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0 关系: 大刀屻,天地圖書,客家人,客家話,宋,寶安,山,上水,五华,張姓,嘉應,凹下,八鄉,元朗,元朗區,先祖,香港,香港巴士,魏姓,郊區,郊野公園,蓮塘尾,雙魚河,耕地,村民,沙頭角,漁農自然護理署,海岸公園,新界,新界原居民。
大刀屻
大刀屻(Tai To Yan),舊稱剃刀屻,土名橫台山、尖山洞,是香港的一座山,位於新界北部林村郊野公園內,主峰高566米,跨越北區、大埔區和元朗區。昔日因為鄉音造成的誤解,大刀屻又被稱為大頭羊,亦有誤傳爲大炭秧。大刀屻山脊兩側都是懸崖或斜坡,形狀像刀刃向上的一張刀,故得其名。 大刀屻有兩個主要山峰,北面副峰名爲「北大刀屻」,南面主峰正式名稱亦爲「大刀屻」,為分辦二者,大刀屻主峰又被坊間稱為南大刀屻或南大頭羊。大刀屻主峰山頂設有地政總署測繪處的二等三角網測站,編號415。另外,大刀屻的「屻」字在傳統上會寫成「岃」,即大刀岃。.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大刀屻
天地圖書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Cosmos Books Ltd.),在1976年成立,是香港出版社之一,集出版、發行及零售於一身。陳松齡是天地圖書董事長。天地是中資公司聯合出版集團成員之一。 天地圖書以「以兩條腿走路」的方式營運,一方面出版通俗流行讀物,同時亦出版具有水準文藝作品,兼顧不同讀者群的需要。成立之初,天地圖書出版一些時事評論方面的著作,也出版一些翻譯文學作品、政壇要人的回憶錄及武俠小說,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的著作都是委託天地圖書出版;1980年代初期,隨著中國內地思想解放,出版了一個系列內地作家作品集《天地文叢》。.
客家人
#重定向 客家民系.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客家人
客家話
#重定向 客家语.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客家話
宋
宋可能是下列含意之一:.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宋
寶安
寶安可以指:.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寶安
山
山是地面上被平地所围绕的具有较大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而凸起的地貌区。山离地面高度通常在100米以上,包括低山、中山与高山,是否被稱作山取決於當地人。 山一般是因板塊碰撞或是火山作用而產生。山會因河流、氣候作用或是冰河而慢慢侵蝕。有些山會形成單獨的頂峰,不過大部份的山會连在一起形成山脉。 高山上因為高海拔而出現高山气候,氣溫會比海平面低,因此會影響高山的生態系。不同的高度會有,由於其氣候及環境較不適宜居住,高山上的農業較平地少。有些休閒娛樂和高山有關,例如爬山及滑雪。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在夏威夷的毛納基火山(水下10203公尺,地面4207公尺),海拔最高的則是亞洲喜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瑪峰,距海平面的高度為8848公尺依1995年及2005年針對山頂的調查,是包括積雪的高度。太陽系中最高的山是火星上的奧林帕斯山,高度是21229公尺。.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山
上水
上水(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主要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村落找到。 上水因靠近中國大陸邊境,為大陸居民進入香港的首站,因此區內不論假日均有大量深圳一帶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在區內消費和從事水貨活動,使到區內人流和商業活動增加,為區內居民正常生活造成滋擾,上水的區内民生店鋪和小店都變成了藥房,而政府亦無積極解決居民需要,因此曾觸發多次示威而表達不滿。.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上水
五华
五华可以指:.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五华
張姓
張姓是漢族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4位。張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姓,有8750.2萬人,占全國总人口的6.83%,張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為世界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之一。 张姓起源于河东“解邑张城”(今山西运城临猗县西)。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 由於在標準漢語及多種漢語方言中,張的發音近似其它姓,為了區別清楚,張姓多以「弓長張」作為強調。.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張姓
嘉應
嘉应可以指:.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嘉應
凹下
subst:subst/leftUnreferenced/auto 自动产生。 --> 凹下村為魏氏客家村落,位於香港北區近下禾坑村位置,地處沙頭角公路旁邊之山凹一個寧靜之角落,因地理位置處於山凹(山坳=山窩)之下位置,故魏氏祖先立村名為「凹下」(或者或者或者),祖先為大種客家人也,約兩百年前由五華(舊稱「長樂」遷來),有大部分村民於1928年分支到上水古洞南今日之長壢村。 Category:北區鄉村 (香港) Category:香港客家鄉村.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凹下
八鄉
八鄉(Pat Heung)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一個鄉村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早於香港開埠以前已有新界原居民在此居住。八鄉的名稱來源有多個版本,較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由於早期共有八條村莊,因而命名為八鄉。 八鄉與屏山、厦村、十八鄉、錦田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八鄉
元朗
元朗(Yuen Long;1960年代以前作“Un Long”)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主要區域,是一個沖積平原。遠自宋朝,骨灰即已遷入岑田(今日錦田)居住,現時人口約53萬。區內也有些漁塘和田地,但因人口愈來愈多,城市化更趨嚴重,以致漁塘和田地面積陸續減少。元朗市中心以唐樓居多,近年政府致力發展元朗,現在市中心外圍已有較多新住宅大廈落成。.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元朗
元朗區
元朗區(Yuen Long District)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域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元朗區是香港唯一「一區兩市」(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的區份,此外發展中的洪水橋新發展區也有大部份範圍位於本區。元朗區屬香港兩個陸地與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相連的區之一,另外一個為北區。.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元朗區
先祖
#重定向祖先.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先祖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香港
香港巴士
巴士是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統,每日載客接近650萬人次。 .
魏姓
魏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0位。.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魏姓
郊區
郊區(亦稱鄰近都市區域、市郊)是指城市外圍人口較多的區域。通常是商業區較少,而以住宅為主,或者還有相當程度農業活動但屬於都市行政轄區的地區。因此在都市圈和先進國家,有許多人口居住郊區但就業和日常活動空間主要在城市裡。 通常一個在城市的周邊、有一定程度的人口之自治區域,要被認定為是「郊區」的條件必須:具備商業、行政的基本服務、是連續區域(郊區的詳細定義,不同的都市計畫師有不同見解)。人口密度普通,但比都市中心周邊的住宅密集區域(內都市)要來得低(若因為政府或財團的計畫性開發,興建大規模的住宅,這時郊區的人口密度就會提高)。 郊區大多都是位在離城市較近的平坦地區。郊區出現以前,在歐洲、亞洲的許多國家,過去普遍都有許多居民在城牆(將主要的城市包圍起來)外圍居住,並且有密集商業活動的情形。在沒有建設城牆習慣的美國和日本,城市外圍一定區域內普遍也有集合居住和商業發展。 以往城市的傳統定義,在政治和經濟形態變化、人口增加的影響下,城市的界限已經漸漸模糊。此外由於鐵路、巴士、自有汽車和高速公路等交通設施的出現,讓人們能方便地從較遠的地區,前往人口和商業密集的都市中心工作(通勤),引此產生了「郊區」。.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郊區
郊野公園
郊野公園是一個給遊人享受郊遊樂趣的公園。.
蓮塘尾
蓮塘尾(Lin Tong Mei),位於香港新界上水西南方,位於香港高爾夫球會南端,粉錦公路西側,與大隴谷的大龍實驗農場相鄰,該地主要村落稱爲蓮塘尾村(Lin Tong Mei Village),爲隸屬上水區鄉事委員會的認可原居民村落。 蓮塘尾村所在地本名「蓮塘」(Lin Tong),「尾」是用以表述該村落的地理位置位於蓮塘的邊緣,但隨着蓮塘尾村變得人丁興旺,「蓮塘尾」逐漸取代「蓮塘」成爲當地地名。.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蓮塘尾
雙魚河
雙魚河(Sheung Yue River)是香港新界北區梧桐河的支流,由雞公嶺及大刀屻等山溪起流經元朗八鄉、坑頭大布、古洞至河上鄉,在虎地坳與梧桐河匯合。因為雙魚河的緣故,上水及粉嶺一帶古時名為「雙魚市」。 雙魚河另有一英文名“River Beas”,與印度的比亞斯河(英语:Beas River)名字相同。英屬香港政府於20世紀初控制新界後曾派遣一名印度籍測量師測繪新界北部的河流,基於無法考證的原因,該測量師沒有採用河流原有的中文名稱進行記錄,而是選擇使用印度多條主要河流的名稱及其主支流關係爲他所記錄的河流重新命名,例如印度的比亞斯河爲薩特萊傑河的支流,而雙魚河在上水屠房以西匯合石上河,故石上河以薩特萊傑河英文名稱(Sutlej)命名,而雙魚河則獲分配比亞斯河之名,不過後來的政府測繪確定河道主流應是雙魚河、而石上河是支流,但兩河的英文名稱沒有因此調換。.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雙魚河
耕地
耕地在地理學上是指可以用來種植農作物的土地。 地球上1億480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中大約有3100萬是可耕地,但目前可耕地面積正以每年10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而耕地流失的主因是森林開伐,目前森林開伐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過度開發的雨林中。森林開伐有時甚至會導致荒漠化,例如馬達加斯加的中央高原上因為過度的游耕已導致嚴重的荒漠化。 另一個較小但是重要的原因是河川的治水工程,河岸邊的耕地因為缺乏河水帶來的泥土不能回填遭侵蝕的部份,耕地進而慢慢流失。而很大部分的耕地都位於許多大河的週邊,例如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黃河、長江、亞馬遜河、恒河和萊茵河。 肥沃的耕地都曾經過河流或是海洋的沉積物累積。近代由於治水工程的控制,河流氾濫已經不太常見了,這讓耕地上的集約農業足以支持地球上龐大的人口。 尼羅河的河岸會定期的氾濫,並在河岸上留下肥沃的淤泥,而這污泥是絕佳的肥料。就算土地已經被過度耕種且養分已耗盡,隔年氾濫的污泥仍然可以使耕地恢復地力。在有防洪控制的地區雖然能夠提供人類更舒適的環境,但是也會對耕地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耕地
村民
村民可以指:.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村民
沙頭角
沙頭角(香港部分-Sha Tau Kok,中國大陸部分-Shatoujiao)是位於香港北區和深圳盐田区邊界上的地方,橫跨兩地,以前是人煙興盛的村莊,當1898年新界正式租借與英國時,以沙頭角河分界,劃分為香港邊境禁區,當中河尾一段成為中英街。早在清代,沙頭角的東和墟已為興盛的墟市,但隨著英國租借新界,沙頭角南面劃為英租界內,令村民來往不便。及後位於香港境內的部分沙頭角範圍劃為禁區,非沙頭角村落的村民不能輕易進入沙頭角,使沙頭角難復當年的興盛。 香港境內的沙頭角已建為一個小市鎮。沙頭角市中央為沙頭角公路石涌凹段,周圍還有多條以「順」字開頭的街道。其中沙頭角邨為大部分居民居住的地方。以前,不少沙頭角居民是海邊柵屋為居,就是住在船上的艇民,及後房協的沙頭角邨落成,很多居民因此上岸,搬進公共房屋,而車坪街及新樓街仍然有一定數量的樓宇。沙頭角另一標記為沙頭角碼頭。沙頭角碼頭位於海中心,有一條百多米長的橋將碼頭和陸地連接,碼頭有街渡前往吉澳、三椏等新界東北鄉郊地區。 自英國於1899年接管香港新界後,直到1980年前,港英政府將現今北區範圍劃分四個分區,其中之一就是「沙頭角區」,由於此制度沿用近80年之久,故此現今香港方的「沙頭角」在廣義上也涵蓋原「沙頭角區」所覆蓋的地方,包括蓮麻坑、萬屋邊、禾坑、石涌凹、南涌、鹿頸等地,而新娘潭路以東的半島也被稱爲「沙頭角半島」(包括船灣淡水湖),故此該半島上的烏蛟騰、谷埔、鎖羅盆、荔枝窩等地,以及印洲塘一帶以吉澳爲首的島嶼都屬於沙頭角的一部分。.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沙頭角
漁農自然護理署
漁農自然護理署(簡稱漁護署;英文:Agriculture, Fisheries and Conservation Department,縮寫:AFC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轄下的部門。漁農自然護理署前原稱為漁農處,成立於1912年,在2000年1月1日更名。更名的原因是為了更能正確反映該部門的職責及其所提供的服務種類,即除了漁業、郊野公園及農業發展外,還包括自然物種的保護。 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總部位於九龍西深水埗長沙灣道303號長沙灣政府合署5-8樓。 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工作包括監察及指導漁業及農業,營運香港各新鮮副食品批發市場,指定及管理郊野公園、特別地區(包括香港濕地公園)、海岸公園(包括地質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以及規管瀕臨絕種動物、植物的出入口。並監管動物的福利與控制動植物的傳染病,例如禽流感。.
海岸公園
海岸公園或海洋公園(Ocean Park)是一個作為康樂和保育用途的海岸或海域。大部份的海岸公園都是由政府所劃定的,有如海上的國家公園。亦有部份海岸公園是私人設立的。一般來說,漁船等船隻在未經許可下,不能進入海岸公園範圍。設有海岸公園的國家和地區有紐西蘭和香港。.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查看 打石湖 (香港)和新界
新界原居民
新界原居民指於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即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區)及鄰近235個島嶼之前已在各鄉村定居者,以及其後人。從法律上,在香港只有在新界才會有原居民,九龍原來的13個鄉村和香港島上居住的農民﹑漁民,不能算是原居民。早在英國人來港以前在香港水域捕魚的漁民,由於沒有土地,也不能視作原居民。新界原居民有時亦會稱為香港原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