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折姓

指数 折姓

折姓(音shé),较罕见的姓氏,有的為古代少数民族汉化姓氏。原为鲜卑折掘氏,北魏时期改为折氏,后隋唐时期折氏融入党项族,至唐末为西北党项的大族。有的則是張江後裔,張江原為武威太守,被封爲南陽折侯,後世因封國改姓為折。.

目录

  1. 11 关系: 姓氏东汉佘太君北魏党項玉林市鲜卑折可存折像杨家将杨业

姓氏

姓氏是表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通常同一个父系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一个人的姓名。相关的学科是人名学。.

查看 折姓和姓氏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查看 折姓和东汉

佘太君

佘賽花,亦称佘太君、楊令婆,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折德扆之女。宋代名将杨业之妻。 佘太君个性机敏、善骑射,文武双全的女将,其不屈不挠的民族正气,汇集成一代忠烈英勇传奇的故事。 折氏,尊稱為折太君,一說因折、佘於北京話中音近,小說、戲曲中誤作佘太君,但在宋元时期就有杨家将故事的话本,非使用北京話,此說不見正確;二說折姓在宋朝因避禍改姓佘姓;三說是因為了子孫不再夭折,祈願福祿有餘而改成佘(古有餘寫佘),至今佘賽花墓所在地山西保德县折窝村和陕西白鹿县佘家坡头村的佘姓后裔对此都說法都津津乐道。 佘賽花是北宋河北義安人。她精通韜略,其八子及一孫,多數殉國。在西夏侵擾時,她已百歲高齡,仍身掛帥印,率領楊家十二寡婦征西,集中地體現了楊家將的愛國精神。她以一老婦人而享有高度的威望,是古典作品中少見的人物,在民間廣為流傳。折德扆之女,因佘賽花為楊令公楊業之妻,亦被稱為楊令婆。 臺灣基隆市七堵區余姓家族宗祠大德廟,主祀大德禪師,即民間所稱「楊家將」中出家為僧之五郎楊延德,後代子孫敬仰其忠烈事跡,感念前人家族融和,便恭奉為神,並稱之為楊五使公。佘太君宗族後代子孫,因避禍而改姓余。.

查看 折姓和佘太君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查看 折姓和北魏

党項

--項(西夏文:𘚜𗧻)是中國古代西北的一個民族,其語言西夏語屬於藏緬語族。在唐、宋時代,被漢人認為是古羌族的一支,又稱作党項羌,是西夏王朝的建立者。吐蕃人稱其為彌藥(),在蒙古帝國時代,稱其為唐兀(),唐兀惕或唐忽惕,被歸屬於色目人。.

查看 折姓和党項

玉林市

玉林市(邮政式拼音:Watlam,粤语拼音:juk6 lam4)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西界钦州市,西南连北海市,南接广东省湛江市,东毗广东省茂名市,东北邻梧州市,北通贵港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北部为大容山,西部为六万大山,东部为云开大山,中部为盆地。南流江、九洲江、北流河皆发源于境内。总面积1.28万平方公里,人口570.72万。玉林是广西最大、全国著名的侨乡,有华侨及台港等移民100多万人。.

查看 折姓和玉林市

鲜卑

卑(漢語拼音:Xiānbēi;上古汉语擬音:*Sr-pe),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东胡(一說山戎)或稱通古斯部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主要活动于赤峰市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 2世紀時鮮卑國占据匈奴國領地,稱雄塞北。4世紀西晉滅亡後,鲜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查看 折姓和鲜卑

折可存

折可存()字嗣长,北宋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折氏世居云中,为一方豪强大族。折可存为折继闵孙,折克行子。折可存曾祖為简州团练使,赠崇信军节度使折惟忠,祖父果州团练使,赠太尉折继闵,父秦州观察使,赠少师折克行。 折可存以父荫入仕为右班殿直,俄迁左侍禁,官制行,改为忠训郎,充经略司准备差使。他在仲兄折可求手下掌管机宜文字。他设谋以不满百的伏兵生擒西夏扰边的将领女崖,以功奏迁秉议郎、閤门祗侯,升第四副将。宣和元年(1119年),宋军攻打西夏,他以斩获军功升閤门宣赞舍人。 宣和二年,方腊起兵反叛,折可存以第四将从军,兼率其他三将兵,在童贯领军下讨平方腊,迁武节大夫。 宣和三年,宋江等人剽掠山东一路,折可存奉命征讨,不久海州知州张叔夜募死士千人,烧毁宋江军的海船,伏兵擒其副贼,宋江被迫投降。折可存迁武功大夫。后在太原知府张孝纯手下任河东第二将。 宣和七年(1125年),金国兵分两路进攻宋朝,西路军以完颜宗翰为首。十二月八日,童贯带领自己的胜捷军逃离太原前线,十二月十八日金军包围太原,折可存驻兵崞县(今山西原平市崞阳镇),金军攻破崞县,折可存被俘虏押到应州(山西应县)。靖康元年(1126年),折可存从应州逃离,向南跑到中山府(今定州市),季秋四日终于中山府北寨,享年三十一。南宋建炎四年十月四日葬于府州西天平山武恭公域(父折克行墓)之东。.

查看 折姓和折可存

折像

折像,字伯式,廣漢郡雒縣(今四川省廣漢市)人。折像的祖先張江,為武威太守,被封爲南陽折侯,於是改姓為折。.

查看 折姓和折像

杨家将

杨家将是以中國宋朝為歷史背景的系列故事小說及戲曲劇作,以北宋楊家的楊業、楊延昭和楊文廣楊家三代戍守北疆及精忠报国的抗遼/西夏之人物事迹為原型藍本,經過漫長的發展,歷朝眾人所改編杜撰虛構添加人物及情節演繹而成。原本載於史實上北宋楊家三代主要三位將領被鋪寫成了五代數十位男女英雄;原本只是男兒的鐵血沙場,又融入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英雄。這些小說和戲曲與歷史事實出入已經很大,成了英雄傳奇。.

查看 折姓和杨家将

杨业

杨业(),又名繼業,初名重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抗辽名将。以云州观察使判代州,在雍熙北伐中力尽被俘,绝食殉国,追赠检校太尉、大同军节度使;与其子杨延昭、孙杨文广三代并称名将,号为“杨家将”。.

查看 折姓和杨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