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文化鬥爭

指数 文化鬥爭

文化鬥爭(德語:Kulturkampf ,字面意思為「文化的鬥爭」)是指普魯士王國與羅馬天主教會在1870年代的政治角力。 當時普魯士王國首相卑斯麥於1871年到1878年所頒布的德國政策,目的是旨在減少羅馬天主教會對普魯士的影響和權力。該政策最終失敗告吹。天主教組織了一個強大的新政黨,而卑斯麥也跟他們妥協。.

8 关系: 天主教會奥托·冯·俾斯麦宗教自由德國中央黨德语费里法Portable Document Format普魯士王國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文化鬥爭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奥托·冯·俾斯麦

奥托·愛德華·利奧波德·冯·俾斯麦(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勞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鐵血宰相」(Eiserner Kanzler;「鐵」指武器,「血」指戰爭)、「德國的建築師」及「德國的領航員」。奉行「鐵血政策」。但他在1871年德國統一後,對外收斂鋒芒,強調自己不過是「誠實經紀人」(或翻成「誠實仲介人」)。 俾斯麦是十九世纪德國最卓越的政治家,擔任普鲁士首相期间通过一系列鐵血战争统一德意志,並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一任宰相(又译“帝国总理”)。俾斯麦是保守派,維護专制主义,镇压了19世纪80年代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但他通过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金、健康和医疗保险制度,及社会保险。由于其對德國統一的貢獻,加上卓越及偉大成就,俾斯麥最後獲昇任為德意志帝國陸軍上將。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台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九,次於第八偉大的印刷術發明者約翰內斯·古騰堡。.

新!!: 文化鬥爭和奥托·冯·俾斯麦 · 查看更多 »

宗教自由

宗教自由是指一个人可以在一个社会中自由选择其宗教信仰和在这个社会中公开参加这个宗教信仰的仪式和传统,或者选择不信仰任何宗教,而不必担心受社会的迫害或歧视。 宗教自由也包括根据自己的判断放弃或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的自由。宗教自由的范围更广,还包含獨自或與他人一道、公開或私下敬拜的權利,以及參加宗教儀式、宗教活動和宗教傳道而無需擔心遭受政府或社會其他團體迫害的權利。.

新!!: 文化鬥爭和宗教自由 · 查看更多 »

德國中央黨

德國中央黨(Deutsche Zentrumspartei),简稱中央黨(Zentrumspartei),是德國的一个具有天主教背景的政黨。.

新!!: 文化鬥爭和德國中央黨 · 查看更多 »

德语

德语(德语:Deutsch,)是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门语言。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德语拥有9000万到9800万使用者。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对拉丁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德语母语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欧洲许多地区(如意大利北部、比利时东部以及波兰等地)和作为原德国殖民地的纳米比亚也有大量的德语使用者,主要为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日耳曼人。 德语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德文字母除去标准的26个拉丁字母外,另有三个带分音符的元音Ä/ä、Ö/ö、Ü/ü以及一个特殊字母ß。.

新!!: 文化鬥爭和德语 · 查看更多 »

费里法

费里法(Lois Jules Ferry)是法国在1881年和1882年颁布的2个教育法令,分别确立了免费义务教育原则,以及强制教育(要求所有15岁以下儿童 -- 包括男童和女童 --必须入学)与世俗教育原则。 法令的提议者是律师出身的共和党人、曾数次交替出任法国教育部长和总理职务的朱尔·费里(Jules Ferry),费里法被认为是奠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世俗基础的一项关键步骤,在1877年5月16日危机之前掌权的天主教正统主义者梦想回到“旧制度”(Ancien Régime)。制定这些关于公立教育的法案,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受到了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战败的影响,法国舆论认为德国士兵所受的教育优于法国士兵是法国战败的原因之一。 费里法也成为“教师共和国”(République des instituteurs )的基础:受控于激进社会党和共和党人的第三共和国,自始至终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包括教师们在内的中产阶级文职人员。在某种意义上,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1895年)中声称公立教育和教师群体的庞大数量使它成为产生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和其他“颠覆性意识形态”的原因之一。.

新!!: 文化鬥爭和费里法 · 查看更多 »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重定向 可移植文档格式.

新!!: 文化鬥爭和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王國

普魯士王國(Königreich Preußen)是一個位於現今德國和波蘭境內的王國,存在於1701年至1918年,同時也是從1871年至一戰戰敗前,領導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實體,其領土囊括整個帝國的三分之二。王國名字是繼承普魯士而來的,雖然它的權力基礎是從勃蘭登堡得來的,曾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新!!: 文化鬥爭和普魯士王國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