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最大生物列表

指数 最大生物列表

世界已知最大的生物的定義有很多種,可能被定義成最大由體型、重量、高度或長度之極者。此外一些生物在群居的情況下製造出超有機體(superorganism),但不在此列。大部份體型大的生物由出生至性成熟的時期比較長,繁殖能力低,生存環境要求高,故很多種類都面臨絕種的威脅。同種生物有大也有小,像人類有高也有低、有胖也有瘦,因此以下都是算同種生物的平均值。.

56 关系: 加拉巴哥象龜半翅目卷羽鵜鶘南露脊鯨南方鶴鴕塞鯨大王酸漿鱿尼羅鱷中國大鯢亞達伯拉象龜亞歷山大鳥翼鳳蝶座头鲸弓頭鯨北大西洋露脊鯨北太平洋露脊鯨國王企鵝出生皇帝企鹅皇蛾灣鱷灰鯨美國短吻鱷美洲小鴕美洲鱷美洲鴕鳥直翅目白蟻蟑螂螳螂鞘翅目非洲狹吻鱷蠼螋馬來長吻鱷高度鯨鯊鱗翅目鸸鹋鸵鸟黑凱門鱷蜻蛉目蜉蝣目蓝鲸膜翅目重量長鬚鯨长度雙翅目雙腔龍屬Macropanesthia rhinocerosTenodera aridifolia...抹香鲸棱皮龜泰坦大天牛新西兰性成熟普通非洲象 扩展索引 (6 更多) »

加拉巴哥象龜

#重定向 加拉帕戈斯象龜.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加拉巴哥象龜 · 查看更多 »

半翅目

半翅目(學名:Hemiptera)屬於昆蟲綱,全世界約有133科、超過6萬種,由五個亞目所組成:異翅亞目胸喙亞目鞘喙亞目蟬亞目蠟蟬亞目。異翅亞目包括椿象、水黽、紅娘華、水螳螂等;同翅亞目包括蟬、沫蟬、蚜蟲等昆蟲。目前的半翅目分類仍有爭議,同翅目原先被視為獨立的目,許多地方也仍將半翅目和同翅目視為不同目。 半翅目的成蟲和若蟲都有吸管狀的口器,牠們大部份是吸取植物汁液,但有些種類會吸取動物或昆蟲的體液,甚至於成為其他半翅目的獵食者。.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半翅目 · 查看更多 »

卷羽鵜鶘

卷羽鵜鶘(學名:Pelecanus crispus)是分佈在歐洲東南部至中國沼澤及淺水湖的一種鵜鶘。卷羽鵜鶘現存未有亞種。但在阿塞拜疆發現的一個更新世化石,就因體型差別而被描述一個卷羽鵜鶘的古亞種,稱為Pelecanus crispus palaeocrispus。.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卷羽鵜鶘 · 查看更多 »

南露脊鯨

南露脊鯨(Eubalaena australis),又名黑露脊鯨,為真露脊鯨屬(已知有3種)的其中一種,目前估計大約有10,000隻南露脊鯨生活在南半球的溫寒帶海域。.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南露脊鯨 · 查看更多 »

南方鶴鴕

南方鶴鴕(學名:Casuarius casuarius)是一種不能飛的大鳥,屬於鶴鴕目鶴鴕屬。 又名south emu.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南方鶴鴕 · 查看更多 »

塞鯨

塞鯨(學名:Balaenoptera borealis)為鬚鯨的一種,又名北须鲸,為世界上第三大鬚鯨,僅次於藍鯨與長鬚鯨。牠們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域,尤其是在遠離海岸的海洋深層。塞鯨傾向避開陽光與熱帶海域,每年夏季時從寒冷或兩極的海域遷移到溫帶海域,冬季則遷移到亞熱帶海域,雖然大部分區域的遷移路線尚未完全明朗。 塞鯨身長可以達到20公尺(66英尺),體重則可達到45公噸(50短噸) 。估計每天需要900公斤的食物,主要是橈腳類動物與磷蝦,有時還包括其他的軟體動物。塞鯨的速度也是鯨魚中最快的,在短距離上可以達到每小時50公里(31英里或27節)的速度。「塞鯨」這個名稱是從挪威語的「Pollock」(青鱈)而來的,青鱈是種與塞鯨同時間出現在挪威海岸邊的魚類。 在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後期之間的大規模商業獵捕中,估計共有超過238,000條塞鯨被獵捕,而現在塞鯨已成為國際保育動物,雖然冰島與日本仍然有具有爭議的研究計劃在獵捕塞鯨。2006年時估計全球約有54,000條塞鯨,數量大約只剩大規模捕鯨活動前的5分之1。.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塞鯨 · 查看更多 »

大王酸漿鱿

大王酸漿魷(學名: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日語稱大王酸漿烏賊,但其實牠是魷魚的一種。是世界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有時被稱為南極大王魷或巨槍烏賊。它是唯一已知的Mesonychoteuthis屬的成員。由於尸體樣本太少,目前只能從其天敵抹香鯨的胃裡估計其最大尺寸設定大約在6-8米(18-24英尺)長,重量可能高達750公斤(1,650磅)。但根據未成年個體推算,其体重已超過巨烏賊使其成為最大的已知無脊椎動物。不过它体长不及巨乌贼。.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大王酸漿鱿 · 查看更多 »

尼羅鱷

尼罗鳄(學名:Crocodylus niloticus)是一種大型鱷魚,非洲最大的爬行動物,體型僅次於河口鱷,為全數23種鱷魚當中被人類研究最多的一種。.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尼羅鱷 · 查看更多 »

中國大鯢

中國大鯢(學名:Andrias davidianus) 是大鯢屬的一種,俗名娃娃魚,乃生活在淡水中的兩棲動物。目前世上最早的化石出土於中國内蒙古,距今约1.65億年。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將之列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中國大鯢 · 查看更多 »

亞達伯拉象龜

亞達伯拉象龜(学名:Aldabrachelys gigantea),是龜鱉目陸龜科亞達伯拉象龜屬的爬行動物。亦有分類學家把牠歸在象龜屬下,學名為Dipsochelys dussumieri。.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亞達伯拉象龜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鳥翼鳳蝶

亞歷山大鳥翼蝶(学名:Ornithoptera alexandrae),又名女王亞歷山大巨鳳蝶或亞歷山大鳳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牠們是由羅斯柴爾德(Walter Rothschild)於1907年所命名,是為紀念英王愛德華七世的妻子亞歷山德拉皇后。牠們只分佈在新畿內亞東部的北部省。 亞歷山大鳥翼蝶以往是分類在裳鳳蝶屬中,現已分類在鳥翼蝶屬。另有建議將牠們分類在自己的屬中。.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亞歷山大鳥翼鳳蝶 · 查看更多 »

座头鲸

座头鲸(学名:Megaptera novaeangliae、humpback whale)又名大翅鲸、驼背鲸、巨臂鲸,俗稱海崎(閩南語),屬於鬚鯨亞目的海洋哺乳動物。其「座头」之名源于日文「座頭」(ザトウ),意为「琵琶」,是指鲸鱼背部的形状。大翅鯨為大型鬚鯨,胸鰭特別的長,約占身體的三分之一。 成年鯨身長可達約11.5至16公尺之間(39至52英尺),成年雄鯨平均體長13-14公尺,成年雌鯨維14-15公尺; 剛出生的仔鯨長約3至6公尺。(目前最大的雌性標本身長將近19公尺,胸鰭長達6公尺)。成年鯨体重25至30公吨,最重可達40吨,新生仔鯨重1至2噸。座头鲸以其躍出水面姿勢、超長的胸鰭與成年雄鯨複雜的叫聲而聞名。全世界各大海洋都有座頭鯨的蹤跡,是賞鯨者的最愛之一。 屬名來自希臘文「μεγα-πτερα」意思是「大型的翅膀」而「翅膀」在這裡指「鰭」是形容座頭鯨極大的胸鰭。一般認定有關座頭鯨最早的文獻紀錄出現在法國動物學家馬蒂蘭·雅克·布里松的著作《Regnum Animale in Classes IX Distributum》該著作對座頭鯨的稱呼「baleine de la Nouvelle Angleterre」與座頭鯨的種小名「novaeangliae」都代表「來自新英格蘭的」可能是因為在該地區有許多座頭鯨的目擊紀錄。.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座头鲸 · 查看更多 »

弓頭鯨

弓頭鯨(学名:Balaena mysticetus,旧稱北極鯨,又称格陵蘭露脊鯨、格陵兰鲸、巨极地鲸、北极露脊鲸),是一種屬於鯨目的海洋哺乳動物。長成後長度可達20公尺 (雌性比雄性大)。.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弓頭鯨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露脊鯨

北大西洋露脊鯨(Eubalaena glacialis)是露脊鯨的一種,屬於真露脊鯨屬。目前大約有300條北大西洋露脊鯨生活在北大西洋的海域。就像其他的露脊鯨一樣,可以從頭部上的繭、寬闊而沒有背鰭的背部與拱狀的嘴特徵分辨來牠們。北大西洋露脊鯨的身體是深灰色或黑色,有時在腹部有一些斑點。露脊鯨的斑點是白色的,不是因為皮膚的色素,而是因為大片的鯨虱寄生的緣故。biscayensis(Eschricht, 1860)與nordcaper(Lacepede, 1804)皆為北大西洋露脊鯨的異名。.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北大西洋露脊鯨 · 查看更多 »

北太平洋露脊鯨

北太平洋露脊鯨(Eubalaena japonica)是露脊鯨的一種,屬於真露脊鯨屬。目前估計約有100-300隻生活在北太平洋。雖然自從1935年起就禁止獵捕北太平洋露脊鯨,但是1950與1960年代前蘇聯的非法捕鯨活動仍然減少了牠們的數量。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為北太平洋露脊鯨的數量已經減少到無法恢復的地步,牠們的滅絕可能是無法避免的。自從2006年白鱀豚被宣布已經功能性滅絕後,北太平洋露脊鯨現在是最危急的海洋哺乳類動物。.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北太平洋露脊鯨 · 查看更多 »

國王企鵝

国王企鹅(學名:Aptenodytes patagonicus),是企鹅家族中体型第二大的属种,成年国王企鹅高约90厘米,重11至15千克,仅小于皇帝企鹅。全世界,国王企鹅数量约有400万隻,被分为两个亚种(A.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國王企鵝 · 查看更多 »

出生

出生,或者出世,是指令降生于世的行为或过程。在哺乳动物中,这一过程由荷尔蒙控制,使得子宫壁肌肉收缩,并在胎儿具备呼吸、进食能力的时候将其排出。部分物种的子嗣较为,故而在诞下后可立即四处活动;但也有些物种的后代较为,生下来后需要完全仰赖父母的照顾。有袋类动物的胎儿在刚刚出生时则通常十分不成熟,在短暂的妊娠期后,在其父母的育幼袋中继续成长。 能够诞下幼崽的不仅仅只有人类等哺乳动物——一些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幼崽也会在其母体内发育。其中部分为卵胎生,在母亲体内以卵的形式孵化;其他为胎生,其后代作为胚胎在体内发育。.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出生 · 查看更多 »

皇帝企鹅

皇帝企鹅(学名:Aptenodytes forsteri)常简称为帝企鹅或皇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大的属种,成年皇帝企鹅身高可达120厘米,体重可达46公斤。在皇帝企鹅发现之前,有一种企鹅被认为是最大的企鹅,取名为国王企鹅。后来,在南极大陆沿海皇帝企鹅被发现,由于它比国王企鹅还高大,因此命名为皇帝企鹅。 公皇帝企鹅雙腿和腹部下方之間有一塊佈滿血管的紫色皮膚的育兒袋,能讓蛋在環境溫度低達零下華氏180度(攝氏零下117度)的低溫中保持在舒適的華氏97度(攝氏36度),小皇帝企鹅身上的淺灰白色絨羽可禦寒防風,但不防水,防水的陵羽要等到牠們快成年時才會長出,慢慢替換身上的絨羽,身體下方的絨羽會先掉。.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皇帝企鹅 · 查看更多 »

皇蛾

皇蛾(學名:Attacus atlas)是鱗翅目天蠶蛾科屬下的一種蛾,以體型巨大著名。皇蛾通常出沒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森林,主要分佈在臺灣、東南亞、中國南部、馬來群島、泰國以至印度尼西亞。 在印度,當地居民有飼養皇蛾的習慣,主要目的在於抽取牠們的蠶絲,不過這個習慣並非基於商業因素。在臺灣,皇蛾的繭也被用作製造袋子的材料。.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皇蛾 · 查看更多 »

灣鱷

湾鳄(學名:Crocodylus porosus),又名河口鱷、鹹水鱷、食人鱷、入江鱷,為23個鱷科物種中最大型的,亦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灣鱷 · 查看更多 »

灰鯨

(Eschrichtius robustus),現又稱東太平洋灰鯨,其他称呼有加州灰鲸、魔鬼鱼、掘贝者和弱鲸,是一種每年來往攝食區和繁殖區的鯨。为灰鲸科灰鲸属的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黄海、东海等海域,多栖息于热带及暖温带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牠們約有16 米長,36公頓重,一般可活到50–60歲。灰鯨曾一度被稱為「魔鬼魚」,因為當牠們被追獵時會奮力搏鬥。灰鯨是灰鲸屬中唯一的物種,亦是灰鯨科中唯一的物種。這種動物是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在地球上已有約3000萬年的歷史。在很久之前牠們一度是巨牙鯊的捕食對象(巨牙鯊現已滅絕)。.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灰鯨 · 查看更多 »

美國短吻鱷

美國短吻鳄(学名: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又稱密西西比河鳄,是西半球大型的鳄魚物種。.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美國短吻鱷 · 查看更多 »

美洲小鴕

美洲小鴕(Rhea pennata),又名達爾文鶆䴈,是現存美洲鴕鳥屬最細小的物種。.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美洲小鴕 · 查看更多 »

美洲鱷

美洲鱷(學名:Crocodylus acutus)是新热带界的一种大型鱷魚,為四種现存的美洲鱷魚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種,主要分佈在由北美洲美國佛羅里達州及墨西哥沿太平洋到南美洲秘鲁、委內瑞拉一帶,棲息於鹹淡水交界的紅樹林、沼澤等等的濕地。在美国境内,只分布在佛罗里达州南部,估计数量为2000头。美洲鳄的体型比其他鳄鱼都大,南部和中部美洲的雄性体长可达6.1米。.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美洲鱷 · 查看更多 »

美洲鴕鳥

美洲鴕鳥(學名Rhea americana),別名三趾鴕鳥或鶆䴈,是美洲最大鳥類,不能飞行,脚上有3枚向前的趾。美洲鸵鸟分布于南美洲廣闊的草原上,體長約150公分,食物為植物種子、根和昆蟲。 美洲鸵鸟喜欢结群生活,一雄多雌婚配制度,两性的羽色十分相似,雄鸟小于雌鸟,1只雄鸟和5至6只雌鸟在一起,同它们的后代结成20至30只的大群生活。 2001年世界青年足球錦標賽在阿根廷举行,以一只顽皮的雄性美洲鸵鸟来作吉祥物,取名「南迪」。.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美洲鴕鳥 · 查看更多 »

直翅目

翅目(學名:Orthoptera)包括蝗蟲、螽斯、蟋蟀、蚱蜢、螻蛄等昆蟲,共有約2萬種。前翅是革质,后翅是膜质,静止时成扇状折叠,口器咀嚼式。屬於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卵、若蟲、成蟲)。通常有著發達的後腿,善於跳躍。一些直翅目的雄蟲會用翅膀和腿摩擦發出聲音,來吸引雌蟲。.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直翅目 · 查看更多 »

白蟻

白蟻亦稱螱,是約3000多種等翅下目昆蟲的總稱,坊間俗稱大水蟻(因為通常在下雨前出現,因此得名),可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常找到牠們的蹤跡,早於人类生存了2億5000萬年之久。白蟻是节肢动物门昆蟲綱之下的成員,原屬等翅目,現時已降格成為蜚蠊目之下的等翅下目,為不完全變態的漸變態類並是社會性昆蟲,每個白蟻巢內的白蟻個體可達百萬隻以上。 在德語中,白蟻又稱「Unglückshafte」,意為“带有厄運的動物”或“帶來不幸的動物”。.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白蟻 · 查看更多 »

蟑螂

蟑螂( )是一種有著億萬年演化歷史的雜食性昆蟲。過往泛指所有屬於「蜚蠊目」(Blattodea)的昆蟲,目前已發現大約有4000多種,與人類的食性重疊,部份蟑螂對人類的家居都有很強的入侵性,牠們繁殖力強,在人類家居棲身及覓食的同時,亦會傳播多種病原體,因此蟑螂被普遍認為是害蟲。雖然蟑螂不受歡迎,甚至要除之而後快,但在历史上有过東亞、東南亞等地居民食用蟑螂的纪录。 以現代的生物分類學,蟑螂約有4000種,其中約有數十種被認為是害蟲。除了其中大約有數十種會入侵人類家居,又有數種作為人類寵物飼養及寵物糧食外,絕大部份品種只能在野外山澗樹林或昆蟲博物館中見到。家居最常見的蟑螂,大的有美洲蟑螂(Periplaneta americana)、澳洲蟑螂(Periplaneta australasiae)及短翅的斑蠊(Neostylopyga rhombifolia);小的有體長約15 mm的德國蟑螂(Blattella germanica)、日本姬蠊(Blattella bisignata)及亞洲姬蠊(Blattella asahinai),熱帶地區的蟑螂一般比較巨大。家居蟑螂普遍夜行及畏光,野外蟑螂因品種而異,趨光性有正亦有負。.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蟑螂 · 查看更多 »

螳螂

螳螂(学名:Mantodea),因前肢发达有力呈镰刀状,又称刀螂、蜛蚥(音同“居斧”),是昆虫纲螳螂目昆蟲的通称,目前世界上约有1800~2000种,分布於世界各地。.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螳螂 · 查看更多 »

鞘翅目

翅目(Coleoptera)是昆蟲綱中最大的目,包括各種甲蟲。目前全世界的甲蟲,約182科,約有35萬種,超過全動物界其他所有目的總合。除了在海洋和極地之外,任何環境都可以發現甲蟲。 甲蟲一般都有外骨骼,前翅為硬殼,通常可以覆蓋身體的一部分以及保護後翅;前翅不能拿來飛行。一些種類已經有部分的種類喪失飛行能力,如步行蟲和象鼻蟲。 甲蟲為完全變態的生物(卵、幼蟲、蛹、成蟲).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鞘翅目 · 查看更多 »

非洲狹吻鱷

非洲狹吻鱷(學名Crocodylus cataphractus)是一種中型鱷魚,身長約為有3至4米,主要棲身於西非至中非的濕地,因為嘴形偏狹而得名。牠們主要以進食魚類、兩棲類及甲殼類為生。 最近的基因研究表明,非洲狹吻鱷与其它鳄属动物亲缘关系较远,将独立成一属(仍在鳄科之下)。 Category:鱷科.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非洲狹吻鱷 · 查看更多 »

蠼螋

蠼螋(,臺灣的教育部國語辭典收錄發音則為「絕搜」),俗稱“耳夾子蟲”,屬昆蟲類的有翅亞綱革翅目,此類昆蟲目前已記錄的有12科,約2000種。該目相較其他昆蟲的目來說成員較少,最顯著的特徵是特化成尾鉗的。蠼螋,牠們的雌蟲在產卵後會像鳥類一樣伏在蟲卵上等待孵化。 蠼螋,為不完全變態類的昆蟲,英文名earwigs,體長約小於一公分到五公分不等,腹部伸縮自如,因此有人深信牠們會爬入人耳,但事實上不常發生。其末端有由尾毛特化成的,雌蟲尾鉗平直,雄蟲彎曲,生長在土壤中,落葉堆或岩石下,食性雜食。 此類昆蟲具有育幼行為,雌蟲會不時將卵表面清理乾淨,避免卵受真菌危害,甚至照顧幼蟲至離巢。.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蠼螋 · 查看更多 »

馬來長吻鱷

來長吻鱷(学名Tomistoma schlegelii),也叫馬來鱷。.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馬來長吻鱷 · 查看更多 »

高度

高度是以坐標系為基準,在地球表面定義向上為正,度量由下往上的距離。圖形或物體之高,指的是垂直於底面到上頂點之高度之距離。三角形有3條高,分別從3個頂點垂直到底邊。高不一定在三角形內部,鈍角三角形的高則有2條在三角形的外部。 Category:長度 Category:氣候因子.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高度 · 查看更多 »

鯨鯊

(学名:Rhincodon typus),又名鯨鮫、豆腐鲨、大憨鲨,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屬於軟骨魚綱鬚鲨目鯨鯊科。截至目前為止,生物學家實際記錄到的最大尺寸為12.65公尺長,21.5公噸重,其他體型更大的個體報告並未確認。鯨鯊為鲸鲨科(Rhincodontidae,1984年前稱為Rhinodontes)及鲸鲨屬中唯一的成員,生物學家認為這種鯊魚大約出現在6000萬年前Jurassic Shark (2000) documentary by Jacinth O'Donnell; broadcast on Discovery Channel, 2006-8-5。 鯨鯊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海域中,壽命可達70年至100年。雖然鯨鯊具有非常寬大的嘴巴,不過牠們其實是一種濾食動物,主要捕食小型動植物(包括浮游生物),但英國廣播公司的自然紀錄片《地球脈動》曾拍攝到一條鯨鯊正在捕食一群小型魚類。 生物學家在1828年4月根據一條南非桌灣捕獲到的個體,首次辨認出鯨鯊。開普敦英國軍醫安祖魯·史密斯(Andrew Smith)在隔年進一步描述這條鯨鯊的特徵,然後在1849年公佈更多有關鯨鯊的細節。「鯨鯊」這個名稱來自魚類生物學,表示鯨鯊的體型與鯨魚一樣龐大,而且牠們跟許多鯨魚同樣都是濾食動物。 鯨鯊棲息在熱帶與溫帶海域,大約分布在南北緯30度的範鯊每年春天會遷移到西澳大利亚州中部的大陸棚海域,這裡的寧歌路珊瑚礁(Ningaloo Reef)为鯨鯊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浮游生物)。鯨鯊以浮游生物為主食,牠們會在一些海域進行季節性的覓食活動,例如西澳大利亚寧歌路珊瑚礁、宏都拉斯、菲律賓董索與八打雁(Batangas)、坦尚尼亞奔巴島、馬菲亞島與桑吉巴、印度大卡吉鹽沼地(Great Rann of Kutch)、墨西哥尤卡坦州穆赫雷斯岛及荷布斯島、馬達加斯加貝島、印度尼西亞烏戎庫隆國家公園等地,以色列埃拉特也有非常少數的鯨鯊聚集。 雖然鯨鯊通常出現在近海地區,不過人類也曾經在沿岸、潟湖、珊瑚礁、河口與运河發現牠們的蹤影。人類也曾經在700公尺 深的海域發現過鯨鯊。鯨鯊通常單獨活動,除非在食物豐富的地區覓食,否則牠們很少群聚在一起。雄性鯨鯊的活動範圍比雌性更大,因為雌性鯨鯊比較偏好出現在特定的地點。2011年,生物學家在墨西哥尤卡坦州沿岸發現一群鯨鯊聚集捕食小鮪魚,牠們的數量超過400條,是人類有史以來記錄到最多鯨鯊聚集的一次。.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鯨鯊 · 查看更多 »

鱗翅目

L * Category:卡尔·林奈命名的生物分类 鱗翅目(學名:Lepidoptera),又名蝶蛾目、螟蛉目,是昆蟲綱中第二大的目,包括各種蝴蝶和蛾類(并系群)。鱗翅目昆蟲是完全變態生物(卵、幼蟲、蛹、成蟲)。成蟲有兩對翅膀,上面覆滿鱗粉,口器則呈吸管狀。中國古統稱鱗翅目昆蟲為螟蛉。鱗翅目有46個總科、126個科及超過18萬个已被描述的物种,是昆虫纲中僅次於鞘翅目的第二大目,占到了全部已描述物种中的10%以上 。鳞翅目是世界上最广泛分布和最广为人知的昆虫目之一。鳞翅目昆虫的身体结构展现出了许多变化,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传播。最新的研究表明,鳞翅目的实际物种数量可能比先前预计的要更多,与膜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并为物种数量最丰富的目。 鳞翅目主要有三大衍征,最明显的是覆盖在身上和翅上的鳞片以及长长的喙。它们鳞片实际上是一种变态的、扁平的「毛发」,这些鳞片赋予了鳞翅目昆虫在颜色和图案方面显著的多样性。绝大部分物种具有膜状的翅,少数物种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完全消失。鳞翅目是完全变态的,成虫进行交配和产卵的过程一般在幼虫的寄主植物附近或寄主上进行。鳞翅目的幼虫俗称毛毛虫,在外观上与成虫完全不同,具有圆柱形身体,完全发育的头部和口器,三对前足以及从无到最多五对伪足。随着它们的成长,这些幼虫会在外观上发生变化,并经历一系列称为「龄期」的阶段。一旦完全成熟,幼虫就会化蛹。一部分物种会吐丝结茧,而另一些则不会。蝶蛹具有坚硬的外壳,通常没有茧。一旦蛹完成了变态,性成熟的成虫就会羽化形成。 鳞翅目拥有数百万年的历史,演变出各种各样的翅膀图案和颜色。 因此,鳞翅目是昆虫中最受到人们关注的一个类群,许多人参与了这些昆虫的观察,研究,收集,饲养和买卖。 鳞翅目在生物圈中作为传粉者和食物链中的一环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它们的幼虫在农业中是危害作物的一大害虫,因为幼虫的主要食物来源往往是活的植物。许多鳞翅目的雌性可一产下 200 至 600 个蛋,更有甚者,这个数字可能会接近 30000 个。 从这些蛋孵化的毛毛虫可能会对大量农作物造成损害。 许多蛾类和蝴蝶物种因其作为传粉媒介、丝绸的生产者或作为害虫而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鱗翅目 · 查看更多 »

鸸鹋

鹋(學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e、),是現存世上除了鴕鳥以外最大的鳥類,為鸸鹋属唯一的物种。由於僅分布於澳大利亞,是國徽上的動物之一,也譯作澳洲鴕鳥。.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鸸鹋 · 查看更多 »

鸵鸟

非洲鸵鸟(学名:Struthio camelus)属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 生活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地带,因其羽、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和抗病力强等优点,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驯养。.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鸵鸟 · 查看更多 »

黑凱門鱷

黑凱門鱷(學名Melanosuchus niger),又名黑鱷,是短吻鱷科黑鱷屬中的唯一物種(並非凱門鱷屬),為在短吻鱷科中體型最大且唯一可以致人於死地的兇猛鱷魚。牠的頭部長而寬,沿著背部有一條隆起的脊骨,顏色會隨年紀變大而變深。黑凱門鱷現正瀕臨絕種。 黑凱門鱷主要分佈於南美洲北部,棲居在各式各樣的濕地,包括河流、湖泊、沼澤及氾濫平原等。繁殖時雌性黑凱門鱷每次產12隻蛋。.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黑凱門鱷 · 查看更多 »

蜻蛉目

蜻蛉目(學名:Odonata)的昆蟲主要包括蜻蜓和豆娘,又名丁蛵、虰蛵。這些昆蟲有著碩大的複眼、兩對強而有力的透明翅膀, 與及修長的腹部。 大型肉食性飛蟲。頭部靈活,複眼發達,單眼3個。觸角短,4-7節。翅膀4翼,細長。腹部修長。不完全變態,稚蟲水棲,無蛹期。 蜻蛉目的昆蟲包含「豆娘」和「蜻蜓」二大類,細長的身體、二對透明的翅膀、一對大複眼是牠們的共同特徵。種類繁多,台灣已知的約有161種。.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蜻蛉目 · 查看更多 »

蜉蝣目

蜉蝣目(学名:Ephemeroptera)通称「蜉蝣」,又名螶𧎾(音“渠略”),具有古老而特殊的體型結構,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和蜻蛉目同分为古翅下纲下,他们的翅不能折叠。全世界已知有超过3,000种蜉蝣目昆虫,分属于42个纲的400多个属。其中约600种见于北美大陆。除南极外,蜉蝣类昆虫见于所有陆地地区。 蜉蝣目昆虫是相对原始的昆虫,并且表现出可能存在于第一种飞行昆虫中的许多祖先性状,例如不能平折在腹部上的长尾巴和翅膀。虽然化石记录不完全,但有证据表明:泥盆纪(2.8亿年前至3.25亿年前)已有蜉蝣存在。成虫体长2.5~32毫米。生活史包括4个阶段: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稚虫生活于淡水中,偶见于咸淡水中,具6足,足端具爪,身体由10个体节组成,其中一些体节具鳃;身体末端具2~3条纤细的尾。不同种的稚虫具不同的适应性构造,有的具适于挖掘的顎及附肢,有的种身体扁平,能在狭窄的空间移动,或适于附在水生生物上。.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蜉蝣目 · 查看更多 »

蓝鲸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屬於须鲸小目的海洋哺乳動物。藍鯨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長超過33米,重達200公噸以上。 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青灰色,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蓝鲸 · 查看更多 »

膜翅目

膜翅目(学名:Hymenoptera)是昆虫纲中的一個目,它的名字来自于其膜一般的,透明的翅膀,它包括各种蜂和蚂蚁。在全世界它有約100科,11萬5000多個种,是昆虫綱中第三大的目(次於鞘翅目和鱗翅目)。.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膜翅目 · 查看更多 »

重量

在科学與工程学上,物體的重量指的通常是重力作用在它身上的力。重量是向量,它的量(純量)一般用斜體 W 表示。重量是質量 m 和當地重力加速度 g 的乘積,即為:W.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重量 · 查看更多 »

長鬚鯨

長鬚鯨(學名:Balaenoptera physalus)又稱脊鰭鯨、真鬚鯨、剃刀鲸、鯡鯨或鰭鯨,是鬚鯨亞目中的一種水生哺乳動物。牠們是全球第二大的鯨,也是現存第二大的動物,僅次於藍鯨。 長鬚鯨的身軀長而苗條,全身大多呈棕灰色,下腹部的顏色較淺。現時所知,長鬚鯨最少有兩個現存的亞種:北大西洋的北長鬚鯨,以及另一較大的亞種——南冰洋的南極長鬚鯨。在極地到熱帶地區的大型海洋中均可找到長鬚鯨,只是北極和南極附近的地區,以及大型海域附近的小水域找不到牠們。所有密度最高的長鬚鯨族群均分佈於溫帶地區及水較冷的地帶。 牠們的食物有小型的魚類、烏賊及甲殼動物(這包括糠蝦和磷蝦)。 跟其他所有大型的鯨類一樣,長鬚鯨在20世紀期間曾被大量捕撈,現時仍屬瀕危物種。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簡稱IWC)後來全面禁止所有對長鬚鯨商業性捕撈的行為,但冰島和日本仍然宣佈其捕撈行動將會繼續進行。此外,人類在水上的活動亦對長鬚鯨構成很大的威脅,更甚的是,據有關的記錄,每年長鬚鯨與船隻相撞的次數極多,且往往都導致了該鯨的死亡。.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長鬚鯨 · 查看更多 »

长度

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是国际单位制的七种基础度量之一。.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长度 · 查看更多 »

雙翅目

雙翅目(學名:Diptera)包括蚊、蠅、虻等昆蟲,約有8.5萬種,是昆蟲綱中居於鞘翅目、鱗翅目和膜翅目之後的第四大目。除了在南極洲之外,在全世界都很普遍。其中某些種類是傳播疾病給人或其他動植物的媒介。另一方面,有關遺傳學的知識和發展大都是根據對黑腹果蠅所做的實驗所獲得。 雙翅目是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也就是從無翅的蛆或孑孓經過化蛹後變為能夠飛翔的成蟲。牠們大多數以攝取液態的食物,例如腐敗的有機物,或是花蜜或樹汁等為時,而部分種類以吸取人類或動物的體液為食。另外某些種類以寄生或獵取其他昆蟲為食,例如寄生蠅、食蟲虻等。 雙翅目的昆蟲只有一對翅膀。其後翅均已退化成一對棒槌狀的器官,在飛行時用以協助平衡。其中少數雙翅目品種的翅膀和平衡桿均已經退化而不具飛翔能力。少數其他的昆蟲也只有一對翅膀,如雄性介殼蟲等(半翅目)。.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雙翅目 · 查看更多 »

雙腔龍屬

雙腔龍屬(學名:Amphicoelias)是蜥腳下目梁龍科恐龍的一個屬,當中包括了已知體型最大的恐龍,易碎雙腔龍(A.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雙腔龍屬 · 查看更多 »

Macropanesthia rhinoceros

#重定向 犀牛蟑螂.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Macropanesthia rhinoceros · 查看更多 »

Tenodera aridifolia

#重定向 台灣大刀螳.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Tenodera aridifolia · 查看更多 »

抹香鲸

抹香鯨(学名:)又称巨抹香鲸、卡切拉特鲸,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在分類上,抹香鯨與侏儒抹香鯨與小抹香鯨是親緣較相近,身體構造相似而在體型上有大小的差異。抹香鯨在动物王国中具有的“潜水高手”的美誉。根據目前的觀測紀錄抹香鯨可深潛到一千公尺多,但不排除抹香鲸有能力下潜更深。根據鯨豚穿戴式追蹤器的結果顯示,目前潛水最深记录由柯氏喙鲸创造。在捕鯨年代中,抹香鯨因為頭部的鯨油應用廣泛,被視為獵捕的重要目標,捕捉數量是近期捕鯨中大型鯨被捕最多的一種。美國作家梅爾維爾的經典名著《白鯨記》,書中船長要獵捕的大鯨莫比·敵克就是一頭白子的抹香鯨。種名macrocephalus源自希臘文,意為「大頭」。抹香鯨另有一種名catodon,同種異名的情況過去曾引發長期的爭論,现macrocephalus為主流用语。 抹香鯨是全球分布的種類,有明顯的季節性遷徙,主要吃魷魚,具有複雜的社會結構及豐富變化的溝通喀答聲。.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抹香鲸 · 查看更多 »

棱皮龜

棱皮龜(學名:Dermochelys coriacea)又称革龜、皮革海龜,是龜鱉目中體型最大的動物,也是所有活海龜中最大的,最大體長可達3米,龜殼長2米餘;體重可述800-900公斤。.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棱皮龜 · 查看更多 »

泰坦大天牛

泰坦大天牛(學名:Titanus giganteus),或称泰坦甲虫,是泰坦天牛屬仅有天牛种群,栖息在新热带。体型庞大,是长度第二的甲蟲,仅次于长戟大兜虫。.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泰坦大天牛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性成熟

性成熟是指一生物體可以繁殖的年齡或階段,以人類而言,身體己性成熟,心理和生理由兒童轉到成人的時期,稱為青春期。 人類女性的性成熟會以每月固定的月經為準,男性的性成熟則是以第一次遺精為準。 大部份多細胞生物無法在剛出生(或剛發芽時)就有生殖下一代的能力,視物種不同,可能要在出生後數天、數週或數年後才具有生殖能力。有些因素可能會導致生物體的性成熟,因素可能是外在的,例如乾旱,或是內在的,例如身體內的脂肪比例(內在導致性成熟的因素不能和直接導致性成熟的荷爾蒙混為一談。) 性成熟代表生殖器官的成熟,可以產生配子,也可能伴隨著快速的成長或是其他體態的變化,這些稱為第二性徵,使两性异形的情形更加明顯。例如青春期的孩童的胸部都是平坦的,但成年女性會有隆起的乳房.成年男性就沒有,不過也有一些例外,像是肥胖症或是男性乳房發育症等疾病。 在性成熟後,有些生物體可能會變的不孕,或是會改變其性別。有些生物是雌雄同體,其中有些可以繁衍後代,另一些則不行。許多生物體的性成熟和年齡有相當的關係,但還是受其他原因影響。有可能有些生物尚未性成熟,但其他器官均已發育成熟,也有些生物其他器官尚未發育成熟,但已性成熟,有生育能力。若是性發育比其他的發育要快,稱為性早熟。若是其他的發育變緩慢,稱為幼態延續。這二者都是有性發育已成熟,但其他發育尚未成熟的情形。 最快性成熟的脊椎动物是假鳃鳉,在出生後17天就已性成熟,有生殖能力。哺乳動物中,旅鼠是很快性成熟的動物,在出生後一個月內就已性成熟,而且已有生育能力,旅鼠的性成熟期,雄性為44天以上,而雌性為20~40天。 蚜蟲繁殖速度驚人,两到三天即可繁殖一代,一次50个左右,也就是说,一只雌性蚜虫,2天以后就拥有2500个后代,4天以后就拥有125000个后代,6天以后就拥有6250000个后代.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性成熟 · 查看更多 »

普通非洲象

#重定向 非洲草原象.

新!!: 最大生物列表和普通非洲象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世界最大的生物最大的生物列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