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春分

指数 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為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公曆日期約略落於每年的3月21日前後(20日~22日)。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点)的日子,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41 关系: 南极古今韻會舉要夏至太阳太阳直射点奥斯曼帝国巴哈姆特中亚伊朗曆土耳其地球公转北极点冬至公曆元朝秋分纳吾肉孜节物候节气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誘黃經赤道极夜极昼波斯清朝清明月令春季春分点春分日 (日本)易经日本日本節日拜火教曙暮光晝夜平分點

南极

南極(south pole)是根據地球的旋轉方式決定的最南點。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極區域,有一個固定的位置。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概念,南緯60度以南的地區稱為南極,它是南大洋及其島嶼和南極大陸的總稱,總面積約6500萬平方公里。.

新!!: 春分和南极 · 查看更多 »

古今韻會舉要

《古今韻會舉要》是完成於元朝的一本韻書。.

新!!: 春分和古今韻會舉要 · 查看更多 »

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6月21日前后(20日~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时开始。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西元前7世紀,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這一天稱作「夏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汉学堂经解》(ISBN 9787806940235)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 夏至日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形成面积最大的极昼区。此日过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减短,日出、日落的方位也开始往南移动。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亦日渐降低,日影逐渐被拉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升高。 「至」也有極點的意思。在傳統的陰陽理論中,夏至是陽氣生發到極點,開始收藏的節氣。 《易經》姤卦,為五月卦,一陰起于下(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孚夏至之時令。陽氣雖盛已經失勢,陰長陽消之象。 與冬至相同的是,夏至在中國古代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節氣),只是現代活動相對比較少與夏至直接相關(可能與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意義極為相近)。但仲夏節是在北欧等地居民的重要節日(和當地偏寒冷的氣候有關)。.

新!!: 春分和夏至 · 查看更多 »

太阳

太陽或日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電漿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約2697.3萬)倍的月球質量。 从化學組成来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 太陽的恆星光譜分類為G型主序星(G2V)。雖然它以肉眼來看是白色的,但因為在可见光的頻譜中以黃綠色的部分最為強烈,從地球表面觀看時,大氣層的散射使天空成為藍色,所以它呈現黃色,因而被非正式地稱為“黃矮星” 。 光譜分類標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5505°C),V则表示太陽像其他大多數的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能量來自於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太陽的核心每秒鐘聚变6.2億噸的氫。太陽一度被天文學家認為是一顆微小平凡的恆星,但因為銀河系內大部分的恆星都是紅矮星,現在認為太陽比85%的恆星都要明亮。太陽的絕對星等是 +4.83,但是由于其非常靠近地球,因此从地球上看来,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視星等達到−26.74。太陽高溫的日冕持續的向太空中拓展,創造的太陽風延伸到100天文單位遠的日球層頂。這個太陽風形成的“氣泡”稱為太陽圈,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連續結構。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最接近的一顆是紅矮星,被稱為比鄰星,距太阳大約4.2光年),太陽的質量在這些恆星中排在第四。 太陽在距離銀河中心24,000至26,000光年的距離上繞著銀河公轉,從銀河北極鳥瞰,太陽沿順時針軌道運行,大約2.25億至2.5億年遶行一周。由於銀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以550公里/秒的速度朝向長蛇座的方向運動,这两个速度合成之后,太陽相對於CMB的速度是370公里/秒,朝向巨爵座或獅子座的方向運動。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每年1月離太陽最近(稱為近日點),7月最遠(稱為遠日點),平均距離是1.496億公里(天文学上稱這個距離為1天文單位) 。以平均距離算,光從太陽到地球大約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陽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 ,也支配了地球的氣候和天氣。人类從史前時代就一直認為太陽對地球有巨大影響,有許多文化將太陽當成神来崇拜。人类對太陽的正確科學認識進展得很慢,直到19世紀初期,傑出的科學家才對太陽的物質組成和能量來源有了一點認識。直至今日,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展中,还有大量有关太陽活动机制方面的未解之謎等待着人们来破解。 現今,太陽自恆星育嬰室誕生以來已經45億歲了,而現有的燃料預計還可以燃燒50億年之久。.

新!!: 春分和太阳 · 查看更多 »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是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入射角度)为90度的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成90度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理論上为正午12时,但需視乎該地政府所定下的時區為多少而定。.

新!!: 春分和太阳直射点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春分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巴哈姆特

巴哈姆特(بهموت‎‎,Bahamūt)是阿拉伯神話中的一種水中生物,是一條極為巨大的魚,居住在廣闊的海洋之中。 在現代桌面遊戲、電子遊戲、動漫影視相關創作中,以巴哈姆特為名的幻想生物常被描述成能飛翔又具有頂尖力量的巨龍,這一形象風行於遊戲《龍與地下城》與《Final Fantasy》等系列之中。.

新!!: 春分和巴哈姆特 · 查看更多 »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Edmund Bosworth: "In early Islamic times Persians tended to identify all the lands to the northeast of Khorasan and lying beyond the Oxus with the region of Turan, which in the Shahnama of Ferdowsi is regarded as the land allotted to Fereydun's son Tur.

新!!: 春分和中亚 · 查看更多 »

伊朗曆

伊朗曆(波斯語:گاهشماری ایرانی‌,拉丁轉寫:Gahshomari-ye Irani),又名波斯曆或Jalaali曆,在中国也称回回陽曆(但回回曆或回曆指伊斯兰曆,不可用来指称波斯曆),是目前在伊朗和阿富汗使用的陽曆。其曆法是古波斯人基于觀察天象,而不是基于規則推算而來。透過從德黑蘭(或東經52.5度子午線)和喀布爾精確的天文觀測,確定每年的第一天(纳吾肉孜节)由春分開始。公历2016年3月20日至2017年3月19日为波斯曆1395年。 今日是波斯曆。.

新!!: 春分和伊朗曆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春分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地球公转

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故被称为“公”转。 地球公轉方向為逆時針,與自轉方向相同。.

新!!: 春分和地球公转 · 查看更多 »

北极点

北极点,又叫北極(North Pole),用於稱呼地球上的地理北極,即在地球表面上最北的點,也就是地球的自轉軸在北半球與表面相交會的點。北极点周围的地区称为北极地区。 地理上的北極(通常就簡稱為北極)以下面的解釋為準:地球的自轉軸與地球表面的兩個交點之一(另一個點是南極,就在相對的另一面),地理上的北極是緯度為北緯90°的點,在方向上是真北,在這一點所指向的任何方向都是南方。 南極位於南極洲的大陸上,北極位於北冰洋內。在北極沒有土地,只有常年冰封的冰冷海水在冰層之下流動著,因此不可能像南極一樣,建立一個永久的北極駐地。不過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自1937年起建立許多,其中有些很靠近北極。自2002年起俄羅斯在靠近北極的地方建立一個基地站Barne,是用每年春天施工一段時間的方式進行。2000年的有一些有關北極的研究,研究認為因為,北極的冰最終會溶化,預計時間從2016年到21世紀後期甚至更晚。 俄羅斯2007年的Arktika 2007行動中曾用和平號潛水艇量測北極海域的深度,為,1958年時美國的鸚鵡螺號核動力潛艇也量測過,深度為4,087 m(13,410 ft)。離北極最近的陸地是在格陵蘭北邊的卡菲克盧本島,距北極約。離北極最近,且有人居住的地方是加拿大努納武特中基吉柯塔鲁克地区的阿勒特,距北極 。.

新!!: 春分和北极点 · 查看更多 »

冬至

冬至(英文: Winter Solstice Festival),又稱冬節、賀冬,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反。冬至在太阳到达黃经270°时开始,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曆12月21日到12月23日之間,農曆則在十一月。.

新!!: 春分和冬至 · 查看更多 »

公曆

#重定向 格里曆.

新!!: 春分和公曆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春分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每年9月23日前后(公曆9月晝夜平分點),太阳到达黄经18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秋分”、“分者平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新!!: 春分和秋分 · 查看更多 »

纳吾肉孜节

纳吾肉孜节,也译诺鲁兹节或耨儒孜节(نوروز,拉丁化:Nowrūz,国际音标:,意为“新的一天”或“新的光明”),是伊朗人的传统节日Josef W. Meri, Jere L. Bacharach, "Medieval Islamic Civilization: L-Z, index ", Taylor & Francis, 2006.

新!!: 春分和纳吾肉孜节 · 查看更多 »

没有描述。

新!!: 春分和燕 · 查看更多 »

物候

物候既可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的非生物变化(如初霜、解冻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物候的利用在大约四千年前中国黃河流域的夏朝已經發展出來,並被整理成夏小正經文,以环境改变出現时期對應由地球繞日的10個月份的年曆構成物候的基礎。之後秦國、漢國持續延用夏小正的样式發展出一年12個月份的物候,也就是漢人社會習慣常用的農曆。 Category:生態學 Category:氣候.

新!!: 春分和物候 · 查看更多 »

节气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之历法曆注。 東亞傳統夏曆(農曆)是一种「阴阳合曆」,同時根据日、月运行制定,「陰」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陽」是以地球自冬至繞太陽公轉一圈为基准确定歲實,每回歸年約365.2422日,二十四節氣據此而劃分,其中:.

新!!: 春分和节气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是中華民國全國農業行政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其前身為1948年創立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除了主管農、林、漁、牧及糧食行政事務之外,對於地方政府執行農業相關事務亦有指示、監督之責。.

新!!: 春分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高誘

誘,涿郡涿縣人,中國東漢末年士大夫、學者,著有《淮南子》注、《呂氏春秋》注及《戰國策》注。 高誘少年時跟隨同鄉盧植學習經書,是馬融的再傳弟子,205年被徵召為司空掾,同年出任東郡濮陽令,212年升遷為河東郡監官。學問上,高誘立足於經學和諸子之學,曾注解《淮南子》、《孝經》、《呂氏春秋》、《戰國策》等書,當中《孝經》注早已失傳,《淮南子》注21篇中今只存13篇,《戰國策》注33卷中只存10卷,唯有《呂氏春秋》注完整保存至今。現存漢代各家注疏,以鄭玄注最多,其次便是高誘注。高誘作風樸實,精通儒家典籍及古文經學,注釋中常引用五經、《論語》及《孟子》,以訓詁明義、解字釋詞為主,非常重視標舉音讀和解釋方言,注文翔實,涵蓋名物典章訓釋、注音、校勘、義理闡發等多方面。學者認為,其學術成就當在許慎、趙岐之間。.

新!!: 春分和高誘 · 查看更多 »

黃經

黃經(太陽經度或天球經度)是在黃道座標系統中用來確定天體在天球上位置的一個座標值(另一個值是黃緯),在這個系統中,天球被黃道平面分割為南北兩個半球。 黃道是太陽在一年中橫越過天球的路徑,在一年中會穿越天球赤道兩次,一次是在春分點,另一次是在秋分點。由於在黃道上沒有明顯的可以做為黃道經度0度的點,因此春分點被人为的指定為黃經0度的位置,天體的黃經度就是由天體沿自转方向至春分點的角距離。 黃道座標對太陽系的天體非常有用。例如,在曆書上所給的太陽經度就是以黃經量度的。.

新!!: 春分和黃經 · 查看更多 »

赤道

赤道通常指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长。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绝对的球体的话,赤道距离南北两极相等。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的78.7%被海洋覆盖,余下的21.3%为陆地。除地球外,其他行星及天体也有类似的赤道。.

新!!: 春分和赤道 · 查看更多 »

雷,古代亦寫作「靁」,在气象学中指因為闪电通過而同時釋放高能量,將周圍的空氣急剧膨胀产生衝擊而形成的聲波,一般會表现为伴随闪电现象发生的隆隆聲響。因为声音和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人们可以通过计算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来确定闪电发生的距离。在空气之中,声速大约为340米/秒,因此闪电发生的地点大约为每间隔3秒一公里(或5秒一英里)。至於有關閃電的詳細成因,請參見閃電。 雷击其实就是闪电电擊,不过由於電位差很大,通過的電能和电量就比较大,有的建筑物甚至会倒塌,树木可能会被劈断,人畜可能死伤。通过使用避雷針將雷電導向地線,原則上可以避免或减轻雷擊造成的损害。.

新!!: 春分和雷 · 查看更多 »

電是靜止或移動的電荷所產生的物理現象。在大自然裏,電的機制給出了很多眾所熟知的效應,例如閃電、摩擦起電、靜電感應、電磁感應等等。 很久以前,就有許多術士致力於研究電的現象,但所得到的結果乏善可陳。直到十七和十八世紀,才出現了一些在科學方面重要的發展和突破,不過在那時,電的實際用途並不多。十九世紀末,由於電機工程學的進步,電才進入了工業和家庭裡。從那時開始,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快速發展帶給了工業和社會巨大的改變。作為能源的一種供給方式,電有許多優點,這意味著電的用途幾乎是無可限量。例如,交通、取暖、照明、電訊、計算等等,都必須以電為主要能源。進入二十一世紀,現代工業社會的骨幹仍是電能。.

新!!: 春分和電 · 查看更多 »

极夜

极夜,又稱永夜,是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一日之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下的现象,即夜长为一个太阳日。.

新!!: 春分和极夜 · 查看更多 »

极昼

午夜太陽,也稱為極晝或永晝,是發生在北極圈以北或南極圈以南的極區夏季,當太陽在當地的午夜時分依然能夠看見的一種。.

新!!: 春分和极昼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新!!: 春分和波斯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春分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明

清明,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農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節與新春、端午節、中秋節,是指華人傳統會一家團聚共度的四個節日,故稱華人四大節日。另外,就祭祖而言,除、清、盂、九四節也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的「祭祖四大節」,每年陽曆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黃經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因此,清明節總是在公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

新!!: 春分和清明 · 查看更多 »

月令

月令是上古華夏一種文章體裁,按照一個12個月的時令,記述政府的祭祀禮儀、職務、法令、禁令,並把它們歸納在五行相生的系統中,現存《禮記》中有一篇《月令》之外,還有《逸周書》中的一篇《月令》,惟後者已佚失。《吕氏春秋》"十二纪"之首篇与《礼记·月令》文字幾乎相同。 《禮記·月令》或為戰國時作品,“其中多杂秦制,又博采战国杂家之说”,如《月令》有大尉之官,周无而秦有之。有人認為是兩漢人雜湊撰集的一部儒家書。民間《四民月令》則是參照該體裁所撰的農業作品。.

新!!: 春分和月令 · 查看更多 »

春季

春季是一年四季之第一季。按照公历,北半球的春季为3月、4月和5月;南半球的春季为9月、10月和11月。此外,在台灣,春季的开始是立春(2月3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是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一些地區,春季被認為從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

新!!: 春分和春季 · 查看更多 »

春分点

春分点為太陽沿黃道運行中,自南向北穿越赤道時的交點。為黃道與赤道的兩個交點之一(另一個為秋分點)。天文學符號為♈。太陽每年約在3月20-22日左右經過春分點。現代春分點位於雙魚座內,是測量赤經和黃經的起點。由於歲差和章動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春分點每年正沿黃道向西退行。.

新!!: 春分和春分点 · 查看更多 »

春分日 (日本)

春分日(),根據昭和23年(1948年)所制定公布及施行的有關祝日的祝日法第178號,是日本公眾假期的一天,以天文觀測來選出一年春分之時的日子。通例是從3月20日至3月21日間。.

新!!: 春分和春分日 (日本) · 查看更多 »

易经

《易经》是中国漢族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始;一般说上古三大奇书包括《黄帝內经》、《易经》、《山海经》,但它们成书都较晚。《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來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不易,表現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易经》最初用於占卜和預報天氣,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是一部無所不包的巨著。自从17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十三經中未經秦始皇焚書之害,它是最早哲學書。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绍到西方。 《易》原有三種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一般所称《易經》即源於《周易》发展而來。 《易經》包括狭义的《周易》與《易传》。《周易》相传是依循周文王主編《易》的著述而來,成書大約在西周時期。由於隨時代演變,《周易》文字含義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已經不便讀懂,因此孔子撰寫了「十翼」,後世又稱為《易传》並列入《易經》。.

新!!: 春分和易经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春分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節日

日本節日包括日本的傳統節日、公共假日、主題日和地方祭典。傳統節日當中有不少源自中國,當中有些與漢字文化圈其他地區相同。.

新!!: 春分和日本節日 · 查看更多 »

拜火教

#重定向 琐罗亚斯德教.

新!!: 春分和拜火教 · 查看更多 »

曙暮光

曙暮光是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後散射在地球大氣層的上層,照亮了低層的大氣與地球表面的陽光。.

新!!: 春分和曙暮光 · 查看更多 »

晝夜平分點

#重定向 分點.

新!!: 春分和晝夜平分點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春分之日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