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分羊的比喻
区分绵羊和山羊是耶稣在橄榄山讲论中用来說明祂再來时的事的一个比喻,或被称为“对万国/列族/众民的审判(The Judgment of the Nations)”,被记载于。.
和合本
#重定向 和合本聖經.
盐和光
和光是《新约圣经》中记载的耶稣使用的一个比喻,在,这个比喻分为两部分—“地上的盐”和“世上的光”,第一个比喻又引申为“盐若失了味,只好丢在外面”;第二个比喻又是进一步引申为“城立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和“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约翰福音》也提到“世上的光”,但那里是耶稣自称是“世上的光”,而不是指他寻找的人。 和也分别提到了“盐”。 对于“地上的盐”的确切含义一直有争议。这部分是因为盐在古代世界已经广泛适用。以下是几种可能性:.
马太效应
太效應(Matthew effect),指科学界的名聲累加的一种反饋现象,最早由美國學者罗伯特·莫顿於1968年提出,《决策科学辞典》,《现代经济词典》。其名稱来自于《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
耶稣
耶稣(4BC-30/33AD)(古希伯來語:יהושוע,拼為Yahushua,Ἰησοῦς,可拼为Iesous,Jesus),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以犹太教为基础开创了基督教,並被尊稱為基督或耶穌基督。 按照傳統基督教的信仰,耶穌視同三位一體的-神/主的位格之一,稱為「聖子」或「上帝之子」。為了將人類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道成肉身,降世為人,成為舊約聖經撒迦利亞書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天主教思高譯本譯為“默西亞”),就是「受膏者」,神所膏的君王和大祭司。在公元元年左右的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童貞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孕,生下耶穌。他三十歲開始傳道,宣揚愛神和愛人的福音,信他的人會永遠不死。傳道三年半,他被猶太祭司該亞法控告,被羅馬官府本丟·彼拉多總督判處死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這正好成就了耶穌降生的目的,他的死為世人的罪付上贖價。他三天以後復活,顯現給他的門徒看有四十天之久,然後升天,坐在天父的右邊。他還要榮耀再來,審判一切的活人與死人,信從他的人將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查看 按才幹受責任的比喻和耶稣
耶稣的比喻
耶稣的比喻是《新约圣经》的《四福音书》(主要在三卷对观福音)中出现的一些比喻(包含寓言),它们在耶稣的教导中大量出现。 这些比喻大部分都非常朴素、令人难忘,每个比喻都传达某一种特别的教训。例如,耶稣用麵酵的比喻和芥菜种的比喻来形容神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