄罗斯帝国統治。.
查看 李應俊和海參崴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李應俊和日本
日本人名
在日本的人名,或是姓名,又稱和名,由家族姓氏(名字,みょうじ,苗字,又稱氏),以及個人名字(名前,なまえ)組成。一般由一至四個漢字所組成,最多的有九个汉字。在日語和漢語中,姓氏在前,名字在後;使用西方語言或轉寫成拉丁字母時,大多依西方慣例,名字在前,姓氏在後。 日语中氏一词,在歷史上,指的是氏族(氏名),包括了源氏、平氏和藤原氏等日本氏族,也就是古时曾掌握过政权的氏族。在現代日本民法中,氏代表了某個人的家族姓氏。.
查看 李應俊和日本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