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李兆基 (白色恐怖)

指数 李兆基 (白色恐怖)

李兆基(),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惠陽縣人,中共少年先鋒隊,大饑荒爆發難民潮,1962年5月逃港潮期間進入香港,1962年7月經情報局吸收為儲訓隊員,因言行偏激交付感化三年,1966年7月5日自仁教所越獄逃亡,與張清潔結夥搶劫計程車殺害司機,被判處死刑,1966年9月20日於安坑刑場執行槍決。.

目录

  1. 6 关系: 台灣仁愛教育實驗所三年困难时期广东省張清潔國防部軍事情報局逃港

台灣仁愛教育實驗所

台灣仁愛教育實驗所,又稱仁愛莊,位於臺灣新北市土城區,是臺灣白色恐怖時期關押政治犯,進行思想改造的地方。現址為新北市後備指揮部駐地。 原稱臺灣生產教育實驗所,後改仁愛教育實驗所,簡稱仁愛莊,仁愛莊曾關押呂秀蓮、張溫鷹、陳菊、陳婉真、盧修一、李敖、傅正、崔小萍、謝聰敏、魏廷朝、張溫鷹、施明德等多名政治犯。 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家屬、紀錄片導演洪維健在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之後,要求軍方釋出原台灣仁愛教育實驗所,由政府保存不義遺址。.

查看 李兆基 (白色恐怖)和台灣仁愛教育實驗所

三年困难时期

三年困难时期,或称三年大饥荒,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国内,在农业集体化和大跃进运动之后,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发生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大饑荒。与之类似的发生在共产主义国家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性大饥荒有朝鲜饥荒和1932年苏联大饥荒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80年代以前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 部分大陸居民或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餓飯年、饥荒年、人饿,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或三年大災荒,也有部分西方学者称其为大跃进饑荒、中国大饥荒。 大饥荒所發生的時期有不同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定是1959-1961年,、Basil Ashton、文貫中採用1958-1961年,楊繼繩、馮客及周遜的著作則採用1958-1962年。.

查看 李兆基 (白色恐怖)和三年困难时期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查看 李兆基 (白色恐怖)和广东省

張清潔

張清潔(),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南安縣大嶝島人,受中共特種訓練後派遣入台,利用大饑荒難民潮以投奔自由名義駕木船進入金門,經情報局吸收為儲訓隊員,因搶奪財物及有逃亡偷渡出境進入香港意圖而遭交付感化三年,1966年7月5日自仁教所越獄逃亡,與李兆基結夥搶劫計程車殺害司機,被判處死刑,1966年9月20日於安坑刑場執行槍決。.

查看 李兆基 (白色恐怖)和張清潔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簡稱國防部軍情局;英文缩写:MIB)是負責中華民國國軍軍事情報的單位,專責執行戰略預警情報蒐集、研整之任務,隸屬於國防部參謀本部。.

查看 李兆基 (白色恐怖)和國防部軍事情報局

逃港

逃港(即逃亡至香港)或香港偷渡潮,是指在1950年代至中國大陸改革开放前,大量中國大陸民眾為逃避中國共產黨統治,嘗試偷渡至英屬香港之現象,在香港本地又稱為偷渡潮。三年大饑荒後之1962年為一高峰。逃港潮促使並強化了香港反共意識形態。.

查看 李兆基 (白色恐怖)和逃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