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朝比奈泰朝

指数 朝比奈泰朝

朝比奈泰朝(),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今川氏的重臣,掛川城主,別稱左京亮、備中守。被喻為是今川家的兩大支柱之一、第一忠臣,其父親是朝比奈泰能,兒子是朝比奈泰基。 生年通說為1538年(天文7年),母親則不明,但從父親的正室為中御門宣秀之女推斷,算是壽桂尼(今川義元之母)的姪兒,也因此家族因緣與山科言繼有所交流,弘治2年(1556年)言繼贈送「梶井宮之御筆百人一首」字畫給他。 跟今川氏真同年出生,與氏真間的關係也相當融洽。在父親死後繼承家督。1560年,今川義元侵攻尾張國時,與井伊直盛一同攻略鷲津砦,後來今川義元受到織田信長的突襲(即桶狹間之戰),最後戰死,得知今川義元死訊後,朝比奈泰朝領兵撤退。 今川義元死後,今川氏真繼承家督。後來三河國、遠江國的今川領地內動搖越來越大,許多今川將領開始有離反之心,但泰朝表明會繼續支持氏真。其中有謀反嫌疑的井伊直親,泰朝接到氏真的命令而處理掉井伊直親。 武田信玄在今川義元死後開始暗地裡煽動今川領地內的豪族,今川氏真知情,開始停止運送海鹽到信玄所在的甲斐國。至1568年,武田信玄正式斷絕甲相駿三國同盟的盟約,進攻駿河國(稱為駿河侵攻),朝比奈泰朝迎接今川氏真到掛川城保護,至此今川氏大部分的重臣接連叛逃到武田家及德川家的麾下,而泰朝依舊貫徹他對今川家的忠義。同年底從西方的三河國率領軍隊攻來的松平元康(日後的德川家康)開始不停的朝東邊今川家的本國領地駿河國和遠江國前進,德川家康在曳馬城陷落後便開始圍攻掛川城,與家康奮力苦戰5個月後,打開城門投降,後與今川氏真前往伊豆國,隨氏真投奔寄居於北条家的庇護之下,曾應邀支援上杉謙信家臣山吉氏的援助作戰要請的活躍動向,元龜二年(1571年)12月追隨氏真投奔德川家康前往濱松城。 之後便沒有泰朝的任何記載資料了。有說法是投靠到德川家臣酒井忠次的麾下,但真相依舊不明。 Category:朝比奈氏 Category:戰國武將 Category:遠江國出身人物.

目录

  1. 25 关系: 壽桂尼安土桃山时代尾張國上杉謙信三河國井伊直盛井伊直親今川義元今川氏今川氏真伊豆國德川氏織田信長甲斐國遠江國駿河侵攻駿河國酒井忠次掛川城桶狹間之戰武田信玄武田氏濱松城朝比奈泰能战国时代 (日本)

壽桂尼

壽桂尼(生年不詳~1568年4月11日〖永祿11年3月14日〗),日本戰國時代女性,是戰國時駿河國的大名今川氏親的正室。出身藤原北家,勸修寺流,父親是權大納言中御門宣胤,兄長中御門宣秀,姐姐山科言綱的正室。子女今川氏輝、今川義元、瑞溪院(北條氏康的正室)。本名不詳,丈夫氏親死後依佛俗剃度出家,法名瑞光院壽桂尼,尊稱大方殿。經歷氏親、氏輝、義元、氏真四代擔任政務方面的輔佐。.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壽桂尼

安土桃山时代

安土桃山時代,又稱織豐時代,是1568年至1603年之間,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起於織田信長上洛扶植最後一位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為其傀儡,終於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以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桃山城(又稱「伏見城」)為名。 他們作為強大的強勢大名,擊敗了其他大名,統一了日本,成為統一日本的實際政權的領導人。三位主要人物相繼成為這個時期的主導者:織田信長(1568年至1582年)、豐臣秀吉(1582年至1598年)、德川家康(1598年至1603年)。他們透過與京都朝廷的合作取得政治上的實權,並以天皇的名義征伐全國其他不服從的大名,即中國所說之「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時甚至也可以說,武家政權的首領才是當時代事實上日本的皇帝。.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安土桃山时代

尾張國

尾張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亦稱“尾州”(びしゅう),其國領約為現在愛知縣的西部。.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尾張國

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是一名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後世譽為越後之龍、軍神。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後稱長尾景虎。 由於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的姓氏,並先後得到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和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偏諱,故又稱上杉政虎、上杉輝虎,篤信佛教,法名谦信,號宗心,齋號不識庵。官位為「從五位下彈正少弼」,死後由明治天皇追贈從二位。 任內終結內亂頻仍的越後國,除了政務與軍事外,也致力於經濟產業的復興。另由於救援盟國及關東秩序的回復屢次出兵,在48年的生涯中,分別與武田信玄、北条氏康、織田信長、越中一向一揆、蘆名盛氏、能登畠山氏、佐野昌綱、神保長職、椎名康胤等大名頻頻作戰,尤其5度與武田信玄在川中島地區作戰最為著名,廣為後世描述。之後應足利將軍家邀請而上洛,從越後國經北陸路西進越中國、能登國及加賀國等擴大勢力,但壯志未酬而去世。作戰的戰兜為飯綱明神前立鐵錆地張兜。 謙信共有四名養子,為上杉景勝、上杉景虎、上條政繁和山浦景國。.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上杉謙信

三河國

三河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三州(或大寫為叁州)。三河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愛知縣的東部。.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三河國

井伊直盛

井伊直盛(1506年—1560年6月12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今川氏家臣,遠江國國眾第22代當主依據江戶時代《》,在江戶幕府官方紀錄的井伊家譜系中井伊直盛為第15代當主,但在幕府末期國學者編寫的《訂正井家御系圖案》」中,成為第22代當主。.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井伊直盛

井伊直親

井伊直親(1535年—1563年1月8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今川氏家臣,遠江國國眾第23代當主依據江戶時代《》,在江戶幕府官方紀錄的井伊家譜系中井伊直親為第16代當主,但在幕府末期國學者編寫的《訂正井家御系圖案》」中,成為第23代當主。.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井伊直親

今川義元

今川義元()是日本戰國時代守護大名今川氏的第十一代家督,家系出身鎌倉八幡太郎源義家一系的名門望族。父親是今川氏親,母親壽桂尼,正室為武田信虎之女定惠院。 義元是戰國時代中期戰國大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川家在其統治下迎向其全盛期,占有駿河、遠江、三河三國,並與同代的武田晴信(信玄)、北條氏康、織田信秀競逐霸業,在世時有「東海道一弓取(弓取引伸有武家人之意,意指東海地區第一的武士)」的威名。然而,由於他在永祿4年(1560年)戲劇性地敗死在年輕的織田信長手上,今川家也迅速地由盛轉衰。.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今川義元

今川氏

今川氏()是日本鎌倉時代至江戶時代的武家氏族,發跡於三河國今川(現愛知縣西尾市今川町),最初於南北朝時代作為足利氏支援北朝對抗南朝,進入室町時代後繼續支持室町幕府,並且箝制鎌倉公方,永享之亂和享德之亂時依然支持幕府。戰國時代時則以駿河國和遠江國為根據地,擴展勢力至三河國,一度將收歸其下,與武田氏和後北條氏多次交戰後三方結盟。此後,以上洛為目標向西進軍,卻在桶狹間之戰中敗於織田信長,家督今川義元亦戰死,並且遭到德川家康和武田信玄背叛,最終作為大名的今川氏滅亡,家督今川氏真則輾轉投靠不同的大名,其子孫在江戶時代則作為存續至明治維新後斷絕。.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今川氏

今川氏真

今川氏真(),為日本戰國大名,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初期的人物,雖非末代家督卻為今川氏末代大名。父為今川義元,母為武田信虎之女定惠院,正室為早川殿。幼名「龍王丸」,元服名「氏真」,法名「宗誾」,別名「五郎」、「彥五郎」。受到其父親影響也相當喜愛京都文化。.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今川氏真

伊豆國

伊豆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豆州。伊豆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静岡縣東部的伊豆半島及東京都所屬的伊豆諸島。.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伊豆國

德川氏

德川氏(),是由德川家康創始的日本姓氏。.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德川氏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織田信長

甲斐國

斐國(),是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亦稱為甲州(こうしゅう)。其位置相當於現代日本行政區中的山梨縣。.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甲斐國

遠江國

遠江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遠州。遠江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静岡縣的西部。以东是日本东国。.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遠江國

駿河侵攻

駿河侵攻()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合戰。由甲斐國戰國大名武田信玄在永祿11年(1568年)侵攻駿河國今川氏領國為開端。.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駿河侵攻

駿河國

駿河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駿州。倒幕後的明治時期,駿府被改稱靜岡,而在1871年的廢藩置縣推行下,駿河國大部分被納入現今的靜岡縣,領域約為静岡縣的中部及東北部。.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駿河國

酒井忠次

酒井忠次()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德川家家臣。德川四天王和德川十六神將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唯一非德川三傑的德川四天王。.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酒井忠次

掛川城

掛川城是位於日本靜岡縣掛川市掛川的一座城堡。室町時代中期文明(1469年 - 1487年)年間,守護大名・今川義忠的重臣朝比奈泰煕築城。1568年(永禄11年)今川氏慘遭武田松平兩派夾攻,今川氏以此固守半年後投降棄城。掛川城城代為家康的重臣石川家成与康通父子。家康轉封後由豐臣秀吉家臣山內一豐(五萬多石)入城,石垣、瓦葺、天守等近世城郭要件於此時完成。江戶年間因距離德川家康隱居的駿府很近故多由譜代大名作為城主,並於1621年再建三重天守,最終太田氏(太田道灌一族的系列)入主,並重新進行城的修築。幕末1854年(安政元年)東海地方一帶大地震襲擊(安政東海地震)、掛川城天守及大半的建物倒壞。1861年(文久元年)二之丸御殿重建,天守則未重建。1994年(平成6年)4月,以木構復原天守(複合式望樓型3重4階)。.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掛川城

桶狹間之戰

桶狹間之戰(桶狭間の戦い)是一場发生於1560年(日本永祿三年)战国时代日本的战役。 東海道大名今川義元親自率軍攻入尾張國境內,在今愛知縣名古屋市一帶,遭織田信長領軍奇襲本陣陣亡。戰後,原本稱霸東海道的今川氏從此沒落,而獲勝的織田信長則在中日本和近畿地方迅速擴張勢力,奠定其日後掌握日本中央政權的權力基礎。.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桶狹間之戰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大永元年十一月三日-元龟四年四月十二日,原名武田晴信,通稱太郎)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為清和源氏源義光的後代,甲斐武田家第19代家督,武田信虎之长子。母亲是甲斐國人眾的女儿大井之方,先室為扇谷上杉家大名上杉朝興之女,繼室為左大臣三條公賴之女三條之方。官位是從四位下、信濃守,大正時代贈从三位。 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時代名将,人稱「甲斐之虎」,與「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相模之獅」北條氏康齊名。在日本战国史上颇具影响。所举“风林火山”(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之军旗,语出《孙子兵法》,成了武田军的一种象征。.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武田信玄

武田氏

武田氏,是日本从平安时代末期到战国时代的武士氏族。本姓是源氏。家系是以清和源氏的一个支系河内源氏下的源義光为始祖的甲斐源氏的宗家。武田氏在安艺国、若狭国存在支系,上总国亦有庶出支系。.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武田氏

濱松城

濱松城是位於日本靜岡縣濱松市中區的城堡。別稱曳馬城、出世城。江戶時代為濱松藩藩主居城。.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濱松城

朝比奈泰能

朝比奈泰能()戰國時代武將。今川家重臣。父親為朝比奈泰煕。兒子為朝比奈泰朝。遠江國掛川城主。.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朝比奈泰能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查看 朝比奈泰朝和战国时代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