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最近的星系列表

指数 最近的星系列表

最近的星系是以地球為中心測量之列表,由上至下以距地球由近至遠排列。.

68 关系: 大犬座矮星系大熊座矮星系大熊座II矮星系天爐座矮星系室女座星流寶瓶座矮星系小熊座矮星系巴納德星系三角座星系人馬座矮不規則星系人馬座矮橢球星系仙女座I仙女座II仙女座III仙女座IX仙女座V仙女座VI仙女座VII仙女座VIII仙女座X仙女座星系地球唧筒座矮星系六分儀座A六分儀座B六分儀座矮星系玉夫座矮不規則星系玉夫座矮星系獅子座 I 矮星系獅子座A獅子II矮星系牧夫座矮星系銀河系的衛星星系飛馬座矮不規則星系鯨魚座矮星系船底座矮星系银河系雪茄星系雙魚座矮星系IC 10IC 1613IC 5152M 81星系團M110M110 (橢圓星系)M32NGC 147NGC 1560NGC 1569NGC 185...NGC 2366NGC 2403NGC 247NGC 253NGC 2976NGC 300NGC 3109NGC 404NGC 4236NGC 55NGC 7793UGC 8901UGCA 86杜鵑座矮星系沃爾夫-隆達馬克-梅洛帝星系波德星系本星系群星系 扩展索引 (18 更多) »

大犬座矮星系

#重定向 大犬座高密度區.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大犬座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大熊座矮星系

#重定向 大熊座I矮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大熊座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大熊座II矮星系

大熊座II矮星系 (UMa II dSph) 是座落在大熊座的一個矮橢球星系,於2006年在史隆數位巡天的資料中被發現。這個星系與太陽的距離大約30,000秒差距,並以116公里/秒的速度常像太陽運行。它被歸類為矮橢球星系 (dSph),意味著它是橢球的形狀 (長短軸比~2:1),半光度半徑大約是140秒差距。 Uma II是銀河系最小和最暗淡的衛星星系之一 — 它的總亮度大約是太陽的4000倍 (絕對視星等~-4.2等),這比絕大多數的球狀星團的亮度低得多。Uma II甚至比一些恆星,像是銀河系的老人星,的亮度還要低。它的亮度大約與獵戶座的参宿五相當,但是,它的質量大約有500萬太陽質量,這意味著這個星系的質-光比是2,000左右。這可能是正在經歷潮汐破壞的過程,導致型狀不規則,處在過渡階段的星系。 Uma II的恆星族群裡有許多年老的恆星,它們形成的年代至少在100億年前。這些老年恆星的金屬量都非常低, ,這意味著它們的重元素含量低於太陽300倍。Uma II的恆星有可能是宇宙中第一波誕生的恆星,而目前在Uma II內沒有恆星在形成。到目前為止,沒有檢測到它有中性氫 - 它的上限只有562太陽質量.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大熊座II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天爐座矮星系

天爐座矮星系是一個位在天爐座的星系,是在1938年以反射望遠鏡被哈羅·沙普利發現於南非的博伊登天文台。天爐座矮星系是銀河系的衛星星系之一,它有六的球狀的氣雲,其中最大的 NGC 1049甚至比星系本身更早發現。.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天爐座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室女座星流

室女座星流(也稱為室女座高密度區、室女座矮星系或室女座超星團)是一個位在室女座的星流,在2005年才被發現,被認為是與銀河系合併過程中殘留的矮橢球星系殘骸。從地球上觀察,他是夜空中遮蓋區域最大的星系。 這個星流是從史隆數位巡天的光度測量資料中發現的。這是用來創建銀河系在三度空間中圖像的資料,是利用恆星類型中顏色和絕對星等已經確定的特徵估計它們的距離(所謂的「光度視差法」)。最早認為在室女座有一個新星系的是類星體赤道巡天小組 (Quasar Equatorial Survey Team.),使用位於委內瑞拉口徑1.0 米的施密特攝星儀觀察天琴座RR變星時,發現5顆這一類型的變星聚集在大約赤經12.4 h之處,因而天文學家推測該處是一個小星系被銀河系吞噬之後的殘留部份。 這股細流在天空中至少覆蓋了100平方度,並有可能達到1,000平方度(大約是無論任何時間天球可見部份的5%,或是滿月面積的5,000倍)。儘管他鄰近太陽系使立體角必然涵蓋較大的區域,但也只擁有數十萬顆的恆星。這個星系偏低的表面亮度(可能只有32.5M/角秒 ²),使得在之前的巡天觀測都未能發現他。 在這個星流中的恆星數量比一個星團的規模大不了多少,因此當初的發現團隊稱這個星流是"真正令人感傷的星系",其中許多的恆星雖然金屬量比第一族星為低,但在過去數個世紀都被認為是銀河系內正常的恆星。 這個星流位於銀河系內,距離太陽大約10,000秒差距(30,000光年),並且在三度空間的天空中至少跨越10,000秒差距,接近於1994年以類似的光度分析方法,發現的人馬座矮橢圓星系在天空中的平面。人馬座矮星系是另一個與銀河系合併中的小星系,但他的距離只是這個星流的4倍,因此兩者之間不太可能毫無物理上的關聯。室女座星流很可能是人馬座矮星系被切斷了聯繫的部份,循著自己的軌道繞著銀河系。室女座星流也類似2002年發現的麒麟座環,此乃由於大犬座矮星系與銀河系合併所致。.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室女座星流 · 查看更多 »

寶瓶座矮星系

寶瓶座矮星系 (AqrDIG) 是位於寶瓶座內的一個矮不規則星系,最初是在1966年被登錄在DDO巡天的目錄上。它最特別的特徵是少數顯示出藍移的星系之一,以137 公里/秒朝向銀河系運動。 李等人在1999年明確的認定AqrDIG是本星系群的成員並且使用紅巨星分支技術得知其距離為950 ± 50 千秒差距。它距離集團質量中心的距離也是950 千秒差距,這意味著AqrDIG在空間上可能是被隔離著的。相較於SagDIG他顯然暗淡了許多。.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寶瓶座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小熊座矮星系

小熊座矮星系 是羅威爾天文台的A.G. Wilson在1954年發現的一個矮橢圓星系,它位於小熊座內,是銀河系的一個衛星星系。這個星系的成員都是老年的恆星,看起來在小熊座矮星系只有極少甚至已經沒有在形成中的恆星。.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小熊座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巴納德星系

巴納德星系或稱NGC 6822是一個位在人馬座的有棒不規則星系,它距離地球160萬光年,是本星系團的成員之一。 巴納德星系在1881年由美籍天文學家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發現,并因此得名。.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巴納德星系 · 查看更多 »

三角座星系

三角座星系是位於三角座,距離地球大約300萬光年的一個螺旋星系。它被編入梅西爾 33或NGC 598。三角座星系繼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之後,是本星系群第三大的星系。它是長久以來以肉眼可以看見的最遙遠天體。 這個星系是本星系群中最小的螺旋星系,並且因為與仙女座星系的有交互作用、速度,與在夜空中互相靠近而被認為是仙女座星系的一個衛星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三角座星系 · 查看更多 »

人馬座矮不規則星系

人馬座矮不規則星系或SagDIG是一個位於人馬座的矮星系,距離大約340萬光年遠,重要的是不要和銀河系的衛星星系SagDEG (人馬座矮橢球星系)混淆了。這個星系是Cesarsky從歐洲南天天文台一米施密特攝星儀於1977年6月13日拍攝的ESO(B)攝影乾片內發現的。 SagDIG距離本星系群質量中心最遙遠的星系,他是少數在0速度面之外的星系。 SagDIG比寶瓶座矮星系亮了許多的星系,並且長期以來都有恆星在形成 (Momany et al. 2005) ,這導致他富含有中等年齡的恆星。在SagDIG內有27顆碳星的候選者,分析顯示SagDIG是貧金屬的星族,(≤ −1.3)。更進一步明說,恆星都是年輕的,恆星的年齡分布以4億至8億歲為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人馬座矮不規則星系 · 查看更多 »

人馬座矮橢球星系

人馬座矮橢球星系(SagDEG)是以橢圓形環圈環繞銀河系的一個衛星星系,主要的核心部份是在1994年發現的,直徑大約10,000光年,距離地球大約70,000光年,以距離銀河核心50,000光年(大約是大麥哲倫星系三分之一的距離),穿越銀河極區的軌道繞行銀河系。不要將Sag DEG和Sag DIG搞混了,後者是人馬座矮不規則星系,距離340萬光年遠的一個小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人馬座矮橢球星系 · 查看更多 »

仙女座I

仙女座Ⅰ是位於仙女座的一個矮橢球星系,距離大約264萬光年遠,在M31南方約3.5度偏東一點的位置上,是本星系群的一個星系,也是M31的衛星星系。 仙女座Ⅰ是Sydney van Der Bergh在1970年使用帕羅馬天文台48英吋的望遠鏡發現的。 進一步的研究是使用哈伯太空望遠鏡的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WFPC2)完成的。發現有水平分支的恆星,像其他矮橢球星系一樣以紅色的恆星為主。根據這些,和有豐富的藍色水平分支恆星,以及天琴座RR變星,得到的結論是那里是恆星還在繼續呈長的地區,估計的年齡是100億歲。哈伯太空望遠鏡在仙女座Ⅰ也發現了一個球狀星團,是在最黯淡的星系中發現的這種星團。.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仙女座I · 查看更多 »

仙女座II

仙女座 Ⅱ是位於仙女座的一個矮橢球星系,距離大約222萬光年。它是本星系群的一員,也是M31的衛星星系,但是他也很接近M33,所以也能是M33的衛星星系,而這一點還不是很清楚。 它是Sydney van Der Bergh在1970年和1971年使用帕羅馬天文台48英吋(1.2公尺)的施密特望遠鏡進行攝影乾板巡天時,與仙女座 I和仙女座 Ⅲ一起發現的。 而推測仙女座 Ⅳ可能也是在背景中的一個星系。(van dan Bergh 1972).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仙女座II · 查看更多 »

仙女座III

仙女座 Ⅲ是位於仙女座的一個矮橢球星系,距離大約244萬光年, 它是本星系群的一員,也是M31的衛星星系。仙女座 Ⅲ是Sydney van Der Bergh在1970和1971年的照相乾板上發現的。.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仙女座III · 查看更多 »

仙女座IX

仙女座 Ⅸ是在2004年被Zucker等人從史隆數位巡天的恆星測光儀中解析而發現的星系。它是位於仙女座的一個矮橢球星系,也是仙女座星系的衛星星系。在發現之際,它是已知的星系中表面光度最低的ΣV~26.8mags arcsec-2,並且是本質的絕對星等最暗的星系。 仙女座 Ⅸ是從史隆數位巡天在2002年10月5日沿著M31的長軸方向掃描得到的數據中檢出的,McConnacrchie等人估計他的距離與M31幾乎完全相同(2005)。.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仙女座IX · 查看更多 »

仙女座V

仙女座 Ⅴ是一個距離大約252萬光年,位於仙女座的矮橢球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仙女座V · 查看更多 »

仙女座VI

飛馬座矮橢球星系(也稱為仙女座 Ⅵ或縮寫為Peg dSph)距離270萬光年,是位於飛馬座的一個矮橢球星系。飛馬座矮橢球星系是本星系群的成員,也是M31的衛星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仙女座VI · 查看更多 »

仙女座VII

仙后座矮星系(也稱為仙女座 Ⅶ)位於仙后座,是一個距離258萬光年的矮橢球星系。仙后座矮星系是本星系群的成員,也是M31的衛星星系。 仙后座矮星系是在1998年與飛馬座矮橢球星系同時被前蘇聯和烏克蘭的一組天文學家發現的。仙后座矮星系與飛馬座矮橢球星系是已知的衛星星系中距離仙女座大星系最遠的,但仍然在其重力能掌握的區域內。這兩個星系內都沒有顯示出年輕的、大質量恆星形成的跡象;取代的是,似乎都以老年的,年齡達到100億歲的恆星為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仙女座VII · 查看更多 »

仙女座VIII

仙女座VIII是在2003年8月發現的星系,它是仙女座星系(M31)的衛星星系,因為很自然的散開在很長的距離上而逃過了一般的偵測。最後是測量在M31前方恆星的紅移,證實與M31有不同的速度,而確認屬於不同的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仙女座VIII · 查看更多 »

仙女座X

仙女座 Ⅹ是在2005年發現的矮橢球星系,位於仙女座,距離太陽290萬光年遠,是仙女座星系的衛星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仙女座X · 查看更多 »

仙女座星系

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國際音標為:,也稱為梅西爾31、星表编号为M31和NGC 224,在舊文獻中曾經稱為仙女座星雲)是一個螺旋星系,距離地球大約250萬光年,是除麦哲伦云(地球所在的银河系的伴星系)以外最近的星系。位於仙女座的方向上,是人類肉眼可見(3.4等星)最遠的深空天體。 仙女座星系被相信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直径约20万光年,外表颇似银河系。本星系群的成員有仙女星系、銀河系、三角座星系,還有大約50個小星系。但根據改進的測量技術和最近研究的數據結果,科學家現在相信銀河系有許多的暗物質,並且可能是在這個集團中質量最大的。 然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最近的觀測顯示仙女座星系有將近一兆(1012)顆恆星,數量遠比我們的銀河系為多。在2006年重新估計銀河系的質量大約是仙女座星系的50%,大約是7.1M☉.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仙女座星系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唧筒座矮星系

唧筒座矮星系是在唧筒座的一個矮橢圓星系,距離地球430萬光年,是本星系群的成員之一。唧筒座矮星系相信與棒旋星系NGC 3109之間有潮汐作用力的存在。.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唧筒座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六分儀座A

六分儀座 A是一個在六分儀座的不規則矮星系,屬於本星系團的成員之一,距離地球有四百萬光年之遠,而且有5000光年的直徑。.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六分儀座A · 查看更多 »

六分儀座B

六分儀座 B或稱UGC 5373,、DDO 70是一個位在六分儀座的不規則星系,距離地球有四百萬光年,是位在本星系團邊緣星系之一。.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六分儀座B · 查看更多 »

六分儀座矮星系

六分儀座矮星系屬於矮橢球星系,位在六分儀座,距離地球290000 ± 30000 ly ,是在1990年發現,第八個環繞銀河系的衛星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六分儀座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玉夫座矮不規則星系

玉夫座矮不規則星系(SDIG)是一個位於玉夫座的不規則星系,於1976年被發現。.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玉夫座矮不規則星系 · 查看更多 »

玉夫座矮星系

玉夫座矮星系(也稱為玉夫座矮橢圓星系或玉夫座矮橢球星系)是銀河系的衛星星系。這個星星系位於玉夫座,是一個矮橢球星系,於1938年被哈洛·夏普利發現,距離太陽系大約290,000 光年。.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玉夫座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獅子座 I 矮星系

獅子座 I 矮星系是一個位在獅子座的星系,屬於矮橢球星系,本星系團的成員之一。獅子座 I 矮星系同時也是銀河系的衛星星系,而且是所有裡面最遠的。獅子座 I 矮星系在1950年首度被艾伯特·喬治·威爾遜發現於帕洛馬山天文台。.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獅子座 I 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獅子座A

獅子座A(也稱為獅子座 III) 是一個屬於本星系群的不規則星系,距離地球225萬光年遠。.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獅子座A · 查看更多 »

獅子II矮星系

獅子II (或Leo B)是本星系群中的一個矮星系,位於獅子座,距離大約701,000光年(215Kpc),直徑大約4,200光年,是銀河系的衛星系。牠於1950年被羅伯特 G. 哈靈頓和艾伯特·喬治·威爾遜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威爾遜山天文台和帕洛馬天文台共同發現。.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獅子II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牧夫座矮星系

牧夫座矮星系(Boo dSph)是迄2006年所發現最黯淡的星系,總光度只相當於100,000太陽,絕對星等只有-5.8等,位於牧夫座的方向上,距離197,000光年。這個矮橢球星系似乎受到銀河系的潮汐力破壞,有兩串星跡在軌道上交叉成十字狀,但一般被潮汐力破懷的星系通常只有一條星跡。 這個星系比另一個已知的黯淡星系大熊座矮星系(絕對星等-6.75等)還要黯淡,甚至比參宿七(絕對星等-6.8等)還黯淡。扣除暗星系,像是室女座星系團的室女座HI21星系,這是已知最黯的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牧夫座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銀河系的衛星星系

銀河系有一些較小的受到重力約束的星系,它們是銀河系次星系群的一部分,這個次集團又是本星系群的一部分。 大约有30个小星系已经证实是在银河系的420 千秒差距(140万光年)之内,虽然不是所有的小星系都必定在轨道上。其中,肉眼可见的只有大麦哲伦星系,小麦哲伦星系,自从史前时代从已被观察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于2006年的测量表明麦哲伦星系可能移动得太快而不是在绕银河系的轨道上。其中,在已证实是在轨道上的星系中,最大的是人馬座矮橢球星系,这是一个直径有20000光年(6100秒差距),或大约是银河系直径的五分之一。.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銀河系的衛星星系 · 查看更多 »

飛馬座矮不規則星系

飛馬座矮不規則星系 (也稱為Peg DIG或飛馬座矮星系)是位於飛馬座的一個矮不規則星系。它在1950年代就被A.G.威爾遜發現,是本星系群M31的衛星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飛馬座矮不規則星系 · 查看更多 »

鯨魚座矮星系

魚座矮星系是一個矮橢球星系距離地球約246萬光年遠,它是本星系團的成員之一。而目前在鯨魚座矮星系裡較明亮恆星都是紅巨星。.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鯨魚座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船底座矮星系

船底座矮星系是一個位在船底座的星系,是本星系團的成員之一,距離地球330000 ± 30000 光年 。是在1977年由英國施密特望遠鏡發現的。天文學家估計,船底座矮星系的年齡有136億歲,這跟宇宙幾乎一樣老,因此它形成的方式應該和銀河系不一樣 。.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船底座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银河系

銀河星系(古稱银河、天河、星河、天汉、銀漢等),是一個包含太陽系 的棒旋星系。直徑介於100,000光年至180,000光年。估計擁有1,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並可能有1,000億顆行星。太陽系距離銀河中心約26,000光年,在有著濃密氣體和塵埃,被稱為獵戶臂的螺旋臂的內側邊緣。在太陽的位置,公轉週期大約是2億4,000萬年。從地球看,因為是從盤狀結構的內部向外觀看,因此銀河系呈現在天球上環繞一圈的帶狀。 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恆星幾乎和宇宙本身一樣古老,因此可能是在大爆炸之後不久的黑暗時期形成的。在10,000光年內的恆星形成核球,並有著一或多根棒從核球向外輻射。最中心處被標示為強烈的電波源,可能是個超大質量黑洞,被命名為人馬座A*。在很大距離範圍內的恆星和氣體都以每秒大約220公里的速度在軌道上繞著銀河中心運行。這種恆定的速度違反了开普勒動力學,因而認為銀河系中有大量不會輻射或吸收電磁輻射的質量。這些質量被稱為暗物質。 銀河系有幾個衛星星系,它們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員,並且是室女超星系團的一部分;而它又是組成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一部分。整個銀河系對銀河系外的參考坐標系以大約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移動。.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银河系 · 查看更多 »

雪茄星系

梅西耶82(也稱為NGC 3034,雪茄星系或M82)是距離約1200萬光年遠,位於大熊座,屬於M81星系團的星暴星系。它的亮度大約是整個銀河系的5倍,中心更比我們銀河系中心亮100倍。星暴活動被認為是與鄰近的梅西爾81交互作用所引起的。作為最接近我們的星暴星系,M82是這類型星系最典型的例子 。SN 2014J,一顆Ia型超新星,是2014年1月21日在這個星系內發現的超新星http://www.astronomerstelegram.org/?read.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雪茄星系 · 查看更多 »

雙魚座矮星系

雙魚座矮星系是屬於本星系群的一個不規則矮星系,它也是三角座星系(M33)的衛星星系,因為位在雙魚座的位置上,所以被稱為雙魚座矮星系。它以287Km/s的速度接近銀河系,因此呈現藍移。它可能是位於轉折型的一種星系,介於矮橢球星系和矮不規則星系之間的星系。這種星系可能很罕見,但在統計上是可以接受的,屬於二者之中的任何一種都可以。.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雙魚座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IC 10

IC 10是在仙后座的一個不規則星系,它是路易斯·斯威夫特在1887年發現的。尼古拉斯·梅奧爾在1935年首先建議這個天體是銀河系外的天體,愛德溫·哈伯懷疑它是本星系群的星系;但是,幾十年來仍然不能確定它的地位。在1962年,測定了IC 10的徑向速度,發現它以大約350Km/Sec.的速度向銀河系接近,成為它是本星系群成員的堅強證據。在1996年,觀測其中的造父變星,直接測量出它的距離,最終確定了它是本星系群的成員。儘管它非常的接近,但因為靠近銀河系延伸的盤面,因此受到星際物質嚴重的遮蔽。 顯而易見的,IC 10和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有著相同的距離,表明IC 10可能是屬於M31的子群。IC 10是本星系群中所知唯一的星暴星系,它有許多的沃夫–瑞葉星,每平方秒差距(5.1stars/ kpc²),比大麥哲倫星系(2.0stars/ kpc²)和小麥哲倫星系(0.9stars/ kpc²)都要高。雖然這個星系的亮度與SMC相似,但它比較小。它的高金屬量相較於SMC,顯示其恆星形成的活動已持續了較長的時間。其沃夫–瑞葉星和恆星的演化狀態,都顯示它們在較短的時間跨度內形成。兩種沃夫–瑞葉星(WC和WN)的比率在IC 10和本星系群的其它星系非常的不同,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由於星暴星系的本質與其他星系不同。目前,這個星系產生恆星的速率是每年0.04-0.08太陽質量,這意味著星系中的氣體可以供應幾十一年或更長的時間。 以遠紅外線觀察IC 10,顯示宇宙塵在這個溫和的星暴星系中缺乏足夠的小顆粒。它被假設:受到星系中最近爆發的恆星所發出的熱與強烈的紫外線輻射,將任何以前存在恆星周圍地區的小顆粒摧毀了。 這個星系有一個巨大的氫氣殼,測量它的大小是68' X 80',遠大於這個星系在可見光的視大小(5.5' X 7.0')。IC 10的可見部分相對於外層的氫氣殼也是不尋常的,兩者似乎有各自不同的旋轉方向。它有個H II的核。.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IC 10 · 查看更多 »

IC 1613

IC 1613是一個不規則的矮星系,位於鯨魚座內靠近鯨魚26之處。它在1906年被馬克斯·沃夫發現,並以 234 km/s的速度接近地球。 IC 1613是本星系群的一員,在赫斯圖是類似飛馬座矮不規則星系 。它在校正造父變星週期-亮度關係定標上扮演著距離測量的重要角色。除了麥哲倫雲之外,它是本星系群內唯一能觀察到天琴RR變星的不規則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IC 1613 · 查看更多 »

IC 5152

IC 5152是一个距离地球约580万光年的不规则星系,位于印第安座。它由迪赖尔·斯图尔特(DeLisle Stewart)于1908年发现。关于它是否为本星系群边缘处的成员仍是个问题。它是最容易当成恒星的星系之一,但由于有一颗明亮的前景星阻挡视线,使得进一步观测比较困难。.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IC 5152 · 查看更多 »

M 81星系團

#重定向 M81星系團.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M 81星系團 · 查看更多 »

M110

M110可以指:.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M110 · 查看更多 »

M110 (橢圓星系)

M110(NGC 205)是一个椭圆星系,位在M31的西北面,是M31第二明亮的伴星系 ,也是本星系群的一员。M110距离地球约220万光年,视亮度8.5等,总质量估计为10亿太阳质量。M110的位置是赤经00时40.4分,赤纬+41度41分,从地球上看上去它的大小是17x10弧分。M110一般被認为是E6p,但它有些特征相当特殊,与一般的椭圆形星系不同。比如它似乎含有暗星云,因此有人也称它为椭圆体状矮星系。此外M110虽然很小,但它周围有八个球状星团围绕它运行。.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M110 (橢圓星系) · 查看更多 »

M32

M32(NGC 221)在M31核心的南面,是一个小的、圆的非常密集的椭圆星系。它是著名的仙女座大星云M31的伴星系,是个矮星系,大小约6.5 ± 0.2 千光年(基于下述距离数据和视直径)。M32主要由昏暗的老年红色、黄色恒星组成,几乎没有尘埃和气体,所以也没有恒星形成迹象。不过,有迹象表明在不远的过去它还有少量恒星形成。 传统的星系演化模型很难解释M32的结构和恒星组成。最近的电脑模拟推测,M31强大的引力潮汐能把涡旋星系压缩为致密的椭圆星系。一旦像M32这样的小型涡旋星系落入M31的核心区附近,其外围旋臂和星晕将被全部剥离,而核心区域受影响相对较小,能保持原有形状。强大的引力潮汐使M32产生暴發式恒星形成(星暴现象),并成为我们当前观测到的外观。 有证据表明M32有一个外部星盘。 一般认为M32是M31的伴星系,但最近有报告认为M32其实是个正常的星系而非通常认为的矮星系,它离我们的距离比上述数据大3倍(仅仅是碰巧与M31在视线方向重合),因此已经在本星系群外。.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M32 · 查看更多 »

NGC 147

NGC 147 (UGC 326, MCG 8-2-5,DDO 3)是仙后座的一個矮橢球星系。星等為9.4,赤經為33分11.7秒,赤緯為48°30'26"。在1829年9月8日被約翰·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發現。.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NGC 147 · 查看更多 »

NGC 1560

NGC 1560 是鹿豹座的一個漩渦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NGC 1560 · 查看更多 »

NGC 1569

NGC 1569是在鹿豹座的一個矮不規則星系,早在1788年11月4日就被威廉·赫歇爾發現了。這個暗淡的星系不是業餘天文學家喜歡的目標,但卻是專業天文學家研究的對象,特別是研究星系內恆星形成歷史的有趣目標。這個星系的距離很近,因此,哈伯太空望遠鏡可以輕鬆的解析出在這個星系中的恆星。以前認為這個星系的距離只有240萬秒差距 (780萬光年) 。但是,在2008年科學家研究來自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影像,計算出這個星系的距離是1,100萬光年,大約是比過去認為的遠了400萬光年。.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NGC 1569 · 查看更多 »

NGC 185

NGC 185 是仙后座的一個矮橢圓星系或球狀星系,也是仙女座星系的衛星星系之一。 18.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NGC 185 · 查看更多 »

NGC 2366

NGC 2366是位于鹿豹座的一个不规则星系。在星系可以看到一个恒星形成区NGC 2363。.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NGC 2366 · 查看更多 »

NGC 2403

NGC 2403是一個位在鹿豹座的中間棒旋星系,距離地球8百萬光年 ,有一個H II型的星系核。.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NGC 2403 · 查看更多 »

NGC 247

NGC 247 是鲸鱼座的一個中间螺旋星系(雖然有時候被分類為矮螺旋星系)。距離地球約1110萬光年,在天球上位於鯨魚座。該星系與地球的距離於2011年確定,先前該星系被認為距離地球1220萬光年,在最近的觀測中被判定為錯誤值。NGC 247是玉夫座星系群的成員星系。 NGC 247的一側盤面有一個不尋常大範圍的空洞;該空洞內有較年老的色澤偏紅恆星,但無色澤偏藍的年輕恆星。.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NGC 247 · 查看更多 »

NGC 253

#重定向 玉夫座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NGC 253 · 查看更多 »

NGC 2976

NGC 2976 是位于大熊座的一个螺旋星系,属于M81星系團,位于M81西南部1° 20′处。它是在1801年11月8日由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首先发现,并在H I.星表中编号为285。.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NGC 2976 · 查看更多 »

NGC 300

NGC 300,即科德韋爾70(Caldwell 70),是玉夫座的一個漩渦星系,是最接近本星系群的星系,並可能位於本星系群和玉夫座星系群之間。該星系由詹姆士·丹露帕於1826年8月5日發現。它是玉夫座星系團方向五個主要的漩渦星系中最明亮的。從地球上觀測,它的傾斜角是42°,並有許多方面和三角座星系相當類似 。.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NGC 300 · 查看更多 »

NGC 3109

NGC 3109是一個位在長蛇座 的螺旋星系,距離地球430萬光年,屬於本星系團的一員。目前發現NGC 3109可能會與唧筒座矮星系相撞。 NGC 3109在1835年3月24日由約翰·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發現於南非。.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NGC 3109 · 查看更多 »

NGC 404

NGC 404 是仙女座的一個星系。 Category:視場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NGC 404 · 查看更多 »

NGC 4236

NGC 4236,也稱為科德韋爾3,是位於天龍座的一個棒旋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NGC 4236 · 查看更多 »

NGC 55

NGC 55是位于玉夫座的一個棒旋星系,距地球700万光年。星等為7.8,赤經為15分8秒,赤緯為-39°13'10"。在1826年7月7日被首次發現。 一般认为,旋涡星系NGC 300与NGC 55为邻近星系,为玉夫座星系群的前景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NGC 55 · 查看更多 »

NGC 7793

NGC 7793是在玉夫座的一個螺旋星系,距離大約1270萬光年,是James Dunlop在1826年發現的。.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NGC 7793 · 查看更多 »

UGC 8901

UGC 8091(也称作GR 8)是一个富气体的矮不规则星系。 1995年,托尔斯泰等人估计它的离地球距离的约为790万光年(后于1997年经依巴谷卫星修正)。它是否为本星系群的成员仍是一个问题。它由利克天文台使用20英寸的天体照相机在1946、1947或1951年发现。.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UGC 8901 · 查看更多 »

UGCA 86

UGCA 86是马菲星系群中的一个不规则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UGCA 86 · 查看更多 »

杜鵑座矮星系

杜鵑座矮星系是一個不在杜鵑座的矮星系,它是在1990年由R.J. Lavrey發現於亞斯特姆洛山天文台。.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杜鵑座矮星系 · 查看更多 »

沃爾夫-隆達馬克-梅洛帝星系

沃爾夫-隆達馬克-梅洛帝星系 (WLM星系) 是位於鯨魚座的一個不規則星系,在1909年被馬克斯·沃夫發現,並在1926年由隆達馬克和P.J.梅洛帝確認他的本質,是位於本星系群邊緣的星系。.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沃爾夫-隆達馬克-梅洛帝星系 · 查看更多 »

波德星系

M81(NGC 3031)是一个经典的Sb型漩涡星系, 又名波德星系。在小型望远镜里,它是一个有明亮中心的大椭圆光球.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波德星系 · 查看更多 »

本星系群

本星系群(英文:Local Group;又常被誤稱為本星系團(Local Cluster):因該區域為星系群,並不是星系團,且不合語源,故屬積非成是的名詞),是包括地球所处之银河系在内的一群星系。这组星系群包含大约超过50个星系,其质心位于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之間的某处。本星系群中的全部星系覆盖一块直径大约1000万光年的区域,本星系群的為61±8 km/s.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本星系群 · 查看更多 »

星系

星系(galaxy),或譯為銀河,源自於希臘语的「γαλαξίας」(galaxias)。廣義上星系指無數的恆星系(當然包括恆星的自體)、塵埃(如星雲)組成的運行系統。參考我們的銀河系,是一個包含恆星、星團、星雲、氣體的星際物質、宇宙塵和暗物質,並且受到重力束縛的大質量系統,通常距離都在幾百萬光年以上。星系平均有數百億顆恆星,是構成宇宙的基本單位。。典型的星系,從只有數千萬(107)顆恆星的矮星系到上兆(1012)顆恆星的橢圓星系都有,全都環繞著質量中心運轉。除了單獨的恆星和稀薄的星際物質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數量龐大的多星系統、星團以及各種不同的星雲。 歷史上,星系是依據它們的形状分類的(通常指它們視覺上的形狀)。最普通的是橢圓星系,有橢圓形狀的明亮外觀;螺旋星系是圓盤的形狀,加上彎曲的塵埃旋渦臂;形狀不規則或異常的,通常都是受到鄰近其他星系影響的結果。鄰近星系間的交互作用,也許會導致星系的合併,或是造成恆星大量的產生,成為所謂的星爆星系。缺乏有條理結構的小星系則會被稱為不規則星系。 在可以看見的可觀測宇宙中,星系的總數可能超過一千億(1011)個以上。大部分的星系直徑介於1,000至100,000秒差距,彼此間相距的距離則是百萬秒差距的數量級。星系際空間(存在於星系之間的空間)充滿了極稀薄的電漿,平均密度小於每立方公尺一個原子。多數的星系會組織成更大的集團,成為星系群或團,它們又會聚集成更大的超星系團。這些更大的集團通常被稱為薄片或纖維,圍繞在宇宙中巨大的空洞週圍。 雖然我們對暗物質的了解很少,但在大部分的星系中它都佔有大約90%的質量。觀測的資料顯示超大質量黑洞存在於星系的核心,即使不是全部,也佔了絕大多數,它們被認為是造成一些星系有著活躍的核心的主因。銀河系,我們的地球和太陽系所在的星系,看起來在核心中至少也隱藏著一個這樣的物體。.

新!!: 最近的星系列表和星系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最近的星系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