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司空
司空,空是工的通假字,是中国、朝鮮古代官名。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春秋、战国时沿置。宋国因宋武公名叫司空,所以将司空改为司城。孔子曾任鲁国的司空。 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东汉将大司空改为司空,与太尉、司徒(丞相、大司徒改任)并称三公,一直延续到宋徽宗时,仿周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辽朝、金朝三公还是太尉、司徒、司空,元朝时设时废。明朝、清朝还是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
查看 朱博和司空
大司農
大司農為中國古代官名,秦代時有治粟內史,掌理國家財政,至漢景帝時改名大農令,漢武帝時再改為大司農,為漢代九卿之一,其屬官有五個單位,各設一令一丞,其中太倉掌米穀庫儲,均輸掌物資供應,平準掌物使調節,都內管理國庫,籍田皇管皇帝躬耕事宜。此外後來漢武帝新設的鹽鐵專賣也歸大司農管理。曹魏司农王思宏作水碓,免归田里。 魏晉南北朝時,各朝亦多設大司農,以掌管財政事宜,地位重要,北魏時另設了太倉尚書分大司農之權,其後大司農只掌理管布帛和賦稅的單位。隋代以後此官改为司農寺卿。元代有設大司農司,但職掌已較為不同。 清代常雅稱戶部尚書為大司農。.
查看 朱博和大司農
太守
太守又稱郡守,中国、朝鮮半島古代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級的行政區之地方行政官。 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秦併六国,废除封建制,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西汉景帝中二年,郡守更名为太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邊郡又有長史,掌兵馬,秩皆六百石。時太守屬於高官,往往奉詔入都,拜为公卿;三公、九卿罢歸,亦多出京,拜为太守。王莽改太守为大尹,东汉复旧称。东汉设州牧后,太守遂为州牧或刺史的下一级行政官。漢代太守的收入,除正式俸祿外,有一部份是以公家產業所得,供太守使用,由屬吏少府掌管。 南北朝時新增許多州,而郡所轄的範圍縮小州郡差別不大。隋废郡,以州领县,太守之官遂废,以州刺史取代郡守一職。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宋代以後,時雅稱知府、知州等官為太守。如〈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查看 朱博和太守
孔光
孔光(),西汉后期大臣。字子夏,曲阜(今山东曲阜)人,孔霸第四子,孔子十四世孙。少年时好经学,不到二十岁,被推举为议郎。后来,光禄勋匡衡举孔光为方正,之后改任谏大夫。汉成帝刚刚即位,以他为博士、尚书令。以审理冤案逐渐知名。孔光掌管枢机朝政十余年。前15年,孔光为御史大夫,直到前8年。前7年,汉哀帝即位,孔光为丞相,二年(前6年)三月被封为博山侯。孔光与师丹、何武等拟定限田、限奴婢的方案,遭官僚贵族反对,未果。前5年,孔光罢相。前2年,再任御史大夫,继而复任丞相。前1年,丞相改名为大司徒。汉平帝即位,孔光晋升为太傅。元始元年,孔光为太师。元始五年,孔光去世,谥号简烈。赐赠丰厚,葬礼十分盛大,送葬的车就有一万多辆。.
查看 朱博和孔光
左馮翊
左馮翊(),为两漢三國时期三輔之一,取义“凭辅京师”,负责管理当时京畿附近地方行政事务,类似太守之职。始于漢武帝改左内史更名左馮翊所置,治所在长安。東漢时治所移至高陵,三國时改为馮翊郡,官名改称馮翊太守。左馮翊既可以指此官名,也可以指所轄地区。.
查看 朱博和左馮翊
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員,輔佐皇帝總理政事的百官之長。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漢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在漢朝僅次於相邦(後避漢高祖諱,史料均改稱相國)。相與僕射皆為先秦禮儀如射禮酒禮中輔助儀式之人。 中國歷史上設立丞相制度,東周戰國時代的秦武王是為濫觴。丞相制度在中國有長達數千年的歷史。.
查看 朱博和丞相
京兆尹
京兆尹,中國古代官職,相當於今日首都地區的行政首長。三國以後改稱京兆郡。.
查看 朱博和京兆尹
廷尉
廷尉(又稱大理、作士),係中國古官名。於秦朝初置。係掌刑獄。,學典.
查看 朱博和廷尉
何武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今四川省成都郫都区北)人,西漢大臣。 学习《易经》,与翟方进为友。历任鄠县县令、谏大夫、扬州刺史、丞相司直、清河郡太守、兖州刺史、司隶校尉、京兆尹、楚国内史、廷尉。前8年,为御史大夫(改大司空),封氾乡侯。汉哀帝之时,何武与师丹、孔光等拟定限田、限奴婢的方案,遭官僚贵族反对,未果。元寿元年(前2年)改任前将軍。次年,汉哀帝逝世。举朝上下皆举荐王莽为大司马。他与公孙禄友善,为避免外戚专权,两人互荐。王莽任大司马后,他与公孙禄被有司弹劾,皆被免官。 元始三年(3年),王莽掌权时,呂宽、王宇事件,何武被王莽诬陷,自殺,谥号剌侯。其子何況袭封,王莽篡位时断絶。.
查看 朱博和何武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為中國歷史的官職,三公之一,御史的首領,负责监察百官,大约相当于副丞相。 類似於近代:監察院、督察處、政風廉潔處、廉政公署。防範朝廷主官於侵害人民權益、貪官污吏、貪贓枉法。.
查看 朱博和御史大夫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查看 朱博和刺史
傅喜
傅喜(),西汉大臣,河内郡温县人,字稚游。汉哀帝的祖母傅太后的堂弟,好学有大志。汉成帝时,为太子庶子。汉哀帝时,历任卫尉、右将军、大司马,被封为高武侯。与大司空师丹执正义,得罪傅太后,被朱博弹劾免职。汉平帝时,被王莽排斥出朝廷,王莽建立新朝後,傅喜去世,谥号贞。 傅喜有兒子。.
查看 朱博和傅喜
傅昭儀
傅昭儀,(),為西漢漢元帝之妃、漢哀帝祖母。諡號孝元傅皇后。.
查看 朱博和傅昭儀
冀州
#重定向 冀州 (九州).
查看 朱博和冀州
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古代職官名。為君主近臣,依君主詔命行事。.
查看 朱博和光祿大夫
犍為郡
犍为郡,犍,又作楗。中国古代的郡。.
查看 朱博和犍為郡
琅琊
琅琊或--琊,或琅邪,为一中国地名,可以指:.
查看 朱博和琅琊
萧育
萧育,西汉大臣。字次君,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人,萧望之之子。.
查看 朱博和萧育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查看 朱博和西汉
趙玄
趙玄,东郡人,字少平,西漢御史大夫。 趙玄跟随郑宽中学习《尚书》,后来担任尙書僕射,汉元帝元延三年(前10年)汉成帝以趙玄为光禄勋,担任二年。绥和元年(前8年)六月,侍中、光禄大夫、司农趙玄为卫尉,转任太子太傅。汉成帝立弟弟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为太子。十一月,汉成帝封楚孝王刘嚣的孙子刘景为定陶王,使刘康一脉得以延续。刘欣准备上书叩谢皇恩。太子少傅阎崇认为不应当叩谢。太子太傅赵玄却认为应当叩谢。太子听从了赵玄的建议。汉成帝诏问太子因何叩谢,尚书上奏弹劾赵玄,赵玄被贬降为少府,而任命光禄勋师丹为太子太傅。。 刘欣即位为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四月十九日,汉哀帝罢免了丞相孔光的官爵,贬为平民。任命御史大夫朱博为丞相,封阳乡侯。又任命少府赵玄为御史大夫。当二人准备登殿接受皇帝的策书时,忽然传来一种宏大的声音,象钟鸣一样,殿中的郎、吏和阶前的武士,全都听到了。朱博、赵玄奏请将新都侯王莽贬为平民。汉哀帝因为王莽是太皇太后的亲属,没有免去封爵采邑,将他遣送回封国。傅太后怨恨傅喜,派孔乡侯去暗示丞相朱博,命他上奏罢免傅喜的爵位。朱博与赵玄指控傅喜和前大司空、汜乡侯何武,请求皇帝将他们都贬为平民。汉哀帝怀疑朱博、赵玄是受傅太后的指使,便召赵玄到尚书处询问,赵玄承认了。汉哀帝减赵玄死罪三等,削减傅晏采邑封户四分之一。朱博自杀,封国撤除。 |- |colspan.
查看 朱博和趙玄
陈咸
咸,字子康。西汉沛郡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人,陈万年之子。 陈咸之父陈万年在汉宣帝、汉元帝时为代理御史大夫。陈咸十八岁,以父任为郎。陈咸性格坦率,有才能,多次上书言事。转任左曹(加官名, 受理尚书事)。陈万年得病,召他於床下告诫,说道夜半,主要教他如何谄上。汉元帝提拔他为御史大夫的辅佐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考察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都敬畏他。因劾奏中书令石显专权,被石显诬告陈咸漏泄省中语,下狱,髡为城旦,废为庶民。汉成帝即位后起复,历任长史、冀州刺史、谏议大夫、楚内史、北海郡太守、东郡太守等职,因为京兆尹王章一案被罢免。后起任南阳郡太守,以杀伐立威,一年死数百千人。当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宠信陈汤。陈咸贿赂陈汤,以求举荐入京。后来官至少府,被丞相翟方进弹劾,回到故乡,忧虑而死。.
查看 朱博和陈咸
杜陵
杜陵,可能指:.
查看 朱博和杜陵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查看 朱博和汉书
汉哀帝
汉哀帝劉欣(),西汉的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其正式諡號為「孝哀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哀帝」。劉欣是汉元帝孙,汉成帝弟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母丁氏。.
查看 朱博和汉哀帝
汉成帝
漢成帝劉驁(),,西漢第十二位皇帝,其正式諡號為「孝成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成帝」,漢元帝長子,母孝元皇后王政君(王莽姑母)。.
查看 朱博和汉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