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息壤

指数 息壤

息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物,所谓“息壤”就是自己可以自动生长的土壤。用“息壤”修筑的堤坝,洪水长一米,堤坝也自动长一米。 方氏《通雅》:“息壤,坌土也。”汉代高诱注:“息土不耗减,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淮南子·地形训》谓:“禹乃以息土填洪水。”《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郭璞注引《归藏·启筮》说:“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豳公盨》的銘文有“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之句,《禹贡》載:“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书序》亦載:“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顾颉刚認為敷土就是以息壤堙塞洪水。 今人看法:“洪水滔天,共工部落首领鲧窃挖商人部落土壤,而未取得商帝同意,就用来筑堤防水,以邻为壑,引起商人愤怒,结果被商人派人杀死。鲧死后,其子夏禹继承共工首领之位。” 息壤的传说仍被保留,历代史不绝书。一說荆州古城留下的一处息壤遗迹,凡遇亢旱,發掘其地,必致雷雨滂沱。唐代李石《续博物志》说:“息壤在荆州南门外,状若屋宇陷土中,而犹见其脊。”柳宗元写《永州龙兴寺息壤记》:“永州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北宋朝苏东坡游历荆州,拜谒息壤祠,作《息壤歌》:“帝息此壤,以藩幽台。有神司之,随取而培。”。明朝時,在永州龙兴寺,“地如负瓮而起,皆为息壤”。万历八年(1580年),“余姚蒋劝能分部永州,有要人冀攘夺此寺为宅。……土功兴,执役者八人,一日尽死。未几,要人亦卒……闻者相共惊异。”清初,还有人见到过息壤。陈康祺说:“息壤之在荆州,自唐虞已有其迹,至今灵异昭然可见。”.

16 关系: 山海经九州归藏祝融顾颉刚顾起元說郛高誘郭璞苏轼陳康祺柳宗元李石淮南子

山海经

《山海经》,中国先秦古籍,是一本載有怪奇悠謬之說,薈萃珍奇博物的地理風俗志。鲁迅认为《山海经》是“古之巫书”,記載上古巫師祭神厭鬼的方術儀典,又或者當作遠古的神話,寄託了華夏先民奇幻瑰麗的想像。一般认为該書涉及了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及民族各個方面的内容。 《山海經》記載許多民間傳說的妖怪,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傳說,長期被認為是一部語怪之書,有人認定本書所記之事,荒誕不經不可輕信,但也有人認肯其價值,用來考證奇物異俗,山川形勢。當代有些学者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的探勘紀錄,其中包括一些遠古氏族譜系,祭祀神名,是一本具有歷史价值的著作。 《山海經》原本有圖,但古圖已亡佚不存,六朝張僧繇繪製、宋代舒雅重繪的十卷本《山海經圖》也沒有流傳下來。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山海經圖本,則來自於明朝的胡文煥本、蔣應鎬本這兩種。.

新!!: 息壤和山海经 · 查看更多 »

九州

九州可以指:.

新!!: 息壤和九州 · 查看更多 »

归藏

《歸藏》,又名《龜藏》,據中國古籍記載為占卜的三種方法(三易)之一,號稱《歸藏易》。 相傳歸藏之名出於黃帝(又称歸藏氏)。文字記載出於商朝,但相較於《周易》,《歸藏》內容早已散佚而不完整。現存有歸藏卦(歸藏八卦圖),為伏羲八卦之衍生(旋轉一百八十度而成,伏羲八卦以--卦為上,而《歸藏》以坤卦為首)。.

新!!: 息壤和归藏 · 查看更多 »

祝融

祝融,本名重黎,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广东一带亦有尊为南海神。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三皇之一。亦為夏神,是神農氏的輔佐神。据《山海经》记载,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尽头,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另一说祝融為顓頊帝孫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在日常用語中,「祝融」是火的代名詞;一些报纸的新闻标题经常把“祝融”作为火灾的代称,尽管这是一种误解(祝融所司的是有利于原始初民生产活动的火,而古神话中火灾往往被归结为特定的怪鸟和怪兽,如毕方)。 《史记·楚世家》:“ 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帝喾)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这里祝融是一种官名,祝,大也;融,明也。 祝融氏是神农氏时代,或者早在伏羲氏时代出现的一个以善于取火管火用火而闻名的部落,对中华先民用火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到五帝时代,“祝融”又因此被用作官职名称。.

新!!: 息壤和祝融 · 查看更多 »

禹,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人物,姒姓,夏-后-氏,传说名文命,後世尊稱为大禹,是黃帝軒轅氏玄孫,因在大禹治水中成功治理洪水之患的故事而广为人知。传说中,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开创者,定都于安邑(今山西夏县)。禹在尧时被封为夏伯,因又史称伯禹、夏禹。.

新!!: 息壤和禹 · 查看更多 »

顾颉刚

顾颉刚(),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新!!: 息壤和顾颉刚 · 查看更多 »

顾起元

顧起元(),字太初,一作鄰初,號遁園居士,明代南京江寧縣(今江蘇省南京)人。.

新!!: 息壤和顾起元 · 查看更多 »

說郛

《說郛》,元末陶宗儀編纂,共100卷。 《說郛》即五經眾說,書名取揚子語“天地萬物郭也,五經眾說郛也”。《說郛》收集秦漢至宋元名家作品,如百家雜記、筆記、詩話等,顺治四年(1647年)編成,共搜集古籍1292种,条目數萬,有经史传记、百氏杂书、考古博物、山川风土、虫鱼草木、诗词评论等。書成不久陶宗儀病逝,抄本多被松江文士收藏。杨维桢为之序:“学者得是书,开所闻扩所见者多矣。”《四库提要》评:“是书实仿类说之例,每篇略存不必求全,多历代史志所不载”。 《說郛》一書輾轉流傳,卷多散佚,成化十七年(1481年),郁文博在龚某家借得此書,閱罷後以為“是书搜集万事万物,备载无遗,有益后人。”又覺字多訛誤,遂補為一百卷。明代景泰年間校刊《說郛》120卷,已非陶氏原著。清初陶珽編有120卷本,是今世通行本,但錯誤很多。清初江南書坊取《說郛》舊版,分類重編為《錦囊小史》、《群芳清玩》等書。還有《續說郛》46卷本,收集有名家著述527种。1990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集陶宗仪版《說郛》、陶珽版《說郛》120卷本和《续说郛》46卷本,影印出版,定名為《说郛》三种。 Category:叢書 Category:元朝典籍 Category:1640年代書籍.

新!!: 息壤和說郛 · 查看更多 »

高誘

誘,涿郡涿縣人,中國東漢末年士大夫、學者,著有《淮南子》注、《呂氏春秋》注及《戰國策》注。 高誘少年時跟隨同鄉盧植學習經書,是馬融的再傳弟子,205年被徵召為司空掾,同年出任東郡濮陽令,212年升遷為河東郡監官。學問上,高誘立足於經學和諸子之學,曾注解《淮南子》、《孝經》、《呂氏春秋》、《戰國策》等書,當中《孝經》注早已失傳,《淮南子》注21篇中今只存13篇,《戰國策》注33卷中只存10卷,唯有《呂氏春秋》注完整保存至今。現存漢代各家注疏,以鄭玄注最多,其次便是高誘注。高誘作風樸實,精通儒家典籍及古文經學,注釋中常引用五經、《論語》及《孟子》,以訓詁明義、解字釋詞為主,非常重視標舉音讀和解釋方言,注文翔實,涵蓋名物典章訓釋、注音、校勘、義理闡發等多方面。學者認為,其學術成就當在許慎、趙岐之間。.

新!!: 息壤和高誘 · 查看更多 »

鲧(?-唐堯七十年),字熙。黄帝的後代,顓頊五世孙,大禹之父,封崇伯。.

新!!: 息壤和鲧 · 查看更多 »

郭璞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今属山西省)人,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方术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

新!!: 息壤和郭璞 · 查看更多 »

苏轼

苏轼(),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鐵冠道人。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學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複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繪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韻文散文造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蘇軾的散文為唐宋四家(韓柳歐蘇)之末,與唐代的古文運動發起者韓愈並稱為“韓潮蘇海”,也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之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与陸游并称「苏陆」;其詞“以詩入詞”,首開詞壇“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西崑體餘風。後世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惟蘇軾故作豪放,其實清朗;其賦亦頗有名氣,最知名者為貶謫期間借題發揮寫的前後《赤壁賦》。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故當時學者曰:“蘇文熟,喫羊肉、蘇文生,嚼菜羹”。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苏、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宋哲宗紹聖復述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墓在河南郏縣。.

新!!: 息壤和苏轼 · 查看更多 »

陳康祺

陳康祺(),字均堂,清浙江鄞縣人,陳鑒之長子。同治十年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後任江蘇昭文知縣。辭官後家居蘇州,有別墅“洀園”,藏書頗豐。.

新!!: 息壤和陳康祺 · 查看更多 »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參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為當道者嫉恨,除短暫奉召入京外,終生未再北還。因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寓情山水而不忘國政,特別因首創“寓言”體,留下“黔之驢”“臨江之麋”“捕蛇者說”等小品而別具一格。其文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其出于河东柳氏,人称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復號柳柳州。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軍人物,並稱「韓柳」。韓文古,柳文秀。.

新!!: 息壤和柳宗元 · 查看更多 »

李石

李石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息壤和李石 · 查看更多 »

淮南子

《淮南子》原名《鴻烈》,又稱作《淮南鴻烈》、《淮南內篇》、《淮南王書》、《劉安子》,作者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幕下的士人,成書於西元前139年以前,書名「鴻烈」,意思是大而明亮。《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對政治、哲理、天文、地理、自然、養生、軍事都有所論述,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而以道家老莊為主,採納儒家和陰陽家的觀點,修正先秦道家的無為政治理論,發揮天人感應之說,是漢初各派學術思想的總匯,被視為諸子百家中雜家的代表著作。此書運用辭賦的筆法,文字浪漫詭奇,站在諸侯王的立場,反對漢朝大一統和中央集權的政策;書中所述自然論和宇宙生成論理性清晰,為後人信服,對後世道教和理學都有所影響。《淮南子》在東漢,有許慎和高誘二家注釋,明代收錄於《正統道藏》,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新!!: 息壤和淮南子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