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施文儀臉書案

指数 施文儀臉書案

施文儀臉書案,發生於2012年10月的台灣新聞事件。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在臉書上分別刊登兩則訊息,質疑台灣免美簽以及中國留學生加入台灣健保計畫,與行政院政策不同。經新聞報導後,行政院長陳冲指示人事行政總處調查此事,並以違反《公務人員服務法》為由,研究是否進行懲處。這是台灣第一件公務員因為臉書發言而遭行政調查與懲處的案子,支持者認為行政官員需有行政倫理,不能隨便發言反對政府政策,反對者認為此舉可能侵害到言論自由。 人事行政總局最終決定,只作口頭申誡,不做其他懲處。這將成為日後相關案件的行政先例。.

9 关系: 吳育昇尹啟銘免簽證計劃关中 (消歧义)言論自由胡幼偉自由時報陳冲Facebook

吳育昇

吳育昇(),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台南縣,籍貫江蘇省漣水縣人,政治人物,現任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前任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於台北市長馬英九任內擔任台北市政府新聞處長、發言人,被媒體稱為馬家軍核心成員,曾遭到「憲法133聯盟」與「割闌尾計畫」團體發起連署罷免,但兩次連署未達法定人數,皆以失敗收場。.

新!!: 施文儀臉書案和吳育昇 · 查看更多 »

尹啟銘

尹啟銘(),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經濟部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及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執行長等職。.

新!!: 施文儀臉書案和尹啟銘 · 查看更多 »

免簽證計劃

#重定向 免签证计划.

新!!: 施文儀臉書案和免簽證計劃 · 查看更多 »

关中 (消歧义)

中可以指:.

新!!: 施文儀臉書案和关中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Freedom of speech),一種基本人權,指一國公民,可以按照个人意願表達意見和想法的法定政治權利,這些意見表達不用受政府「事前」的審查及限制,也無需擔心受到政府報復。有時也被稱為意涵更廣泛的表達自由van Mill, David,,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12 Edition), Edward N. Zalta(ed.)。它通常被理解為充分表達意見的自由,當中包括以任何方式尋找、接收及發放傳遞資訊或者思想的行為。言論自由的權利在任何國家通常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例如發表誹謗中傷、猥褻、威脅傷人、煽動仇恨或者侵犯版權等言論或者資訊的一系列涉嫌侵犯他人人权的行為都被禁止,而表達意見時也需要注意時間、地點和禮儀。 一些可能存在违法行为的国家政权对言论自由的限制程度甚至逾越了人权法案的红线。 《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及《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明言保障言論自由的權利,確認言論自由的基石重要性,也一方面突顯其脆弱需受保障的面向。《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國際人權法》中亦確認言論自由為一項人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9條指“人人有權在不受干涉下持有意見及主張”及“每個人都有權利自由發表主張和意見,此項權利包括尋找,接收和傳遞資訊和思想的自由,而不分任何媒介和國界。”第19條亦指出,這些權利附有特別責任及義務,行使時必須尊重他人權利或名譽,確保國家安全及公共秩序不受影響。.

新!!: 施文儀臉書案和言論自由 · 查看更多 »

胡幼偉

胡幼偉(),生於臺北市,台灣的新聞傳播學者。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學士、碩士,美國新聞學博士。曾任《民生報》記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所長、馬英九政府行政院發言人、中國文化大學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是中華民國第一位因為於Facebook發言不當及師生戀而請辭下台的政治人物。.

新!!: 施文儀臉書案和胡幼偉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施文儀臉書案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陳冲

#重定向 陳沖.

新!!: 施文儀臉書案和陳冲 · 查看更多 »

Facebook

Facebook(簡稱FB),華人地區有臉--書、臉--譜、面--書、面--簿等中文名稱。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zh-hans:圣马特奥县; zh-hant:聖馬刁郡-门洛帕克市的線上社交网络服务網站。Facebook成立初期原名為thefacebook,名稱的靈感來自美國高中提供給學生包含照片和聯絡資料的通訊錄(或稱花名冊)暱稱「face book」。 除了文字訊息之外,使用者可傳送圖片、影片、貼圖和聲音媒體訊息(現在也可以傳送其他檔案類型如.doc,.docx,.xls,.xlsx等,但是.exe可能會被禁止傳送)給其他使用者,以及透過整合的地圖功能分享使用者的所在位置。Facebook是在2004年2月4日由馬克·扎克伯格與他的哈佛大學室友們所創立。Facebook的會員最初只限於哈佛學生加入,但後來逐漸擴展到其他在波士頓區域的同學也能使用,包括一些常春藤名校、MIT、紐約大學、史丹福大學等。接著逐漸支援讓其他大學和高中學生加入,並在最後開放給任何13歲或以上的人使用。現在Facebook允許任何聲明自己年滿13歲的使用者註冊。 使用者必須註冊才能使用Facebook,註冊後他們可以創建個人檔案、將其他使用者加為好友、傳遞訊息,並在其他使用者更新個人檔案時獲得自動通知。此外使用者也可以加入有相同興趣的群組,這些群組依據工作地點、學校或其他特性分類。使用者亦可將朋友分別加入不同的列表中管理,例如「同事」或「摯友」等。截至2012年9月,Facebook內已有超過十幾億個活躍使用者,其中約有9%的不實使用者。截至2012年,Facebook每年共產生180拍位元組(PB)的資料,並以每24小時0.5拍位元組的速度增加。統計顯示,Facebook上每天上傳3億5千萬張圖片。.

新!!: 施文儀臉書案和Facebook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