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拉瑪克里斯納

指数 拉瑪克里斯納

拉瑪克里斯納或羅摩克里希那(本篇均簡稱拉瑪,孟加拉語: রামকৃষ্ণ পরমহংস,,),原名Gadadhar Chatterji或Gadadhar Chattopadhyay (Gôdadhor Chôṭṭopaddhae),是19世紀極富影響力的印度神秘家暨瑜伽士。他在青年時期就已有過神秘的狂喜經驗,曾就教於各種教派,包括時母女神、譚崔、毘濕奴,以及不二論等。 拉瑪的言行舉止受到孟加拉社會菁英認可,視之為典範,因而促成的成立,這個機構由其大弟子斯瓦米·維韋卡南達所創,該組織將印度教的現代教義傳揚到全世界。不二論繼承者為他起了Ramakrishna Paramahamsa之名。.

33 关系: 加尔各答加雅印度人口吠檀多夏克提婆罗门孟加拉省左道性力不二論异象咽喉癌哈奴曼神秘學家罗摩衍那羅摩西孟加拉省賈許溫德症候群黑天胡格利區英属印度雪山神女Raghuvir Shila棄絕期毘濕奴毘濕奴派毗湿奴湿婆斯瓦米·維韋卡南達摩诃婆罗多悉多拉達怛特羅密教普里

加尔各答

加尔各答(কলকাতা, कोलकाता:Kolkata,旧名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胡格利河(恒河一条支流)的东岸。该市有人口4,486,679人,整个大都市区的人口为14,681,589人(2006年1月),属印度第三大大都会区(仅次于孟买和德里)和印度第七大城市。 在殖民地时期,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140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迄今仍然保存有大量当时遗留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但在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该市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停滞。不过,自从2000年起,经济复苏取代了病态的衰落,该市开始重新迸发出增长的活力。如同其他大城市一样,加尔各答仍在继续与贫困、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作斗争。 加尔各答还是一个拥有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城市,以其从印度独立运动到左翼和工会运动的革命历史著称,以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为主的左翼阵线通过民主选举,已经在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0年。.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加尔各答 · 查看更多 »

加雅

加雅,印度城市,在比哈爾邦轄區內,位於該國東北部尼連禪河畔,距離首府巴特那100公里,海拔高度111米,每年平均降雨量1,133毫米,2011年人口463,454。 加雅即菩提伽耶這一地名中的“伽耶”,屬於印度歷史名城,據說三大神之一的威世怒曾在此出現,並承諾消除眾生的業障,所以是印度人崇拜的旅遊聖地之一。因該地距佛陀悟道的菩提伽耶很近(11公里),所以也是佛教徒的朝聖地。 Category:印度城市.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加雅 · 查看更多 »

印度人口

印度人口的结构主要以语言、宗教以及种姓来划分。2007年大概有11亿,2011年3月31日公布的人口普查的初步结果是12.1亿,而2017年的數據顯示人數約為13.24億人。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测2024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印度人口 · 查看更多 »

吠檀多

吠檀多,梵語名:वेदान्त,,发音,由婆罗门圣经《吠陀》(Veda)和终极(anta)两个词组成,意为吠陀的终极,是被视为正统的婆罗门教六个宗派之一,是影响最大的一派。《吠陀》经典即此派的理论根据。 吠檀多派的经典主要有: (一) 《吠檀多经》,相传为跋多罗衍那所著。 (二)《奥义书》 (三)《薄伽梵歌》.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吠檀多 · 查看更多 »

夏克提

夏克提(天城体:शक्ति,Shakti,),又译沙克蒂、沙克提、铄乞底,意为有力量、性力,或是给予力量(empowerment)。在印度教中,夏克提是宇宙初元的创造力量,也表示女神的生殖力,代表了推动整个宇宙的动能力量。为印度教性力派所崇拜的一种神祇和力量,代表性力派崇拜的一些女神(提毗)的活动力。性力有时会被人格化,成为一种十分类似于大神母,等同于摩诃提毗(所有的女神都被认为是摩诃提毗的化身)。有些学者怀疑,性力一词衍生自吠陀时代的主神因陀罗之妻舍脂之名。 印度教性力派认为,女神的活动力(或创造力)构成了宇宙能量,性力派信仰夏克提女神是宇宙的本源。包括雪山神女帕尔瓦蒂的化身迦梨、杜尔迦以及萨拉斯瓦蒂,拉克什米都来源于夏克提女神的显化。因此在性力派看来,性力就是宇宙的最高存在(梵或无上我)。但在非性力派的印度教徒看来,性力或女神力量是作为提毗的配偶的男性神祇们,如(湿婆,毗湿奴,梵天等等)的阴性能量,代表至高存在的女性部分。夏克提女神使用所有的武器,她的配偶是湿婆。.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夏克提 · 查看更多 »

婆罗门

婆罗门(英文: Brahmin; ब्राह्मण )是印度教的祭司贵族,属于瓦爾那之一,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主持王室儀典,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古印度社会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祭司被人们仰视如神,称为“婆罗门”。祈祷的语言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恶人受罚,因此执行祈祷的祭官被称为“婆罗门”。印歐人相信,藉着苦修、祭祀奉献,这一生就可以得到神的保佑和赐福:婆罗门由于掌握神和人的沟通渠道,所以占据了社会上最崇高的地位。 婆罗门由于职责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许多特权。他们可以免交各种税,因为人们认为,婆罗门已经以自己的虔诚行为偿清了这种债务,他们不得被处以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因为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向婆罗门赠送礼物的人则得到祝福,他们将在今生或者来世,获得一定的善報。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赠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罗门占有大量地产,常常是整座村莊。 婆羅門多数为素食者,但阿薩姆婆羅門有許多非素食的食物,其中大多是魚、雞、鴿、羊肉和鴨蛋(多数是祭神後的牲礼)。孟加拉的婆羅門吃魚。 除了祭司外,他們也擔任宮廷文士、科學家(星象家、數學家)、教師和公務員。在二十世紀上半叶,婆羅門在政府某些職位領域佔75%。.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婆罗门 · 查看更多 »

孟加拉省

#重定向 孟加拉管辖区.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孟加拉省 · 查看更多 »

左道性力

左道性力派(梵文:Vāmācāra)是中世纪印度教性力派的特殊分支,被形容為正统印度教禮拜儀軌的另一極端。 他们主要分布於印度东部孟加拉与阿萨姆一带,他们的修行方式是以突破禁忌达到解脱,包括墳地起屍与在墳地坐禅,用嘎巴拉碗吃饭,与最有名的五種享乐(酒、肉、鱼、榖物、女人)。 这教派后来被英国取缔,但在一般人心中它们就是性力派的代表。 category:印度教.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左道性力 · 查看更多 »

不二論

不二论(Advaita Vedānta,天城文:,IPA:)是印度哲学中最为突出的韦丹塔,吠檀多(Vedanta)字面意思是吠陀(Veda)的终极结论,也就是吠陀经典(Veda)的最后结论。 Advaita,字面解非二元或不二,是一种一元思想体系。Advaita主要指自我(Atman)和梵(Brahman)是绝对一和同(one and the same);另一个主要的术语Advitiya,意思是除了梵之外没有任何是一切事物)。第一个有系统整理不二论的而且著作还依然广泛流传的是商羯罗。.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不二論 · 查看更多 »

异象

异象(vision)是《圣经》中一个常见的词汇,指一种从天上来、特别的看见、启示和引导,意思相似於《聖經》中其他的「啟示」、「默示」等詞。《聖經》中記載的许多异象是看见超自然的景象,或是有关未来的预言。看见异象多半在日间,在人清醒的时候,也有夜间见异象的(《約伯記》33:14-16,《創世記》46:2)。 異象偶爾也用於與基督教無關的場合,如指有別於日常經驗的奇怪的景象,或事業發展的前景。.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异象 · 查看更多 »

咽喉癌

#重定向 頭頸癌.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咽喉癌 · 查看更多 »

哈奴曼

哈奴曼(हनुमत्;Hanuman),或譯哈努曼、哈魯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神猴,擁有四張臉和八隻手,與羅剎惡魔羅波那大戰,解救阿逾陀國王子羅摩之妻悉多。.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哈奴曼 · 查看更多 »

神秘學家

#重定向 神秘学.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神秘學家 · 查看更多 »

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梵语:रामायण,,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另一部是《摩訶婆羅多》。作者是诗人蚁垤,或譯跋彌(Valmiki),共分为七章,24,000对对句。内容主要讲述拘薩羅国王子罗摩(Rama)和他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罗摩衍那和另一部更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是印度文化的基础,对印度文学、宗教的发展有相当大的作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西游记》也受到它的影响。罗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甚至相当于耶稣在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罗摩衍那最早成书於公元前300年(至西元三世紀定稿),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后来(不早于公元前200年)补充进去的,原作将罗摩描绘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后来补充的部分将罗摩说成是毗湿奴的化身,两部分的文笔也不一致。 原书依据吠陀体系推算,罗摩和罗刹魔王罗波那(Ravana)之间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878,142年,印度传统的历书都是根据这种推算编制的,但是并不为现代历史学家所接受。 印度传统认为罗摩是毗湿奴的化身,他杀死魔王罗波那,确立了人间的宗教和道德标准,神曾经答应蚁垤,只要山海还存在,人们就仍然需要阅读罗摩衍那。 20世紀70年代中國梵文學者季羨林、黃寶生翻譯《羅摩衍那》。.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罗摩衍那 · 查看更多 »

羅摩

羅摩(Rāma),阿逾陀国的王子,是印度古代傳說中的一個偉大英雄,為印度教所信奉的重要神祇之一。祂是大史詩《羅摩衍那》主角,也是主神毗濕奴的化身之一。現存在南亞一帶的不少宗教畫像也可看到其蹤跡。 印度人認為最好的政治就是「羅摩治」,羅摩在印度的地位猶如中國的堯舜等聖王,但其統治方式帶有更多宗教的色彩。泰國現王朝君主的「拉瑪」稱號,其實即為羅摩,代表其統治的神性成份。 File:Lord_Rama_with_arrows.jpg|羅摩的繪畫 File:Rama-Sita_coronation.jpg|羅摩的加冕 File:Khon_Mask_Rama.JPG|羅摩面具(泰國) File:Burmese_Ramayana_dance.jpg|緬甸民族舞劇,羅摩和悉多 File:Le_Ram_Raja_Temple_(Orchha)_(8450517249).jpg|羅摩寺廟(印度,奧拉奇哈) R R Category:羅摩衍那角色.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羅摩 · 查看更多 »

西孟加拉省

#重定向 西孟加拉邦.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西孟加拉省 · 查看更多 »

賈許溫德症候群

賈許溫德症候群(Geschwind syndrome),一種神經性疾病,由美國神經科醫師諾曼·賈許溫德(Norman Geschwind)所描述並命名。它是因為顳葉受到損傷引起,通常會伴隨腦顳葉癲癇症(Temporal Lobe Epilepsy, TLE)。病人會對於宗教及藝術產生獨特的興趣。許多宗教界領袖及藝術家都被認為可能患有此種疾病,如保羅與文森·梵谷。.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賈許溫德症候群 · 查看更多 »

黑天

黑天神(天城体:कृष्ण;IAST:,Krishna,字面意思為黑色,黑暗,或深藍色),又譯為奎师那、克里希那,他还有许多名字如哥文达。最早出现于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是婆罗门教-印度教最重要的神祇之一,被很多印度教派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神,也是最具吸引力者。按照印度教的传统观念,他是主神毗湿奴或那羅延的化身。注意不要跟印度教另外一位神“大黑天”相混淆,“大黑天”是湿婆的化身而“黑天”是“那罗延”的化身。从20世纪60年代起奎师那信仰也在西方世界广为传播。.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黑天 · 查看更多 »

胡格利區

胡格利區(Hooghly)是印度東部西孟加拉邦的古城,原下孟加拉的首府。後來因為英國殖民政府發展加爾各答新市鎮,胡格利漸漸被荒廢。.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胡格利區 · 查看更多 »

英属印度

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 或 British Raj)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南亚)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域,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缅甸。自1858年开始,由于印度民族起义,英属东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并向维多利亚女王移交权力。1876年开始,这一政治实体的正式名称为印度帝国(Indian Empire),并以此名发行护照。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在此期间,印度先后成为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分别于1900、1920、1928、1932和1936年以独立身份参加了奥运会。 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土邦”由王公、王侯()和行政长官所统治,土邦领主们必须接受条约,并接受英王的共主地位和承认英王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模式被称为“”。位于阿拉伯地区的亚丁自1839年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缅甸则是从1886年开始,两者先后于1932年和1937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锡兰(今斯里兰卡)处于印度次大陆的边缘,但不属于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而是由伦敦直接控制的英国直辖殖民地所统治,其地位优于印度总督管辖的印度帝国。英国征服次大陆初期,英帝国统治区域,条约仅限于次大陆的部分,初期的殖民机构设于加尔各答,后来移治于德里。各国相继独立以后,独立之前的关联区域被广泛地称为英属印度。法属印度和葡属印度仅限于次大陆沿海部分区域,这些区域分别由法国和葡萄牙进行殖民统治,独立之后并入印度。英属印度时期的1947年即印度建国初期,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印度分裂为二个国家——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就是南亚历史上著名事件——印巴分治。再后来的1971年,由于地缘隔绝和种族差异,巴基斯坦的飞地——东巴独立,建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英属印度 · 查看更多 »

雪山神女

雪山神女(梵语:पार्वती Pārvatī,字面意思是山的女儿;音為帕爾瓦蒂,又古名:umapati;音為烏摩缽底),又稱為烏摩天妃或大自在天妃,印度教女神,恆河女神的姐姐。主神濕婆的妻子。.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雪山神女 · 查看更多 »

Raghuvir Shila

#重定向 萨利格拉姆.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Raghuvir Shila · 查看更多 »

棄絕期

棄絕期(saṁnyāsa),是印度教再生族人生最後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信徒放棄世俗和物質追求把生命奉獻給精神生活,目標是去除所有的無知,實現自己和梵為一體。實踐者稱桑耶西。 在棄絕期,桑耶西只可托缽乞討由信徒供養,而他通過給信徒教導來給別人樹立一個榜樣。 由於他們已出家失去种姓,如還俗结婚子女一律成為賤民。 由於他們已舉行一次生前葬故不得生火,死後不火化,而是由其他桑耶西埋葬。 category:印度教.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棄絕期 · 查看更多 »

毘濕奴

#重定向 毗湿奴.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毘濕奴 · 查看更多 »

毘濕奴派

毘濕奴派(Vaisnava dharma,Vaishnavism),又寫為毗濕奴派,印度教的主要分支之一,與濕婆派、颯刻曇派等傳統並列。以崇拜毘濕奴及其十大化身為主要信仰,特別是黑天。他們的信仰中,特別重視巴克蒂(Bhakti)與巴克蒂瑜伽(Bhakti yoga),以奧義書傳承為核心。在毗濕奴派之下,有又許多小的分支。.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毘濕奴派 · 查看更多 »

毗湿奴

毗湿奴(梵文:विष्णु,IAST:Viṣṇu),也譯为毘紐笯、毘濕紐、維濕奴、維修奴,其他称号有诃利(Hari)、幻惑天王、那羅延,佛教称为那羅延天或遍入天,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梵天主管「創造」、濕婆主掌「毀滅」,而毗湿奴即是「維護」之神,印度教中被視為眾生的保護之神,其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印度人大多信仰濕婆和毗湿奴,甚至說佛教的釋迦佛也是毗湿奴化身。在尼泊爾,尼泊爾國王也被認為是毗湿奴化身。.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毗湿奴 · 查看更多 »

湿婆

濕婆(梵文:शिव,),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與梵天、毗濕奴並稱。濕婆是毀滅之神,印度哲學中「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故也担当创造(转化)的职能,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 是印度人最為敬畏的神之一,其教派(濕婆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8種化身。 在印度教中,濕婆被視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宇宙世界的創造者。 此神被吸收入佛教後,成為居住在色究竟天(Akanistha,阿迦膩吒天)的聖者,在大乘佛教中,更被視為是位居法雲地的聖者。有些佛經中稱其為大自在天(Maheśvara,摩--首羅),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後來成為密教護法神之中的大黑天(Mahākāla,摩訶迦羅)。.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湿婆 · 查看更多 »

斯瓦米·維韋卡南達

斯瓦米·維韋卡南達,中國大陸譯為辨喜(梵語:स्वामी विवेकानन्द,拉丁轉寫:Svāmi Vivekānanda;孟加拉語:স্বামী বিবেকানন্দ,拉丁轉寫:Shami Bibekānondo;),出生時稱Narendranath Dutta ,印度教哲學家,在瑜珈與吠檀多哲學方面俱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他也是羅摩克里希納的弟子與的創辦者。.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斯瓦米·維韋卡南達 · 查看更多 »

摩诃婆罗多

《摩訶婆羅多》(महाभारतम्,拉丁字母轉寫:,;),一般梵译(按唐音译)作“摩诃婆罗多”,但也有按今音(现代印度和印度教一般用今音译)译作「瑪哈帕臘達」或“玛哈巴如阿特”的,乃古印度两大著名梵文史詩之一,成書於西元前3世紀至西元5世紀之間,與另一經典《罗摩衍那》齊名。 《摩诃婆罗多》全长74000颂(“”,古印度常用的诗体单位,每颂两行32个音节),此外还有一些散文句,总共有180万个单词,是世界上第三长的史诗,是《罗摩衍那》的四倍。相当《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总合的10倍。世界上只有藏族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和吉尔吉斯族的史诗《玛纳斯》可以与之媲美,如果持续不断地念颂,得两个星期才能念完。 《摩诃婆罗多》对于印度的哲学和宗教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第六章中的《薄伽梵歌》已经成为印度教的经典。 “摩诃婆罗多”意思是“偉大的婆羅多王後裔”,摩訶(Mahā)是偉大的意思,讲述的据说是创立印度王国的婆罗多王後裔的故事,在古代印度以口頭吟誦的方式創作流行,後來流傳到亞洲各國如印尼、柬埔寨、泰國、寮國、緬甸、斯里蘭卡等國度,是亞洲文化的遠古源頭之一。 根據印度民間說法,該史詩的原始作者為广博仙人,抄錄者為象頭神;但因此人可能源自传说,故現今無法考證;而原始故事則一直在民间流行,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元前八、九世紀。.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摩诃婆罗多 · 查看更多 »

悉多

悉多(सीता)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女主角,大神毗濕奴化身的羅摩的妻子,因此一般人亦認為悉多是吉祥天女的化身。悉多原是彌提羅國國王遮那加的公主,遮那加年邁無子,作祭祀求神賜子,祭典期間在大地中出現了一個女娃,便是悉多,遮那加認為是天神的恩賜,所以立誓要能拉開濕婆的神弓的人才能成為悉多的丈夫,結果只有羅摩成功拉開神弓,悉多就此成為拘薩羅國的太子妃。後來羅摩自願放逐,悉多跟隨,在放逐期間,羅剎女欲勾引羅摩,但羅摩都不為所動,因此羅剎女要求羅剎王羅波那消滅悉多。羅波那被悉多的美色吸引,希望收為妃子,但悉多不肯,羅波那藉機引開羅摩後擄走了悉多。在哈奴曼的協助下,羅摩在楞伽島之戰中擊敗了羅波那,拯救了悉多。悉多雖然獲救,卻被羅摩質疑她清白之身,於是悉多走入火堆中,向火神發願以證清白,最終由火神從火堆中帶出悉多,以證其清白之身。羅摩登基後,國民又質疑悉多,悉多只好躲到淨修林中誕下雙胞胎,雙胞胎兄弟俱舍及羅婆得到蟻垤仙人的照顧,變得文武全才。在一次機遇中,羅摩相認了兩兄弟,悉多再次向天神許願以證身,最終悉多得到天神的祝福,回到大地內。 File:Sitas_Exile_by_Raja_Ravi_Varma_(1848_-_1906).jpg|悉多的繪畫 File:Dhurandhar_Rama_Vivahah.jpg|悉多的婚禮 File:Ram-Sita.jpg|羅摩和悉多 File:Ravi_Varma-Ravana_Sita_Jathayu.jpg| CATEGORY:羅摩衍那角色.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悉多 · 查看更多 »

拉達

拉達(राधा)在印度史詩中是黑天的伴侶,亦是性力的其中一個象徵。在摩訶婆羅多中,主要講述黑天如何說服阿周那作戰,對黑天自身的描述不多,只是輕描淡寫地描述拉達。不過在訶利世系中,就有詳盡描寫黑天的身世,指拉達與黑天是青梅竹馬的情侣,亦有講述兩人的愛情故事。最令人熟識拉達的則數中世紀詩人勝天的牧童之歌,在牧童之歌中,仔細描繪了黑天與拉達的性愛場面,致使拉達成為了印度性力學說的其中一個象徵。 File:Radha_Madhavam.jpg|黑天與拉達《繪畫》 File:Radha and Krishna (Myths of the Hindus).jpg|黑天與拉達的繪畫《1914年》 File:Krishna N Radha.jpg|黑天與拉達的繪畫 File:Radharani03.jpg|拉達的繪畫《1970年代》 File:Raas Lila.jpg|民族舞劇 File:Radhanath Temple in Kolkata.jpg|拉達寺廟《加爾各答》 CATEGORY:摩訶婆羅多角色.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拉達 · 查看更多 »

怛特羅密教

怛特羅(Tantra,又譯為譚崔),也被稱為怛特羅主義(tantrism,tantricism)、怛特羅秘教,是笈多帝国時期由中印度地區開始盛行的一種神秘主義運動,出現在公元五世纪之後。它是一個鬆散的宗教傳統,重視宗教儀式與冥想,以師徒方式秘密傳授,對於整個亞洲的各宗教有著深遠影響,其中以對佛教與印度教的影響最大。在南亞宗教中的師徒秘傳的教派也被稱為怛特羅。 怛特羅密教的經典被稱為密續。.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怛特羅密教 · 查看更多 »

普里

普里(Puri)是印度东海岸奥里萨邦一城市,为普里縣区政府所在地,位于孟加拉湾之中、布巴内什瓦尔首府以南处,以建于11世纪末期的Jagannath(毗湿奴的化身之一)神庙著称,印度教圣城之一。 P.

新!!: 拉瑪克里斯納和普里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羅摩克里希納羅摩克里希那羅摩克里虛那羅摩克里須那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