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戲王之王

指数 戲王之王

戲王之王可以指:.

15 关系: 亞洲電視任達華呂頌賢粵語長片香港香港電影詹瑞文蔡卓妍鄭碧影梁無相江華 (演員)戲王之王 (2007年電影)戲王之王 (電視劇)新馬師曾方剛 (演員)

亞洲電視

亞洲電視有限公司(簡稱亞視;Asia Television Limited,英文縮寫:ATV),前身為麗的映聲及麗的電視(簡稱麗的;Rediffusion Television Limited,英文縮寫:RTV)是香港一家免費電視廣播的電視台,於1957年5月29日啟播,成為香港乃至全球華人地區的首間電視台。麗的映聲於1973年4月6日易名為麗的電視,並由收費電視轉為免費電視,於1982年9月24日易名為亞洲電視。亞洲電視因為於2015年不獲續牌,2016年4月2日凌晨零時牌照期屆滿,結束於香港本地的免費地面電視廣播頻道,正式結束58年309天的電視廣播歷史。 亞洲電視是華人地區中較具影響力的電視台之一,惟至2000年代後的節目質素不斷下降,加上受“慣性收視”、數度易主和政治立場轉變等影響,使得其收視率長期低落,以及出現股權爭拗及財困問題。 2017年協盛協豐完成收購亞視大多數股權。12月18日,協盛協豐旗下亞洲電視數碼媒體宣布以「亞洲電視」為品牌推出OTT平台網絡電視服務,於2018年1月29日正式啟播。2018年4月20日,協盛協豐易名為亞洲電視控股有限公司。.

新!!: 戲王之王和亞洲電視 · 查看更多 »

任達華

任達華(Simon Yam Tat Wah,),出生於香港,香港男演員、男模特兒。.

新!!: 戲王之王和任達華 · 查看更多 »

呂頌賢

呂頌賢(Jackie Lui,),香港男演員,祖籍廣東東莞,客家人。代表的作品為《笑傲江湖》飾演的令狐沖。現於中國內地拍攝電視電影作品以及推廣素食文化。.

新!!: 戲王之王和呂頌賢 · 查看更多 »

粵語長片

粵語長片,指香港20世紀40至70年代製作的粵語長篇電影,其中多為黑白畫質,劇情則以民間傳說和市井生活為主,節奏相當緩慢。 粵語長片乃起源於粵地引入有聲電影之時,自20世紀30年代已有所出;上海的天一影片公司於1933年开拍首部有声粤语片《白金龙》,由薛觉先主演,导演邵醉翁(邵逸夫长兄)与汤晓丹,香港首映一月票房超过十万元,大获成功。开创了粤语片先河。1935-1937年香港拍摄了157部电影,全部是粤语片。国民政府属下的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宣布从1937年7月1日起禁止拍摄及上映方言电影,粤语片首当其冲。多家电影公司组成的华南电影协会,发起大规模的「粤语片救亡运动」,迫使国民政府同意延迟三年执行。后抗日战争爆发,有关禁令不了了之。 40年代為發展期;50、60年代為鼎盛之時,星光熠熠、人才輩出、佳作紛陳,每年攝製量達二、三百部,差不多每天便有一部粵語片誕生,產量非常驚人;70年代急劇轉下。1973年,楚原重拍《七十二家房客》刷新票房纪录,之后许冠文的《鬼马双星》、《天才与白痴》、《半斤八两》等喜剧大受欢迎,粤语片才全面走向复苏,甚至反过来压倒国语片,成为港产片的主要语言。粵語長片亦成為當時的「港產片」。 限於當時的技術、成本,粵語長片多為黑白畫質,部分以彩色畫質的,都冠以「七彩」二字於片名前,如《七彩胡不歸》、《七彩滿天神佛》等。 粵語長片多以人生百態、市井生活等為題材,能反映當時低下層人民生活的境況,故事中的主角為人正直,遭小人多番陷害,吃了苦頭,得到同事、好友的同情、支持,最後雨過天青,受人敬重。亦有道德教育理念在其中,因而備受百姓歡迎。因這些片子能勾起市民美好的回憶,所以至今仍有人對粵語長片念念不忘。 因為粵語長片,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香港影壇巨星,如謝賢、呂奇、蕭芳芳、陳寶珠、薛家燕、馮寶寶、雪妮、曾江、胡楓、周驄、張英才、林鳳、李香琴、南紅、嘉玲等,至今仍有部分演員活躍於娛樂圈。 早年無線電視翡翠台有於深夜時分甚至上午部分時段播放粵語長片,但目前已經沒有這樣的安排,現在只有無綫網絡電視 TVB粵語片台 24小時不間斷播放。對於說粵語的長者而言,粵語長片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如同一日三餐,不可或缺。而部分港產片(如《新難兄難弟》)、港劇(如《難兄難弟》)等,亦常借鑒於粵語長片的經典元素。.

新!!: 戲王之王和粵語長片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戲王之王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作為華語電影的一部分,是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香港在戰後五十年代開始形成具規模的電影工業,至八十年代迎來一段黃金年代,往後作為大中華地區的一個重要電影基地,被譽為與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日本東京齊名的全球四大電影制作基地,香港更成為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世界第三大的电影制作中心。 在上世紀戰後,香港社會在政治及經濟上相對自由,電影業相比於其他大中華地區,例如新加坡、中國內地及台灣,更不受規範,自由的環境得以孕育出具規模的電影工業。1946年,中国内战重啟,戰亂致使华语电影業南移至香港。1949年,大批中國電影制作人由上海轉移到香港,繼承上海的藝術事業,使國語電影於1970年代及以前成為香港主流,香港亦逐渐成为主要的华语电影生产基地,五十年代九龙城一带是香港电影片场的集中地,除了位於钻石山的永华片场和大观片场、土瓜湾的南洋片场(邵氏前身)以外,世光片场、万里片场、友侨片场、九龙国家片场等都集中在這裏,因此九龙半島東部、獅子山以南一帶可被視為港產片的發祥地。這時期香港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電影出口,近至東南亞、遠至五大洲都有華語電影踪迹,但由于翻译難度,加上早年华语电影業者並不重視对作品的翻译工作,因此华语电影只局限于世界各地的华语社区。直至1963年,香港政府當局通過一條廣播法例,使出品的港產片都配有英文字幕,以便於政治監察。英文字幕的出現反而幫助港产電影打入英語世界。港產片早年多是以國語電影的形式出現,如邵氏兄弟、國際電影懋業等電影業巨頭早年皆以制作國語電影為主。直到以粵語爲母語香港新一代的電影人出現,粤语电影才在七十年代以后慢慢取代国语电影,成为主流。 香港電影業在八十年代迎來黃金年代,由於不少港產片演員主演美國好萊塢的英語電影,在英語世界電影業的主舞台成名,並令華人文化得到英語世界的推崇,港產片亦隨之受到英語世界的更多關注,並開始流行對其他华语电影作品進行翻译。後來港產片更傳播至日語世界、俄語世界。八十年代港產片電影業總產值更超越以制作英語電影為主的印度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另一個英語電影制作基地美國好萊塢,成為世界第二大的電影制作基地。該年代的港產片在制作質量、藝術性、題材的創新性上,均有不凡的成就。往後幾十年,香港一直維持全球第二大電影制作基地的地位,港產片在國際仍然保持著魅力。 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香港電影業的一大盛事。香港電影與大多數的商業電影一樣,有一套完善的明星制度,而這個制度之下的影星亦與香港電視產業和香港樂壇的領域重疊。.

新!!: 戲王之王和香港電影 · 查看更多 »

詹瑞文

詹瑞文(Jim Chim Shui Man;),香港舞臺劇男演員、導演及編劇。自1993年留學回港後,創辦劇場組合劇團及PIP藝術學校,並演出多套劇目及電影,獲得多個獎項,其劇作《男人之虎》曾演出128場,吸引逾90,000觀眾,創下香港劇場紀錄,被視為香港重要的舞台藝術家。2008年改組劇場組合,脫離香港特區政府資助架構,成立PIP文化產業。2013年10月受鄭經翰之邀在其網台D100與李麗蕊主持全新節目《喜劇之王》,節目於11月3日首播,逢星期日早上十時至下午一時在自己友台播岀。 於2012-2013年度微笑企業大獎頒獎典禮擔任微笑大使,頒獎予港澳地區多個於微笑服務表現優異的企業。.

新!!: 戲王之王和詹瑞文 · 查看更多 »

蔡卓妍

蔡卓妍(Charlene Choi,),香港著名女歌手、女演員,其作為女子團體Twins的成員而廣為人知,暱稱「阿Sa」。加拿大溫哥華出生、香港長大。中三開始為雜誌及廣告擔任兼職模特兒,1999年,在電影《自從他來了》擔任特約演員。2000年,拍攝青春劇《青春@Y2K》大受歡迎,後簽約英皇娛樂成為旗下藝人,與鍾欣潼組成Twins。隔年以歌曲《明愛暗戀補習社》出道。2005年正式拓展華語市場,進軍台灣;深入校園廣受歡迎。2002年9月,以19歲之齡成為最年輕於紅磡香港體育館(紅館)開演唱會的女歌手。.

新!!: 戲王之王和蔡卓妍 · 查看更多 »

鄭碧影

鄭碧影(Pauline Cheng Big Ying,),港九藝壇『三碧』裡的『細碧』(『大碧』為鄧碧雲;『中碧』為梁碧玉) ,粵劇花旦、香港電影演員。她生於富裕家庭,畢業於聖保祿學校,在學時以英文及世界歷史兩科成績最好。.

新!!: 戲王之王和鄭碧影 · 查看更多 »

梁無相

梁無相(),原名梁慕荷,廣東省新會縣人,別號「茄皇」(『茄』讀平音),7歲時已與胞姊梁無色出身於歌壇之女伶,以擅唱「新馬腔」見稱。受班政家李少芸先生賞識,聘用為「大金聲劇團」的粵劇《薛丁山夜祭樊梨花》之文武生,使她一雷天下響,後伶影雙棲,從銀幕處女作《含笑飲砒霜》(1947年)至息影《紅梅仙借屍還魂記》(1962年,飾葉茂青)共拍約30齣電影。她除了在舞臺上以「男裝」示人外,私人生活裡亦長期穿著「男裝」。香港政府輔政司署在1960年12月23日刊登憲報,公布核准粵劇紅伶梁無相(梁慕荷)及黃千歲(黃芬)歸化英國國籍。.

新!!: 戲王之王和梁無相 · 查看更多 »

江華 (演員)

江華(Kwong Wah,),原名陳木華,祖籍廣東汕頭,香港前影視演員,現職保險經紀。 江華曾就讀威靈頓英文中學。他最早出於螢光幕是於1984年參加TVB及華星唱片合辦的第3屆 新秀歌唱大賽(冠軍張衞健),演繹張國榮的《風繼續吹》並成功躋身三十強而進入決賽,唯出於私人理由而退出。 他於1985年參加亞洲電視藝員訓練班才正式入行,與黎明及張敏同屆,之後成為亞視藝員,其藝名「江華」正是該訓練班的導師所改。其時他在亞視已處於一線位置,只是知名度稍遜,除主演了多部劇集外,也有演出電影,其後更憑《但願人長久》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最佳新演員,不過最比較突出的是1996年的《不道德的礼物》。在亞視期間最為人所知的是出演“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裡的第一男主角-沈嘉豪。 江華在1996年轉投無綫電視後才開始廣為人熟悉。原邀約是請他出演“令狐沖”一角,但他第一部無綫劇集乃該年11月播映的《西遊記》,甫首播便取得佳績,創出了高達44點的收視紀錄。因之日後他不時在無綫劇集以主角身份登場。由於其外形較像劉德華,其時已有人拿江華來跟劉德華比較,視之為「翻版劉德華」。 後來他多在中國大陸拍剧,2006年和舒淇合作的《紅拂女》,是受台灣楊登魁的邀請,本來是請他飾演虯髯客一角,後見其本人覺得更適合獨孤城這個角色。同時期開設演藝訓練班『戲道』,培育新一代演員。 江華在2015年加入英國保誠成為保險經紀。.

新!!: 戲王之王和江華 (演員) · 查看更多 »

戲王之王 (2007年電影)

,是一部2007年6月19日在香港上映的電影,內地於同年8月28日上映。由Golden Scene Company Limited發行,由蔡卓妍、詹瑞文、葉璇、陳司翰等人主演。蔡卓妍憑本片獲得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演員,更是蔡卓妍於香港獲得的首個影后寶座。導演是陳慶嘉、梁柏堅。.

新!!: 戲王之王和戲王之王 (2007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戲王之王 (電視劇)

《戲王之王》(英文:The Movie Tycoon),香港亞洲電視製作的1994年台慶劇,全劇共41集,由呂頌賢、江華、伍詠薇、區淑貞及方剛等領銜主演,故事策劃為方剛,監製為戚其義。.

新!!: 戲王之王和戲王之王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新馬師曾

新馬師曾(),本名鄧永祥,暱稱新馬仔、祥哥,廣東順德人,是香港的出色粵劇及喜劇演員。曾拜何世杞為師。.

新!!: 戲王之王和新馬師曾 · 查看更多 »

方剛 (演員)

方剛(Fong Gong,1947年11月27日-),原名梁舜年,祖籍山東威海,前香港無綫電視及亞洲電視藝員,由演舞台劇入行,外形高大,聲似洪鐘,善演惡人、反派。 與香港著名演員劉丹和李司棋為1968年國泰電影演員訓練班的同屆訓練生,其藝名「方剛」正是該訓練班的班主任所改。 曾改以方良剛作藝名;現時改用藝名梁芳綱, 演藝重心轉為中國內地。.

新!!: 戲王之王和方剛 (演員)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戏王之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