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晋东南1940年战役

指数 晋东南1940年战役

晋东南1940年战役,中国亦称晋东南1940年反“扫荡”,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发生的战役。.

11 关系: 大日本帝國山西省 (中華民國)中国抗日战争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刘伯承八路军第1軍 (日本陸軍)薄一波陈赓陈锡联战役

大日本帝國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新!!: 晋东南1940年战役和大日本帝國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中華民國)

山西省,為中華民國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

新!!: 晋东南1940年战役和山西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晋东南1940年战役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指從1912年1月1日建國至1949年底中央政府撤离中国大陆、退守臺灣的時期,与此後的「臺灣時期」相对。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使清朝分崩离析。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

新!!: 晋东南1940年战役和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 · 查看更多 »

刘伯承

刘伯承(),名明昭,字伯承,小名孝生,以字行,曾用名刘伯坚。中国现代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四川省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人。 刘伯承早年从军,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右眼负伤致残。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先后在高级步兵学校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刘伯承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参谋长、援西军司令员等职,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开辟晋冀鲁豫边区,并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他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指挥淮海战役等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伯承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等职。1958年,刘伯承因所谓“教条主义”被彭德怀等批判,此后淡出军界,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是中共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在北京病逝。.

新!!: 晋东南1940年战役和刘伯承 · 查看更多 »

八路军

八路军,全称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关协议,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处于陕北的主力部队由国民政府改编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9月12日,八路军的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实际控制者中国共产党将这支部队称为“八路军”,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华北治安战》和《陆军作战》稱该部队为共產軍、八路军、紅軍。.

新!!: 晋东南1940年战役和八路军 · 查看更多 »

第1軍 (日本陸軍)

1軍為大日本帝國陸軍中之一軍。編制於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及中國抗日戰爭之時。.

新!!: 晋东南1940年战役和第1軍 (日本陸軍) · 查看更多 »

薄一波

薄一波(),原名薄书存,中国山西省定襄县蒋村人,邓小平主政时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主要领导人之一。 薄一波早年就读于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薄一波创建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并任太岳军区政委。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筹建华北野战军,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平津卫戍区政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首任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被诬陷打倒,并受迫害。改革开放时期,再任国务院副总理,后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薄一波次子薄熙來亦是政绩显赫的中国政坛名人,曾任大连市长、商务部部长、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和第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亦是中共第五代领导层的最热门人选之一;但于2012年中共十八大前夕,在以王立军事件为导火索、薄熙来事件为核心的一系列中共政治风波中倒台失势。.

新!!: 晋东南1940年战役和薄一波 · 查看更多 »

陈赓

赓(),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陈赓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随后参加东征。之后赴苏联学习间谍技术,回国后参加南昌起义,之后到上海负责中共中央特科工作。后赴鄂豫皖苏区任红四方面军师长等职务,之后负伤赴上海治疗期间被捕。后获释赴中央苏区,并跟随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長。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在山西、河南地区作战,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下华中、华南、西南直至云南全境,并支援法越战争。1951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朝鲜战争。回国后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1961年3月16日,陈赓于上海病逝。.

新!!: 晋东南1940年战役和陈赓 · 查看更多 »

陈锡联

锡联(),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高桥陡山彭家村人。已故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中国共产党第九至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陈锡联於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於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四军第十师师长、第十一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中國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385旅旅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军委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要职。.

新!!: 晋东南1940年战役和陈锡联 · 查看更多 »

战役

战役是在两个或多个作战方之间发生的,在爆发地点范围和时间上有限的战斗。大的战役的战场可达数百平方公里,时间可达数周。现代战争中的战役往往由多次不同的部队之间的战斗组成。与战斗不同的是战役的规模往往大得多,对一场战争往往有决定性作用。战役一般用其地点来命名,但也有用时间或参战双方来命名的。 在军事学术语,战役属于一个作战级别等级,战役高于战斗,小于战争。一场战争由若干战役组成,一个战役由若干战斗组成。大的战役还会由若干中型、小型战役组成。大的战役也在有的场合被称之为会战。对于这一系列术语的定义,各国军方定义不一。.

新!!: 晋东南1940年战役和战役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