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圍棋四大家
日本江戶時代圍棋有各種門派,最早是本因坊算砂的本因坊家,早在織田信長時代就已有本因坊之名(甚至有人認為算砂的本因坊法號是傳承自不會下棋的叔父,那本因坊存在的年份就要更加提前),不過直到本因坊道策做名人碁所時,設立跡目制度(預定繼承人),本因坊才從和尚的法號脫離,獨自成為一家。 (以下為了方便說明年代,使用第幾世本因坊作為比較。) 另外在本因坊算悅在位期間,算砂的徒弟安井算哲傳位給安井算知,是為二世,安井家便開始傳承下去。至於算砂的宿敵林利玄的徒弟林門入齋亦在算悅任內傳為給林門入,林家便成為一家了。 至於井上家,則由算砂大弟子中村道碩的徒弟玄覺因碩在本因坊道悅任內傳為給道砂因碩,成為一家。不過到了幻庵時期,幻庵將道碩列為第一世,那麼則要推到算悅任內道碩傳位給玄覺。 除此之外,後來還有所謂的「分家」,就如將棋有大橋分家之於大橋家一般。在本因坊烈元時期,安井家的高徒坂口仙得自立為坂口家(一作阪口家);同時期,井上家的服部因淑是為後來的服部家之祖。而林家門徒林佐野分離成為林家分家,本因坊家也有水谷家之分家。 除了以上以外,還有無數的小門派,不過都不成氣候,難以撼動上述八家。 其中又以本因坊家、井上家、安井家、林家四家地位最高、歷史最淵源,稱為圍棋四大家。惟有這四家有家督(只有被認定為家督者可以競爭準名人、名人,是以四家以外縱是高手最高棋力亦不過上手)、跡目之分。四大家家督有著獨立發予低段(四段以下)免狀(段位證書)的權力(到了江戶末期,則需四家都同意),至於五段以上,則由四大家家督共同裁定(如果有名人碁所,則名人碁所可獨攬此權)。四大家家督與迹目可以參加御城碁,之後凡達高段(上手以上)也破例可以參加。 四大家裡公認本因坊家為首,林家為末,井上家與安井家則平分秋色。總計日本舊制名人十位本因坊家有七位,井上家兩位,安井家一位。最後林家先併入本因坊家,之後安井家因無好子嗣可繼承也斷脈,本因坊家則因秀哉將本因坊名號捐出而結束,最後井上家才在二十世紀中旬結束。 四大家之外,服部家、坂口家、水谷家也受到官方尊重,地位在四家與其他小門派中間,可領官方俸祿。至於其他小門派則頂多只是教棋而已。.
查看 朴入和圍棋四大家
林家 (圍棋)
林家為日本江戶時代的圍棋四大家(本因坊家、安井家、井上家、林家)之一。 共世襲了十三世,後代棋士多認為林家為四大家之末,沒有名人,許多家督也都是由其他家過繼或是由其他家指導出來的,最後併入本因坊家。 林家的家督多有承襲先祖的名字,是以要做區別多用第幾世或是繼任家督前的名字。因林家歷代少有高手入門,最後因本因坊家財政吃緊,林家財產頗豐,秀榮(為十四世本因坊秀和的次子,過繼到林家)乾脆就將林家併入本因坊家。.
查看 朴入和林家 (圍棋)
林門入齋
--(),日本圍棋棋手,生於伊賀,乳名門三郎,1590年改住江戶。 門三郎自幼即進步神速,被德川家康召入濱松城,受到賞賜後剃髮成僧,賜姓林,改名為林門入。之後拜入本因坊算砂門下,棋力累進到上手,為坊門裡除大一歲的中村道碩以外第一高徒。但是根據林元美所著「爛柯堂棋話」裡面,是將林門入列為林利玄的門徒,是以後來尊林利玄為林家的元祖。同時「當代記」裡面,1611年算砂與利玄的對局,也有被認作是道碩對門入。 安井算知當上名人碁所隔年,過繼了一位門徒給門入以頂替兩年前門入剛死的一位門徒,門入死後承襲其俸祿,於是林家便誕生了,而門入也被尊為第一世。後來的本因坊元丈所著的「古碁樞機」裡面有門入的十八盤對局,但是所用名字改為--入,但考證後不是第四世林門入(跡目時期也是使用--入之名),所以門入也有稱古--入的(加一個「古」字與第四世做區別);也有認為門入在1665年退休後改名--入。而後世為了與其他門入(歷代林家家督都用門入這個名字)區別,改稱門入齋。 1667年去世,要求葬在淺草請願寺(淨土宗)的快樂院,棋力準名人。.
查看 朴入和林門入齋
林朴入門入
--(),日本圍棋棋手,本名--,為本因坊道策的門徒。 1705年升上上手,過繼給第三世林門入當養子,改名林因竹,隔年繼任林家家督,改名林門入。同年出賽御城碁。 在名人碁所道節死後,遺書希望眾人能推舉當時最強的本因坊道知繼任為新名人,但是門入面對小自己20歲的師弟,可能心裡上不痛快,而聯合同樣是道知師兄的井上家家督因節因碩,與道知手下敗將安井仙角,一同冷落道知,之後惹火了道知,而對三家下爭碁戰帖而狼狽不堪(詳見道知頁面)。 1720年立道知的門徒井家道藏為跡目,改號因長,隔年道知就任碁所而要求升上準名人。1726年12月29日退休,傳位給因長,退休後改號朴入,與第一世林門入齋有同樣的稱號,所以門入齋又改稱--,而第四世林門入又稱林--門入。.
查看 朴入和林朴入門入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查看 朴入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