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茶盞

指数 茶盞

茶盞,是東亞傳統用以盛茶湯的碗或杯形茶器,也稱茶碗、茶鍾、茶盅、茶盌、茶圓、茶甌、茶杯等,而大小、材質、文飾不一,有多種形制。在中國,茶盞的主流,因為食茶法的不同,器形大小從唐宋的大盞發展到明清的小盞,色彩從唐的尚青、宋的尚黑發展到明的尚白,經歷了數次嬗變過程。.

25 关系: 古今字中山傳信錄中國广雅 (辞典)國立故宮博物院王世贞红楼梦白色青色黑色茶录茶具茶碗 (日本)茶经茶谱臺北杯子段玉裁清稗類鈔清朝文明小史

古今字

古今字是中国古书用字情况之一。同一个词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了古今字,较前使用的叫“古字”或“本字”,较后使用的叫“今字”或“分化字”或“後起字”。.

新!!: 茶盞和古今字 · 查看更多 »

宋可能是下列含意之一:.

新!!: 茶盞和宋 · 查看更多 »

中山傳信錄

《中山傳信錄》,中國清代徐葆光所撰的琉球國史書,共六卷,附《中山贈送詩文》一卷。徐葆光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農曆六月奉命出使琉球,至翌年(1720年)二月回國,在該國逗留達八個月。在此期間,徐葆光蒐集琉球史籍資料,遊覽山海,觀風問俗,並將這些見聞遊歷,編錄成《中山傳信錄》一書。此書對於研究琉球政治、社會、風俗、文化,以及中琉關係,有甚高參考價值。.

新!!: 茶盞和中山傳信錄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茶盞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广雅 (辞典)

《廣雅》是一部由三國張揖大约在227年前后編寫的中國古代百科詞典,共分19類,仿照《爾雅》體裁的訓詁彙編,形同《爾雅》的續篇,主要不同的地方是取材範圍比《爾雅》更廣泛。.

新!!: 茶盞和广雅 (辞典) · 查看更多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博物院),俗稱臺灣故宮(博物院)或臺北故宮(博物院),別名中山博物院,為臺灣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與漢學研究機構。館舍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和臺灣省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隸屬於行政院的中央二級機關,故宮院長為特任官,視同部會首長。它的前身是成立於京兆地方(今北京)紫禁城外廷的古物陳列所,1925年10月10日在紫禁城內廷另外組織了故宮博物院,後來因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輾轉遷移至南京和四川等地,古物陳列所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裁撤併入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隨後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爆發再度導致時局動盪,1948年11月10日包括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在內的6個機構於是決定遷往臺灣,幾經改組易名,最終由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合併為國立故宮博物院,1965年11月12日在臺北現址復院開幕。此後,博物館歷經多次館舍擴建和修繕,並致力打造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加值應用的虛擬博物館,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也在2015年12月28日啟用。 國立故宮博物院物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藏品時間跨度涵蓋新石器時代至今長達8,000年,各類藏品分別交由器物處、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和南院處等4個策展部門管理,當中以長篇銘文的青銅器、古代早期的名家書畫、善本古籍和官窯瓷器等蒐藏最具影響力。展廳內是按照文物類別以編年方式系統性地陳設4,000餘件展品,器物類展件相隔半年至2年輪換一次,書畫和圖書文獻類展件則每3個月定期更換。.

新!!: 茶盞和國立故宮博物院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唐朝.

新!!: 茶盞和唐 · 查看更多 »

王世贞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直隸太仓州(今江苏太倉)人,明朝文學家、史學家。“后七子”之一。.

新!!: 茶盞和王世贞 · 查看更多 »

碗是比较深的圓形的容器,碗口寬而碗底窄,下有碗足。一般用途是盛裝食物,但有时也视为艺术品,碗因為其體積較鍋、盂小而可用手端盛。 上阔下窄的形态,放在平地上是不稳定的,据此考古学家推测,古人对碗的使用,可能是最初是放在地上挖出的坑之内的。 它的起源目前不可考,不過可追溯自古代的泥製容器,有陶瓷、木、石、壓克力、玻璃、琉璃、椰子等材料,製作精美的骨董碗常常是收藏家的最愛。.

新!!: 茶盞和碗 · 查看更多 »

红楼梦

《紅樓夢》,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是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別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緣》;故事是從女媧補天時所剩下的一塊石頭講起,因此又名《石頭記》。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甲辰梦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成为通行的书名。 原本前80回尚存。全本回數問题有兩说:据脂砚斋批语,應少于114回;而据高鶚、程偉元的版本,共120回。後來高鶚、程偉元取得后40回稿,並整理印行,即為目前較通行的120回全本。 程偉元稱,自己經過多年收集,重金購得《紅樓夢》後四十回殘稿,並對不連貫的地方進行補綴。於1791年和1792年印行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一百多年間,《紅樓夢》以此流傳,受到讀者歡迎。 從1920年代開始,胡適「大膽假設」,認為後四十回非曹雪芹著,並提出高鹗续書後四十回。 人民文学出版社认为後四十回是无名氏续,高鹗、程伟元整理。另外周汝昌则认为《红楼梦》原著共108回,现存78回,后30回迷失。 《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在20世紀,《紅樓夢》是中國最受重視的一部文學作品。因为其不完整,加上作者曹氏已亡故,所述內容又鉅細靡遺,結局設定更是超乎尋常,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問——红学。自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曹雪芹以其家族的命运投射在《红楼梦》一书。.

新!!: 茶盞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白色

白色是一种包含光谱中所有颜色光的颜色,其明度最高,就如電腦程式設計領域就依照白色科學的定義而將參數值常定義成所有色彩的最大值,如白色=RGB(255,255,255)或#FFFFFF最大值(而不是將白色定義成像水H2O的無色=透明色或無色=null值)。可以将光谱中三原色的光:红色、蓝色和绿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光谱中所有可见光的混合也是白光。.

新!!: 茶盞和白色 · 查看更多 »

青色

青色又稱綠藍色,在是指在介於綠色和藍色之間的颜色,波长大约为500-485奈米。 青色的含义没有统一规定,因人而异,可以泛指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各种颜色。在中國的五行學說中,青色是木的一種象徵;青色在中國文化中有生命的含義,也是春季的象徵。現代日語用詞上分指藍色(青/あお,ao)和綠色(緑/みどり,midori)。 在加色法中,青色被定义为等量的绿色光和蓝色光混合而成的颜色(如右方色标所示)。.

新!!: 茶盞和青色 · 查看更多 »

黑色

黑色是具有多种不同文化意义的颜色。.

新!!: 茶盞和黑色 · 查看更多 »

茶录

《茶录》为宋人蔡襄作于皇祐年间(1049年—1053年)的重要茶学专著。全书分为两篇。.

新!!: 茶盞和茶录 · 查看更多 »

茶具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泛指製茶、饮茶使用的器具,是所有瀹茶过程中必备的器具,不单指茶壶、茶杯,包括制茶、贮茶、饮茶等工具。.

新!!: 茶盞和茶具 · 查看更多 »

茶碗 (日本)

茶碗最早意指茶道裡用以喝茶的碗狀容器。但近年來,其意已廣泛指向為陶瓷器碗。現代日本所稱的「茶碗」多數是指飯茶碗(ごはんちゃわん・ごはんぢゃわん),為了區別於喝茶的碗,盛飯的碗以飯碗(めしわん)稱之。.

新!!: 茶盞和茶碗 (日本) · 查看更多 »

茶经

《茶經》是唐朝人陸羽所著的關於茶的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茶的專著。在四庫全書中為子部譜錄飲饌類。.

新!!: 茶盞和茶经 · 查看更多 »

茶谱

茶谱可能是指:.

新!!: 茶盞和茶谱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新!!: 茶盞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杯子

杯是一種大多數情況下用來盛載液體的器皿,通常用玻璃、瓷或不鏽鋼製造,在餐廳打包飲料,則常用紙杯或膠杯盛載。杯多呈圓柱形,上面開口,中空,以供盛物。因杯開口,杯內液體易被四周塵埃污染,故當長時間放置,多用杯蓋遮掩。盛載熱飲的杯有手柄,方便使用。.

新!!: 茶盞和杯子 · 查看更多 »

段玉裁

段玉裁(),字若膺,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清朝語言學家,训诂家、经学家。.

新!!: 茶盞和段玉裁 · 查看更多 »

清稗類鈔

《清稗類鈔》(Qingbai leichao/Qing Petty Matters Anthology),筆記小說,清代掌故遺聞的彙編,晚清遺老徐珂(1869年-1928年)編撰。徐珂,原名昌,字仲可,別署中可、仲玉,浙江杭縣(今餘杭)人,清光緒間舉人,曾任袁世凱幕僚,未幾辭退。後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長於文學,善詩詞,以《清稗類鈔》聞名。.

新!!: 茶盞和清稗類鈔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茶盞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明朝.

新!!: 茶盞和明 · 查看更多 »

文明小史

《文明小史》是晚清諷刺小說。作者李伯元。 《文明小史》記載八國聯軍前後的中國,書中的沒有固定主角,以流動式的人物,反映了中国维新运动期间的时代面貌,暴露了清廷的腐朽无能。書中也諷刺維新派人物,說維新人物大談小腳放大,但見了小腳妓女,口水又流了下來。 《文明小史》是一部連載小說,明顯受《儒林外史》的影響,但見解並不深刻,受限於當時的意識形態,作者對事物缺少冷靜、細緻的觀察,不能挖掘問題的本質。又由於寫作匆促,內容有重覆之處,作者在第二十九回以兩頁篇幅大談治外法權,但到了第三十回又反覆談了一次治外法權。.

新!!: 茶盞和文明小史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日本茶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