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易卜拉欣·哈希姆

指数 易卜拉欣·哈希姆

易卜拉欣·哈希姆(Ibrahim Hashem,إبراهيم هاشم) 约旦律师和政治家,五次担任约旦首相。 哈希姆出生于巴勒斯坦纳布卢斯,他在伊斯坦布尔大学学习法律后,1918年在大马士革被任命为最高法院院长,1920年叙利亚被法国占领后移居约旦,Preston, Paul; Michael Partridge; Bülent Gökay; Malcolm Yapp; Great Britain Foreign Office (2005).

目录

  1. 16 关系: 叙利亚大马士革外约旦巴勒斯坦巴格达伊斯坦布尔大学侯赛因·法赫里·哈利迪侯赛因·本·塔拉勒第一次世界大战約旦首相列表约旦纽约时报芝加哥論壇報遜尼派萨米尔·里法伊阿拉伯联邦

  2. 伊斯坦堡大學校友
  3. 伊斯坦布尔大学法学院校友
  4. 在伊拉克被謀殺身亡者
  5. 巴勒斯坦裔约旦人
  6. 约旦首相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叙利亚

大马士革

大马士革(دمشق;非正式的名称:沙姆大马士革,有时被直称为沙姆;在中文和合本《聖經》中則翻為大馬色;阿拉米语:ܕܪܡܣܘܩ)是亚洲国家叙利亚的首都,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有人持续居住城市(建城至今4000多年,而有人居時間更長達一萬年之久)。其在《回回館譯語》中被称為敵米石。.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大马士革

外约旦

外约旦(Transjordan)是指今日約旦河東、西岸的約旦、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地區的合稱。 外約旦原來單指「約旦河東岸」,即「約但河以外之地區」的意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鄂圖曼帝國的疆土被列強瓜分,而外約旦成為了英國的托管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色列立國,外約旦從此一分為三。 分类:中東地理 Category:西亚地理.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外约旦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巴勒斯坦

巴格达

巴格达(بغداد,阿拉米语:ܒܓܕܐܕ),古称报达,伊拉克首都,同时它也是伊拉克巴格達省的首府,為伊拉克最大城市及經濟文化中心。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部地區,底格里斯河流過巴格達市區,而距幼發拉底河約30公里閻玉龍 《中國大百科全書》-巴格達。巴格达人口约577万,在阿拉伯世界位于开罗之后列第二位。在历史上,巴格达曾是伊斯兰文明的政治、宗教、經濟、商業、學術、交通中心。巴格达也是一座多民族多教派的城市。巴格达在2003年美軍佔領伊拉克之前,有大量信仰基督教的亚述人(其中以信奉东方礼天主教的居多)居住,但近几年来巴格达的多座著名教堂屡次遭到破坏以及其他原因使亚述人纷纷离开巴格达,迁往伊拉克北部或邻国甚至西方国家。现在在巴格达原本就是少数民族的亚述人已经所剩无几了。.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巴格达

伊斯坦布尔大学

伊斯坦布尔大学(İstanbul Üniversitesi)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所大学,主校區位於Beyazıt,即伊斯坦布爾靠近歐洲的一邊。.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伊斯坦布尔大学

侯赛因·法赫里·哈利迪

侯赛因·法赫里·哈利迪 (Husayn Fakhri al-Khalidi,حسين فخري الخالدي) 约旦首相(1957年)。 1957年约旦发生反对艾森豪威尔主义和侯赛因国王的示威,4月10日,侯赛因国王突然迫使苏莱曼·纳布西内阁辞职,局势顿然紧张起来,4月15日虽然由哈利迪组成了“温和”的内阁而有所缓和,但局势仍然很复杂紧张。西方通讯社把这个内阁称作“填塞空隙”的过渡内阁。4月20日,因为新任陆军参谋长阿里·哈亚里准将提出辞职并前往叙利亚避难,约旦局势急剧变化,哈利迪新内阁在24日又被迫辞职。 哈利迪出生于耶路撒冷,就读于贝鲁特美国大学和在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医学院,获得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在土耳其军队中服役,并参加了杰马尔帕夏对苏伊士运河的攻击。他在1916—1917年最后一次加沙战争中受了重伤,但是终于逃脱,没有被澳大利亚骑兵捉住。 1917年,哈利迪参加了由费萨尔一世和阿拉伯的劳伦斯领导下的回教军,并且担任阿勒颇的市医疗机构的主任,一直到1920年。第二年,他参加了那时的巴勒斯坦英国政府的工作,并且提升为耶路撒冷的高级医疗官员,但是在1934年退休,以参加该城的市政选举。 1935年,他组织了一个政党,名叫改良党,这是一个由支持当时的耶路撒冷市长穆弗蒂·侯赛尼所组成的组织,同年,英国驻巴勒斯坦高级专员任命他为耶路撒冷市长,巧的是,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任命的第一任耶路撒冷市长是他的祖先。 1936年4月,哈利迪担任阿拉伯高级委员会的委员,这个委员会是同英国人谈判的阿拉伯各党派的“联盟”,在1936年到1937年的巴勒斯坦骚乱之后他在1937年10月被英国政府放逐到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 哈利迪中等身材很瘦,他出身在一个古老而有势力的家族。这个家族说它是著名的阿拉伯将军哈立德·伊本·瓦利德的后裔,瓦利德在雅穆克战役中击败了拜占庭的军队,从而为阿拉伯政府埃及、北非和西班牙铺平了道路。 哈利迪在1943年曾任约旦外交大臣,他能讲流利的英语、法语和土耳其语,还能讲德语。1957短暂出任首相后,也在此后的几届内阁中任大臣。1966年12月26日去世。 他是联合国政治事务局高级政治事务干事伊斯迈尔·哈利迪(Ismail Khalidi)的哥哥和拉希德·哈利迪和拉贾·哈利迪的伯父。.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侯赛因·法赫里·哈利迪

侯赛因·本·塔拉勒

侯赛因·宾·塔拉勒(阿拉伯語:حسين بن طلال,Ḥusayn bin Ṭalāl;Hussein bin Talal,),又称侯赛因一世(King Hussein I),為约旦国王,在位期間自1952年到1999年。.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侯赛因·本·塔拉勒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約旦首相列表

約旦首相列表,下列为1921年起的約旦哈希姆王國政府的最高行政首長。.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約旦首相列表

约旦

约旦哈希姆王国(阿拉伯语:,一般通稱約旦)是中东的国家,它北临叙利亚,东临伊拉克,东南临沙特阿拉伯,西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约旦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纽约时报

芝加哥論壇報

《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美國銷量第5高的报纸。它以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為基地,是芝加哥地區和美國中西部的主要日報。原为帕特森-麦考密克报系(Patterson-Mccormick Newspapers)的两大报纸之一,现屬論壇公司(Tribune Company)所有,號稱自己為「世界上最好的報紙」(World's Greatest Newspaper)。.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芝加哥論壇報

遜尼派

逊尼派(Sunni,أهل السنة والجماعة,,简称 ),又譯素尼派,原意為遵循聖訓者,為伊斯兰教中的最大派别,自稱「正統派」,與什叶派對立。一般認為,全世界大約有85至91%穆斯林隸屬此派別See.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遜尼派

萨米尔·里法伊

萨米尔·扎伊德·里法伊(سمير زيد الرفاعي,)是约旦一位政治家,曾担任约旦首相(2009-2011)。出生于一个巴勒斯坦家庭。曾在哈佛大学学习(1984-1988),获学士学位。1989年又获得的剑桥大学硕士学位。曾先后担任内阁大臣、约旦迪拜资金总裁等职。2009年,被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任命为首相。2011年1月,阿拉伯世界受到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的影响,许多国家爆发反政府示威游行,约旦也未能幸免。迫于压力,萨米尔·里法伊于2月1日辞去首相职务。.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萨米尔·里法伊

阿拉伯联邦

阿拉伯联邦,又称伊约联邦,是由伊拉克和约旦于1958年组成的一个短命的国家,尽管其名称所暗示的是联邦制,但它实际上是一个邦联。 联邦成立于1958年2月14日,当时的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二世和他的堂弟,约旦国王侯赛因一世,试图统一他们的两个哈希姆王国,作为对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立的回应。阿拉伯联邦只持续了六个月,在1958年8月2日正式解散,原因是伊拉克国王费萨尔在7月14日的一场军事政变被废黜。.

查看 易卜拉欣·哈希姆和阿拉伯联邦

另见

伊斯坦堡大學校友

伊斯坦布尔大学法学院校友

在伊拉克被謀殺身亡者

巴勒斯坦裔约旦人

约旦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