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朱怀冰

指数 朱怀冰

朱怀冰(),其在保定军校上学时学名:朱荫冕,号:岩声。乳名四伢,亦名怪中,湖北黄冈人。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

33 关系: 台湾川军上校中华民国中將中国同盟会中国共产党中国远征军中国抗日战争庐山军官训练团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北伐國民革命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八路军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倉頡輸入法行政院黄冈县黄冈市臺北陳誠陆军小学堂抗日战争第六战区武昌江西省政府江苏省河北省政府淮阴湖北省湖北省政府朱邦復

台湾

#重定向 臺灣.

新!!: 朱怀冰和台湾 · 查看更多 »

川军

川军,民国军阀派系之一。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一样的地方是,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川军内部的派系繁杂,劉文輝、鄧錫侯、楊森、劉湘等人各據一方,其中较大者則為刘湘。.

新!!: 朱怀冰和川军 · 查看更多 »

上校

上校是軍隊中军官的職銜,在多数國家中是校官中的最高級別,在中校之上、少將或准將之下。但在某些军事组织中,則还设有高上校一級的大校軍銜。在某些较小的军事组织中,上校也有可能作为最高级别的军衔。 在多数英语国家中,陸軍、空軍及海军陸戰隊的上校稱為colonel(缩写为Col.),海軍上校則稱作captain。英国空军上校的稱呼则為group captain(聯隊長)。在東亞各國軍隊的上校階級中,舊日本軍的漢字为大佐,自衛隊則依軍種分稱為一等陸佐、一等海佐和一等空佐(簡稱一佐),越南人民軍上校(thượng tá)和朝鮮人民軍上校(상좌)的對應漢字為上佐、韓國國軍上校(대령)的對應漢字則為大領。.

新!!: 朱怀冰和上校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朱怀冰和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中將

中將是許多國家軍隊中的職銜,介於少將和上將之間。這個職銜的來源可追溯至中世紀中,在戰場上接受上將的命令,再傳達下去的那個人。中文里的中将一词是来自于日本军制,日本军制中的中将来自于日本古代官职。 在美國等國,陸軍、空軍及陸戰隊的中将称为Lieutenant General,海军中将称为Vice Admiral;英国空军中将则特称为Air Marshal。 在中華民國國軍、中国人民解放军、俄羅斯聯邦軍及英国皇家海军(2001年后改为3星)等国中将的军衔标志为两颗星,在美国军队及韩国國軍、德國聯邦國防軍及日本自衛隊等受美军影响较深的軍隊中,中将級別的军衔标志通常為三颗星,而法国军队及其他前法属殖民地国家,中将军衔标志为四颗星。 中華民國國軍中将主要主要担任军长的职务,以及區域指揮官、司令官等。德國聯邦國防軍除了一般中將外,尚存在有「軍醫中將」此一特定軍銜名稱(陸、空軍軍醫中將稱Generaloberstabsarzt,海軍軍醫中將稱Admiraloberstabsarzt)。 在美國建國初期,中將為美國陸軍的最高軍銜。因為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生前所擔任的最高軍銜就是中將。.

新!!: 朱怀冰和中將 · 查看更多 »

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亦稱為中國革命同盟會,是中國清朝末年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多个團體集合而成的革命組織,1905年成立於日本東京。其組織網絡遍布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華人社區。其發動多次推翻清朝的起義活動,包括成功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體的辛亥革命。 同盟会主要由孙中山、宋教仁、黄兴、黄元秀、蔡元培等人领导,由於其成员其包羅之眾,自1906年以後就不斷發生內爭,包括個人的衝突、理論的不同與革命方略的歧見,特別是由於一連串武裝起义的失敗,更增加了內爭的激烈性。辛亥革命後,同盟会改組為國民黨,成為之後中華革命黨與中國國民黨之前身。  .

新!!: 朱怀冰和中国同盟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新!!: 朱怀冰和中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中国远征军

中国遠征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华民國政府為支援英國軍隊在緬甸殖民地對抗日本陸軍及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補給線安全,而組建、出國作戰的國民革命軍部隊。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3個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0,000人,伤亡接近200,000人。.

新!!: 朱怀冰和中国远征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朱怀冰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庐山军官训练团

#重定向 军官训练团.

新!!: 朱怀冰和庐山军官训练团 · 查看更多 »

云南陆军讲武堂

雲南陆军讲武堂,又稱昆明講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是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建立時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後与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齐名。 旧址位于昆明市五华区翠湖西侧,紧邻云南省图书馆。.

新!!: 朱怀冰和云南陆军讲武堂 · 查看更多 »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簡稱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歷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位處直隶(今河北省)保定城东郊,占地3000余亩,前身為清朝北洋陸軍速成武备学堂、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學堂。 1912年至1923年期間,保定軍校共辦九期,畢業生有6300餘人,其中不少人後來成為黃埔軍校教官。在北洋政府、國民黨及中國共產黨阵营都有保定军校毕业學生,尤其是大清帝國滅亡後国民政府時期内。若從北洋行营将弁学堂(1902年)算起,保定各军事学堂(校)共培养、訓練了11000余名軍官,當中超过2000人獲得將軍的銜頭;仅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短短的11年中的(1912年-1923年)九期毕业生中就培养了后来成长为少将以上的将军达1700余名。 保定軍校的主要功能為訓練初級軍官,學習期為兩年,分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輜重兵五科,學制章程參照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教官亦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者居多。第二任校長為蔣方震。保定军校前七期只招收全国四所陆军中学堂(民国后改称陆军预备学校)学制二年之毕业生;而陆中是只招收全国十八所(每省设一所)陆军小学堂学制三年之毕业生;陆小则是招收14-15岁的具初小或私塾学历的子弟。故从陆小、陆中至保定军校执行的是一整套的、严格的军事养成式教育。.

新!!: 朱怀冰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 查看更多 »

北伐

#重定向 北伐 (消歧義).

新!!: 朱怀冰和北伐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4年師法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創設之軍隊。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將所屬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所轄的軍隊,也是中華民國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 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將領和軍官均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进行北伐的主要武裝力量。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正式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定於一尊,國民革命軍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簡稱「國軍」或「國府軍」,同時效忠黨與國家,期間經歷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國民革命軍成為中華民國國軍,簡稱「國軍」。.

新!!: 朱怀冰和國民革命軍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中國國民黨主導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最高軍事機關。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時就設立軍事委員會,其職權是在中國國民黨指導、監督下,管理、統率國民政府所轄境內海軍、陸軍、航空隊及一切關於軍事之各機關。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周天度、鄭則民、齊福霖、李義彬等著,《中華民國史》第八卷,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7月,第227頁國民革命軍北伐開始後,又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蔣中正任總司令,規定軍事委員會內各機關改隸總司令部。軍事委員會專責以軍事武力統一中國。 1928年6月,北伐完成,統一中國,國民政府遷至南京;同年11月10日,軍事委員會職務權責移交國民政府軍政部、參謀本部、軍事參議院等單位後正式結束。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為了與侵華日軍對抗,國民政府恢復設立軍事委員會。隨後,軍事委員會歷經第一階段國共內戰及中日戰爭,直到1946年5月裁撤。 軍事委員會雖隸屬國民政府,不過在中華民國軍政、訓政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論是重要性或職責上都凌駕於其他政府組織。另外,該委員會雖於名義上採合議制,是一種軍事委員會制。但是實際上委員會主席或委員長統馭會務,享有極高軍事、行政、立法、甚至司法之決策權,是一種軍事集權政府。 事實上,自1932年開始,軍事委員會之委員長蔣中正,一般是以此職務統治全中國。因此,不但絕大部分的中國人習慣稱呼蔣中正為蔣委員長;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和歐洲人,也習慣稱呼蔣中正為Gimo,指其特級上將背景(Generalissimo - 大元帥)之英文簡稱。.

新!!: 朱怀冰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八路军

八路军,全称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关协议,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处于陕北的主力部队由国民政府改编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9月12日,八路军的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实际控制者中国共产党将这支部队称为“八路军”,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华北治安战》和《陆军作战》稱该部队为共產軍、八路军、紅軍。.

新!!: 朱怀冰和八路军 · 查看更多 »

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

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简称东北行辕,负责东北地区军政事务,直隶于国民政府的机构。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开始争夺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权。8月,中华民国政府在长春设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综理东北地区事务。第一任主任熊式辉。1946年8月7日,撤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各地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改称为国民政府主席行辕,直隶于国民政府,职权、组织结构照旧。9月1日,正式改称为东北行辕。1947年8月,东北保安司令部并入东北行辕。同时,陈诚接任东北行辕主任。1948年5月,并入沈阳的东北剿匪总司令部。.

新!!: 朱怀冰和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 · 查看更多 »

倉頡輸入法

倉頡輸入法是一種常用的中文輸入法,由有「中文電腦之父」美譽的朱邦復先生於1976年創製。初期--有正體中文版本,原名「形意檢字法」,用以解決電腦處理漢字的問題,包括漢字輸入、字形輸出、內碼儲存、漢字排序等。朱邦復發明此輸入法時正值他為三軍大學發展中文通訊系統之際,時任三軍大學校長的蔣緯國為紀念上古時期倉頡造字的精神,乃於1978年將此輸入法重新定名為「倉頡輸入法」。 1982年,朱邦復登報公開放棄倉頡輸入法專利權,並且極力推動電腦的中文化。現今大部分作業系統,甚至一些電子辭典皆附有倉頡輸入法,繁體中文鍵盤也大多印有倉頡輸入法的字根。在繁體中文世界裡,倉頡輸入法是最為普及的形碼輸入法之一。 倉頡輸入法適用於多種平台,主流的中文作業系統和大部分電子辭典均有內建。一些字典、辭典或線上中文字典亦採用倉頡編碼作為檢索工具。.

新!!: 朱怀冰和倉頡輸入法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朱怀冰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黄冈县

冈县是中国湖北省舊县名。始置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建置沿袭至1990年,历代均为郡、府、州治所,县治位于黄州城(今黄冈市区)。 1950年以前,黄冈县辖地大致相当于今地级黄冈市所辖的黄州区、团风县和武汉市所辖的新洲区,1951年至1990年间则大致相当于今黄州区和团风县。.

新!!: 朱怀冰和黄冈县 · 查看更多 »

黄冈市

冈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鄂豫皖赣四省交界处,北靠大别山、南临长江。京九铁路纵贯全市,境内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距武汉不到一小时车程。 除此以外,黄冈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城,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和人文传统,包括东坡赤壁、五祖弘忍、程颐和程颢兄弟、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之一的李时珍等等,20世纪则更是涌现出一大批在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各领域声名卓著的人物,如胡风、熊十力、黄侃、汤用彤、闻一多、李四光、徐复观、殷海光、汤佩松、彭桓武、王亚南、朱邦复等等。.

新!!: 朱怀冰和黄冈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朱怀冰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陳誠

陳誠(),字辭修,乳名德馨,別號石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是中國國民黨黨、政、軍首要人物之一。其軍事集團是蔣中正嫡系部隊中堅力量。他自黃埔軍校起就一直追隨蔣中正,成為心腹干將,曾任軍長、兵團總指揮、集團軍總司令、軍政部長、湖北省政府主席、國防部參謀本部參謀總長兼任海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要職。到臺灣後,歷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副總統和中國國民黨副總裁。.

新!!: 朱怀冰和陳誠 · 查看更多 »

陆军小学堂

陆军小学堂为清廷于光绪年间在各省设立的新式陆军学堂,为小学堂、中学堂、兵官学堂(未设立)、大学堂二级四等体制的一部分。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拟《陆军小学堂章程》,开始在全国各省设立陆军小学堂,宗旨为“一切教育,以忠君爱国为本原,德育、体育为基址,振尚武之精神,汰叫嚣之陋习”。学制三年,每所学堂定额为90名至300名不等,年龄为15岁至18岁之间(武备学堂挑选的可在20岁以下)。各小学堂定额分三年招足,即每年招定额的三分之一,分为第一、二、三班,新生为三班,每年提升一班。 各省陆军小学堂大多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三十二年(1906年)间开办,其中直隶陆军小学堂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就已开办,还有个别省份(如广西陆军小学堂)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才开办。这些小学堂多为武备学堂改建而成。.

新!!: 朱怀冰和陆军小学堂 · 查看更多 »

抗日战争第六战区

抗日战争第六戰區是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因應戰爭形勢,與日軍作戰戰區之一。1937年设立,实际未能正式组建。1939年设立不久,便归入抗日战争第九战区。直到1940年才为屏障拱卫重庆稳定下来。.

新!!: 朱怀冰和抗日战争第六战区 · 查看更多 »

武昌

#重定向 武昌区.

新!!: 朱怀冰和武昌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政府

江西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江西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自民國16年(1927年)2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改組江西省臨時政治委員會為江西省政府委員會開始,到民國38年(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贛縣為止,前後歷時23年。.

新!!: 朱怀冰和江西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朱怀冰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政府

河北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河北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

新!!: 朱怀冰和河北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淮阴

淮阴,可以指:.

新!!: 朱怀冰和淮阴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新!!: 朱怀冰和湖北省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政府

湖北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湖北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自民國16年(1927年)4月11日武漢國民政府改組湖北政務委員會為湖北省政府開始,到民國38年(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恩施為止,前後歷時23年。.

新!!: 朱怀冰和湖北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朱邦復

朱邦復(Chu Bong-Foo,),湖北省黃岡縣人。為中文終端機、倉頡輸入法、漢卡的發明人。由於其對中文電腦發展的眾多貢獻,台灣及香港地區的華人譽其為「中文電腦之父」。亦因其個性獨具、天馬行空,被人稱為「中文電腦瘋子」。 朱邦復除了從事中文電腦研究,也致力於研究中國文化哲理,著作等身,其中以漢字基因理論最為顯著。.

新!!: 朱怀冰和朱邦復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