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李六乙

指数 李六乙

李六乙(),1982年入讀中央戲劇學院导演系,畢業後進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中国戏曲。現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导演及剧作家,亦設有自己的「李六乙新戏剧工作室」。作品包括话剧、戏曲、芭蕾等。2008年参加香港艺术节、荷兰艺术节。.

目录

  1. 14 关系: 导演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北京人 (话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作家四川好人穆桂英芭蕾舞花木兰香港藝術節话剧梁红玉戏曲

  2. 中国剧作家
  3. 中国戏剧导演
  4. 成都作家

导演

导演,狹义指在戏剧演出、影视制作团队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

查看 李六乙和导演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简称中戏,是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1950年4月2日正式成立,校名由毛泽东题写。前身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9号。不少知名藝人都是該校的畢業生。该校和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是中国四大知名艺術人材培養学校。.

查看 李六乙和中央戏剧学院

中国戏曲

#重定向 中國戲曲.

查看 李六乙和中国戏曲

北京人 (话剧)

《北京人》是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40年,1941年10月在中华民国战时陪都重庆首演。 该剧本是三幕话剧,主要描写北平的世家曾家祖孙三代的家庭生活和代际冲突。 剧中的人物袁任敢是研究北京猿人的人类学学者,另一个人物“北京人”是其考古队的工人,因长得有点像北京猿人而得名。 1941年10月24日在重庆抗建礼堂首次公演,导演张骏祥。沈扬饰曾皓,江村饰曾文清,赵蕴如饰曾思懿,蒋韵丝饰曾文彩,耿震饰江泰,张瑞芳饰愫方,傅慧珍饰陈奶妈,张雁饰袁任敢,邓宛生饰袁圆。.

查看 李六乙和北京人 (话剧)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简称北京人艺),成立于1952年6月1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话剧院,为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所属事业单位。.

查看 李六乙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剧作家

劇作家,是指專門從事戲劇文學寫作的作家。這些作品可能是為舞台表演而創作,或是不可能上演的舞台劇本,或是只以劇本對話形式的純粹文學創作。 英語裡的「劇作家」(playwright)一詞首先出現於英國劇作家本·琼森的諷刺詩《致編劇》(To Playwright)。「Play-wright」一詞有「編寫表演的工匠」的意思,暗諷當時在劇場裏工作的二流散文作家。因為當時的劇作家多數採用格律詩體裁,並自稱為詩人,這種做法一直延至19世紀早期。儘管如此,現代「playwright」一詞已沒有貶意。.

查看 李六乙和剧作家

四川好人

四川好人,或作四川好女人(Der gute Mensch von Sezuan)是德國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创作的戏剧作品。创作完成于1943年,在瑞士的苏黎世首演,该剧和作者同期创作的很多其他戏剧一样,被认为是叙事剧(epic theatre)的代表。.

查看 李六乙和四川好人

穆桂英

桂英,戲曲及小說《楊家將》中人物。.

查看 李六乙和穆桂英

芭蕾舞

芭蕾是一种轻盈,舒缓,优雅的舞蹈。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其部分手勢可追溯至古埃及的祭祀舞蹈。芭蕾为法语“ballet”的译音,它的词源则是意大利语的“balletto”,為ballo的指小詞,ballo 意为“舞蹈”。 芭蕾舞是一種表演舞蹈,發源於十五世紀,即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隨後它在法國和俄羅斯發展成表演舞蹈。它是一種廣泛流傳,且具高度技術性的舞蹈,擁有法文專屬術語。它在全球均具影響力,更定義了很多其他舞蹈的基礎技巧。芭蕾舞需要長時間學習,在世界各地都有學校教授,並用自身文化繼續把它發展下去。 芭蕾舞也可以是指一齣含編舞及音樂的芭蕾舞劇。知名例子:胡桃夾子,就是一齣最先由馬利烏斯·皮提帕及劉·伊凡諾夫編舞、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兩幕芭蕾舞劇,而這些芭蕾舞劇都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藝人編舞及演出。很多古典芭蕾舞劇都是由古典音樂伴奏,配以華麗的戲服及舞台佈景的。但是,一些由近代藝人如喬治巴蘭欽創作的舞劇已經沒有遵隨以上的慣例。 像西方戲劇一樣,早期芭蕾舞是禁止女性參與演出的,所有女角都由男演員反串。但後來此規例獲得放寬,再加上足尖的引入,使芭蕾舞壇成了女性的天下。十八世紀有人便將長裙改短,又將鞋跟去掉,改穿平底軟鞋。「浪漫芭蕾」時期,最有名的兩個舞劇是「仙女」和「吉賽兒」,這時出現了芭蕾硬鞋。柴可夫斯基是芭蕾舞劇音乐創作大師,他創作了「睡美人」、「胡桃鉗」和「天鵝湖」等偉大的古典芭蕾舞劇。.

查看 李六乙和芭蕾舞

花木兰

花木蘭,是中國文學作品中一位代父從軍的女性人物。該故事之背景為北魏對抗柔然期間。在故事中,花木蘭是個年輕女孩,她穿著男裝加入軍隊以代替父親出征打仗。.

查看 李六乙和花木兰

香港藝術節

香港藝術節創辦於1973年,是每年一度薈萃世界各地藝術團體之盛事。藝術節於每年2、3月期間舉行,並成為了香港文化生活及表演藝術的焦點及推動者。每年8月會先預告來屆的精彩節目,並會於10月至12月公佈並進行所有節目的門票預售。 藝術節節目涵蓋包括古典音樂、中國音樂、世界音樂、歌劇、戲曲、戲劇及舞蹈。國際演藝名家,包括芭托莉、卡里拉斯、馬友友、格拉斯、馬素爾、沙爾、巴里殊尼哥夫、紀蓮、史柏西、皇家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基洛夫樂團及合唱團、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紐約市芭蕾舞團、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翩娜·包殊烏珀塔爾舞蹈劇場、雲門舞集、星躍馬術奇藝坊、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莫斯科藝術劇院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等都曾經參與藝術節的演出。 香港藝術節積極推介本地演藝人才和新晉藝術家,並委約及製作多套全新戲劇、室內歌劇和當代舞蹈作品,甚或出版新作劇本,不少作品已在香港及海外多度重演。 香港藝術節大力投資下一代的藝術教育。「青少年之友」外展計劃成立23年來,已為約700,000位本地中學生及大專生提供藝術體驗活動。藝術節每年亦通過 「學生票捐助計劃」提供近9,000張半價學生票。 香港藝術節每年主辦逾百項深入社區的「加料節目」,例如示範講座、大師班、工作坊、座談會、後台參觀、展覽、藝人談、導賞團等,鼓勵觀眾與藝術家互動接觸。 藝術節是一所非牟利機構,約三成經費來自香港特區政府的撥款,約四成來自票房收入,而餘下約三成則來自各大企業、熱心人士和慈善基金會的贊助受捐款。.

查看 李六乙和香港藝術節

话剧

#重定向 中国话剧.

查看 李六乙和话剧

梁红玉

#重定向 梁夫人.

查看 李六乙和梁红玉

戏曲

#重定向 中國戲曲.

查看 李六乙和戏曲

另见

中国剧作家

中国戏剧导演

成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