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新化朝天宮

指数 新化朝天宮

新化朝天宮位於臺灣臺南市新化區,主祀天上聖母,為當地公廟。該廟原稱「大穆降媽祖廟」,與宗教活動大目降十八嬈有著密切關係。.

15 关系: 大目降十八嬈大目降社媽祖中华民国神农西來庵事件臺南州祠廟名鑑臺南市臺灣縣志陳文達新化區新化太子宮新化保生大帝宮1862年台南地震1946年新化地震

大目降十八嬈

大目降十八嬈是臺灣臺南市新化區的宗教活動,現已列為文化資產(民俗及有關文物)。其由來與當地風水地理傳說有關,而且是以新化朝天宮為主,牽涉到當地共七間廟宇的宗教活動。又「十八嬈」之名,據說與該活動辦到農曆正月十八結束為止有關。.

新!!: 新化朝天宮和大目降十八嬈 · 查看更多 »

大目降社

大目降社(荷文音譯:Tavakangh;閩南語音譯:Toā-ba̍k-kàng)為台灣17世紀中葉仍有之平埔族群西拉雅族群社,該社合併自新港社旁的Teopan、Tatenpoan及Tibolegan三小社。其位置約在今台南市新化區,人數則在369人左右。在荷治時期,約在1659年12月左右時基於宗教與政治因素,荷蘭東印度公司已將大目降社居民遷到有一名牧師的新港以接受更好的基督教教育,而大目降社的耕地則被荷蘭東印度公司以1500里耳賣給了漢人耕種,顏愛靜、陳立人〈荷據時期臺灣赤崁一帶原住民土地利用與地權型態變遷之研究〉推論「大目降社」在明鄭時期變成「大目降民社」,即大目降社土地已全數自原住民手中流失的現象為此一買賣造成的結果。 清朝,因漢人移民屯居或本身漢化影響,大目降社已日漸沒落且鮮少文獻記載,不過,台灣日治時期各項數據顯示,原大目降社所在地區仍有近千人的「熟番」,惟疑因被歸類成新港社的一部份,而失去自己的社名稱呼。.

新!!: 新化朝天宮和大目降社 · 查看更多 »

媽祖

媽祖(莆仙語:Mâ-cô;閩南語:Má-tsoó͘;閩東語:Mā-cū)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其他地區(日本琉球)及東南亞沿海地區濱下武志,《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區域與歷史的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275頁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 、天后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 新化朝天宮和媽祖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新化朝天宮和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神农

农氏,又称烈山氏,或稱连山氏,相傳生存年代在夏朝以前,現存文字记载多出現在在戰國以後。相傳“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中國人视之為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守护神,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新!!: 新化朝天宮和神农 · 查看更多 »

西來庵事件

西來庵事件,又稱「余清芳事件」、「玉井事件」、「噍吧哖事件」,是發生於臺灣日治時期大正四年(1915年)的武力抗日事件,領導人為余清芳、羅俊、江定等人。西來庵事件造成玉井、楠西、南化、左鎮及周邊地區村莊遭遇日軍毀滅性屠村人口銳減部分村莊甚至滅村,受創極深,是臺灣日治時期諸多起事之中規模最大、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同時也是臺灣人(主要為閩南人與原住民族大武壠族)第一次以宗教力量抗日的重要事件。.

新!!: 新化朝天宮和西來庵事件 · 查看更多 »

臺南州祠廟名鑑

《臺南州祠廟名鑑》出版於1933年,作者是相良吉哉,該書介紹了當時位於臺南州境內(今臺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與臺南市)的神社、祠廟的資料,並附有照片,其中有些廟宇現已不存或經過改建,故這些老照片為重要的史料。此書在2002年由嘉義城隍廟再版。.

新!!: 新化朝天宮和臺南州祠廟名鑑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新化朝天宮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縣志

《臺灣縣志》是清朝臺灣縣的方-志-,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完成,主修者是時任臺灣府海防補盜同知兼攝臺灣縣事的王禮,為清朝臺灣最初三縣中最晚完成的「縣志」。全書共有十卷。.

新!!: 新化朝天宮和臺灣縣志 · 查看更多 »

陳文達

陳文達,字在茲,清代臺灣府臺灣縣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臺灣府學學貢,曾擔任過《臺灣府志》(高拱乾版)的分校工作,也參與過《鳳山縣志》的編纂工作。.

新!!: 新化朝天宮和陳文達 · 查看更多 »

新化區

新化區位於臺灣臺南市中部偏南,北鄰新市區、山上區,東為左鎮區,西鄰永康區,南接關廟區、龍崎區,西南則鄰歸仁區。地勢東邊較高,為「新化丘陵」的一部分;西邊較低,為平原。並有鹽水溪支流流貫。臺灣第一座水庫─虎頭埤水庫即位於本區境內。另外,本區每年還會舉辦一個特有的民俗活動─「鬥蟋蟀」。.

新!!: 新化朝天宮和新化區 · 查看更多 »

新化太子宮

新化太子宮位在臺灣臺南市新化區,主祀中壇元帥(三太子)。該廟又稱「頂保廟」,原本位在大目降西郊,後來才見於今址。.

新!!: 新化朝天宮和新化太子宮 · 查看更多 »

新化保生大帝宮

新化保生大帝宮位於臺灣臺南市新化區,主祀保生大帝,又稱洋港大帝宮、保生大帝廟,俗稱「大道公廟」,該廟也是洋仔聚落的--廟。因為文獻記載建於荷蘭時期,故有學者認為是臺灣首座保生大帝廟,又稱「開臺大道公」。 另外新化原有的鄉土活動「鬥蟋蟀」,自1985年豐榮里長楊進丁發起「鬥蟋蟀比賽」以來,多在夏秋之際於保生大帝宮的廟埕舉辦。.

新!!: 新化朝天宮和新化保生大帝宮 · 查看更多 »

1862年台南地震

1862年台南地震,是1862年6月7日(清同治元年五月十一日)發生於臺灣嘉義及台南地區的地震。根據學者研究,震央位於北緯23.19度,東經120.42度,大約位在當時的嘉義縣,即今天的台南市官田區附近,芮氏地震規模約6.6,震度為Ⅵ級,震災地區為台南及嘉義地區,至少造成1,700人死亡,超過8,735間民房全倒,是1900年以前台灣傷亡最為嚴重的地震災害。.

新!!: 新化朝天宮和1862年台南地震 · 查看更多 »

1946年新化地震

1946年新化地震,也被稱為1946年台南地震或新化大地震,是指1946年12月5日於中原時間早上6時47分(协调世界时4日22時47分)在台南縣新化鎮(今台南市新化區)一帶因新化斷層錯動而發生的黎克特制6.1級地震,台灣全島都能感受到搖晃。這場地震也帶走台灣74條人命,在台灣於發生20世纪的地震中劇烈程度排名第八。.

新!!: 新化朝天宮和1946年新化地震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