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新切爾卡斯克

指数 新切爾卡斯克

新切爾卡斯克(Новочерка́сск),是俄羅斯羅斯托夫州西部的一個城市,距首府羅斯托夫東北30公里。2002年人口170,822人。 切尔卡斯克是由马特维普拉托夫,在1805年作为顿河Voisko土地,当了Cherkassk斯坦尼察的居民被迫离开的顿河银行就经常到其住处inundations行政中心。 在苏维埃国内革命战争其间,新切尔卡斯克是顿河反革命心脏和下阿列克谢莫维奇卡莱丁指挥部。红军终于1920年1月7日击败了盘踞在此的白军并解放了这个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切尔卡斯克一度与1942年7月24日及1943年2月13日被德国军队占领。 切尔卡斯克曾是总主教看到希腊东正教大教堂,并有一个(1904年)中,对哥萨克艾泰曼宫殿,并马特维普拉托夫和叶尔马克季莫费耶维奇(Mikeshin,1904)的纪念碑。 2005年9月期间,另一古迹200周年庆祝活动,致力于白色和红色哥萨克和解,是揭开了罗曼诺夫家族的成员出席。 1805年建城,1806年成為頓河州首府。.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9 关系: 中国铁路8G型电力机车伊瑟隆俄罗斯喀琅施塔得罗斯托夫罗斯托夫州頓河州诺沃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厂苏联

  2. 1805年建立的聚居地
  3. 羅斯托夫州城市

中国铁路8G型电力机车

#重定向 8G型电力机车.

查看 新切爾卡斯克和中国铁路8G型电力机车

伊瑟隆

伊瑟隆(Iserlohn)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个市镇,隶属于梅基施县,是该县的最大城市。.

查看 新切爾卡斯克和伊瑟隆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查看 新切爾卡斯克和俄罗斯

喀琅施塔得

喀琅施塔得(Кроншта́дт,Kronstadt,直译为“王冠城”),又譯作--,是俄罗斯的一个港口城市,位于芬蘭灣的口上的科特林岛上,圣彼得堡以西约30千米。行政上它属于圣彼得堡,也是圣彼得堡的主要港口。1921年3月这里爆发了喀琅施塔得叛乱。 过去喀琅施塔得是俄罗斯海军指挥所和波罗的海舰队的基地。今天城市的历史中心以及其要塞是世界遗产圣彼得堡历史中心及相关建筑群的一部分。.

查看 新切爾卡斯克和喀琅施塔得

罗斯托夫

罗斯托夫(Ростов)或大罗斯托夫(Ростов Великий)位于俄罗斯西部雅罗斯拉夫尔州,也是該州的行政中心。坐落在涅羅湖,距離雅罗斯拉夫尔53公里,距離莫斯科202公里。在M8公路 (俄羅斯)上。 該城於862年始有文獻記載,是该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並列入金環旅遊路線上的城市。人口:3.4万。人們常以“大罗斯托夫”稱乎該城,目的是不要讓城市與顿河畔罗斯托夫混淆。“大罗斯托夫”的稱呼出現在1880年到1891年之間的刊物上。.

查看 新切爾卡斯克和罗斯托夫

罗斯托夫州

罗斯托夫州(Rostovskaya oblast)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南部聯邦管區。位於東歐平原和前高加索之間,庫馬-馬內奇窪地從中穿過,亞速海從西南伸入。面積100,80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4,404,013,首府頓河畔羅斯托夫。 成立於1937年9月13日。.

查看 新切爾卡斯克和罗斯托夫州

頓河州

頓河州(Область Донского Войска)是俄羅斯帝國和蘇聯早期的一個州,相當於今日的羅斯托夫州和伏爾加格勒州西部等。面積164,539平方公里,1897年人口2,564,238人。首府切爾卡斯克(1806年後為新切爾卡斯克)。 1786年建州,1920年改制。.

查看 新切爾卡斯克和頓河州

诺沃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厂

诺沃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НЭВЗ,拉丁转写NEVZ)是俄罗斯一家著名的的铁路机车制造商,也是俄罗斯运输机械控股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之一,总部设于罗斯托夫州诺沃切尔卡斯克,专门设计制造各类型电力机车,至今已经生产了超过15,000台、四十几种型号的电力机车,在俄罗斯和众多独联体国家的电气化铁路承担着超过80%的牵引任务。.

查看 新切爾卡斯克和诺沃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厂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查看 新切爾卡斯克和苏联

另见

1805年建立的聚居地

羅斯托夫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