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拉特朗圣若望街

指数 拉特朗圣若望街

拉特朗圣若望街(Via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是罗马历史中心蒙蒂区的一条街道,开始于罗马斗兽场,结束于拉特朗圣若望广场。.

目录

  1. 9 关系: 圣若望站罗马罗马斗兽场聖伯多祿大殿西斯都五世鬥獸場站蒙蒂 (罗马)拉特朗圣若望大殿拉特朗圣格肋孟圣殿

圣若望站

圣若望站(San Giovanni)是罗马地铁A线的一个地下车站,1980年启用,位于Via Appia Nuova起点的 Piazzale Appio, 得名于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随着2007年始建的地铁C线完工,该站将于2016年成为换乘站。.

查看 拉特朗圣若望街和圣若望站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查看 拉特朗圣若望街和罗马

罗马斗兽场

羅馬競技場(Colosseo,Colosseum,又譯作罗马--鬥獸场、罗马大角鬥场、罗马圆形競技場、科洛西姆或哥罗塞姆;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nfiteatro Flavio / Amphitheatrvm falvvm)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鬥场,建於公元72年-82年间,现仅存遗迹位於現今意大利罗马市的中心。羅馬競技場是卵形的圓形劇場,也是目前最大的圓形劇場,使用材料包括洞石、凝灰岩及砖饰面的混凝土。 羅馬競技場估計可以容納五萬至八萬名觀眾,平均觀眾約六萬五千人, The Local。罗马斗兽场用來進行角鬥士的比賽、(不過只有短暫的時間,後來斗兽场地下室就開始安裝其他的設備了)、處決、重要戰役的歷史重演、以及演出以羅馬神話為基礎的戲劇。在中世紀前期已不再將羅馬競技場用在娛樂用途,後來用作住宅、工作坊、聖職人員宿舍、防御工事、採石場以及基督教聖地等用途。 罗马斗兽场中有部份因為地震以及盜石賊的破壞而受損,不過仍然是羅馬帝國的代表性建築物。罗马斗兽场是羅馬著名的之一,也和天主教教會有關,教宗在每年聖週五帶領的苦路遊行都會從罗马斗兽场附近開始。義大利版本的5歐分硬幣上面就是以罗马斗兽场為主題。罗马斗兽场也列名在中古世界七大奇蹟及世界新七大奇蹟中。1980年,罗马竞技场以罗马历史中心,该城中享有治外法权的圣座房地产和城外圣保禄大殿之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查看 拉特朗圣若望街和罗马斗兽场

聖伯多祿大殿

聖伯多祿大殿(Basilica Sancti Petri;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o),是位於梵蒂岡的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作為最傑出的文艺复兴建筑Banister Fletcher, the renowned architectural historian calls it "the greatest creation of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greatest of all churches of Christendom" in.

查看 拉特朗圣若望街和聖伯多祿大殿

西斯都五世

教宗西斯都五世(Sixtus PP.,),原名Felice Peretti di Montalto,於1585年4月24日—1590年8月27日岀任教宗。在位期间恢复了教宗国的治安,着力恢复罗马教廷的财政,并慷慨投资公共事业,使罗马的面貌接近现在的样子。他虽然受到了诸多批评,但其业绩确是历代教宗中数一数二的。.

查看 拉特朗圣若望街和西斯都五世

鬥獸場站

技場站 (Colosseo)是羅馬地鐵B線的一個車站。競技場站開業於1955年2月10日,名稱來自於羅馬競技場。2020年羅馬地鐵C線開通之後,競技場站將成為羅馬地鐵C線和羅馬地鐵B線的交會車站。.

查看 拉特朗圣若望街和鬥獸場站

蒙蒂 (罗马)

蒙蒂(Monti)是罗马的第一区,字面意思为“山”。埃斯奎利诺山、维米那勒山,以及奎利那雷山和西里欧山的一部分都属于该区。其区徽即为三座山。虽然今天埃斯奎利诺、卡斯特罗比勒陀里奥和西里欧山不再属于该区,但是仍然沿用原来的名称。 在古代,该区人口稠密,有古罗马广场和穷人住的郊区,充满不光彩的地方和妓院。 在中世纪,情况完全不同:罗马引水渠损坏后,输水到山上的蒙蒂非常困难。因此,很多居民搬到地势较低的战神广场,在那里他们可以饮用台伯河水。 从中世纪到19世纪初,该区到处是葡萄园和花园。因为该区缺水而人口稀少,而且远离基督教文化的中心梵蒂冈。该区未被抛弃,是因为拉特朗圣若望大殿拥有大量朝圣者。 蒙蒂居民的罗马方言有别于其他的区。 19世纪末,罗马成为统一的意大利首都,城市化进程加速,法西斯时期该区的外观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在1924年和1936年之间,开辟帝国广场大道,以及在其两侧古罗马广场与帝国议事广场的考古发掘,摧毁了不少小街巷和普通民居。 该区拥有众多的考古遗迹:.

查看 拉特朗圣若望街和蒙蒂 (罗马)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全称为拉特朗至圣救主、聖若翰洗者聖史若望总主教座堂(Archibasilica Sanctissimi Salvatoris et Sanctorum Ioannis Baptistae et Ioannis Evangelistae in Laterano,Arcibasilica del Santissimo Salvatore e Santi Giovanni Battista ed Evangelista in Laterano),是天主教羅馬教區的主教座堂,罗马主教(教宗)的正式駐地(教座) ,也是位於羅馬的四座特级宗座圣殿(拉特朗圣若望大殿、圣伯多禄大殿、圣母大殿和城外圣保禄大殿)中最古老、排名第一的一座,享有全世界天主教会母堂的称号。天主教會於11月9日特敬拉特朗大殿祝聖日。.

查看 拉特朗圣若望街和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拉特朗圣格肋孟圣殿

拉特朗圣格肋孟圣殿 (Basilica di San Clemente al Laterano)位于意大利罗马的圣若望拉特朗街,是天主教的一个宗座圣殿與司鐸級樞機領銜教堂 ,献给教宗克肋孟一世。.

查看 拉特朗圣若望街和拉特朗圣格肋孟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