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文羣

指数 文羣

文羣(1884年-1969年),字詔雲,江西萍鄉县城花庙前人,江西議會的合羣社主要成員之一。 1905年,文羣東渡日本留學,初入早稻田大学,后转入中央大学研读经济,其間加入同盟會擔任革命雜志《江西》的主編職務。於1911年從日本中央大學畢業。 1911年10月底,文羣回贛參與策劃江西獨立事宜。辛亥革命成功之後,出任临时参议院江西省议员,參與了《臨時約法》的制訂工作,隨後當選國會眾議院議員。二次革命時期參與討袁行動,革命失敗後逃亡日本。 1916年返國出任北洋政府的農商部次長,次年代理總長。1924年,為响應江西「贛人治贛」的主張,返昌出任江西財政廳長。1931年任江西省政府委員。1933年,調任國民政府南昌行營第二廳第二組組長,負責「剿匪」工作。1935年任全國經濟委員會合戰事業委員會委員。1938年8月任國民政府內政部禁煙委員會委員。1936年9月至1945年11月任江西省財政廳長。抗戰勝利后,調任東北行轅財政處長。1948年10月任立法院立法委員。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往臺灣,1969年冬逝于台北。.

19 关系: 南昌行營同盟會合羣社中央大学中央大學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二次革命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立法委員立法院萍乡市辛亥革命臺灣江西省江西省議會江西省政府日本早稻田大学

南昌行營

#重定向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

新!!: 文羣和南昌行營 · 查看更多 »

同盟會

#重定向 中国同盟会.

新!!: 文羣和同盟會 · 查看更多 »

合羣社

合羣社,江西省議會的兩大政黨之一。主要成員有文羣、龍欽海、歐陽莘、魏調元、顏丙臨、陳鴻藻等人。黨員大多屬於原國民党成員,江西各地有五十分處,被視為「民派」。後來羣治社、自治會合倂為一。政治活動上有餘干煤礦的津貼和粵滬同盟的接濟。.

新!!: 文羣和合羣社 · 查看更多 »

中央大学

#重定向 中央大学 (消歧义).

新!!: 文羣和中央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央大學

#重定向 中央大学 (消歧义).

新!!: 文羣和中央大學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又名民元約法,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後,由當時位於南京的臨時參議院所制定的具有「憲法」性的文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1912年3月8日由臨時參議院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取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1914年5月1日因大總統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而被取代。1916年6月29日為大總統黎元洪所恢復。 中华民国成立後,孙中山与革命党人迫于当时的形势,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遂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新!!: 文羣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查看更多 »

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二次革命,即「討袁之役」,又稱「癸丑之役」、「贛寧之役」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第20頁,ISBN 978-7-5326-0083-0,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繼辛亥革命後發動的反對袁世凱的武裝鬥爭。江西、江蘇、安徽、上海、廣東、福建、湖南、四川等地一度脫離北洋政府獨立。最後以北洋軍擊潰革命勢力告終。 传统意义上革命是对专制政權或文化的颠覆,「一次革命」是指推翻滿清的辛亥革命,符合革命的定義;而孙文在已進行國會民主選舉的時代發動的这场战争是否属于革命的范畴,少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学者也有非议。.

新!!: 文羣和二次革命 · 查看更多 »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新!!: 文羣和北洋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文羣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新!!: 文羣和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文羣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萍乡市

萍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有1700多年历史。萍乡市地处湘赣边界罗宵山脉中段。萍水河横贯市区,将市区一分为二。.

新!!: 文羣和萍乡市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新!!: 文羣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文羣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新!!: 文羣和江西省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議會

江西省議會,是自民國元年(1912年)2月1日由江西諮議局改立為江西臨時議會為始,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北伐軍進駐江西為終的這段時期中,江西地區的最高的民意機構。.

新!!: 文羣和江西省議會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政府

江西省政府是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江西省的最高地方行政機關。自民國16年(1927年)2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改組江西省臨時政治委員會為江西省政府委員會開始,到民國38年(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贛縣為止,前後歷時23年。.

新!!: 文羣和江西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文羣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早稻田大学

早稻田大學(;英語譯名:Waseda University),简称早大、早稻田,是一所本部位於日本东京都新宿区的私立大学。早稻田大學於1882年,由明治維新時期開國元老之一,前內閣總理大臣大隈重信創立,建校之精神為「學問之獨立」、「學問之活用」及「成就模範之國民」。 早稻田大學作為日本國內首屈一指的私立大學,十分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事業,除校內有6個學部與11個研究科設立英語課程學位外,從2009年起一直為日本國內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大學,在中國更為日本最具知名度的大學之一。 根据2017年发表的QS世界大學排行榜显示,早稻田大學位列全球第203名,而在亞洲大學排行榜中則位列亞洲第41名。同时,根据同公司发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排名显示,早稻田大學位列全球第33名,在亚洲区排行第6,在日本排行第1。.

新!!: 文羣和早稻田大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文群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